陆鸣:欢笑的背后

更新时间:2024-03-05 18: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陆鸣:欢笑的背后

欢笑一定能使我们忘掉身体和心灵的伤痛,但那些给予人们欢笑的人常常是强忍自身伤痛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给人世带来欢笑的人,至少已经具备了善良和给予的美好人格。我们在欢笑之后请不要吝惜掌声,否则我们的生存是极端自私的冷漠,甚至就是在过一种可耻的生活。准备掌声,意味着我们已经懂得了尊重和尊敬,也许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珍惜和爱。我觉得:陆鸣就是这样一个应该被掌声肯定的人!

——题记

由吹拉弹唱开始的人生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是苦难的中国一切复苏一切从头再来的特殊时期,那是一个非常的十年,国家整个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处在近乎荒芜的境地,更何况1996年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相继离世,整个民族的心灵需要安慰??这是七十年代后期以至八十年代初期文学艺术红火得有些异常的最根本前提。于是,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独有的幽默、诙谐、讽刺、生动、平民意识、干预精神等等艺术魅力,立即在绝大多数民众的心灵上激起强烈波澜。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可以说是相声艺术空前鼎盛的二十年。

18岁的陆鸣在1975年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前往武汉市说唱团应考,尽管他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但人们发现的是他出色的演艺才能而非说相声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初他并非作为相声后备招进说唱团的。甚至稍后有前辈说陆鸣:你根本就不是吃这碗饭的料。二十多年

后陆鸣出类拔萃的相声成就证明了他就是吃这碗饭的料,不难想象为了证实自己不但能够而且可以最好他付出了多少心血与汗水。青春时节的陆鸣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知道自己的优势,同时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台上亮特长,台下练特短,这是他体味的艺术真谛。在一场紧接着一场的演出活动中,他用心观察着观众的反映,用心学习前辈相声艺术家们赢得掌声的精彩部分,用心研读古今中外的文艺理论,用心在生活的最底层寻求创作的素材和灵感。从中国相声艺术最初形式的参军戏到近现代的侯常二大艺术派别,从传统相声艺术的演变到日本相声形式的漫才表现,从斯坦尼、布莱希特到梅兰芳??陆鸣在从艺生涯的当初至今,从来不敢停止学习与思考。他需要从物质与精神双从的角度探索人生与艺术,同时也时常警醒自己的灵魂从更宽泛的角度获得滋养从而给大众营造欢笑的心灵氛围。相声艺术似乎就是一个二律背反:演员用生命的痛苦作代价,但带给人类的却是欢笑。这种悖论又极为形象地体现在陆鸣的身上:当初18岁的陆鸣并不被人看成是一个相声艺术的苗子,但这些年来的无数艺术成就几乎一路证实着他出色的相声表演天才。

他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起初我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具有什么优势,由于我自己并非真正的科班出身,甚至还没有意识到拜师学艺是多么重要,所以我有那么一段时间是很不自信的。但我知道自己非常渴望在演出的舞台上把欢笑带给观众,同时我很清醒地自觉出任何艺术创新才是生命。相声艺术创新谈何容易啊!可我自身的能力是什么?我学过音乐,我能唱,我会乐器,这是我的优势吗?如果一个

人已经具备的能力不能变为优势,那么我拥有什么呢?我不也就一无所有了吗?相声艺术,说学逗唱,在这个根本的规则里要创新我不是已经具备了极为明显的优势吗?记得那是1981年,我苦练了《吹拉弹唱》这个节目,唱歌、乐器、流行音乐,我要让台上台下达到前所未有的共鸣。可我们有些前辈和同行说我:陆鸣你那是相声吗?是的,我被人批评了,但观众反响的热烈却是我今生难以忘怀的!那个节目后来成为压轴戏,在全国巡回演出的时候始终是压轴节目,始终在观众当中引起无比热烈的反响。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一浪高于一浪的欢笑声,正是艺术生命价值的所在,创新是相声艺术生命得以持续发展的根基。现在回想起来,《吹拉弹唱》是我从艺生涯的开始,我仍然坚守着这门艺术应该继承的本质,但我始终坚信了创新与生命的互存性,我更加刻苦地练习自己的优势。直到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我和冯巩、郭冬临合作表演的相声《台上台下》获得成功,都在证实着我愿意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愿意把欢笑带给我敬爱的人们。

锲而不舍的平实与忠诚

在武汉市说唱团新盖的楼房,我们可以从陆鸣装修得特别具有艺术情趣的新房看见他对于品位的追求:在并不宽大的阳台上,陆鸣设计的山水正在体现一种纯粹自然的生机;在客厅的背后是大气滂沱的钢琴;在他狭小的书房,除了满壁的书籍,更醒目的是他喜欢的乐器。更让我们注目的则是当今曲艺界那些权威与名望共在的“大腕”的书法。马季的“锲而不舍”,姜昆的“一鸣惊醒同辈人”和“对同道心存平实,对艺术怀抱忠诚”等等。如果我们把陆鸣这些年的演艺生

涯和为人处世综合起来进行评判,我忽然意识到这些曲艺前辈的书法其实隐含着对陆鸣人生的指点或说希冀:锲而不舍的平实与忠诚。这既是陆鸣的人生写照,也是他一直坚持的至高无上的追求。

说艺术追求无止境是一种通常的观点,但对于一个生命而言,一定的程度涵概着止境的风景,亦即当你处在一定的高度感觉到某种极限时,往往人格的魅力比艺术魅力本身更为重要。现在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以下相声艺术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始终闪耀着光芒的名字:侯宝林、马三立??尤其后者在近几年宣布终止演艺生涯时的人格,多少人是多么的尊敬这位前辈啊!因为马老始终忠诚于相声艺术的本质,始终在人格方面做到了平实,那么最终他以其坚守如一的人品获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永远的尊敬。

陆鸣追求这样的人生境界,他从拜姜昆为师开始,从马季、夏雨田、姜昆到冯巩,再到武汉的同仁,陆鸣一直努力修炼着自己的人格,他显得有些执着,他在一以贯之。

几乎所有的公益活动中只要有曲艺节目,就会出现陆鸣的身影,多数情况下他还担纲主持。他从来不计报酬,许多次有人问“给那么一点钱你都去啊?”或者“没有钱你也去啊?”,陆鸣一笑置之。他似乎乐意于在舞台上将相声的乐趣传达给观众,看到观众高兴他就感到了满足。艺术需要这种对审美传达的偏爱,更需要这种纯粹的艺术创作热情。

二十多年的从艺生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全国各地各种形式的舞台上数以千场计的出演,意味着在工矿、军营、田野、校园、街

头、劳教等场所,在赈灾义演、希望工程、春蕾行动、阳光行动、税法宣传、交通法规、人口普查、义务献血、计划生育、抗洪抢险、各种慰问等活动中必须出演??腰椎疾病是陆鸣身体中的“敌人”,他多少次是在忍痛说相声,他的心灵因为身体的剧痛而流泪,但他把欢笑带给了老百姓!上百场的公益演出,上万元的捐款捐物??陆鸣深知德艺双馨非一日之功,深知艺术需要植根在人民,所以他坚守着平实与忠诚,他严格自律锲而不舍,他知道艺术的灵魂在于精神对艺术意义的不懈追求。

在青联获得鼓舞并感受温馨

我对于陆鸣的印象除了看过他许多的演出包括他在电视台的节目主持外,更重要的认识来源是在我们武汉青联的许多活动上,后者使我很近很深切地得以看见陆鸣的人格。19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陆鸣因出演《多多关照》而在全国打响以后,他已然进入中国曲艺界知名者的行列。但他从来没有一点大腕的作派,一如既往地平易,一如既往地谦逊。

在我和吴丹采访他的2002年5月17日下午,他多数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说明他对于心性的调理。陆鸣讲道:一次他出面到北京请马季来武汉演出,事先向马季前辈解释因为武汉主办方经费有限因此可能演出费不多,马季说,不可计较,人家欢迎咱们是对相声艺术的尊重;陆鸣还讲道:一次在武汉演出,有许多观众拿的是一张小纸片请姜昆签名,似乎显得很不严肃吧,姜昆却说,观众爱护你,你就得尊重这样的爱戴,所以姜昆耐心把一切签名签完;陆鸣还讲:这次夏雨田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hw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