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学派

更新时间:2024-04-13 21: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布拉格学派

1、建立—— 发展 A,产生历史背景

1、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衰微

整体上讲,19世纪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世纪,历史的方法比非历史的方法影响更加广泛。首先,历史方法过多注意语言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的原始形式,对这些个别语音和个别词形与其他语音和词形的相互关系考察不够。由于这种方法的关注点在于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语言的整体结构性和系统性往往被忽略了。(原子主义)其次,语言的历史材料离我们越是久远越是残缺不全,而根据一些残缺不全的材料虚构原始语言形式往往会使问题简单化,并带有较多的主观随意性。在语言学史上,一种方法的提出和发展往往是基于对已有的方法的批判性的继承的。1911年,马泰修斯在布拉格发表了《论语言现象的潜势》的著名演讲,索绪尔在日内瓦讲授共时语言学,博阿斯撰写序言的《美洲印第安手册》在美国出版。这表明共时研究的思想已经在同一个阶段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 2、索绪尔理论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主要领导人马泰修斯的许多语言学思想和观点都与索绪尔非常接近。比如:他强调语言的比较分析,但强调不能局限于历时的,更应该注意共时的、静态的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为

了揭示语言体系和语言体系发展过程中的结构上的规律性。”这一思想是索绪尔思想的核心,是结构主义学派的灵魂。 3、俄罗斯语言学的影响

布拉格学派的成立与俄罗斯语言学有一定的联系。理论主张深受俄罗斯喀山派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古尔特内的影响。而且该学派的两位主要成员特鲁别柯依和雅柯布森都曾是俄罗斯学者,都在俄罗斯的学术环境中受到熏陶,并都在俄罗斯语言学界工作过。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甚广,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不但同苏联语言学界有较深的关系,且与西欧的学者和科学中心也有密切联系。 4、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活动范围甚广,积极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具有鲜明的国际性。不但同苏联语言学界有较深的关系,且与西欧的学者和科学中心也有密切联系。

B、学派建立与发展

?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本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 ? 按时间发展顺序来看:

1926年10月6日,布拉格语言学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布拉格卡罗林大学的英语语言和文学教授维伦.马泰休斯宣布了该学会的成立,并被选为第一任主席。

1928年,布拉格学会在参加第一届国际语言学会议 (海牙)时把音位学的观点第一次公诸于世.引起很大的反响。

1929年,海牙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语言学会议,会上作了题为《语言学现代研究的行动纲领》的报告,首次提出把音位学作为语言学中一个独立分支来研究,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同年,在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斯拉夫语文学家大会,布拉格学会在会上提出了一个“论纲”。系统地阐明了布拉格学派的语言理论和方法论观点。同年出版了自己的会刊《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

? 在1932年的海牙语音科学会议上,人们正式提出了布拉格学派这一称呼。

? 1939年3月德军占领捷克后,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方恢复。

? 1950年之前该学派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提出集体论文,到1950年,这个学派停止了集体活动。

? 50年代以来,捷克斯洛伐克学者自称是新布拉格学派,主要有两个组织,一个是“语言学协会”,一个是“现代语文学会”。 2、代表人物及著作

?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捷克的马泰休斯、特鲁别茨科依、雅

可布逊、卡尔采夫斯基、哈兰尼柯等。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马丁内虽然是法兰西学派的后期重要人物,但他们的观点与布拉格学派基本一致,也曾积极参加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活动,因此,也被看做布拉格学派的重要人物。

? 捷克翼:马泰休斯《捷克语和普通语言学》;《在普通语言学基础上对当代英语的功能分析》

? 俄翼:特鲁别茨柯依《音位学原理》;雅柯布森:《语音定律的概念和目的论的标准》《语言和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 德国学者:贝克《语言联盟》;比勒《语言理论》

? 法国学者:邦弗尼斯特《印欧语名词形式的起源》《印欧语施动名词和动作名词》

? 丹麦学者:布伦达尔《介词理论》《普通语言学论文集》;叶姆斯列夫《格的范畴》《结构语言学》

? 荷兰学者:格鲁特《作为功能科学的音位学和语音学》 ? 塞尔维亚学者:鲁奇茨克 3、观点颇多,有三点至关重要

? 第一,对语言的共时研究由于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以供参考而被充分强调,同时,也没有严格的理论藩篱被树立起来将之同历时语言研究相分离。

? 第二,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性这一本质属性。指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如果以孤立的观点去加以研究,都不会得到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要作出正确的评价,就必须明确该成分与

同一语言中相共存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

? 第三,布拉格学派在某种意义上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的,用来完成一系列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在这些职责和任务中,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际功能,其次还能完成除此之外的某种任务。并用此来分析各种各样的语言事实。例如现代汉语中保留的一部分古代汉语的语汇,如“诞辰”、“铭记”、“志哀”等,除了表示交际功能外,还给所谈论的客观事物增加了一层严肃庄重的色彩。再如诗歌中的语言,除了要表达简单的交际目的之外,还特别讲究交际的方式,从而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如诗歌中广泛采用的押韵重叠等用法。

4、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贡献

(1) 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论纲》写得很明确:从功能观点出发,语言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表达手段。根据语言行为与超语言现实的关系,语言的功能可区分为交际功能和诗歌功能,前者是针对表达对象而言的,后者是针对表达本身而言的。德国语言学家布勒曾在《布拉格语言学会论丛》第一卷上发表过一篇论文,重申他在20年代提到过的语言三功能说:描述(针对所说的事物或现象而言),表达(从说话者角度出发),召唤(针对交谈的另一方面而言)。雅科布逊以后又根据信息论的模式把三功能说发展成为六功能说:所指(referential)或指示(denotative),表情(emotive),意动(conative),沟通(phatic),

后语言(metalinguistic),诗歌(poetic)。

(2) 建立了音位学说。反映布拉格派音位观的代表作是特鲁贝茨柯依《音位学原理》。在此书中音位体系被定义为能用以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音位对立体的综合。此作对世界各国音位学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以后,雅科布逊又通过实验和对历时音位学的研究,对布拉格语言学会早期的音位理论进行了某些补充和发展。

(3) 把音位学的概念,类型学的原则应用于语法研究。雅科布逊、特伦卡、斯卡利奇卡认为语法平面的基本单位是形位(morpheme),形位在一定场合下也会出现中和的现象。形位学上的对立也有偶项特征,但不对称,一个强(有标记项),一个弱(无标记项),可以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不对称性来分析语法意义。

(4) 提出\语言联盟\的理论。他们认为,邻近地域的语言,由于相互影响,常常获得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所以某些语言的共同特征不一定都是来源于语言的亲属关系。

(5) 提出了句子的实际切分说。实际切分的主要成分是\表达出发点\和\表述核心\,即现在通用的\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

(6) 提出要加强对标准语理论,术语和功能语体的研究,以指导整个语言文化工作。

(7) 提倡把最新理论运用于从中学开始的语言教学。

5、布拉格学派理论详解 (一)音位理论 A、特鲁别茨柯依

? 在语言学领域,布拉格学派的突出贡献在于音位学。而这一学派有关音位学的理论在其代表人物之一特鲁别茨柯依的《音位学原理》这一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该书于1938年7月发表在《布拉格语言学会会刊》上,凝聚了他一生的精力,他共收集了二百二十多种语言材料,从中整理出一个元音系统(34个)。该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 1、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特鲁别茨柯依把统一的语音学划分为两门科学即语音学和音位学:语音学即是关于言语的声音的学科;音位学,即关于语言的声音的科学。语音学只应该研究语音物理性质和心理性质,音位学则只应该研究功能方面,把音位学看成是对语音功能的研究,这样就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确定了音位学的研究范围。

? 2、明确了音位的定义

特鲁别茨柯依从语音对立和特征出发,认为音位是某种语言中最小的具有辨义对立特征的语音单位。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位的三个特征:A.具有区别性;B.是最小的语音单位;C.只能通过区别性特征来确定。(区别特征,指具有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如/P/的区别特征为双唇、口、送气)

? 3、提出了划分音位的原则

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两条划分音位的原则:

其一,如果两个音不能相互替换或者相互替换之后就会改变词的意义或者把词歪曲到不能辨认的程度,那么它们就是不同音位的体现。例如:汉语中的“piao”(飘)用不送气的“b”替换送气的“p”, 就可以变为“biao”(标),便为了不同的词义,那么“p”“b”在汉语中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 其二,如果两个音出现在同样的位置,并且能相互替换而不改变词义,则它们是同一个音位的变体。例如德语“ja”(是的)可以用“jja”替换,其词义并未改变,只是将重读元音前的辅音延长以表示强烈的感情。 ? 4、分析了语音特征

特鲁别茨柯依把各种语言中构成辨义对立的语音特征分为元音特征、辅音特征和非音质特征。元音音位只能由元音特征组成,辅音音位只能由辅音特征组成,非音质特征总是附着在元音音位之上的,因而没有一个音位是只由非音质特征组成的。 特鲁别茨柯依是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元音系统特征的:A部位特征(音位特征):按部位的不同,元音可以分为八个音色类(唇化元音、非唇化元音、前元音、后元音、唇化前元音、唇化后元音、非唇化元音和非唇化后元音)。B开口度特征。任何语言的元音系统中都具有不同开口度的音位对立,可分为不同的“响度级”,如开元音、闭元音等。C共鸣特征。共鸣特征可以

说明元音的纯与不纯,它能把唇元音和鼻化元音或者带喉头作用的元音区别开来。

同样,特鲁别茨柯依也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辅音系统的语音特征的。A部位特征。部位特征主要包括舌根——舌背音、舌尖——齿音、擦音和唇音,此外还有边音、颚音、舌音、喉头音等。B方式特征。方式特征包括塞音、擦音和响音。C共鸣特征。辅音系统中唯一的共鸣特征与鼻化关联,并由此形成了口音和鼻音的对立。

对于非音质系统特征,特鲁别茨柯依提出了“音节负荷者”的概念,即是指音节中负荷辨义的非音质特征的部分。区别句子的非音质特征包括句调、区别句子的音域对立、句中重音和停顿。

·5、特鲁别茨柯依对音位的区别性语音特征进行分类

按照三条标准,即:①它们与整个对立系统的关系;②对立成员之间的关系;③区别力量的大小。最后归类如下:

a. 双边对立(bilateral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所共有的语音特征只属于这两个音位,它们的对立就叫双边对立。换句话说,就是它们共有的特征不同时出现在其它音位中。例如/p/和/b/就共有一个\双边\的特征。

b. 多边对立(multilateral opposition)。这是一种更为松散的关系。例如/a/和/i/仅仅因为都是元音这个特征而彼此相似,它们共有的\元音\这个特性也同时被其他的元音对共同拥

有。

c. 均衡对立(proportional opposition)。如果同一项特征同时可以区分若干组音位,这种音位对立就叫做均衡对立。例如,清与浊不仅是/p/和/b/的对立特征,而且也是/t/和/d/, /k/和/g/之间的对立特征。

d. 孤立对立(isolated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的对立关系是独特的,是其他音位对立中找不到的,这两个音位的关系就是孤立对立。这种对立特征不能被语言中其他音位分享。例如,英语中的/v/和/l/,前者是一个唇齿摩擦浊辅音,后者是一个双边辅音。再如德语中的/t/和/x/,一个齿龈塞音对一个软腭擦音,也是孤立对立。

e. 否定对立(privative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的对立是一个具有某种特征而另一个不具有这种特征,就叫否定对立。例如,送气的/p/和不送气的/b/的对立,鼻化音/m/和非鼻化音/b/的对立,等等。

f. 分级对立(gradual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的对立是一个具有不同程度的同一特征,就叫分级对立。例如一种语言的元音系统中有七个元音: i u e o

ε [此字母与c反向] a

/u/和/o/的对立就是分级对立,因为具有同一特征(元音)的音位还有第三个--/[字母与c反向]/。

g. 等价对立(equipollent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可以在逻辑上看成是等价的,既不是分级对立,又不是否定对立,就叫等价对立。例如英语中的/t/和/p/,/t/和/k/。 h. 抵消对立(neutralizable opposition)。如果两个音位在有些位置上是对立的,而在其他位置上失去对立,这就叫抵消对立。例如英语中的/p/和/b/出现在/s/之后就失去对立。再如德语中的浊辅音,在词尾位置上就变为清辅音:Rat(劝告)和Rad(轮子),书写形式不同,但发音却完全一样。

i. 永恒对立(constant opposition)。如果对立的音位可以出现在一切可能的位置上而不会取消对立,则称永恒对立。例如,在尼日利亚的努皮(Nupe)语中,一般音位结构是一个辅音跟着一个元音,只有少数例外。/t/与/d/的对立就是永恒对立,在一切辅音位置上都不消失的对立。 B、雅各布逊

? 从上面对《音位学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语音的“区别特征”最早源于特鲁别茨柯依,其后在50年代,雅克布森运用声谱分析的成果,创立了“区别特征”。

? 语言交际中,任何最小的区别性都使听话人面临二中选一的情况。雅克布森等人在《语音分析初探》一文中提出了“对分法理论”及“区别特征学说”。他们分析了世界上许多语言,把

最小对立体归纳为12对区别特征,即元音性——非元音性、辅音性——非辅音性、鼻音——口音、聚集——分散、突发——延续、粗糙——圆润、急停——非急停、浊音—— 清音、紧张——松弛、顿音——锐音、升音——平音、降音——平音。 雅克布森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有的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系统;有的对雅克布森提出的十二对区别特征加以修订;有的以此来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电子计算机来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等。 C、历时音位学

索绪尔曾说,共时语言描写和历时语言描写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布拉格学派认为,索绪尔的区分过于绝对,低估了历时语言研究的重要性找不出音变的重要原因。1928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语音学会以上,布拉格学派发表声明,第一次公开表示不同意索绪尔的观点。她们宣称,音位学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共时语言学,而且适用于历时语言学。用音位学的观点来研究语音演变就叫历时音位学。

(二)系统和共时研究

? (1)语言是一种具有合目的的特性的功能系统。

? a.“语言是人类活动的产物,语言和人类活动一样具有合目的性。把语言活动作为表达或交际来看所进行的分析表明,揭示说话人的意愿,这种意愿表现得十分明显和自然。因此,在语

言分析中,应该采取功能的观点。从这个观点看,语言是服从于一定目的的表达手段的系统。若是不考虑到语言材料所隶属的系统,就不可能理解任何语言材料。”

? b.布拉格学派认为,语言系统中的任何成分都不可能孤立的去研究,要正确评价一个语言成分,就要明确它和其他成分的关系。要正确理解语言的演化,就得把它看做一个系统的演化。 ? c.语言是系统的, 语言的变化也是系统的。 变化是系统的有两点理由。第一,从变化的目的看, 变化是语言系统进行结构上的调整, 以维护系统的平衡。第二, 从变化的动因看, 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语言系统的内部。

? d.五十年代之后,布拉格学派的重要观点即:语言不是一个绝对统一的、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不完全平衡的系统,由许多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这些次系统常被称为语言平面,如音位平面,词素平面,词汇平面,句法平面等。由于这些次系统相互依存,不能分隔,一个次系统上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其他一个或两个以上次系统的变化。而其开放性,即“外围成分”和“中心成分”的相对立,语言不是一个静态结构,而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变化的体系。而语言系统的这种不平衡、运动的性质来自于语言的交际功能。

(2)强调共时分析的优先地位,但又不能把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对

立来。

马泰修斯关于共时和历时研究的思想基于对语言学史的广泛了

解和深刻认识。他比较了新语法学派和功能语言学两种语言观, 指出了两种语言观各自的长短。他对共时和历时研究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 他分析列举了共时方法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 指出在语言研究中从共时到历时是最可靠的方法,因为只有在分析当代语言的时候, 我们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材料。材料离我们越遥远, 越是缺乏, 凭借这些残缺的材料编撰的历史语法往往把复杂的语言现象简单化了。另一方面, 他又认为, 历时方法的拥护者不应害怕共时方法, 因为共时方法揭示出的新问题又会要求用历时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批判新语法学派 提出自身理论

过于强调历时研究,不够重视共时研究 重视历时研究同时,强调共时研究的首要地位 观察孤立语言现象变化同时忽略语言整体系统 语言是一个千千万万毫不相干的孤立现象的汇合 研究材料局限于书面文字,不全面 研究分析各种功能语体

观察语言时,只从读者角度看问题 从语言功能入手,去研究语言形式

结论 :

第一, 布拉格学派与新语法学派的差别不在于对共时和历时的强调不同, 而在于前者采用系统的方法, 后者采用割裂的方法。

第二, 布拉格学派与索绪尔的差别主要在于前者把共时和历时看作是辩证的对立统一, 后者把共时和历时看成是不可调和的绝对的对立。

第三, 布拉格学派没有忽视历时研究, 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三)语言功能

? 功能和系统是布拉格学派的两句箴言,对语言进行功能和系统

研究是他们的基本要求。

? 所谓功能是就语言在现实社会里的实际作用而言的,是言语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照马泰休斯的说法“语言是服务于某一种目的的表达方式系统”因此,“进行语言分析,则必须运用功能的观点”。具体而言,布拉格学派提出了以下三大理论: ? (1)马泰休斯二功能说

? 1923年马泰休斯提出了二功能说,他认为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旨在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功能伴随着交际功能。表现功能是个人情感的即时流露,旨在抒发说话人自己的情感或引发听话人的情感,是第二位的。只包含有交际功能的语篇(比如科技语篇)是极为特殊的情况。语言系统的发展主要是根据交际功能的需要。交际本身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交际,比如传达信息,陈述事件;另一种是呼吁的交流,比如要求、命令、疑问等。 ? (2)比勒的三功能说

? 比勒是德国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比勒的基本思想是把语言视为一种工具模式, 即语言是一个人用来告诉另一个人某件事情。 据此, 一个语言行为一方面涉及作为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 另一方面涉及说话人、听话人和所谈论的事情三个成分。比勒没有赋予符号一种特殊的功能, 他分别给说话人、听话人和所谈论的事情三个成分赋予表现功能(Ausdruck/expressive)、 呼

功能

(Appell/conative)

和描

述功

(Darstellung/representational)。

? 在语言行为中, 三种功能都存在, 但在多数情况下其中一种功能占主导地位。重点落在不同的方面时, 语言就具有不同的功能。当重点在说话人表达本身的情感时, 比如痛苦时的叫喊, 自发的感叹, 语言具有表现功能。当重点旨在影响打动听话人时, 比如要求, 命令, 语言具有呼吁功能。当重点在谈论的内容时,语言具有描述功能。 PS:布拉格学派对比勒理论的发展

? 比勒的三功能理论在布拉格学派成员中相当流行。学派认为该理论在语言的具体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 学派成员一直试图扩展比勒的理论框架。 穆卡洛夫斯基为之增加了美学功能 (aesthetic function, 亦称诗歌功能。美学功能指语言符号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符号自身而不是吸引到它所传递的信息上。美学功能并不局限于语言, 任何对象以其是什么而不是以其功用吸引我们时, 它就具有美学功能。穆卡洛夫斯基把美学功能对立于实用功能, 比勒的三功能即为语言的实用功能。

? 学派认为三种功能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而往往是相互并存的关系, 以其中一种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说话的主要目的是传达有关语言外现实的客观信息, 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描述功能是主要的功能。在抒情诗中, 作者主要是表达个人的情感, 对语言外现实的描述只是提供一个表达个人情感的背景, 因而表

现功能是主要的, 描述功能是次要的。在命令句中, 三种功能同时出现, 既有说话人的意图(表现功能), 对听话人的要求(呼吁功能), 又有对听话人所要求的东西(描述功能)。其中以呼吁功能为主。但描述功能也很重要, 因为听话人必须明白说话人要他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 ? (3)雅各布逊的六功能说

? 对比勒理论模式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当推雅各布逊。1960年, 雅柯布森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语言学和诗学》,把比勒的三功能理论框架扩展为六功能理论框架。 ? 语境 (指称功能 referential) ? 内容 (诗歌功能 poetic) ? 说话人(表情功能 emotive) ? 听话人(呼吁功能 conative) ? 接触 (寒暄功能 phatic) ? 代码 (元语功能 metalingual)

? 代码指语言的符号系统。用语言来谈论语言时, 比如谈论语言的正确用法, 评论方言, 语言就表现出元语功能。 (四)句法功能

?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的功能分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马泰休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形式切分是一种传统语法上的切分,而实义切分则是一种功能交际切分。马氏又指出,句子的形式切分的基本要素是语法主语和语

法谓语,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表达的核心,即主位和述位。前者是说话人要叙述的对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示已知的或不言而喻的信息;后者说明前者做什么或怎么样,表示新的信息。如

? (a)(Sally) (stands on the table.) 主席团坐台上。 ? (b)(On the table stands) (Sally.) 台上坐着主席团。

? 在这组句子中,第一句中,Sally是主语也是句子的主位,stands on the table是谓语也是句子的述位;第二句如果用形式切分法则无法指出这两个句子的区别,因为句子的主语与谓语并没有发生变化,而这时如果采用功能切分法则可以明确看出句子表达的核心是Sally,即句子的述位。

? 马泰休斯主要是依据词序来进行实义切分的,他区分客观词序和主观词序。客观词序是表述出发点,位于句首,表述核心位于句末;主观词序是首先出现表述核心,之后才是表述出发点。如:

? (a)这衣服真漂亮。 ? (b)真漂亮,这衣服。

? 第一句是客观词序,第二句是主观词序。主观词序带有语体和感情成分,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表示强调某种感情色彩。 ? 除此之外,布拉格学派还研究了控制信息分布的规则。他们提出交际动力的概念来测量信息分布情况。一个语言成分的交际

力就是它推动交际向前发展的程度。

? 这些都对早期的美国功能主义、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 句展示功能(亦称实际切分法)是布拉格学派采纳的从功能角度分析句子的方法。具体而言,它是从心理角度来看待句子的。如

? “Friend like him I don’t like ”(像他那样的朋友我喜欢) ? 这句话中,语法上的主语是“I”,而心理上的主语也就是要加以说明的话题是 “friends like him ”。

? 句展示功能就是研究句子中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马泰休斯从所传信息的角度观察句子,认为句子包含两个基本的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位,即从上下文已经知道的事实或者设想已知的事实,这一部分不增加待传的新信息;第二部分是述位,它包含待传的全部新信息,并可以大大增加听话人的知识。这种区分可以用来对比语言变体和不同语言的句子结构。 6、布拉格学派的主要成就

布拉格学派作为20世纪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其取得成就是举世瞩目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欧洲结构主义的发展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同属于欧洲结构主义,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欧洲结构主义的鼻祖是索绪尔。索绪尔的理论诞生于20世纪头10年,但是查阅欧洲结构主义的历史时不难发现,30年代以

后,结构主义语言学才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在布拉格学派诞生以前,索绪尔关于“系统”的概念并未在语言学中产生实质的影响,发挥实质的效用,只是在布拉格学派成功地运用索绪尔的“系统”概念,创立了音位学理论之后,才使“系统”理论充分显示其深远的意义。从这一点来说,布拉格学派继承了索绪尔的语言“系统”观,这一继承过程同时也宣传了索绪尔主义,以至于40年代末,美国语言传至欧洲时,欧洲的几乎所有的语言学家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索绪尔主义的色彩。因此可以说布拉格学派推动了欧洲结构主义的发展。 2、音位学上的成就

布拉格学派在语音研究方面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表现在:第一,把语音学和音位学区分开来,指出语音学是研究言语的声音,音位学是研究语言的声音;其次,解决了划分音位的方法,通过研究最小的语音对立体,总结了12对语音区别特征,提出了区别特征学说。第三,布拉格学派在音位研究中取得明显效果的结构主义原则和方法,对语言学的其他部门,如句法学、词汇学、语义学等的研究,都很有启迪。 3、功能分析上的成就

布拉格学派在句子的功能分析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马泰休斯提出的句展示功能上。 4、其他成就

布拉格学派还提出“语言联盟”的理论,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展了功能区分体系,引入了标记和无标记这两个术语,后来的语义学、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等根据各自的体系借鉴和发展了这两个术语;发展了语言分析的普遍理论体系;该学派提出的要加强对标准语理论、术语和功能语体的研究,以指导整个语言文化工作的思想对于今天语言学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提倡把最新的理论运用于从中学开始的语言教学的思想对于目前的应用语言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将结构和功能同时纳入语言研究之中;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音位学,为后来语言学的研究开启了数理的传统,丰富和发展了语言研究的方法。 8、布拉格学派的缺陷

布拉格学派的薄弱环节是语法学(尤其是词法学)。他们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结构语法学体系。此外,他们的有些概念,如正负对立原则、区别特征、中和论等等,能否绝对化,并推广到语言的所有层次中去,也是仍有争论的问题。 9、布拉格学派VS哥本哈根学派VS美国描写派 与哥本哈根学派的区别:

布拉格学派同意把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区分开来,但不赞成把两者割裂。由于语言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这种运动又触及语音、词汇和语法各方面,所以共时研究不能绝对地排除演化的概念(如有的成分已经陈旧、正在消亡,有的则产生不久,尚在发

展);另一方面,历时研究也不能完全抛开系统和功能等概念。布拉格学派反对哥本哈根学派那种将语言视为封闭性符号系统,脱离符号的实体去研究纯粹的关系等做法,因为语言既然是在一定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那么研究这个系统时就不能不考虑它同社会现实(文化、文学、艺术等等)的联系,不能抛开实体去研究语言结构中的纯关系。在方法上,布拉格学派认为无须再用历史比较法去研究谱系关系和构拟母语,而应采用共时的分析比较法去研究各种语言(包括非亲属语言)的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势。他们针对语系的概念,提出“语盟”的概念,认为有些语言虽不一定有谱系关系,但在地理上相毗邻,在音系和语法结构上有近似特征,如巴尔干诸语言,就可以算是语盟。他们还主张在语言研究中把传统的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统计方法)结合起来,以便得出一些贯通性的结论,例如考虑什么是能产型,什么是非能产型等。

与美国描写派的区别:

布拉格学派区别于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之处是:他们主要研究已有悠久文化的欧洲语言,从功能观点出发广泛探讨标准语、语言修养、修辞学、文艺学、诗学、美学等问题。他们重视语义标准,主张采用对立论,而不接受美国结构主义学派的分布论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为了强调自己的特点,布拉格学派曾明确表示应该把自己称为功能语言学派。 10、重温布拉格学派的现实意义

(一)我们应该学会科学地继承和发展该学派的研究成果。比如,Robins(2001)就指出,今天对于布拉格学派提出的语言区别性特征的研究仍然很活跃。在雅可布逊的音位对分法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语言学家纷纷引用和评论。有的用以建立某种语言的音位系统;有的对雅可布逊提出的十二对区别特征加以修订;有的以此来设计语音的识别方案,用电子计算机来识别和筛选输入的语音;有的以此来进行语音合成,根据音位的基本区别特征在计算机终端输出字母或语音。

(二)在当下的语言研究中,象该学派一样理解和包容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之间的歧见,使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是语言研究中两个不同的视角。形式主义注重普遍语法的研究,形式化取向使对语言的描写和解释达到了空前的明晰精密的程度。功能主义语言学从功能角度来研究语言现象,重视语用、语境、认知等语法以外的因素对语言结构的制约和促动作用,使语言研究不再局限于语言内部。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语言学可以在语言研究中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只用形式主义的方法来研究丰富的自然语言未免有其局限性。同时,功能主义也不应满足于对语言功能上的解释。二者只是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可以相互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类对语言的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hk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