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学派概述

更新时间:2024-03-01 01: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理性预期学派概述

学习了许多关于经济学的流派,凯恩斯主义以及货币主义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中有较多接触,而当时书中有提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这让我在厂商行为理论与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看到了不一样的观点。在学习了这门课程后,对理性预期学派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觉得过去学习的理论都是在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却没有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消费者的行为,因此我想简述理性预期学派,以便对该学派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一、产生背景

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是在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

众所周知,凯恩斯经济学在二战后的30年里是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经济学。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困境之后,凯思斯主义经济学不能给出解释,政策失灵,因此为理性预期学派的兴起提供了机会。20世纪70年代,卢卡斯连续发表论文将理性预期概念运用于稳定性经济政策的争论,从而在美国逐渐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到20世纪80年代,理性预期学派已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 二、主要人物 1、卢卡斯

卢卡斯是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1970年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得到教授职位,那里有一群杰出的经济学家预期的形成有兴趣。他的观点集中反映在1970年完成、1972年发表的《预期和货币中性》的文章中。这篇文章是他的代表作,货币中性是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主题之一。

卢卡斯在为理性预期学派寻求更加紧凑而复杂的古典经济学式的前提而做的开拓性工作及以后的一系列有影响的论文中,为理性预期学派创立宏观经济理论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其中主要包括运用新前提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分析,得出了出清劳动市场理论、是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对投资理论的贡献

2、罗伯特·巴罗

巴罗是当今世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他在理论和经验研究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贡献是开创性的。自1970年代以来,巴罗的研究成果深刻影响了宏观经济学的诸多领域。

巴罗的“李嘉图等价假说”认为,在特定条件(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等)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对于发行债券或增加税收,政府不论采用哪种融资方式,都不会对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因为,政府发行债券融资造成的赤字会引起未来税收上升,这种上升一定会被具有完全理性的居民预期到,居民为了不使后代税负过重必然相应地调整目前的消费。

他对经济增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作过大量的经验研究,推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并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实商业周期理论。 巴罗20世纪末以来的研究兴趣包括对经济增长的根源的探讨,即那些使得一些国家比另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更快的因素。 3、托马斯·萨金特

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萨金特对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部分领域都有深入了解,其学术专长是动态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其主要作品有《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理性预期与通货膨胀》、《动态

宏观经济理论》等。

三、理论观点

1、理性预期理论

首先看看预期的定义: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进行某项经济活动之前,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及其变化(主要是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作出一定的估计和判断。而,经济理论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预期理论按照经济学家们设想的预期形成机制,可以分为静态预期、非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以及理性预期。理性预期理论两个显著的特点人们对经济未来变化的理性预期总是尽可能最有效地利用现

在的所有可以被利用的信息,而不是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经济的变化。但是并不排除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排斥不确定因素的随机变化会干扰人们预期的形成,使人们的预期值偏离其观测变量的实际值,但是,它强调一旦人们发现错误就会立即作出正确反应,纠正预期中的失误。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理性预期的一种体现。 2、政策无效论

货币供给中的可预期部分对就业、产量或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被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意外地不规则地变动,虽然能够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与波动。根据不变性命题的分析,理性预期学派得出结论: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上的直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任何替代关系。 3、经济周期波动理论

按照经济波动初始根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模型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卢卡斯,1975)与实际经济周期(基德兰德、普里斯科特,1982)两类。

卢卡斯认为,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各个经济周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同特点是解释经济周期原因和建立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基本出发点。既然价格的波动和货币总量的波动发生在产量的波动之前,那么,经济周期性波动就应该主要从价格的波动和货币总量的波动方面去寻找原因。

相比于卢卡斯认为初始波动来自货币冲击或总需求冲击,实际经济周期认为初始波动来自技术冲击或供给冲击。生产率提高会引起就业和产量增加,从而抬高现行的实际水平,再通过劳动者闲暇跨时替代传递到整体经济。 四、政策主张

1、政府应该制定长期不变的政策规则

在理性预期条件下,人们对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实施后果早已充分预计到了,并做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使得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能有任何效果。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因为“市场比任何模型都聪明”。政府的任务只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们充分了解的良好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的是稳定的政策,而不是积极行动主义政

策。”正如卢卡斯所指出:政府干预越少,经济效率也就越高。 2、政府的政策目标只能是一定的物价水平。

理性预期学派否认凯恩斯主义者所推崇的菲利普斯曲线,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即使在短期也没有此消彼涨的替代关系,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只影响物价水平,而就业量和产出则不会受到影响。由于理性预期的作用,提高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只能加剧通货膨胀,就业和产出水平不会相应增长; 而降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能缓解通货膨胀,但却不一定降低就业和产出,因而货币是中性的。另一方面,在他们看来,所有的失业都是“ 自愿的”,因而是“ 自然的”,所以政府完全没有必要把失业作为政策目标之一。政府政策的唯一目标是确定理想的一般物价水平。 五、简要评价

理性预期学派改变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础,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本质上看,理性预期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没有实质性的分歧。理性预期学派和凯恩斯主义都强调预期在经济领域的重要性。只不过理性预期学派明显一些,并将预期贯彻于该理论的始终,而凯恩斯主义则隐蔽一些。此外,理性预期学派仅仅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效应性,而没有全面否认凯恩斯主义。两派的理论都在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但是在实践中的影响远远小于当初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然而, 理性预期学派面临的真正洁问是它坚持“ 政策无效论” , 主张政府在经济快速变化时期“ 无为而治” 。但是, 西方国家通过税收政策能够影啊消费和投资已是事实, 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利率、就业和产出的影响也很明显。至于技术和自由贸易是否创造就业机会. 如果是的话, 政府推动技术进步和促进自由贸易的政策是否有效, 什么样的政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 类似这些当今困扰人们的问题, 理性预期学派还未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6j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