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子母弹

更新时间:2024-05-04 10: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7.1 概述

子母弹是以母弹作为载体,内装有一定数量的子弹,发射后母弹在预定高度开舱抛射子弹,以完成毁伤目标和其他特殊战斗任务的炮弹。用于毁伤集群坦克、装甲车辆、技术装备,杀伤有生力量或布雷。配用于中大口径火炮、迫击炮等。

现代战争中,由于战场上的主要目标是集群坦克和步兵战车等装甲目标,因此作为压制兵器的火炮,在远距离上对这种装甲目标作战应当是它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子母弹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弹种。 7.1 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杀伤子母弹。60年代随着坦克、步兵战车、自行火炮等集群目标的出现,美国开始研制155mm M483A1杀伤—破甲多用途子母弹,1975年9月配用于M109A1式155mm自行榴弹炮上,从而使得压制武器能在远距离上对付装甲目标,并列为压制武器的主用弹。联邦德国莱恩金属公司也发展了RH—49式155mm装有底部排气装置的子母弹,内装49枚直径为42mm的子弹,最大射程可达30km。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了122mm反装甲子母弹。

子母弹在继续提高有效射程、威力和撒布精度的同时,朝着半自动寻的、自动跟踪、自动捕捉目标的方向发展。

子母弹是由母弹和子弹组成一体的。其中,母弹包括炮弹、航弹、火箭弹和导弹诸弹种;子弹包括刚性尾翼的子弹和柔性尾翼(降落伞或飘带尾翼)的子弹。

子母弹中一枚母弹将装载少则几枚,多则数百枚的子弹。子母弹飞行过程是由一种母弹内装许多子弹,当母弹飞达预定的抛射点时,经过母弹开舱、抛射全部子弹,直至子弹群撒布在预定的目标区域,击中敌人的集群目标。

由于子母弹在毁伤威力上的优越性,所以在火箭和导弹战斗部上也广泛采用了子母弹结构。目前所发展的炮射子母弹有杀伤、动能穿甲、布雷、反装甲子母弹和发烟子母弹等。另外,末敏弹、部分末制导弹药等均属于子母弹的范畴。

对于不同的子弹(如刚性尾冀的子弹、带降落伞或飘带的柔件尾翼的子弹),还将有不同特色的子弹弹道。

比如伞弹的弹道将分为若干段来考虑:当伞弹被抛出时,为伞弹的抛射段;随即伞绳逐渐拉出,便进入拉直段;当伞绳拉直以后,便进入降落伞充气过程,即充气段;降落伞充满气以后,伞弹进入减速段并达到末敏子弹的稳态扫描段。 7.1.2子母弹的开舱与抛射

对各种炮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和导弹,当其配制有子母战斗部后,将能构成更有

利的大面积压制火力和大纵深突击火力,以其弹药数量多、火力猛而有效地阻击敌人的坦克、装甲战车和有生力量以及重要的军事目标,从而倍受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如美国的MLRS多管火箭系统,由口径为227mm的12管火箭组成,每发火箭可携带M77子弹644枚,一次齐射可发射子弹总数达7728枚,射程30~40km,覆盖面积达120000~240000m2;意大利研制的Firos—70,弹径为315mm的8管,每发战斗部可装子弹924枚,子弹覆盖面积达50000m2等。

由于不同的子母战斗部具有不同的结构、性能及使用等特点,其开舱、抛射方式不可能是相同的,这里仅介绍一些目前所采用的开舱、抛射方法。 1.母弹的开舱

对于不同的子母战斗部,即使是同一弹种的子母战斗部,其开舱部位与子弹抛出方向都是有区别的,在选择开舱、抛射方式时,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全面分析、论证。以火箭子母弹为例,仅弹径的变化就需要考虑不同的开舱、抛射方式:

1)火箭子母弹当弹径较小时,如122mm火箭子母弹可采用战斗部壳体头弧部开舱,子弹向前方抛出。加上抛射导向装置的作用,子弹则向前侧方抛出,达到较好的抛射效果。 2)当火箭弹径加大到230mm以至260mm时,子弹装填数量增大,应采用战斗部壳体全长开舱,子弹向四周径向抛射。如美国MLRS多管火箭系统子母战斗部采用中心药管形式,结构紧凑,对子弹装填容积无大的影响,并且可以同时达到壳体全长开舱与子弹径向抛射的目的。

3)当火箭弹弹径进一步增加,子弹数量更大时。为了均匀撒布,必要时还可采用二级抛射的形式。

如意大利的Firos—70火箭子母弹战斗部,火箭弹径为315mm,内装直径为122mm的子弹筒12发,而每个子弹筒内又装有小子弹77枚。如图7-2所示。在引信作用下,切割索先将壳体沿全长切开,燃气再将带有小子弹的子弹筒沿径向抛出,然后小子弹再由子弹筒中被抛出。

对于母弹的开舱方式,目前采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 1)剪切螺纹或连接销开舱

这种开舱方式在火炮特种弹丸上用的较多,如照明弹、宣传弹、燃烧弹、子母弹等。一般作用过程是时间点火引信将抛射药点燃,再在火药气体的压力下,推动推板和子弹将头螺或底螺的螺纹剪断,使弹体头部或底部打开。

霰弹是指利用火炮或弹丸内抛射药的火药燃气将杀伤元件抛出的炮弹,主要用来杀伤

有生力量,霰弹包括榴霰弹和群子弹。

榴霰弹由弹丸和发射装药组成。弹丸有弹体、杀伤元件、头螺、抛射药、推板和引信(如图所示)。弹体、头螺和推板用钢质材料制成。杀伤元件有钢珠、钢柱和钢箭等。 3)爆炸螺栓开舱

这是一种在连接件螺栓中装有火工品的开舱装置,是以螺栓中的火药力作为释放力,靠空气动力作为分离力的开舱机构。它常被用在航空炸弹舱段间的分离。现在也已成功的用于大型导弹战斗部的开舱和履带式火箭扫雷系统战斗部的开舱上。 4)组合切割索开舱

这种方法在火箭弹、导弹及航空子母弹箱上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一般采用聚能效应的切割导爆索,根据开裂要求固定在战斗部壳体内壁上。而引爆索的周围装有隔爆的衬板,以保护战斗部内的其它零部件不被损坏。切割导爆索一经起爆,即可按切割导爆索在壳体内的布线图形,将战斗部壳体切开。 5)径向应力波开舱

这种方式是靠中心药管爆燃后,冲击波向外传播,既将子弹向四周推开,又使战斗部壳体在径向应力波的作用下开舱。为了开舱可靠、部位规则,一般在战斗部壳体上加上若干纵向的断裂槽。这种开舱方式成功地使用在美MLRS火箭子母弹战斗部上和一些金属箔条干扰弹的开舱上。

这种开舱的特点是开舱与抛射为同一机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 无论何种方式开舱,均需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要保证开舱的高可靠性

通常,子母弹弹径大,装子弹多,每发弹的成本较高。因此,要求开舱必须很可靠,不允许出现由于开舱故障而导致战斗部失效。为此要求:配用引信作用可靠,传火系列及开舱机构性能可靠。在选定结构与材料上,尽量选用那些技术成熟、性能稳定、长期通过实践考验的方案。 2)开舱与抛射动作协调

开舱动作不能影响子弹的正常抛射,即开舱与抛射之间要动作协调,相辅相成。 3)不影响子弹的正常作用

开舱过程中不能影响子弹的正常作用。特别是子弹尾带完整,子弹飞行稳定。子弹引信能可靠解脱保险和保持正常的发火率。

此外,还要求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和长期储存性。 2.子弹的抛射

在抛射步骤上可分为一次抛射和两次(或多次)抛射。由于两次抛射机构复杂,而且有效容积不能充分使用,携带子弹数量少等原因,因而在一次抛射可满足使用要求时,一般不采用两次抛射。目前常用的抛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母弹高速旋转下的离心抛射

这种抛射力式,对于一切旋转的母弹,不论转速的高低,均能起到使子弹飞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火炮子母弹丸转速高达每分钟数千转,以至上万转时,则起到主要的以至全部的抛射作用。 2)机械式分离抛射

这种抛射方式是在子弹被抛出过程中,通过导向杆或拨簧等机构的作用,赋予子弹沿战斗部径向分离的分力。导向杆机构已经成功的使用在122mm火箭子母弹上。狭缝摄影表明,五串子弹越过导向杆后,呈花辩状分开。 3)燃气侧向活塞抛射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子弹直径大,母弹中只能装一串子弹的情况,如美MLRS火箭末端敏感子母战斗部所用的抛射机构。前后相接的一对末敏子弹,在侧向活塞的推动下,垂直弹轴沿相反方向抛出(互成180o)。每一对子弹的抛射方向又有变化,对整个战斗部而言,子弹向四周各方向均有抛出。 4)燃气囊抛射

使用这种抛射结构的典型产品是英国的BL755航空子母炸弹。共携带小炸弹147颗,分装在7个隔舱中。小炸弹外缘用钢带束住,小炸弹内侧配有气囊。当燃气囊充气时,子弹顶紧钢带,使其从薄弱点断裂,解除约束。在燃气囊弹力的作用下抛出。 5)子弹气动力抛射

通过改变子弹气动力参数,使子弹之间空气阻力有差异,以达到使子弹飞散的目的。如在国外的炮射子母弹上,就有意地装入两种不同长度尾带的子弹;在航空杀伤子母弹中,采用由铝瓦稳定的改制手榴弹作的小杀伤炸弹,抛射后靠铝瓦稳定方位的随机性,从而使子弹达到均匀散开的目的。 6)中心药管式抛射

使用成功的典型结构是美国MLRS火箭子母弹战斗部,如图7-3所示。每发火箭携带子弹644枚。一般子弹排列不多于两圈。如圆柱部外圈排14枚子弹,内圈排7枚子弹。子弹串之间用聚碳酸酯塑料固定并隔离。战斗部中心部位装有药管。时间引信作用,引起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jh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