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预防接种

更新时间:2023-10-27 00: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测试题

(预防接种部分)

一、判断题(50题)

1、在预防某些有明显季节性的传染病时,最好在该病的流行季节前1周完成预防接种,以有效地防止发病。( )

2、接种疫苗后是否发病完全取决于疫苗特性和受种个体免疫系统。( )

3、疫苗接种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

4、因疫苗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反应不属于接种异常反应。( )

5、接种人员误把卡介苗当做乙肝疫苗,为1名满月婴儿实行肌肉接种发生的反应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6、麻疹的出疹顺序是:四肢—面颈—躯干—耳后—手足心,3-4日出齐。 ( )

7、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重要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后都可产生保护性免疫。( )

8、规范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 )

9、口服疫苗时要看服下肚,如儿童服苗后吐出应先喂奶,待孩子平静后再服1粒。 ( )

10、凡产生变态反应大的疫苗也会产生较高的免疫力。( )

11、接种活疫苗时可用2%碘酊或75%乙醇消毒,待干后再行接种。( )

12、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1-2月后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 )

13、如发生无菌性脓肿,在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亦可切开排脓,但要注意防止细菌感染。( )

14、不慎对孕妇接种了风疹疫苗,需中止妊娠。( ) 15、百白破疫苗在注射第一针后出现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二针。( )

16、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如病例麻痹前在本地居住30天以上,则不属于异地AFP病例。异地AFP病例归属原居住地县级以上疾控机构管理。( )

17、AFP实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无AFP病例时,也应每10天向所在地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AFP“零”病例报告。( )

18、《2006~2010年浙江省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2%以下。 ( )

19、AFP聚集性临床符合病例指同一县(区)或相邻县(区)发现2例或2例以上的临床符合病例,发病时间间隔不满1个月。( )

20、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建筑工地要开展健康状况监测,等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方可停止晨检或健康监测。 ( )

21、乙脑病例的脑脊液、血清标本要求在2-8℃下保存。( )

22、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肌内注射。( )

23、各地发现麻疹病例时,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 ( )

24、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可以收取一定服务费、耗材费的费用。( )

25、为避免和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不能与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同时在不同部位进行接种。( )

26、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应用安全盒回收后进行无害

化处理。( )

27、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

28、一般讲,活疫苗接种次数少,形成免疫更持久,而灭活疫苗需要多针次来巩固持久免疫力。( )

29、居住>3个月的流动儿童,由现寄居地接种;不足3个月的,由原籍接种单位负责及时接种,建接种卡(薄)、建立或补办预防接种证。( )

30、免疫规划冷链系统指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疫苗冷藏箱、疫苗冷藏包及冰排。( )

31、近1周内腹泻4次以上者,不宜服用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

32、患有湿疹等严重皮肤病的新生儿,不宜接种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 )

33、有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的人,一般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

34、既往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或神经系统反应,是接种百白破疫苗的禁忌症。( )

35、急性疾病是IPV疫苗接种的禁忌征。( )

36、轮状病毒腹泻主要侵犯对象是6个月到3岁婴幼儿。( )

37、母婴传播是我国目前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凡HBsAg、HBeAg双阳性的母亲,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其所生的孩子几乎都会被感染,其中大部分可成为HBsAg慢性携带者。( )

38、我国控制乙肝的工作指标包括2010年:新生儿全程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2002年后出生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95%以上得到补种。( )

39、新生最好在出生24小时内完成首针乙肝疫苗接种,否则影响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

40、乙肝疫苗一般采用臀部注射。( )

41、麻疹与风疹临床症状相似,鉴别困难,增加麻疹监测的困难。( )

42、接种MMR(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不会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

43、接种后疫苗引起高热,过敏性反应等均可诱发惊厥,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

44、AEFI监测可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

45、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AEFI属于群体性AEFI。( )

46、用冷藏包运送疫苗时应将卡介苗放在底层,并有醒目标记。(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nn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