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 技术 学科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5-29 12: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五年级下册 技术 学科

教学设计

姓 名 杨正杰

二十小学 2013年2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表

上海科技版小学技术五年级(下)

2013年2月28日 周次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13—17 20—24 27—31 3—7 10—14 17—21 24—28 1—5 8—12 4 1 4—8 11—15 18—22 25—29 日 期 教 学 进 度 第1课 早期的机械 第2课 常用的工具 第3课 专用机械 3 1—5 8—12 15—19 22—26 4.29—3 6—10 公休(3天) 公休(3天) 第4课 与众不同的压路机 第5课 机械手模型 第6课 曲轴玩具方案 第7课 借用真奇妙———移植借鉴法 第8课 提升葡萄干 第9课 发射乒乓球 复习考试 6 公休(3天)

第1课 早期的机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帮助自己做事的装臵。 (2)知道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以人力为动力到以其他力为动力的过程。

(3)了解为机械提供动力的能源也在不断发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初步了解机械的发展历程。 (2)通过阅读,了解机械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3)通过早期的机械和现在的机械的对比,了解机械的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机械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生活。 (2)从早期的机械中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通过早期的机械和现在的机械的对比,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的种类不断增加,工作效率和精确度不断提高。

教学难点:各种机械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一袋重物,一根木棒,简单机械的图片(如杠杆、斜面、滑轮、滚轴、齿轮)各时期农耕机械的图片等。

教学活动

活动一:体会不使用工具与使用工具的差异

情境导入:出示一袋重物,请一位力气稍大的同学徒手将重物从教室的一侧搬运到另一侧,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组织学生讨论:运用哪些工具可以方便、快捷地搬运这一袋

重物?

出示一根木棒,提问:如何借助这根木棒来搬运重物? 大家的建议(1)将重物分成两袋,用木棒作为扁担,挑着走。(2)将木棒作为撬棍,慢慢地移动重物。通过对比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机械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小结:用木棒来帮助搬重物,这时的木棒就不再是一根简单的木棒,而是成了帮助我们做事的机械。

教师讲解:机械的概念。 活动二:了解早期机械的发展历程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2-5页,了解早期机械的种类及机械的发展。讲解:(1)凡是能帮人们做事的装臵都可称为机械。(2)最初的机械非常简单,取材于自然界。

活动三:认识机械的驱动力的发展

提问:人们使用机械,主要是为了省力,但是,机械本身并不会动,它们是怎么工作的?

讨论农村耕地用的机械的发展历程。

(1)出示木犁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木犁的工作动力。 (2)提问:人们是怎么会想到要改进木犁的? (3)提问:现在的农村是怎样耕地的?

教师讲解:最早的机械是靠人力推动的。靠人力来推动机械,人会觉得很累,而且工作效率很低。后来就出现了运用畜力、水力、风力的机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机械靠电动机、汽(柴)油发动机来驱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7页。思考:(1)牛拉犁和驴推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为什么现在有些农村还在使用这样的方法?(2)风车是怎样利用风力来磨面的?(3)水车是怎么工作的? 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体会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便利,工作效率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师总结:表扬与鼓励。

第2课 常用的工具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及其用途袁并能对常用工具进行分类 。

2、知道机床是较复杂的机械装臵袁它们用发动机(电动机)作动力工作的效率更高。

3、通过对常用工具的分类,了解工具各有所长 。

4、通过对比机床和手动工具完成任务的情况,了解机床的特点是力量更大、速度更快、操作更精准。

5、感受工具和机床的使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6、从工具的发展中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工具和机床的使用,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教学难点:了解机床的名称及用途。 课前准备

尖嘴钳、细铁丝、多种常见工具(图片或实物)、介绍工具的教学课件、机床的图片、铅笔若干枝、小刀、卷笔刀、手摇式卷笔刀。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常用工具的种类。

组织学生在认识各种工具的同时,了解它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师:出示一把尖嘴钳。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工具? 它有什么用途?你会使用它吗?

学生:说出尖嘴钳的作用。用来弯折、截断铁丝。请一名学生用尖嘴钳将细铁丝弯折成一定的角度。

师:你知道哪些常用工具?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用途吗? 出示多种常见工具说出各种常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车等),并介绍滑轮装臵的结构和原理。

活动三:尝试提升物体

教师提出要求:分别模仿杠杆和滑轮,尝试用吸管、牙签等材料搭建提升物体的结构。

一开始可让学生自行尝试搭建,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交流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随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7-48页,按照教材上的提示进行搭建。

活动四:设计尧制作提升葡萄干的装臵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用学到的提升物体的方法,设计提升葡萄干的装臵,写出设计方案(文字和草图))。组织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开展制作。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本组制作的装臵,进行测试,并开展交流与评价。

小组设计时,教师应再一次向学生明确该提升装臵的设计要求和评分标准。测试各组制作的装臵时,严格按照评分标准。

教师总结:这一课中,无论是模仿杠杆还是模仿滑轮,都用到了第7课的“移植借鉴法”,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

第9课 发射乒乓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抛出物体有多种方式,共同特征就是将积聚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形成一个强大的击打力或冲力。

2、学会运用杠杆或弹力等原理,设计、制作乒乓球发射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抛出物体的方式及其共同特征。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发射装臵的工作原理。 3、通过讨论和实践,设计、制作乒乓球发射装臵,并利用此装臵将乒乓球发射到规定的位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抛石机等机械的功能,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2、体会可以借鉴杠杆等原理,设计出满足任务要求的装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制作乒乓球发射装臵。

教学难点:调试发射装臵,使之能准确地将乒乓球发射到规定位臵。

课前准备

砖、吸管、牙签、铁夹、橡筋圈、回形针、透明胶带、尺、A4纸;射箭、打高尔夫球和棒球的图片。

教学活动

活动一:明确任务

教师介绍提供的材料,提出任务:设计、制作一个乒乓球发射装臵,用它将10个乒乓球分别发送到废纸篓内。具体描述完成任务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提问:如果某个小组发送到由近及远三个废纸篓内的乒乓球分别为5个、3个、2个,那么这个组的得分是多少?

教师给出一个评分的范例,可使学生更加明确该如何评分。

活动二:了解抛出物体的方式及其共同特征

教师出示介绍弓箭、枪炮、高尔夫球和棒球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事例中抛出物体所采用的方式。

教师小结:抛出物体的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将积聚的能量在瞬间传递给物体,形成一个强大的击打力或冲力,使物体获得很大的速度。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抛石机”的结构和原理。

教师在介绍抛石机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抛石机的结构特点,为后面的设计、制作作铺垫。

活动三:学习发射乒乓球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结构可以产生抛出物体的效果?哪些材料可以产生抛出物体的效果?

出示图片,介绍用杠杆发射乒乓球的结构。 出示图片,介绍用弹力发射乒乓球的结构。

教师启发学生充分交流制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并加以具体的指导,为此后将要进行的小组自主设计、制作奠定基础。

活动四:设计尧制作发射乒乓球的装臵

教师指导学生用学到的发射乒乓球的方法,设计发射乒乓球的装臵。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设计与制作。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装臵,进行测试,并开展交流与评价。

教师提醒学生,应先写出设计方案(文字和草图),再根据方案开展制作。

测试装臵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发射的技巧和方法,组织学生多次尝试后再进行比赛。

教师总结,表扬与鼓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sy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