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历史江西高三水平会考真题试卷【1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05-01 16: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高中历史江西高三水平会考真题试卷【10】含

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钱穆《国史大纲》中谈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说:“… … 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 … 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

A.军功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旨在强调选拔官员来源在扩大,民众有机会获得做官的机会,据此可以直接判断是科举制度,D符合题意,而A军功爵

制是按军功来享有权利,B察举制以才能和品质,但认为因素很大,C强调的是血缘,均不

合题意,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2.1877年5月16日,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在参议院同意下将众议院解散。在新众议院

的竞选中,参加投票的选民高达80%以上,共和派取得绝对优势。后来麦克马洪被迫辞职,

共和派领袖当选为总统。材料说明()

①法国君主派不甘心失败

②法国共和派取得真正主导地位

③法国民众支持共和制度

④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该材料说明,即使1875年宪法获得了通过,法国共和政体也不是特别稳固,但在经历了1877年“5·16”危机后,共和政体完全确立,

①②③④表述正确。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

3.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

兆民之好恶?” 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清帝退位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清帝退位标志着中国君主专

制制度的终结;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的意义

4.当代著名学者刘述先先生认为,黄宗羲在明清思想史上,非预期地“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

了另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A.结束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民主启蒙思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C.开始出现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

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君主专制,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5.有史学家估计:二战后联邦德国从1949年起,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民主德国却人

均负债2500马克。下列因素可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是()

A.参加“北约”和“华约”的时间不同B.联邦德国率先加入欧洲煤钢联营

C.两国处于“冷战”格局的战略地位不同D.两国对马歇尔计划的态度不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北约”和“华约”是二战后美苏主导下的政治军事集团,不涉及经

济援助;欧洲煤钢联营于1951年成立;两国分别被美苏视为冷战的前沿,故ABC项错误;

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欧洲,由于意识形态的对抗,联邦德国接受,而民主德国拒绝,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6.宋代学者李舰说“民之欲善,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有所主,其于异端,何假及哉?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民之耳目鼻口舌心知百体皆无所主,将舍浮屠何适哉。”对此段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揭示了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内在动因B.体现当时知识分子对儒学价值的反思C.批评“后儒者”对民众的影响力有限D.说明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宋代学者李舰肯定了“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导之”,批判了“后之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导之”,说明其看到了当时儒者存在的问题,故A、B、C三项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中并未涉及佛教思想,无法得出佛教思想更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7.“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君主立宪制B.第二次工业革命C.责任内阁制D.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说明工业革命的发展提高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使得他们追求政治的权力,这与1832年议会改革相符,故本题选择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8.“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判两字所能了结。它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文中评价皇帝制度的史学方法是()A.全面辩证的方法B.发展的方法C.比较的方法D.史料解读法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认识能力。材料对“皇帝制度”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采用用了全面辩证的方法,故答案为A。

9.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开始,是中国主权丧失的开端,但

清政府极力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这说明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B、C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属于现象。故选A。

10.鸦片战争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B.传统农业手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C.外国商品倾销内地拥有免税优势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洋人控制了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贸易,在结合鸦片战争的影

响即可的出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的影响

二、填空题

11.美洲历史上出现了新西班牙、新英格兰、新法兰西等地名。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美洲社会的进步B.美洲国家的独立

C.工业革命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国家大力开展殖民扩张,占

领了亚非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以自己国家的名字命名这些地区,因此出现了类似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英格兰等地名。这种地名的出现,是欧洲殖民者直接掠夺美洲的结果,名称直

接反映了宗主国对殖民地的侵略。所以答案选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的影响

12.什么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包含时间)。

【答案】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召开

【解析】

试题分析:在南斯拉夫、埃及和印度三国领导人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

和政府首脑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

13.《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wz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