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电子商务的本质及困境分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商知识

内容简介:旅游电子商务的本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似乎是很多创业者的一个梦想。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做到上市,或是赚大钱,需要产品和业务有什么特点呢?

旅游电子商务的本质,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它区别于3C、化妆品、服装等网站,用户的核心诉求不同。比如,3C是标准化产品,用户关注价格;化妆品是化学类产品,用户关注安全,即是否正品;服装是时尚类产品,用户关注款式,所以模特和图片特别关键。

基于不同产品特征,导致网站的运营关注点不同,这也意味着,没有弄清行业本质,不同行业的网站,直接抄袭往往会很离谱。

电子:电子的本质是虚拟,而虚拟就意味着不可靠:公司看不见、产品看不见、客服看不见,只有文字和图片的描述。而在中国这个普遍缺乏诚信的社会,如何让用户有购买安全感,是一个难题。最好的出路,就是品牌建设(我是谁?,是建立信任的前提。当然了,品牌建设不是请一个代言人了事,要以实实在在的服务为支撑:价格、配送、售后等。

同时,也因为虚拟,对于重外观的产品,为了降低和实物的差别,在图片及描述上,某些产品必须大力下功夫,如服装、鞋子、钻石等。

商务:商务本质就是交易、生意。而对于电子商务,狭义地讲,就是零售渠道:将商品卖给用户的场地。对于交易或生意,一个核心基础,就是信任度。在大街上一个陌生人给你推销iPhone4,虽然只要7折,你敢买吗?如果是朋友呢?信任度的建设,最核心就是品牌。如果没法建立渠道品牌,如垂直景区网站,那该如何操作?下面会展开。 找到分析问题的角度,是分析的第一步。 旅游产品的本质特征

自从携程网2003年纳斯达克上市,旅游电子商务,似乎是很多创业者的一个梦想。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要做到上市,或是赚大钱,需要产品和业务有什么特点呢? 能够规模化!

如何才能规模化:产品标准化+业务简单化。这样,才能规模复制。 携程上市,完全具备如上两个特征。

从用户角度看,酒店和机票都是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意味着交易过程简单。

从运营角度看,标准化产品,意味着对客服人员的技能要求低,和客户的沟通成本低,因为用户可以从其它途径就了解产品信息。比如苹果网站对iPhone4描述很细致。

业务简单,意味着容易操作,服务质量易控制。酒店和机票都是代理式服务,没有库存(积压风险小),几乎没有配送,支付简单(酒店前台现付、机票可以上门收款)。

因为产品标准和业务简单,准入门槛低,同质化竞争加剧。同质化竞争,最后一定是价格竞争(因为只有价格这个购买决策条件),而价格的竞争,是供应商成本和企业内容运营效率的竞争。

因为规模效应,那些管理成熟、用户量大的企业,无疑更有优势,比如淘宝机票、12580、118114等。那些小企业,即使在细分领域,也难以生存,比如购买机票,几乎没有本地化优势。 携程现在扩展到自由行产品,也就是酒店+机票+门票的打包服务。因为后台有庞大的产品库做支撑,这个就是水到渠成。

但携程始终没有像途牛网那样,做旅游线路产品(吃住行游娱购打包服务),如参团游和小包团。因为它们是一种个性化服务,每一笔订单的人力、时间成本太高,无法批量规模化。 这也是目前数以万计的旅行社辛苦挣扎的一个阵营。 旅游产品的复杂性

对于旅游线路这类打包产品,打个通俗的比方,参团游和小包团,就像电脑城里卖兼容机,从用户选购、组装到装系统,一台电脑要花一两个小时,而电脑配件都是标准化产品,价格透明、竞争激烈。一个铺面3、5个人,一天也就只能安装几台电脑,赚大钱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个在餐饮行业也很明显,上市的餐饮企业,一定是快餐服务,连锁经营(连锁=批量复制),品种单一,如麦当劳、中国的乡村基快餐。因为做菜的工序复杂(正宗麻婆豆腐听说有上百道工序),如果菜品很多,为了达到每家餐厅菜品口味一致,厨师培训成本非常高、速度慢,这意味着快速扩展很难。另外,菜系复杂,意味着就餐人数规模上不去(个性化点餐,而不是现成的)。 对于旅游线路产品,一般都很复杂、个性化,因为复杂,导致接单前期和用户沟通的时间成本非常高,对客服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很高。接单后,业务操作(计调)费时费力。因此,旅行线路产品很难规模化。

因为产品复杂,往往用即时通讯工具,如MSN/QQ,成单成本太高(一个客服聊一个小时的成本?),大型旅游网站均放弃这种方式。

旅游从业者都知道,旅游一般分为批发和零售,专业点就是地接和组团。各门市负责组团,即收客(零售),然后将客人转给地接社,即当地接待社(批发商,一批人坐同一辆车出发)。 当然,有些大的旅行社组团和地接是同一家,因为它们的各门市可以收够同一天的客人,如30人,然后一起载到目的地(发团),如峨眉山。对于很多小旅行社就不能自己发团了,只能将客人转给同行(批发商)。

1/212下一页尾页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编辑httpd服务的主配置文件httpd.conf,查找配置项“ServerName”,在附近添加一行内容“ServerName www.mzccp.com”,用于设置网站名称。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

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

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

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

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

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中,电子商务领域成了大小资本追逐的热土。而在电商的争抢战中,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不差钱”的情况下,除了向来低调、很少大花钱的B2B,整个电商行业都一哄而上、疯狂地加入了广告这一“烧钱大战”的行列。

在电商同行们的争抢下,各大门户网站广告价格也一路飙涨。B2C企业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大大提高,目前大约是在80元左右。在过去的一年中,门户网站的广告涨了40%以上,CPS、搜索引擎的价格从年初到年末至少涨了1倍,最夸张的是hao123这样的导航网站,价格在过去一年里竟然涨了三四倍。

2010年底,关于门户广告涨价的风声就不断传出,门户首页2011年广告位的争夺犹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的招标会一样炙手可热,网站广告价格涨幅在30-50%之间,提价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网络广告价格的明显提升,既跟品牌企业更青睐线上营销有关,也反映了互联网媒体领域市场集中度加强的趋势。门户被新浪、腾讯、网易、搜狐把持,搜索百度一家独大,导航则有hao123和奇虎360。品牌公司其实并没有很多的媒体选择,广告位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

继SNS和视频网站浪潮之后,图书、母婴、3C、鞋服类等一大批B2C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后起的团购网站,相继上市或引进大笔风险投资后,在推广上的竞相烧钱,是网络广告价格上扬的直接推手。

而网络广告价格上扬背后更深层的因素在于三方面,第一,网络广告的价值一直都被低估;第二,网络广告效果被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第三,以SNS、微博等的平台的营销价值还未能完全

体现,因此在现阶段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导致了广告费用逐年攀升。

马云在继08年“过冬论”准确预言经济寒冬后,近期又抛出“B2C泡沫”会在一两年内破裂的预测。在马云敏锐的商业触觉下,有很多人相信他的判断。

虽然凡客可以作为广告帮助企业飞速发展的例证,但是光烧钱是烧不出来一个好的电子商务企业的,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依靠广告一招制胜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可以说,现在电商企业对广告的追逐、对广告功效的热捧和依赖,已快到了一个不健康的程度。广告投放策略的背后应该有策划、营销、产品、服务等一系列支撑,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结构,企业自身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将广告比作一个大补的药,企业本身适应其药力,会取得锦上添花的效果。但是,是药三分毒,如果不适应其药力,广告投放无疑就成了企业发展的“毒药”。

电子商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凡客这样表面上依靠广告取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激励和示范下,蜂拥而上投广告,这并没有真正理解B2C的真正内涵,没有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

电子商务企业蜂拥而上投入广告,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其背后有“资本”这样一双大手在操控。实际上,即使很多管理者知道自己的广告完全是消耗性的,是不会带来长期积累的,但是仍然会“饮鸩止渴”。他们有着现实的业绩压力,因为为他们注资的VC等不了。在这片资本的“游乐场”上,资本急功近利了,产业必然会以资本意志为导向,跟着浮躁。

广告无疑是一剂“兴奋剂”,能够让企业进入快车道,但是为什么它就不会是一剂“毒药”呢?!PPG的快速大起大落,其中之一就有广告“狂轰滥炸”、资金链断裂的原因。而在发展的韧性和耐力上,无论是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巴巴、深交所上市的网盛科技、还是在美国上市的当当网,无不熬了10年之久。电子商务历经波折发展到现在,实际上早就应该过了盲目追求增长率的年代。经历了浮躁,电子商务企业确实应该沉下心来,谋求自身的合理增长,而不是翻倍式增长。远离浮躁,日积月累,自然会有所成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7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