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更新时间:2023-10-17 05: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青龙花园工程质量控制细则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 青龙花园工程 2.建设单位 : 开明房地产开发公司 3.设计单位 : 廊坊设计院 4.施工单位 : 泰来工程公司 5.监理单位 : 秦皇岛保神监理公司 6.建筑面积 : 42407平方米 7.工程等级 : 二级

8.结构形式 : 钢筋混凝土框架

本工程为住宅工程,1#至7#号楼为六层,8#楼四层,半地下室。抗震等级六级。 二、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优良。 三、控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监理合同 2.施工图纸、施工计划、施工方案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四、质量控制过程

1.事前控制 (施工前准备) 2.事中控制 (施工过程中检验) 3.事后控制 (施工完毕验收)

五、质量控制的流程图(见图1)

签署报验申请表 监理审查 同意 1施工方案和理性 2施工人员水平 3材料检验 4施工机械设备准备情况 5施工环境 不同意 开工申请 施工准备 分部分项施工 不合格 1实验室材料检验 2现场观察检验 3检验批质量评定 4施工记录 施工自检 报请监理验收 1

图1

六、质量控制主要内容 1.事前控制的主要内容 1)组织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2)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图、施工质量措施的合理性与先进性。

3)审查承包商采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重点检查进场的钢筋、水泥、砖、砂、石、预制混凝土屋面板、防水材料等。

4)审查施工机械、机具及预应力钢筋张拉机械、锚具。

5)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项目部人员配制、个人资格审查、能力考核。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技术交底。审查18米预制混凝土屋架分包单位的资质。 6)施工现场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现场测量放线控制点。 2.事中控制主要内容

1)施工作业技术交底审核。 2)施工工序质量检杏. 3)隐蔽工程质量控制。 4)工程变更的审查。 3.事后控制的主要内容

1)工程施工质量保证资料、质量管理资料的审查。 2)工程质量综合评定。 3)竣工质量检查。

七、施工质量控制的手段

1.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 2.签发指令文件

3.现场监督与检查(采取旁站与巡视) 4.规定质量控制程序,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5.运用支付手段

6.通过合同化管理加强质量管理意识 7.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加强质量控制能力

2

八、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土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见图2)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施工机具性能检验

施工前准备 施工队伍的培训、岗前教育

施工作业环境检查

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审查

施工放线控制点,基槽灰线尺寸必须复核

控制钎探质量

土方回填控制土料、压实度

施工过程中 土方开挖时严禁超挖 控制边坡坡度,保证边坡稳定

测量放线记录 钎探记录

施工后检验 验槽记录 施工记录

土方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3

图2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1)材料检验

1)水泥:检查水泥生产厂家、水泥出厂合格证、材质化验单、按照批量取样送实验室检验水泥的强度、体积安定性、凝结时间。

2)钢筋:检查钢筋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材质化验单、按照批量取样送实验室检验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冷弯性能、可焊性能。

3)砂、石:检验砂石的含泥量、有害杂质含量、颗粒级配。 (2)钢筋隐检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焊条、焊剂必须符合设计要和求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的规定。 3)钢筋表面必须洁净,严禁使用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鳞的钢筋。

4)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必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5)保护层厚度。 (3)模板预检

1)模板保证工程结构形状、几何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承受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 3)模板拼装接缝严密、不漏浆。

(4)施工人员:混凝土作业工人的技术交底、岗前教育。 (5)施工机械、机具:混凝土搅拌机械、振捣棒运转正常。 (6)水、电、运输道路:水、电连续供应,道路平坦。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混凝土制备

1)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控制材料上料准确,控制水灰比。 2)遵守搅拌制度,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坍落度。 3)采用合理的投料顺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混凝土的运输

(1)混凝土保持原有的均匀性,不发生离析现象 (2)混凝土初凝前运到浇注现场并完成浇注。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82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