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20130408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9:5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作业答案(一)

绪论 一、

名词解释:

1.城市绿地: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2.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3.城市绿化: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

4.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5.造园:所谓造园的“园”,就是指园林而言。造园就是指园林的建立和怎样建立园林的概念。 6.造园学也即研究造园的学问。传统的造园学同样是以研究园林的设计,施工与维护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7.园林艺术:在园林创作中,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自然和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8.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9.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 10.古典园林:对古代园林和具有典型古代园林风格的园林作品的统称。

11.皇家园林:古代皇帝或皇室享用的,以游乐、狩猎、休闲为主兼有治政、居住等功能的园林。 12.私家园林:古代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所拥有的私人宅园。 13.寺庙园林:指寺庙、宫观和祠院等宗教建筑的附属的附属花园。 二、

填空题:

1.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主要有( )、北海、( )、避暑山庄;

颐和园、圆明园

2、私家园林主要有( )、( )、环秀山庄、狮子林。

拙政园、留园

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包括( )、( )、寺观园林、风景名胜四类。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4、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是:( )、( )、拙政园、留园。

沧浪亭、狮子林

5、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 )、( )、岭南型。

北方型、江南型

6、中国传统园林四大要素为( )、( )、园林植物和园路。

山水构架、园林建筑

7、园林绿地主要包括城市街道、( )、( )、各类公园、风景区、机关、学校等、工厂企业等。

1

广场、居住区

8、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 ),自然也包括( )。

绿色地带、园林

9.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 )和( )。

画境、意境

10.绿化是达成( )的手段,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材料,以取得( )为主。 绿地、环境效益

11.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讲有较高的( )和( )。 艺术水平、游息功能

12、山贵有( ),水贵有( ),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脉、源

13、从园林综合艺术特点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是( )、( )、介于二者之间的园林。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14、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 ),流行( )的几何图形格局。 开放; 整齐、对称 三、判断题:

1、绿化以取得风景效应为主,而园林则较多考虑环境效益。× 2、中国古典园林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传统。√

3、从园林综合艺术特点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4、画境就是艺术美。√

5、英国古典园林是以几何式,中央有水池、雕塑,栽植花卉,四周环以柱廊为特征。× 6、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

7、按照园林区位及布局风格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少数民族园林。√ 8、生境就是园林美。×

9、中国古典园林是规则式园林的典型。×

10、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 三、

简答题:

1.简述园林、绿地、绿化之间的关系。

绿地包括天然的与人工的一切绿色地带,自然也包括园林。 因此,园林也可以说是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 实际上绿化则是达成绿地的手段。 一般局限于运用植物材料,以取得环境效益为主, 而园林则往往运用多种素材,较多考虑风景效应。 因此,园林比起一般绿地来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游息功能。 2.举出有代表性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3个。

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从中任选3项 ) 私家园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等。(从中任选3项 ) 3.园林绿地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城市街道、广场、居住区、各类公园、风景区、机关、学校等。

2

4.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三境是什么?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 ,画境就是艺术美 。意境即理想美 ,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 5.简述中国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的四大主要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诗画的情趣。 意境的涵蕴。 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五、论述题:

1、结合实例谈谈西方传统园林风格。

一个成熟的风格,总要具备三点 :第一,独特性,就是它有一目了然的鲜明的特色,与众不同; 第二,一贯性,就是它的特点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直至细枝末节,很少芜杂的格格不入的部分; 第三,稳定性,就是它的特色不只是表现在几个建筑物上,是表现在一个时期内的一批建筑物上,尽管它们的类型和性质不同。

例如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2、举例谈谈我国古典园林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

① 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 。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 ,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② 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 。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 。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 ,如拙政园、网师园等。

③ 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 ,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 ,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 第一章 美与园林美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美:自然事物所具有的美称为自然美。 2、社会美: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3、艺术美:自然美与社会美经过加工,成为真、善、美的统一表现即是艺术美。

4、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5、意境:是一种美的联想,使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意境是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这种联想与人

3

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及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的。 二、填空题:

1、( )与社会美经过加工,成为真、善、美的统一表现即是( )。

自然美、艺术美

2、自然美、( )、( )是美的三种基本形态.

社会美、艺术美

3、( )加以保存或加工改造或模仿再现供人们享用,即是( )。

自然美、园林美

4、观照世界园林,( )园林田园风光浓重;( )园林对称坦荡,一览无余。

英国、法国

5、园林美的表现要素有整体布局美,( ),( ),章法韵律美,还有植物,材料,色彩,光,点,线,面等等。

主题形式美,造园意境美

6、自然事物所具有的美称为( ),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 )。

自然美、社会美

7、自然美包括( )、( )、山川岩石之类的非生物美,晨昏四季的变幻等。

植物美、动物美

8、自然美是( )的源泉。自然美随( )变,随空间也有变,春去秋来、日月晨昏、阴晴雨雪、晓雾夕霞,变化无穷。

艺术美、时间

9、园林美来自发现与观察植物、动物、( )、( )。

山水、建筑

10、园林美不仅包括树石,山水,草花,亭榭等物质因素,还包括人文,( ),( )等社会因素是一种高级的综合性的艺术美。

历史、文化

11、意境是( )的含蓄与( )表现之间的桥梁。 内在, 外在

12、自然美随( )变,随( )也有变,春去秋来、日月晨昏、阴晴雨雪、晓雾夕霞,变化无穷。

时间空间

13、中西园林由于( )和( )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历史背景、文化传统

14、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 ),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 )美。

人工美、图案

15、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 ),但决非简单的再现或模仿( )。

自然山水园、自然

4

16、所谓“美感”就是主体( )对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的( )感受。

人、心理

17、美感的特性包括:( )、( )、愉悦性、民族性、直觉性、联想性、时代性、功利性与非功利性。

社会性、阶级性

18、唯“诗情画意”是( )园林追求的( )境界。 中国古典、审美

19、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不同,其( )除了一般的物质以外,主要以( )为主。

审美客体、活体

20、中国园林的意境是按自然山水的的( )规律,用( )的方法创造出来的。 内在、写意 四、

判断题:

1.园林美属于社会美,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但程度上有所不同。× 2.同一美的事物,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观。√

3.同一阶级或阶层的人由于兴趣爱好及文化修养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个人之间的差异,不同阶级的人不可能有相同的美感。×

4.美感具有民族性,而且传衍的年代十分久远。有它顽固的一面,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5.自然美加以保存或加工改造或模仿再现供人们享用,即是园林美。√ 6.自然美是主观存在,任何人都可以发现,可以欣赏。× 7.西方的近代园林风格是淡雅、自然。√

8.保留自然滋长的野生植物,形成颇有野趣而古朴的“杂树参天”和“草木掩映”之容是一种古典园林的植物美。√

9. “亭者停也”本是供游览用的,但在园景中逐渐成为点缀品而被欣赏。×

10.园林美的创造来自地形的变化、水景的真意、植物的传统喜爱与主角作用的发挥。√ 11.主题的形式美,往往是反映了各类不同园林的个性特征。√

12.主题的形式美与造园者的爱好,智力,包含力,创造力并没有密切的联系。× 13.园林中的韵律使园林空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动势。√ 14.园林中一直有“石七分,草三分”的说法。×

15.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自然拟人化而中国则是人化自然。× 四、简答题:

1、谈谈可以利用哪些因素创造园林美?

地形变化创造园林美 、水景创造的园林美 、植物创造的园林美 、园林美的配角——园林建筑创造园林美。

2、古典园林中植物美是如何体现的?

保留自然滋生的野生植物或成片林植 ;种植可赏花的果树 ;园界四周种植藤本植物 ;水池边上种柳,浅水处种芦苇、菖蒲等 ;庭院要庇荫,点缀落叶大乔木,数量不必多 ;花台高于地面 。 五、论述题:

5

6、道路、水体、树林是虚分,建筑、山体、实墙是实分。×

7、 园林形式构图与其它艺术一样,遵循形式美的构图规律,其中均衡与稳定这一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基

本原理在形式美构图中的具体体现。√

8、 大型居住区、工厂、体育馆、大型建筑物四周绿地规划以规则式为宜。× 9、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绿地规划多以混合式为主。× 10、

空间序列的展示与园林形式密切联系。规则式园林空间,空间变化少,节奏较缓;自然式园林空

间形式多样,变化大,节奏快。×

11、自然式园林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规则式园林地形的剖面线呈直线组合或自然曲线。× 12、开敞空间的开敞程度与视点和景物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平视线高出景物的高差成正比。√ 13、俯视观赏有征服的自尊感,但也有居高自危的险境感。√ 14、互对的景物也必须有很严格的轴线。×

15、花坛或花坛群的面积与广场面积的比例,一般情况,最大不要超过三分之一的面积,最小也不小于六分之一的面积。×

16、疏林草地上布置乔木,其株距在8—10米以上,郁闭度30%—60%。√ 17、园林的规划形式,可以归纳为三大类:规则式、自然式、抽象式。× 18、园林中的山体安排主要是居于全园的重心。×

19、在园林绿地中 “主景”是整个园林绿地的核心,是全园视线控制的焦点。√ 20、重点一定是主体,但主体不一定是重点。×

21、如果要看清景物的轮廓,距离就要缩短到400米左右。× 22、园林中的山体安排主要是居于全园的重心。×

23、 “曲院风荷”和“南屏晚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声的含蓄美。√

24、 “九溪十八涧”的潺潺流水、“黄果树”瀑布的轰鸣,都是动态风景展示的自然美。√ 25、四周景物屏障遮挡的空间都叫闭合空间。× 五、

简答题:

1.简述确定园林形式的依据。

(1)根据园林的性质;(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3)根据不同的意识形态;(4)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

2.园林中的景有哪些表现形式?

以自然景观为主加以人工点缀组合;纯人工之景;以高山峻岭为主;以江河湖海为主;以森林风景为主;以名胜古迹为主;以亭、楼、阁为主; 3.举出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方法。

常用的造景方法有分景、借景、对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点景。(任选6项) 4.在园林设计中是如何突出主景?

主体升高;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运用动势向心; 构图重心;面向朝阳。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主景的作用。

11

5.如何体现园林的意境?

意境是无形的、深奥的、高超的。 这种联想与人的文化修养、传统的民族习惯及观赏者的心境密不可分的。 体现意境的方法有虚实与错觉; 比拟与联想; 古迹与传说; 诗文题咏。 6.简述空间序列的展示与园林形式之间的联系。

规则式园林空间,对称严谨 ,以轴线引导 ,空间变化少 ,节奏较缓 ;自然式园林空间形式多样 ,变化大,节奏可快可慢。 六、

论述题:

1.园林形式构图中如何体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整体由不同的局部组成,每个组成整体的局部要有自己的个性,又要有整体的共性 。通过个性的表现突出变化,以共性的联系达到统一 。

园林中的山石、水体、建筑、植物是组成园林整体的要素,每种要素都能以自己的个性形成局部景观,也可相互组成园林整体。

如果设计者只注意局部的个性,忽视整体的统一要求,就会显得杂乱、琐碎 。相反,只讲整体的共性,不注意个性的表现,又会感到千篇一律、呆板平淡。

一般情况下,构成整体的要素越少,越容易达到统一,但难以突出变化,要素越多,求 得统一越难。

2.结合实例谈谈园林形式构图中是如何运用对比与谐调的方法的?

形状对比:主要表现在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的形状对比。如在圆形的广场中置圆形的花坛,因形状一致显得协调,而采用差异显著的形状时易取得对比,可突出变化的效果。

体量对比:实际是大小的对比与谐调,并包括粗细与高低的内在因素。在园林布局中常常用若干较小体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较大体量的物体,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的佛香阁与周围的廊,廊的规格小,显得佛香阁更高大,更突出。

方向对比:园林中常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林景物的形象。如园林中常把山水互相配合在一起,使垂直方向上高耸的山体与横向平阔的水面互相衬托,避免了只有山或只有水的单调。

开合对比:开合是指空间的类型表现,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可以形成对比效果。如果从开敞空间进入闭合空间,便有视线受阻,天地变小的压抑感;同样,从封闭空间进入开敞空间又有“豁然开朗”、“极目楚天舒”之感。

明暗对比:也是光线上的对比,明暗与开合是相关的。一般情况是“合则暗,开则明”空间环境的明暗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虚实对比:形式构图的虚实关系是以视线受阻程度为主要区分,又与景物的质地有关。虚实对比与开合对比、明暗对比有联系。

色彩对比:运用色彩的色相、明度对比与谐调达到变化统一的目的。色相相邻的色彩可以达到谐调的效果。如“红”与“橙”,“蓝”与“绿”。

在园林构图中,可用于对比谐调来达到统一变化的内容较多,除以上几种外,还有“质感”对比、“动静”对比、“疏密”对比、“简繁”对比、“多少”对比、“浓淡”对比等。 3.论述分隔在造景中的运用。

12

分隔在造景中的运用方法有分景、夹景、漏景、对景、添景、点景等等。

分景:既景观的分隔组合。分景是将园林划分为若干空间,使之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景色有藏有露、有虚有实、半露半藏、虚虚实实。构成丰富多彩、变化莫测的空间组合体。一般采用障景、隔景手法。

夹景:夹景是为了强调狭长空间的纵深景观,或挡住两侧不美的景观。多利用树丛、山岗、建筑隐藏。在规则式园林中,夹景约束视线方向,可以直观狭长空间顶端的主景,强调主景的统治地位。 漏景:漏景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以实中有虚的手法,隐中有露。漏景在园林空间的组织分隔中,具有联系空间、增加层次的作用;漏景除实墙上留出的漏窗外,还可以通过花墙、透露的隔扇,也可利用疏林的树干等取景。

对景:视景空间中景点、建筑间的相互呼应关系。对景在园林的空间组织中,是常用

的造景手法。为了相互观赏,要选择最精彩的位置,并设有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及设施。对景分正对、互对,有对景就有联系,就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欲望,从而达到左右游人的目的。

添景:就是为了求得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在缺乏前景的情况下,为使画面更完整、更理想的一种艺术手段。添景是视竟景画面上常用的手法。

点景:利用楹联、匾额点出景观的主题 。其余造景手法还有艨胧烟景、分景、隔景、引景与导景等。 4.举例详述园林布局中有哪些借景的方法?﹡

(1)远借:是把园外远处可见的景色组织进来 。远借给人于错觉,增加园的层次、深度 。远借可借山体、建筑、树木等。

(2)近借:也称邻借,是将与园相邻的或近距离的园外景物借入 。近借可筑台登高提高视线借,也可开窗、隔岸借等。

(3)仰借:是利用仰视借园外的高处景物 。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和朝夕景象而言 。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自然界的“风花雪月”、西湖的“短桥残雪”,没有雪则景不存。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 。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5.园林构图中如何体现节奏与韵律?分别举例说明

简单重复:由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并固定方向的连续构图。 交替重复:由二、三种组成因素,按固定组合, 有规律的连续构图。

渐变韵律:在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中,在某一方面作规律性的减少或增加。如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由疏到密等。

微变韵律(旋转韵律):是在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中,每一因素既保持各组成因素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表现,达到在统一中求变化的艺术效果。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 。如花坛的外形相同,但花坛内种的花草种类、布置又各不相同;漏景的窗框一样,漏窗的花饰又各不相同等。

起伏曲折韵律:园林空间的起伏曲折韵律由山体、建筑、树木、道路等多种要素综合构成。每种要素

13

本身要有起伏曲折变化,又要有整体景观的起伏曲折的韵律。由一种或几种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所产生的韵律。 如连续布置的山丘、建筑、树木、道路、花径等,可有起伏、曲折变化,并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围墙、绿篱也有起伏式的。

交错韵律:空间一开一合,一明一暗;景色有时鲜艳,有时素雅;常见如园路的铺装,用卵石、片石、水泥板、砖瓦等组成纵横交错的各种花纹图案,连续交替出现。 6.论述规则式园林的基本特征。 地形、地貌:其剖面线呈直线组合

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体依据中轴线的前后左右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多为几何形体。

水体(水景):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

建筑:强调建筑控制轴线 。主体建筑组群和单体建筑多采用中轴对称均衡设计,多以主体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与广场、道路相组合的主轴、副轴系统,形成控制全园的总格局。

道路广场: 广场多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形,主轴和副轴上的广场形成主次分明的空间;道路均为直线形、 折线形或几何曲线形。

种植设计:配合中轴对称的总格局,全园树木配置以等距离行列式、对称式为主,树木修剪整形多模拟建筑形体、动物造型、绿篱、绿墙、绿门、绿柱等为规则式园林较突出的特点。

规则式园林常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和丛林划分和组织空间;花卉布置常以图案为主要内容的花坛和花带,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

园林小品:雕塑、瓶饰、园灯、栏杆等装饰,点缀了园景。雕塑常设于轴线的起点、交点、终点上。 总之,规则式园林强调人工美、理性整齐美、秩序美。给人严整、庄重、雄伟、开朗的景观效果。由于它过于严整,对人产生一种威慑力量,使人拘谨,空间变化少,一览无余。 7.论述自然式园林的基本特征。﹡﹡﹡

地形、地貌:自然式园林讲究“因高堆山”、“就低挖湖”,追求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地形的剖面线为自然曲线。

水体:自然式园林中的水体是独立的空间,自成一景,形式多样,人可接近 。水体轮廓为自然的曲线,水岸为自然曲线的斜坡,如设驳岸亦为自然山石堆砌。

建筑:单体建筑多为对称或不对称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用不对称均衡的布局 。全园不以轴线控制,但局部仍有轴线处理。

道路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山石、树丛、林带组成自然形空间,道路的平面与竖向剖面均为自然曲线 。除有些建筑前广场为规则式外,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外形轮廓为自然式的。

种植:自然式园林种植要求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排栽植,树木不修剪。 以孤植、丛植、群植、林植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要形式。

园林小品:多采用自然峰石、假山、桩景、盆景、雕像,并多置于风景视线的焦点上。对中国园林独有的“意境”的形成至关重要。追求自然而高于自然。

总之,自然式园林空间变化多样,地形起伏变化复杂,山前山后自成空间,引人入胜;自然式园林追

14

求自然,给人轻松、亲切的感受。

8. 对景的作用是什么?其布局要点是什么?

对景在园林的空间组织中,是常用的造景手法。为了相互观赏,要选择最精彩的位置,并设有游人休息、逗留的场所及设施。 对景分正对、互对

正对:以规则式的轴线形式,两景点的中轴线重合。

互对:两景点的中轴线交叉。互对的景物不一定有很严格的轴线。

互为对景的景物可以在道路和广场的两端安排,也可以在水面的对岸或两个对立的山顶、山坡上设置。上下的对景又叫呼应。

有对景就有联系,就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欲望,从而达到左右游人的目的。 9、园林布局中如何巧妙利用框景的手法?

框景的定义:利用景框欣赏景物的手法。

静观空间景色,不尽全佳,以门、窗将局部佳景框住,如同一幅画面,更便于集中欣赏。利用门框、窗框、山洞等,有选择地摄取空间的优美景色,而把不要的隔绝遮住,使主体集中,如一幅嵌于镜框中的立体美丽画面,这种利用框架所摄取景物的手法叫框景。

框景以简洁、深暗的景框作前景,使画面高度集中,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为人从光线较暗的室内,向光线明亮的外部景物望,形成以暗向明、以实补虚的对比效果。

框景的设置,如先有景物,则的开设位置应朝向最美的景观方向;如先有框,则应在框外的对景处布置景物,观赏点与景框的距离不宜过近,视点最好在景框的中心处。 框景可看作借景,也可看作漏景。

10、举例说明中国园林艺术中是如何创造意境的?

中国园林艺术特点之一是“意境”的含蓄深远,是园林精神内容的组成部分。

(1)虚实与错觉:园林空间以及不同的景观空间之间的虚实对比,使人产生变幻莫测、空间无限的心理感受。虚实变化以及运用比例尺度的表现规律,会使人产生错觉。如以小寓大,以少代多,创造咫尺山林的意境。

(2)比拟与联想:园林中的比拟就是给景物以人格化,使其有思想,达到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这是“情”与“景”的联系。如:“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西方心理学家把这种联想比拟称为“异质同构”。

(3)古迹与传说:历史古迹与传说是丰富园林人文景观内容、增加景观意境的主要方面。如:“唐槐、宋柏”有时间的追忆,体现沧桑巨变。

(4)诗文题咏:通过风景点的题咏、对联、匾额、楹联、摩崖石刻点出风景主题,启发游人的意境联想。 如泰山万仙楼北边山路上有一石壁刻有“虫二”,这一字谜说明这里的自然风景无限美好,意寓“风月无边”。

园林中的诗文题咏可帮助游人深入了解景观主题,领会和欣赏景色,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第三章 园林中的地形和水景艺术 一、

名词解释:

15

1. 缓坡:坡度为8%~12%,是平地与陡坡的过渡,可进行一些活动。

2.陡坡:坡度在12%以上,游人在上面不能集中活动,可结合露天剧场的看台,也可配置林地或花台。 3.山地:是自然山水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竖向景观的表现内容。 4.堤:是将大水面分隔成不同景区的带状陆地。 5.岛:位于水中的块状陆地。 二、填空题:

1、园林水体的景观特点是( )、( )、扩大空间景观、水的意境。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2、驳岸有( )、( )、混凝土岸等,分为自然式或规则式。

土岸、石岸

3、平地是组织( )空间的有利条件,是游人集中、( )的地方,可进行文体活动。

开敞、疏散

4、平地要有( )以上的排水坡度。自然式园林中的平地面积较大时,可有( )起伏的缓坡。

3‰~5‰、1~7%

5、坡度为( ),是平地与( )的过渡,可进行一些活动。

8%~12%、坡地

6、城市中的平地园林多以( )来创造山体。山地面积应低于总面积的( )。

挖湖堆山、30%

7、山地类型按功能分:( )、( )、可观赏。

可登、可游览

8、园林中山体的设置主要有位于全园的( )和位于全园的( )两种形式。

重心、一侧

9、山道要与( )相结合,使游人在行进中时露时隐,视线时放时收。在陡峭的山道处还须设置护栏或( )。

植物绿化、铁链

10、山道须( )字形,回旋而上,或陡或缓富于韵律,并要适时适地设置( )和休息兼远眺静观的亭、台等建筑设施。

“之”、缓台

11、水的形式有( )、( )、跌落的和喷涌的。

平静的、流动的

12、园林水体的表现形式中集中式分为( )和( )两种。

全园以水面为中心、水面集中于园的一侧

13、在规则式园林中,分散的水景主要表现为( )、( )、迭水、壁泉等。

喷泉、水池

14、水岸类型按坡度可分为( )、陡坡、( )、悬挑。

缓坡、垂直

15、水岸按规划形式可分为( )水岸和( )水岸。

16

规则式、自然式

16、坡度在( )以上,一般是平地与( )的过渡,常以山石、植被装饰护坡。

12%、山地

17、水平如镜的水面,给人以( )、( )、清澈的环境和情感。飞流直下的瀑布和翻滚的溪水又具有强烈的动势。

平静、安逸

18、就一般园林来讲,地形包括( )、( )凹地、斜坡及平地。

土丘、台地

19、溪涧是在自然环境中是由山间至山麓、集山上的( )或( )而成。 地表水、泉水

20、岛的类型有山岛、( )、( )、礁。 平岛、半岛 三、

判断题:园林地形是园林空间的构成基础。√

1.规则式水体,不论其表现何种水态,都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2.地形处理应以改造为主,利用为辅;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节约工程开支;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

3.堆山是中国园林的特点之一,是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4.山水结合的园林,则水为实,山为虚。×

5.庭园中的靠壁山,则有山之壁为虚,无山之壁为实。× 6.园林水面的布局可分为集中或分散两种。√

7.规则式的水体包括对称式水体和不对称式水体两种类型。√ 8.混合式水体是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水体。√ 9.地形是园林的灵魂,有扩大空间的作用。× 10.山水是中国园林的骨架。√

11.在园林中,如果以水为主体,则应以散为主。× 12.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抽象山水园。× 13.水是园林的灵魂。√

14.山与山之间有宾有主、有支有脉是群山的起伏。√ 15.水随山转,山因水而活。√

16.西方水景着重于自然的形状,以曲折水体为主,申联水渠、喷泉以及各种瀑布。× 17.园林中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着园林的布局和园林的风格。√ 18.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

19.坡度为5%-10% 的地形,对于户外空间和地形使用功能来说比较理想。√ 四、

简答题:

1.地形对园林有什么影响?

地形对园林的影响:控制游人视线;影响园林导游;改善园林小气候;影响地表径流量、影响排水方

17

向和速度

2.地形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设计原则:满足园林的功能要求;利用为主,改为辅;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合理安排用地比例。法师自然,创造现代园林景观; 3.园林中改造地形要考虑哪些因素?

a、应考虑原有地形;b、据园林分区处理地形;c、要有利于园林地面排水;d、要考虑坡面的稳定性;e、要考虑为植物栽培创造条件。 4.简述园林中的山地类型。

(1)按材料分:土山、石山、土石山。 (2) 按功能分:可登、可游览、可观赏。 5.简述园林中山体的位置。

(1)位于全园的重心:这种布局一般在山体的四周或两面都有开敞的平地或水面,使山体形成大空间的分隔。

(2) 位于全园的一侧:以一侧或两侧为主要景观面,构成全园的主要构图中心 6.简述园林水体的类型与名称。

(1)规则式水体:包括河、水池、喷泉、涌泉、壁泉、规则式瀑布、规则式跌水等。 (2)自然式水体:包括河、湖(海)、溪、涧、泉、瀑布、井、自然式水池等。

(规则式和自然式上述例子中任意各写出6个) 7、简述岛的景观作用。

①可划分水面空间,形成几种情趣的水域,水面仍具有连续的整体性。 ②对于大水面,岛可以打破水面平淡的单调感。

③岛的四周有开敞的视觉环境,是欣赏四周风景的中心点和视觉焦点。 ④岛可以增加水中空间的层次,具有障景的作用。 ⑤通过桥和水路进岛,又增加了游览情趣。 ⑥可在岛上与对岸建立对景。 五、

论述题:

1.试述园林地形设计中平地与坡地的设计要点。

平地要有3‰~5‰以上的排水坡度。

自然式园林中的平地面积较大时,可有1%~7%起伏的缓坡, 坡地如有草地护坡也不要超过25%。 在现代公园中,游人量大而集中,活动内容丰富,所以平地面积须占全园面积的30%以上,且须有一两处较大面积的平地, 如果公园中平地过少,将不能满足游人活动的需要。 2、论述园林山地的设计要点。

山地:是自然山水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竖向景观的表现内容。 园林中的山地大多是利用原有地形、土方,经过适当的人工改造而成 。 城市中的平地园林多以挖湖堆山来创造山体。山地面积应低于总面积的30%。 园林中山体的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

18

(1)位于全园的重心:这种布局一般在山体的四周或两面都有开敞的平地或水面,使山体形成大空间的分隔。 高大的山体构成全园的竖向构图中心,与全园周边的山岗形成呼应的整体。

(2)位于全园的一侧:以一侧或两侧为主要景观面,构成全园的主要构图中心。 3、谈谈园林山地的构成及设计中注意事项。

山体的构成:园林中的山体形态与平地、陡坡应该浑然一体。忌讳孤峰独起。 因为园林须借用山体构成多种形态的山地空间, 因此,山地要有峰、有岭、有沟谷、有岗阜。 既要有高低的对比,又要有蜿蜒连绵的调和。 山体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力求高低起伏,层次丰富。

山道须“之”字形,回旋而上,或陡或缓富于韵律,并要适时适地设置缓台和休息兼远眺静观的亭、台等建筑设施。山道要与植物绿化相结合,使游人在行进中时露时隐,视线时放时收 。在陡峭的山道处,还须设置护栏或铁链。 4、试述园林水体的景观特点。

(1)有动有静:水平如镜的水面,给人以平静、安逸、清澈的环境和情感。飞流直下的瀑布和翻滚的溪水又具有强烈的动势。

(2)有声有色:瀑布的轰鸣、溪水的潺潺、泉水的叮咚,这些声响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构成园林空间特色。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它会将周围的环境色彩映入其中,还可以结合人工灯光,丰富色彩的变化。

(3)扩大空间:园林中的水面可通过“映借”将周围的空间环境映入水中,形成另一层天地,使人感到视域扩大。

(4)水的意境: 一方静水,平淡得可以说是不能再简单了,但它建在纪念诗仙的地方,题名“洗墨池”,当你站在池边,你一定会有很多遐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水的设计是意境的设计。 5、结合实例谈谈园林水体有哪些表现形式。

园林水体的布局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基本形式; (1)集中式

A、全园以水面为中心:沿水面周围环列建筑和山地,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这一布局,可使小空间具有开朗的效果,使大面积的园林具有“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气概。如北海 B、水面集中于园的一侧:形成山环水抱或山水各半的格局。如颐和园。 (2)分散形式

将水面分割、分散成若干个小块状、条状,彼此明通或暗通,可以形成各自独立的小空间,空间之间采取实隔或虚隔。也可形成曲折、开合、明暗变化的带状溪流或小河相通,具有水陆迂回、岛屿间列、小桥凌波的水乡景色。

在同一园中,既有集中式,又有分散式的水面,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自然野趣。 在规则式园林中,分散的水景主要表现为喷泉、水池、迭水、壁泉等。

对于水体的形状,不论是集中还是分散式的,均依据园林形式而定。 6、结合实际谈谈水岸的处理方法。

①山石驳岸应有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要防止冻胀。

②自然式驳岸线要富于变化,但曲折要有目的,不宜过碎。较小的水面,一般不宜有较长直线的水岸,

19

岸面不宜离水面太高;假山石水岸常在凹凸处设石矶挑出水面,或设有洞穴,似水流出。在石穴缝间植水生、湿生植物,使其低垂水面,障景并丰富水岸景观。

③在建筑临水处可凸出数块叠石和灌木,打破水岸的单调感。 ④

面宽阔的水岸,靠水边建筑附近可结合基础设施砌筑规则式驳岸,其余水岸为自然式。

⑤利用自然水系的水体,须设有进、出水口和闸门,控制水位。水深一般1.5米,最浅0.5米。进、出水口宜隐不宜露。

⑥栽植水生植物时,设栽植床。

⑦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米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米,达不到应设护栏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米范围内的水深不大于0.5米。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艺术设计原理作业答案(三)

第四章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 一、

名词解释:

1.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2.模纹花坛:应用各种不同色彩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兼美的植物,所组成的华丽复杂的图案纹样,是模纹式花坛所要表现的主题。

3.花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构图到自然是构图的一种过渡的半自然式的种植形式。

4.孤植:是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的表现,又叫孤立树,有时也可以用二株乔木或三株乔木紧密栽植但必须是同一树种,相距不超过1.5米。

5.对植:是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相互对称均衡或不对称均衡的栽植。

6.花丛花坛:又称“盛花花坛”,是以观花草本植物花朵盛开时的群体美来表现主题的花坛。 7.行列式栽植: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距成行成排的栽植。 8.丛植:是由二株到十几株的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的类型。

9.园林中的草地:一般指以开花不华丽的禾本科或莎草科植物为主体,有时也混有少量其它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植株不高,有单纯的有混交的,任其自然生长。

10、疏林草地:当草地上布置有株距在8~10米以上的乔木,其郁闭度在30~60%,称为疏林草地。 11、稀树草地:当草地上稀疏地分布一些株行距很大的单株乔木,其覆盖面积(郁闭度)为草地总面积的20~30%时称为稀树草地。

12、林带:树群的长轴与短轴之比达到4︰1以上便成为自然式林带。 二、填空题:

1、开朗草地多位于( )、海滨或( )。

水滨、高地上

2、根据草地与树木的组合情况,可将园林草地分为下列四种类型( )、稀树草地、( )、密林草地。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