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教学衔接(历史)

更新时间:2023-03-09 06: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高中历史衔接(仅供参考)

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1、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1)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

(2)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3)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

初中课标的能力要求 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课标的能力要求 高中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区别:(1)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2)在课程内容方面:

初中历史课程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高中历史课标三足鼎立。 必修一政治史模块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6.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8.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必修二经济史模块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模块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5.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7.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8.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二、初高中衔接的历史教学策略

1、了解研读高中历史课标:

(1)明确课标内容的主题——文明史 “标准”规定必修课 历史必修(Ⅰ)“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Ⅱ)“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历史必修(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及其重要内容”。 例如:

必修一“标准”明确指出: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主线是政治文明史,“标准”中的政治史就是围绕这一主线而讲述的。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所以历史必修(Ⅰ)是以政治制度史为主。“标准”行文时,总是将政治制度排在政治事件、政治人物之前。 历史必修(Ⅰ)开头即指出:“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模块结尾,又写道,要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

“课标”要求了解以下政治制度: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宗法制度、分封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形成、发展和影响)及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等)。 (2)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太平天国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等。 (3)中国现代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2、外国的政治制度

(1)外国古代政治制度:希腊民主制度、罗马法律制度等。

(2)外国近现代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含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等)、无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巴黎公社的制度、苏俄和苏联的政治制度等)。

(2)领悟内容标准的表述方式。

一般由行为动词和知识内容构成。行为动词表明了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 识记层次:了解、知道、列举、简述、讲述等。

理解层次: 概述、认识、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 应用层次: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 表述方式:

1、识记层次:行为动词+具体历史史实

2、理解或应用层次:行为动词+抽象的历史认识 内容标准的基本表述方式:

必修一·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

历史意义。

2、初步建构初中历史框架体系

像其他学科一样,历史学科中也存在着客观的学科内部逻辑与科学体系。就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世界历史把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概貌编织成一个有机体。虽然在初中阶段,这张网不可能编织得过于细密和烦琐,但至少要支持起最根本的筋骨、网罗进最基本的知识,并通过这些知识和信息的积累和线索的指引,使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形成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领悟到人类历史的时序性,即基本把握世界历史由低级向高级、从野蛮到文明不断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各个时代基本特征,从而形成一种发展的观念;

其次,培养学生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世界各地、各洲的历史不是孤立发展的,彼此之间存在着或紧或松的横向联系;经济、政治、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初步感悟到历史发展的最终推动力;要具备历史全貌。从选材方面考虑,要关注不同历史时期各大洲、国家、 民族、地区的相对平衡;尽量顾及人类活动的主要层面,他们在经济、政治、 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活动;人类社会各阶级和阶层,包括领袖、人民、 穷人、富人、男子、 妇女、各个民族等对历史的贡献。

最后,使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掌握历史学科的最基本概念和术语。初中毕业生如果能够带着这样最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开始高中新课程的学习,就会比目前的状况有利得多。

3、适量填充初中历史课程的血肉

目前解决新课程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的合理衔接问题,只能从现实状况而不是理论出发。最实用主义的作法是:在初中阶段做一些“头疼医头”的补缺,使之有较为丰满的血肉,在相对宽广而稳固的初中基本知识平台之上新高中课程才可能得以实施。

补缺分为二类。第一类是某些“关键”内容。所谓关键内容,不但在历史上占有不可“逾越”的地位,使初中学生能够获得相对完整的世界历史全貌,而且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第二类知识点的补充,纯粹是从国情出发,反映中国特色。 4、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落实基础知识(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gy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