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系管理习题3

更新时间:2024-05-25 03: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员工关系管理》习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 员工关系强调以员工为主体和出发点的企业内部关系,更注重( )上的关

系和交流。 A、集体利益 B、个体层次 C、人际关系 D、集体层次

2. 在( )中管理方享有决策权力,权力是管理方拥有决策和权威,即对员工

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影响员工行为和表现的各种形式。 A、劳动关系 B、员工关系 C、人际关系 D、雇佣关系

3. 冲突的形式,对管理方而言不是的一项是( ) 。 A、关闭工厂 B、停发工资 C、惩罚 D、解雇

4. 员工在劳动过程中有服从管理方指示的义务,体现了员工关系的( )特点。 A、平等性 B、不平等性 C、对等性 D、非对等性

5. 员工的提供劳动与管理方的照顾义务,员工的忠实义务与雇主的报酬给付,

以及员工的忠实义务与雇主的照顾之间( )。 A、均存在平等性 B、均不存在平等性 C、均存在对等性

第 1 页 共 9 页

D、均不存在对等性

6. ( )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的相互交织。

A、劳动关系 B、员工关系 C、人际关系 D、雇佣关系

7.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就劳动条件的维持或提高与管理方协商时,体现了员

工关系的 ( )特点。

A、平等性 B、不平等性 C、对等性 D、非对等性

8. ( )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做到“让员工把所有的精神放在工作上之外没

有其他后顾之忧。” A、员工关系管理 B、劳动关系管理

C、人力资源管理 D、绩效管理

9. ( )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

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A、合作 B、冲突 C、成本 D、沟通

10. 冲突的根本根源包括( )。

A、异化的合法化 B、客观的利益差异

C、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第 2 页 共 9 页

D、雇佣关系的性质

11. 劳动关系理论认为,( )是表示集体不满的唯一有意义的形式。

A、辞职 B、怠工 C、罢工 D、退出

12. ( )是员工关系的团体如工会,为维持或提高员工劳动条件与管理方之间的

互相关系。 A、集体员工关系 B、个别员工关系 C、劳动关系 D、雇佣关系

13. 三方性原则出现的时期是( )。

A、早期工业化时代 B、管理时代

C、成熟劳动关系时期 D、劳动关系的制度化时期

14. 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中,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约翰?莫尔斯 B、弗雷德里?泰勒

C、彼得?德鲁克 D、埃尔顿?梅奥

15. ( )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员工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

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A、合作 B、冲突 C、成本 D、沟通

16. 员工关系的实质是( )。

第 3 页 共 9 页

A、被迫 B、获得满足 C、冲突与合作 D、付出——给予

二、多项选择题

1. “劳动关系”转到“员工关系”的宗旨,在于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三大主要

来源,即( ) A、创新 B、质量 C、成本 D、沟通

2.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是普通存在的。虽然员工关系非常复杂,但是最终可以归结为( )两个根本方面。 A、沟通 B、冲突 C、合作 D、利益和满足

3. 根据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主要有( )。

A、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

B、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C、公休假日 D、法定休假日

4. 用非文化因素解释冲突是否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工人对现实中自身所处地位的感受 B、工人对自身可以接受的行为的理解 C、客观的工作环境 D、管理政策和实践 E、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第 4 页 共 9 页

5. 影响员工关系和工作方式变化的四个关键领域包括( )。

A、工作任务 B、绩效控制

C、员工参与 D、工作安全性 E、工作环境

6. 强调一元观的企业有( )。

A、传统型企业

B、精明的家长型企业 C、精明的现代型企业 D、标准现代型企业

7. 在行为科学发展中,与组织中劳动者有关的最为重要的方面是( )。

A、第一次技术革命 B、工业心理学的出现 C、霍桑试验 D、社会系统理论

8. 成熟的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包括( )。

A、政府不但认识到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而且调整手段已经相当完备,

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立法体系不断完善

B、管理方与员工的冲突得到缓和,激烈程度在不断下降,合作成为劳动关

系的主流

C、“三方格局”不断形成,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已

相当完善,解决劳资矛盾、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法和法制化 D、劳资矛盾没有变化,但激烈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出多元化形式,集体谈

判制度得到确认

E、政府政策发生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立法,建立相应机构干预劳资

关系,使劳资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判断题

第 5 页 共 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h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