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铁路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更新时间:2024-05-25 03: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建铁路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

(简本)

@黔城向上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环评证 甲字第3210号

二○一六年一月 成都

1 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

新建铁路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以下简称“贵南铁路”) 贵南铁路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北起贵阳,向南经龙里、都匀、独山、荔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金城江、都安、马山、武鸣等地,止于南宁市,全线运营长度约510km。

本线北端经贵阳枢纽与沪昆、成贵客专和渝黔新双线衔接,南端经南宁枢纽与柳南客专、广西沿海铁路、南广铁路、湘桂铁路、云桂铁路等相连,是川渝黔及西北地区至南宁、北部湾、粤西、海南地区的便捷、快速客运主通道。

贵南客运专线建设无论是从提高西南地区与华南沿海地区铁路通道能力和质量、完善区域快速客运网络和缩短沿线城镇时空距离等方面,还是从对促进资源开发、促进城镇化进程、沿线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以及对促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综合运输体系、保护沿线生态环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贵南铁路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为350公里/小时。本工程可研设计范围包括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正线以及引入贵阳枢纽、南宁枢纽相关工程。

2014年,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本工程的预可研工作,2015月7月,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贵南铁路的可行性研究。

成都铁路局计划统计处和南宁铁路局计划统计处委托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提早介入并积极参与到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将环境保护要求贯彻到工程选线工作中。环境保护选线力求绕避沿线生态敏感区域,对于因技术条件、地形地貌或地质等因素限制而无法绕避路段则通过优化线路形式和施工方法减缓对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并采取恢复措施。

评价项目组针对贵南铁路可行性研究线路方案开展了全线的现场调查,收集了相关资料,认真听取了沿线各地区的环保、水利、国土、规划等有关主管部门以及直接受影响人群对项目的意见和要求。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师范大学、广西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院等单位编制了专题

3

论证报告。

根据设计文件、现场调查和相关专题研究报告及论证报告,环评项目组于2015年12月编制完成了《新建铁路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环境影响报告书》初稿。

1.2 主要工程内容

贵南铁路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为350公里/小时。本工程可研设计范围包括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正线以及引入贵阳枢纽、南宁枢纽相关工程,其中:新建龙里北(不含)~南宁东(含),正线长度482km;引入贵阳枢纽相关工程:新建贵阳枢纽大土联络线10.949km,贵安联络线8.359km,新建贵阳北第二动车运用所及相关动车走行线及便线4.973km,新建贵安动车运用所及相关动车走行线9.563km;引入南宁枢纽相关工程:新建南宁东客车联络线7.366km,钦广联络线共计5.795km,钦柳联络线6.786km,新建南宁第二动车运用所和五象中间站。

工程新建路基长度56.55km,隧道113座/269.83km,桥梁223座/183.01km,桥隧比占81.18%。新建车站16个。新建8座牵引变电所,全线房屋建筑面积计311735m2。。

工程占用土地2731.74hm2,其中永久用地1550.07hm2,临时用地1181.67hm2;本工程土石方总量为9980.90×104m3,其中挖方7697.32×104m3,填方2283.58×104m3;路基、站场、隧道相互调配利用后,本工程需取土413.45×104m3,产生弃渣5827.19×104m3,,拟设置取土场3处,弃渣场152处。工程拆迁房屋约91.72×104m2。

工程总投资78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81201万元,占总投资的3.53%。计划2016年开工建设,施工期6年。

1.3 方案比选及相容性分析

工程选线主要受地质地形条件、技术标准要求、经济据点和生态敏感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本工程选线及工程设计应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基本原则,达到“沿线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不受影响,景观资源不受破坏,江河水源不受污染,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的环境保护总体目标,建成“生态型”环保铁路。本工程环保选线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项目环保选线在地质条件、技术标准要求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绕避

4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在难以绕避的情况下,优化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降低对敏感区保护对象的影响,且敏感区生态环境在施工后能够得以恢复。

2、线路不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不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与景观,符合风景名胜区的规划。

3、减少线路工程对生态景观的切割和生态破碎化的影响,加强区域典型植被保护。

4、尽量绕避沿线水源保护区,减小工程施工和运营对水质的污染,避免事故发生带来的水体污染风险;

5、加强城市规划区选线研究,尽量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尽量减少拆迁和噪声影响。

6、线路涉及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时,应取得主管部门同意线路方案的意见。

项目方案研究过程中认真贯彻环保选线的理念,大范围的调查和收集了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中确定的本段铁路通道范围内分布的环境敏感区、经济据点、城市规划区等相关资料。

工程沿线分布有自然保护区9处,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风景名胜区8处,森林公园9处,地质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4处。

线路在选线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避让各类生态敏感区,但由于敏感区的分布范围、地质、工程技术、经济据点分布等原因,工程难以避让所有的生态敏感区,推荐线路穿越了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荔波黄江河湿地公园、荔波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安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等7处生态敏感区。

从环保角度分析,工程设计中大部分路段采用了对环境和城市规划影响最小,在采取了相应环保措施后环境影响可以接受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是合理可行的,评价同意线路总体走向。

5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 生态环境现状 1、生态现状和保护目标

线路经过贵州南部及广西北部和中部地区,为贵州高原至广西丘陵平原。评价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河流纵横,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生态环境多样。沿线地貌类型龙里至金城江段以山地为主,坝地较少,喀斯特地貌较为发育,而金城江至南宁段为广西丘陵平原区域,地势相对平坦。

工程所经区域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现存的主要森林植被是次生性质的马尾松林、人工桉树林,群落中常见有马尾松、白栎、麻栎、杉木、楸树、泡桐、刺桐、枫香、青冈等乔木种类,灌木种类常见有铁仔、油茶、各种荚蒾、盐肤木、圆果化香树、香叶树、马桑等。评价区南部区域局部河谷、山地等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的地方残留有小面积的沟谷(山地)季雨林,主要的种类有黄葛树、木棉、合欢、榄仁、椿树、楹树、苦楝、刺桐、复羽叶栾树等等。项目区总体植被覆盖率较高,约46.43%。

评价范围内的植被类型分可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2种。自然植被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和灌丛5个植被型,包含17个群系。

评价范围分布有维管植物约180科701属1407种。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香果树。

评价范围内有两栖动物2目7科20种、爬行动物有2目11科49种、鸟类有14目37科192种、9个目25科69种;评价范围分布有重点保护动物共有30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3种,II级保护动物27种。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分布在人为干扰较少的高山地区。工程主要以隧道形式穿越。

工程所在区域内有工程沿线分布有自然保护区9处,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风景名胜区8处,森林公园9处,地质公园1处,国家湿地公园4处。

线路在选线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避让各类生态敏感区,但由于敏感区的分布范围、地质、工程技术、经济据点分布等原因,工程难以避让所有的生态敏感

6

区,推荐线路穿越了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荔波黄江河湿地公园、荔波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安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等7处生态敏感区。

沿线生态保护目标为:沿线生态保护目标为:耕地、植被、景观,野生保护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荔波黄江河湿地公园、荔波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安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

2.1.2 声环境现状

评价范围内有声环境敏感点150处,其中居民区140处、学校9处,医院1处。

工程沿线除部分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和(或)公路交通噪声影响超标外,其余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主要噪声声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居民区4类区昼间现状监测值为54.8~67.9dB(A),夜间为51.0~63.5dB(A);2类区昼间现状监测值为42.2~66.9dB(A),夜间为39.3~60.5dB(A)。特殊敏感点中,学校昼间监测值为48.3~53.9dB(A),夜间为41.8~46.2 dB(A),均达标;医院昼间53.1 dB(A),夜间48.3 dB(A),均达标。

2.1.3 振动环境现状

评价范围内有振动敏感点121处,其中居民区117处、学校3处,医院1处。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工程沿线振动环境现状较好,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居住、文教区”标准(昼间70dB,夜间67dB)要求。

2.1.4 电磁环境现状

本工程沿线绝大部分为山区,无线电视信号场强覆盖很差,大部分地区采用普通天线无法收看电视。沿线村庄有线电视入网率很高,部分居民采用卫星天线收看电视。

2.1.5 地表水环境现状

项目涉及长江和珠江流域,长江主要是清水江,珠江主要红水河、龙江、武鸣河等,均为III类水体。根据现状监测和资料收集,区域河流水质较好,均满足GB3838-2002 III类标准。

7

项目涉及项目涉及都安县澄江河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 2.1.6 地下水环境现状

工程线路地下水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碳酸盐类岩溶水三大类。沿线附近井、泉及地下暗河水取样点的地下水质量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标准的要求。

项目涉及环江县水源镇下滩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马山县城地下水源保护区、武鸣县灵水湖地下水源保护区。

2.1.7 空气环境现状

沿线所经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基本可达国家二级标准。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2.1 工程评价范围

本工程工程范围包括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正线以及引入贵阳枢纽、南宁枢纽相关工程,其中:

(1)新建龙里北(不含)~南宁东(含),正线长度约482km。

(2)引入贵阳枢纽相关工程:新建贵阳枢纽大土联络线10.949km,贵安联络线8.359km,新建贵阳北第二动车运用所及相关动车走行线及便线4.973km,新建贵安动车运用所及相关动车走行线9.563km。

(3)引入南宁枢纽相关工程:新建南宁东客车联络线7.366km,钦广联络线共计5.795km,钦柳联络线6.786km,新建南宁第二动车运用所和五象中间站。

评价范围同工程范围。

2.2.2 环境要素评价范围及重点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规定和区域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如下:

1、生态环境评价

根据铁路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铁路工程自身的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为铁路轨道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区域以及大型临时工程用地界外100m以内区域,涉及敏感区则扩大至整个敏感区。

2、声环境评价

8

铁路两侧200m内区,以线路两侧学校、集中居住区等为评价重点。 3、振动环境评价

线路两侧距离铁路轨道中心线60m以内区域,对于学校、敬老院等特殊敏感点扩大到80m。

4、地表水环境评价

车站废水排放,以及施工期重点工程的施工污水排放。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隧道施工期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区域,并特别关注相关的环境保护目标,必要时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给关系的区域。

6、电磁环境评价

电视接收受影响评价范围为距线路轨道中心线两侧各50m以内;牵引变电所评价范围为距变电所围墙50m以内;新建GSM-R无线通信基站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m以内区域。

7、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范围主要包括工程涉及的贵州省贵安新区、黔南州龙里县、都匀市、独山县、荔波县、广西自治区河池市环江县、金城江区、都安县,南宁市马山县、武鸣县、青秀区等行政区域。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3.1 建设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类型

3.1.1 施工期环境影响特征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体现为由占地和土石方工程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景观,施工噪声、扬尘和施工污水等暂时性影响,以及对施工区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

9

征地拆迁施工准备阶段 路基.隧道.桥涵.车站等 土石方工程施工阶段 装修及设备调试阶段 居生民态生及活景影观响 影

施工噪声

区拆域迁交建通筑干垃扰 圾

燃油废气.扬尘

生水态土及流

失景

水观 源

施区工域噪交声通.干 振扰 漏

动 失

高浊度施工废水

燃油废气.扬尘

生态及景观

施工废水

施工噪声.扬尘

区域交通干扰

建筑垃圾

图3.1-1 施工期环境影响特性分析示意图

1、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建设对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扰动地表,破坏占地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对动植物生境及栖息地产生影响,造成动植物数量下降和区域生产力及生物量的下降,并对沿线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包括永久性影响和暂时性影响,永久性影响来自永久性用地及部分临时用地(施工完成后用作道路使用),其影响基本不可逆;临时性影响来自施工期汽车运输道路、材料场、施工便道及施工场地等临时占地,其影响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得以恢复。

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的影响见下表。 表3.1-2 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项目 影响方式及特点 永久性占用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受破坏的植被呈带状分布;改变土地利路基、站场工程 用方式;破坏动物生境,阻隔动物通行;改变沿线景观和造成生境的破碎化。 永久占地将改破坏地表植被;受破坏的植被呈点状分布;改变土地利用方桥涵工程 式,跨河桥梁桥墩施工还会对水生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沿线景观。 永久占地将改破坏地表植被;受破坏的植被呈点状分布;改变土地利用方隧道工程 式,隧道施工涌水对隧道顶部植被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0

工程项目 影响方式及特点 占地导致地表植被和破坏动物生境,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若不及时防护在雨水的作用下极易形成水土流失,从而影响生态环境,还可能造成河道淤取弃土(碴)场 积,影响泄洪能力,淹没农田影响收成,诱发地质灾害;部分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工程结束后地表植被和物种多样性开始缓慢的自然恢复过程,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可加快其恢复过程和控制其恢复结果。 由于场地占用、机械碾压以及人员活动等,占地导致地表植被和破坏动物生境,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部分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工程结束后地表施工便道 植被和物种多样性开始缓慢的自然恢复过程,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可加快其恢复过程和控制其恢复结果。 由于场地占用、机械碾压以及人员活动等,地表植被和土壤结构受到一定施工场地、营地 程度的破坏,工程活动结束后地表植被和物种多样性自然恢复过程较快,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可加快其恢复过程和控制其恢复结果。 (1)工程占地分析

拟建工程占用土地2731.74hm2,其中永久占地1550.07hm2,主要是路基和车站用地,占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和草地;临时占地1181.67hm2,主要为弃渣场用地,工程占地类型主要是灌从和草地。

永久占地将永久性改变其用地功能,由原耕地、园地、林地等用地转换为铁路用地;临时用地主要在施工期间改变原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在使用完毕后恢复成原用地类型。

(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本工程需取土413.45×104m3,产生弃方5827.19×104m3,土石方工程需新增临时用地以设置取弃土场,土石方开挖、填筑和堆放过程中若不加以防护将导致水土流失。

(3)植被影响分析

工程占地破坏地表植被和动物生境,本工程占用林地1207.24 hm2,工程施工完成后,将对临时用地的植被进行恢复,减少工程对植被的影响分析。评价范围内保护植物集中和分布在人为干扰较少的高山地区,在这些地区线路基本以隧道通过,总体来说工程对区域内保护植物的影响较小。

11

(4)野生动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工程的永久和临时占用沿线森林植被,影响动物的栖息地;施工期间的噪声、振动对野生动物产生惊吓,导致它们远离铁路施工影响范围;施工人员可能对野生动物扑杀,导致其数量减少。通过生境恢复设计、施工中加强管理及做好施工组织,可将这些影响降至最低。

(5)水生生物影响分析

涉水桥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振动以及水中悬浮物增加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短暂影响。鱼类趋利避害较强,可游至远离铁路施工区段生活。本工程涉水桥梁均不涉及鱼类“三场”,基本不会对鱼类“三场”产生影响。

(6)景观影响分析

工程施工路基、桥梁、站场和新建施工便道开挖和填筑,形成地表裸露的条状、带形疤痕影响;隧道洞口、取土场和弃渣场场地形地貌发生变化,原地表植被也被清除,形成疤痕裸露;施工场地采用地面硬化,也将形成斑块影响。

(7)路基、站场工程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占地以路基和站场工程为主。路基基床的开挖将改变、压埋或损坏原有植被、地貌,改变原有土地的使用功能,使铁路征地范围内的表层土裸露或形成松散堆积体,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站场场地平整也破坏了原地表植被和地貌状态,损坏了原地表的抗冲刷能力。

路基、站场边坡开挖过程中,特别是对山区开山凿壁、削峰填谷形成了高陡、不稳定的人工开挖边坡。这些边坡改变了原坡面结构,降低了边坡稳定性,若不加以防护容易产生冲刷,增加新的水土流失,甚至还可能致使边坡失稳产生崩塌、滑坡等。

(8)隧道施工环境影响分析

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洞口开挖对周围地表的扰动、植被破坏,以及隧道弃碴影响等方面。

隧道开挖可能发生涌水现象,造成地下水资源漏失,对附近居民饮用水产生影响。

隧道 大量弃渣 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 洞口、辅助坑道对植被的破坏 隧道施工对生态影响污染特性图

12

(9)桥梁施工

桥涵工程的修建,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航河道均具有不同的通航等级,其对于桥梁的净空高度及宽度存在不同要求,跨河桥梁的设计、修建,需要满足通航要求。

对有通行要求的桥涵孔径需满足相应要求,减少桥涵修建对生态、人居生活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对于红水河等有通航要求的河流开展通航论证,桥梁跨度需满足通航要求。

(10)临时工程环境影响

桥涵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河道通航影响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对景观的影响 对水质的扰动 桥梁施工对生态影响污染特性图 铁路建设施工期将设置多点、分散、种类繁杂的临时设施,主要类型有施工便道、辅助坑道、砂石料场、混凝土搅拌站、施工营地、材料厂等。临时便道的修筑、辅助坑道的开挖,将扰动地表、破坏植被,造成取弃土占地;砂石料场改变原地貌形态、破坏植被,加剧河床冲刷和淤积;混凝土搅拌站、施工营地、材料厂占用大量土地、硬化压实地面,改变土地使用类型。

(11)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影响分析

工程在CK189+757~CK205+600段主要以桥梁、隧道等形式穿越了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缓冲区,穿越长度约为15843m。项目与遗产地内主要景点景物直线距离均在3公里以上,不会对遗产地内景点景物产生影响。但若施工处理不当,会对遗产地的水体和部分游览道路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项目建设方案对遗产地缓冲区的生态环境、居民点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足以构成其建设的重大制约因素,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将负面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能够符合遗产地保护要求。已经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院编制完成专题报告,正在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12)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分析

工程主要以路基轨道形式穿越了红枫湖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穿越长度约770米。工程项目与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景物直线距离均在1.5公里以上,不会对风景区内景点景物产生影响。但若施工处理不当,会对风景名胜区水体和部分景区外的游览道路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项目建设方案对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态环境、居民点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足以构成其建设的重大制约因

13

素,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将负面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能够符合风景名胜区保护要求。已经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院编制完成专题报告,正在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13)荔波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影响分析

工程在CK177+670~CK182+160段主要以桥梁、路基、车站等形式穿越了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穿越长度约为4490米。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会对荔波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游赏系统、旅游设施系统和居民社会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影响不足以构成影响建设的重大制约因素。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将负面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能够符合风景名胜区保护要求,已经委托贵州省城乡规划院编制完成专题报告,正在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14)龙架山森林公园

本工程在CK2+850—CK5+100穿越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响水河景区,景区内线路长度约为2250m。线路在森林公园内主要以隧道通过,在景区工程主要有隧道、桥梁和路基工程。穿越地段为耕地、人工针叶林(马尾松林),对动植物影响较小。拟建线路于既有贵广铁路并行。在此段新建线路沿既有交通廊道行进,对整个景区不会造成较大的生境切割,对景点及景观的影响较小。已经委托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专题报告,正在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15)都匀清水江湿地公园

拟建项目贯通方案通过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为营盘清水河双线特大桥(C1K78+540~C1K79+300),穿越湿地公园总长度约689m,工程对湿地公园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效预防、缓减工程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委托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专题报告,正在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16)荔波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

拟建项目以桥梁形式通过湿地公园,分别为拉干大坡双线大桥(CK151+080~CK151+447)、懂奎河双线特大桥(CK154+792~CK155+328)和过九双线特大桥(CK156+785~CK157+485),三座大桥穿越湿地公园共513m,工程对湿地公园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

14

效预防、缓减工程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委托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专题报告,正在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17)都安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

拟建项目在CK366+450~CK369+450,CK372+700~CK373+600以桥梁形式通过湿地公园,穿越长度约3.4km。工程建设对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和景观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效预防、缓减工程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委托广西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完成专题报告,正在报送主管部门审批。

2、噪声、振动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作业噪声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噪声。噪声振动不仅对附近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产生影响,而且在野生动物分布区域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

大型临时施工设施是不可忽视的噪声源,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将向外界辐射噪声,以敲击碰撞等间歇性噪声为主,兼有吊车、混凝土搅拌机、内动机具等设备噪声;其中敲击、碰撞噪声源强为80~115dBA(距声源10m处)。

3、地表水环境影响 (1)桥梁施工

桥梁基础施工对桥墩周围水体有一定的扰动影响,涉水墩台基础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若直接排放会增加水中悬浮物浓度;桥梁施工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SS和石油类,若直接排入水体,也将影响水体水质。

(2)隧道施工

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对沿线水体水质将产生一定影响,隧道每个施工断面施工时产生的高浊度施工废水约20~50m3/d,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并含少量石油类。该高浊度施工废水与隧道渗水一起沿隧道两侧排水沟流出隧道。

设计拟对隧道施工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尽量回用以降低对沿线水体影响。

(3)施工营地和施工场地对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营地、施工场地、混凝土拌和站或材料厂、存梁场等如果管理不善,废水、废渣和生活生产垃圾会对沿线水体等环境产生影响。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

15

污染物为SS、COD、动植物油等,施工机械车辆冲洗、维修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石油类等,桥梁、路基施工场地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

4、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影响主要表现为隧道施工改变赋存地下水的地质环境,从而改变影响范围内地下水天然补径排条件,可能造成隧道所在山体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资源流失,并引起地表水体在施工期干涸或水位下降。隧道施工可能对顶部泉眼、溪流等造成流量减少或水位下降,对隧道顶部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产生影响。

5、环境空气

施工期空气污染源主要有土石方挖运中的粉尘,车辆行驶中的扬尘,各类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以及施工营地各种燃烧烟尘等。施工扬尘在行车道两侧的TSP浓度短期内可达8~10mg/m3,大大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但扬尘浓度随距离增加而很快下降,下风向200m以外已基本不会有影响。施工机械废气主要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烟尘等空气污染物,将导致以土石方施工现场为中心的区域废气污染,短期内使环境空气质量下降。施工营地的食堂及浴室,采用燃煤做燃料,燃烧时将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烟尘等空气污染物,对烟囱排放口下风向有一定影响。

6、固体废物

本工程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废料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废料包括拆除既有建筑物时产生的废料和建造建筑物时产生的废料,其主要成分为碎砖、混凝土、砂浆、桩头、包装材料等。施工营地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2792.25t,主要成分为纸屑、果皮、塑料及其它有机物组成。

7、社会环境

项目征地将引起部分居民和单位的拆迁,在短期内会影响拆迁户生活质量和折迁单位正常生产。

改移道路在工程开挖前施工,其施工造成地表扰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改移道路可能在短期内对当地交通有一定影响,改移完毕后,这种影响将随之消失。

工程施工占用现有道路,影响通行,对沿线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地段通行能力差,施工期间大量运输车辆不仅容易造成堵塞,而且重

16

载车辆可能损毁既有道路。

沿线跨越通航的主要河流有清水江、红水河、武鸣河等河流,均在与航道管理部门充分沟通情况下进行设计,均可满足相应通航要求,不会对通航产生影响。

沿线农田灌溉及水利工程大多为水库、水塘、沟渠、小型电站引水渠和小型人工开挖的灌溉渠,在铁路与农田排灌发生交叉干扰时,根据线路与排灌渠的高差情况,设置排灌涵洞或倒虹吸管通过,尽量不影响农田排灌。大型人工灌溉渠和农田水利设施铁路与其交叉时均考虑设桥通过。

工程施工队伍进驻将刺激沿线局部区域经济发展,给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在偏僻地区施工人员长时间驻扎,吸引当地人员聚集提供社会服务,形成小规模聚集地,从而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影响,同时也产生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尽管这种环境影响为暂时性的,在偏僻地区缺乏环境卫生设施,因此施工单位有义务在施工期和施工结束后负担清理工作,消除这种暂时影响。

综上所述,本工程建设施工期环境影响见下表。 表3.1-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表

影响要素 环 境 影 响 ? 给当地带来临时就业机会 ? 占用道路影响当地交通和居民出行 ? 施工噪声和振动影响居民生活 ? 增加当地水电气供应负荷 社会经济环境 ? 拆迁户生活质量和拆迁单位的生产 ? 水电气设施迁改对生产生活影响 ? 航道及水利灌溉设施的影响 ? 穿越城市规划区影响城市发展规划 17

影响要素 环 境 影 响 ? 占用土地影响农业、林业、牧业生产 ? 破坏地表植被 ? 影响动物生境,阻隔动物通道 生态环境 ? 土石方开挖和弃砟防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弃渣占地 ? 施工噪声和振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 施工场地景观影响 ? 施工人员的非生产活动对动植物的影响 ? 隧道施工废水影响水质 ? 桥梁水中基础施工影响河水水质 水环境 ? 施工场地施工废水排放 ?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 地下水环境 ? 隧道施工可能导致地表水漏失,影响地下水环境 ? 施工场地扬尘大气污染 空气环境 ? 土石方和材料运输散落及扬尘 ? 施工车辆燃油污染物排放 ? 施工噪声振动对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声和振动环境 ? 施工噪声振动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影响 ? 拆迁建筑垃圾 固体废物 ? 建筑施工垃圾 ? 施工营地生活垃圾 3.1.2 运营期环境影响特征分析

本工程运营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长期的,主要集中于噪声、振动、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等方面,本段铁路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环节及其环境影响特征见下图。

18

旅客垃圾 社会经济 噪 声 振 动 旅客垃圾 社会经济 行车作业 废 气 噪 声 振 动 站场客、货列车作业 行车作业 噪 声 振 动 废 水 废 气 固 废 废 气 图3.1-3 铁路运营期作业及排污流程图

1、生态环境影响

运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路基和站场工程对动物通道的阻隔;铁路运营时的噪声、振动等因素对动物行为也有一定影响。本段工程的野生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人烟稀少的山区,工程经过这些地段多采用隧道通过,列车运行对顶部野生保护动物的影响很小。

2、声环境影响

铁路噪声主要是列车运行过程中机车牵引噪声,机车、车辆与轨道相互作用产生的轮轨噪声,机车鸣笛噪声,机车、车辆制动噪声,站内广播产生的噪声等。

本项目为新建铁路,沿线噪声值将有较大幅度提高,对沿线两侧200m范围内的学校和居民区产生影响。本线客车设计运行速度为350km/h,列车噪声源强按照“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的通知”(铁道部铁计函[2010]44号)执行。

3、振动环境影响

铁路振动主要是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轮轨相互作用、激励产生的机械振动,经过空气及大地介质传播,通过空气传播的振动即成为列车噪声中的轮轨部分;通过道床、路基传播到大地中的部分以振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振动源强主要与轨道结构、列车运行速度、轴重、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而列车振动扩散衰减规律则受地质、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影响,并随着距离的增加振动逐渐降低。列车振动源强按照“关于印发《铁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噪声振动源强取值和治理原则指导意见》的通知”(铁道部铁计函[2010]44号)执行。

4、地表水环境影响

19

运营期主要是车站排放污水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另外工程设置的桥隧守护点也有少量污水排放。运营期主要是车站排放污水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另外工程设置的桥隧守护点也有少量污水排放。本工程设置15个车站和3个动车所,车站。主要为生活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为主要污染物为BOD、COD、SS、动植物油类等。动车所产生少量生产废水,生产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主要污染物为COD、SS、石油类等。

5、电磁污染

本项目为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为变电所采用110kv电源,接触网供电为27.5kv。电气化铁路列车运行时,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网短暂分离时产生的火花放电,形成电磁辐射,对沿线没有闭路接收系统的电视用户的收视效果会产生影响。另外,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也将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

6、大气环境影响

本线的牵引种类为电力机车牵引,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排放,铁路运营可以代替部分原有公路运输,减小公路车流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降低区域内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7、固体废物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来源主要为沿线站、段、所及桥隧守护点等职工及家属生活垃圾,旅客列车及车站旅客垃圾,性质均以生活垃圾为主。

根据全线各站、段、所及守护点设置定员,运营期生活垃圾量达到1325.8t/a。 根据设计预测的区段旅客流量,贵南铁路运营期产生职工生活垃圾877.84t/a、旅客列车垃圾383.26t/a、旅客候车垃圾657t/a。

8、社会环境影响

工程运营后会极大地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加快沿线交通落后地区对外交流,提高沿线区县的经济水平,改善受益人口的生活水平。由于沿线区域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发展经济对于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有着重要意义。交通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吸收当地劳动力,减少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减少生态环境压力。

但是在工程运营期,线路封闭对线路两侧居民出行和城市规划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沿线自然景观产生影响。

20

项目运营改善当地交通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加速资源开发。但这种开发如果没有恰当的规划控制,导致的二次环境影响也是值得重视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水环境和空气环境污染以及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可能是比较典型的二次环境影响。二次环境影响不仅带来生态环境压力,同时也增加当地水环境、空气环境和固体废物等污染负荷。

8、环境风险分析

本工程为客运专线,不运送有毒有害物质,对各种可能形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事故及其后果进行识别和评估后,确定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风险为施工期隧道施工涌水导致地表塌陷或水资源漏失及施工废水排放对水源地污染影响。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做到提前预测,加强防范措施。对于易引起地表水体漏失的隧道应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对隧道顶部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产生影响。跨越水源地桥梁工点、水源地上游工点施工应注意对水体的保护,施工中严禁有毒有害施工材料、施工废水及施工垃圾进入水域。

综上所述,本工程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见下表。 表3.1-4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表

影响要素 环 境 影 响 极大地改善交通环境,方便人群出行 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群生活水平 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安定 社会经济环境 对线路两侧居民生产和生活形成阻隔 对区域交通、农田灌溉及水利等基础设施干扰影响 对区域民族文化、景观的影响 项目运营带来的开发如果缺乏规划控制带来的二次影响 路基和站场工程对动物通道阻隔 生态环境 运营噪声振动等影响动物行为 铁路运营噪声和振动对线路两侧居民生活的影响 声和振动环境 铁路运营噪声和振动对线路两侧文教卫生等单位的影响 21

影响要素 地表水环境 环 境 影 响 车站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 桥隧守护点的生活污水,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水体的风险 车站散堆货场产生扬尘,职工食堂产生油烟等大气污染物 空气环境 代替公路运输,减少汽车污染物排放 站、段、所及桥隧守护点职工家属日常生活垃圾 固体废物 车站旅客列车、旅客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 电磁环境 景观环境 环境风险 水源地污染影响。 铁路运营对两侧电视接收质量的影响 工程地面建筑物对景观的影响 施工期隧道施工涌水导致地表塌陷或水资源漏失及施工废水排放对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根据本工程内容及现场踏勘调查,确定本次评价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生态环境:沿线生态保护目标为:耕地、植被、景观,野生保护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荔波黄江河湿地公园、荔波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都安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沿线野生植物及植被、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水生生物等;

声环境:评价范围内有声环境敏感点150处,其中居民区140处、学校9处,医院1处。其中部分敏感点同时为振动和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地表水环境:主要为沿线河流水体,包括清水江、红水河、武鸣河其支流、都安县澄江河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资源,隧道顶部居民用水、环江县水源镇下滩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马山县城地下水源保护区、武鸣县灵水湖地下水源保护区。

固体废物:沿线区域、车站环境卫生。

社会环境保护:沿线城镇、居民生活环境,文物保护单位。

22

3.3 主要环境影响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3.1 生态环境 1、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

工程在CK189+757~CK205+600段主要以桥梁、隧道等形式穿越了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缓冲区,穿越长度约为15843m。项目与遗产地内主要景点景物直线距离均在3公里以上,不会对遗产地内景点景物产生影响。但若施工处理不当,会对遗产地的水体和部分游览道路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项目建设方案对遗产地缓冲区的生态环境、居民点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足以构成其建设的重大制约因素,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将负面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能够符合遗产地保护要求。

施工期划定施工范围,并在施工界线上设置警示牌,严禁越界施工。不在保护区内设置取土场、弃渣场,开挖坡面和施工临时占地应立即进行裸露区的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时全部利用乡土树种;对野生动物进行识别宣传和设置标示牌;严禁施工人员追赶、惊吓、捕杀野生动物;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野生动物的影响。工程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减少对山体的切削铁路站场、隧道洞口、桥梁、路基及铁路附属设施要进行景观设计,与当地景观协调。临时用地和路基、站场要加强绿化,减少工程当地环境的影响。

2、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工程主要以路基轨道形式穿越了红枫湖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穿越长度约770米。工程项目与风景区内主要景点景物直线距离均在1.5公里以上,不会对风景区内景点景物产生影响。但若施工处理不当,会对风景名胜区水体和部分景区外的游览道路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项目建设方案对风景名胜区内的生态环境、居民点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些影响不足以构成其建设的重大制约因素,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将负面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能够符合风景名胜区保护要求,项目工程建设可行。

施工期划定施工范围,并在施工界线上设置警示牌,严禁越界施工。工程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减少对山体的切削铁路站场、桥梁、路基及铁路附属设施要进行景观设计,与当地景观协调。临时用地和路基、站场要加强绿化,减少工程当地环境的影响。

23

3、荔波樟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工程在CK177+670~CK182+160段主要以桥梁、路基、车站等形式穿越了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穿越长度约为4490米。项目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会对荔波风景名胜区的风景游赏系统、旅游设施系统和居民社会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影响不足以构成影响建设的重大制约因素。只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可以将负面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能够符合风景名胜区保护要求,推荐线路工程建设可行。

施工期划定施工范围,并在施工界线上设置警示牌,严禁越界施工。工程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减少对山体的切削铁路站场、桥梁、路基及铁路附属设施要进行景观设计,与当地景观协调。临时用地和路基、站场要加强绿化,减少工程当地环境的影响

4、龙架山森林公园

本工程在CK2+850—CK5+100穿越龙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响水河景区,景区内线路长度约为2250m。线路在森林公园内主要以隧道通过,在景区工程主要有隧道、桥梁和路基工程。穿越地段为耕地、人工针叶林(马尾松林),对动植物影响较小。拟建线路于既有贵广铁路并行。在此段新建线路沿既有交通廊道行进,对整个景区不会造成较大的生境切割,对景点及景观的影响较小。

施工期划定施工范围,并在施工界线上设置警示牌,严禁越界施工。工程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减少对山体的切削铁路站场、桥梁、路基及铁路附属设施要进行景观设计,与当地景观协调。临时用地和路基、站场要加强绿化,减少工程当地环境的影响

5、都匀清水江湿地公园

拟建项目贯通方案通过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为营盘清水河双线特大桥(C1K78+540~C1K79+300),穿越湿地公园总长度约689m,工程对湿地公园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效预防、缓减工程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专题报告认为本工程是可行的。

工程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与当地景观协调。临时用地和路基、站场要加强绿化,减少工程当地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严禁将工程废水(如油污水、设备维修清洗污水等)、生活污水(泔水、粪便等)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在施

24

工期间与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共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滥炸、滥捕河中鱼类。

6、荔波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

拟建项目建设方案以桥梁形式通过湿地公园,分别为拉干大坡双线大桥(CK151+080~CK151+447)、懂奎河双线特大桥(CK154+792~CK155+328)和过九双线特大桥(CK156+785~CK157+485),三座大桥穿越湿地公园共513m,工程对湿地公园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效预防、缓减工程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专题报告认为本工程是可行的。

工程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进行景观设计,与当地景观协调。临时用地和路基、站场要加强绿化,减少工程当地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严禁将工程废水(如油污水、设备维修清洗污水等)、生活污水(泔水、粪便等)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在施工期间与保护区管理部门共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滥炸、滥捕河中鱼类。

7、都安黄江河国家湿地公园

拟建项目建设方案以桥梁形式通过湿地公园,工程对湿地公园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量造成一定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能效预防、缓减工程对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工程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貌,进行景观设计,与当地景观协调。临时用地和路基、站场要加强绿化,减少工程当地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严禁将工程废水(如油污水、设备维修清洗污水等)、生活污水(泔水、粪便等)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流。在施工期间与保护区管理部门共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严禁施工人员滥炸、滥捕河中鱼类。

7、保护动植物

评价区的保护植物主要集中和分布在人为干扰较少的高山地区,在这些地区线路基本以隧道通过,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占地范围内的保护植物进行调查,如有发现,及时报告当地林业部门,采取移栽等保护措施。

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分布在为干扰较少的高山地区。在这些地区线路基本以隧道通过,工程对保护动物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加强宣传,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工程应尽可能少破坏植被,减少对地形地貌的扰动,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

25

环境的影响;合理施工时段和方式,减少对动物的影响;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开展工程对动物影响监测的研究,根据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缓解和保护措施。

8、工程减少用地和水土保持措施

工程占用的耕地按“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的按实际用地面积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本工程取土场3个和弃渣场共152个,占地974.21公顷,报告书认为,取、弃土(渣)场设置合理。取土场、弃渣场防护设置浆砌片石、混凝土和片石混凝土防护,并进行植被恢复。

9、景观保护措施

合理设计取弃土场、砂石料点、施工便道、施工营地和场地, 并在工程结束后及时采取工程或生物恢复措施。通过铁路路基边坡进行景观设计采用适宜的工程防护类型,保证铁路的环境生态要求、景观要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与美观性。对挡土墙进行结构、造型以及采用的材料质感等方面的景观优化设计;运用美学和生态学、工程学原理,对铁路隧道洞口造型进行景观设计研究。充分体现乡土人情、历史典故,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建筑景观元素,突出表现区域特色,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突出不同角度的视觉效果。采用有效的工程措施,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植被隐蔽工程防护措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突出植被的景观。协调洞口、仰坡绿化、洞前绿化的关系,使三者融为一体。铁路站场综合运用现代规划设计理念和景观生态学观点,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历史文化、社会发展,融入特殊的当地民族文化。 3.3.2 声环境

1、施工期:装载车、挖掘机、推土机等施工机械将对施工场地附近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产生一定影响。

2、运营期

居民区4类区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48.6~75.3dB(A),超标0.1~5.3dB(A);夜间43.3~68.8dB(A),超标0.2~8.8dB(A)。

居民区2类区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47.0~68.5dB(A),超标0.1~8.5dB(A);夜间42.4~62.1dB(A),超标0.3~12.1dB(A)。

26

学校、医院特殊敏感点近期环境噪声预测值昼间68.3dB(A),超过标准8.3dB(A);夜间61.8dB(A),夜间超过标准11.8dB(A)。

3、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1)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场地,高噪声设备如发电机、空压机等远离声环境敏感点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

(2)运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场地,高噪声设备如发电机、空压机等远离声环境敏感点布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高噪声作业尽量安排在昼间,施工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加强施工期环境噪声监测等。

2、运营期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设置路基声屏障11963延长米,桥梁声屏障14360延长米;安装隔声窗29200㎡。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本项目降噪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的管理工作,各阶段应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声屏障的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和验收监测等工作,从源头上确保降噪工程的有效性。

建议相关部门在规划使用铁路两侧用地及建筑物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以及本报告书噪声预测结论,合理规定建筑物与交通干道的防噪声距离。距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m以内区域严禁新建噪声敏感建筑;30m以外的噪声超标距离以内不宜新建噪声敏感建筑,若必须建设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的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减轻、避免交通噪声影响的措施”等相关规定,由噪声敏感建筑的建设单位采取必要噪声防治措施。

在降噪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地方建设规划、项目实施情况、噪声敏感点实际变化情况以及相关项目建设情况,合理采取报告书提出的降噪措施。在试运营期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实际监测结果补强降噪措施;在运营

27

期应该加强铁路噪声监测,若发现铁路噪声超标等情况,建设单位应立即根据实际情况补强降噪措施。

铁路部门应根据报告书提出的运营期环境监测方案,加强对沿线敏感点的跟踪监测,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适时采取进一步措施,控制铁路噪声影响。 3.3.3 振动环境影响评估

1、主要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振动影响主要表现为强振动施工机械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敏感点的影响以及隧道施工对顶部居民点房屋建筑物的影响。

运营期新村和塘朝两处敏感点超标0.1~0.6dB,其余敏感点预测结果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中“铁路干线两侧”标准(昼间80dB,夜间80dB)要求。

2、主要环境保护及建议 (1)施工期环保措施及建议

施工现场合理布局,加强控制和管理强振动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倡导科学管理、做好宣传工作和文明施工、加强环境管理、隧道施工应合理选择施工方式。

(2)运营期环保措施及建议

将振动预测值超过80dB的2处敏感点距离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内19户纳入工程拆迁。为控制铁路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在设计中已采取了无缝线路等工程措施。项目建成运营后,及时对线路两侧的敏感点建筑物进行振动监测,发现振动超标现象,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措施。为进一步控制铁路振动,相关部门应按照本报告书,采取规划和管理措施、执行《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运营管理措施等控制措施。

3.3.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估 (1)水源保护区影响及保护措施

工程以桥梁和路基工程穿越都安澄江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水源保护区,对该水源水源主要是施工扰动造成水源保护区悬浮物增加,这种影响是局部的、短暂的,施工结束消失。通过将施工营地和场地布设在保护区外,对桥梁水中墩采用钢围堰施工,生活污水、施工废水和泥浆等不向水体排放,弃渣远

28

运至水源保护区外弃置,加强后期路基边坡排水和绿化,可将工程带来的影响降低。

(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施工期环境影响:隧道施工废水、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混凝土搅拌废水、桥梁施工废水、车辆冲洗点废水以及施工机械维修废水排放对沿线水体水质的影响。

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机械冲洗点、制(存)梁场、混凝土搅拌站等产生高浊度废水的工点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处理高浊度废水回用;桥梁工程尽量安排在枯水季节施工,施工废水采用沉淀池沉淀后泥浆回用,钻渣干化后运至弃渣场;施工营地尽量租住当地房屋,其生活污水尽量纳入既有排水系统,自建施工营地需采用旱厕或化粪池收集后用于农灌或覆土填埋。隧道施工涌水和施工废水清污分流,对周边水体为水源保护区或II类,处理工艺为调节沉淀+气浮+过滤+消毒处理处理后回用;对受纳水体为III类,距离小于500m或II类,采用处理工艺为调节沉淀+气浮+过滤处理,受纳水体为III类水体,距离在500~1000m时,处理工艺为调节沉淀+过滤处理,受纳水体为III类,距离在1000~2000m时,处理工艺为调节沉淀,受纳水体为III类且距离 2000m以上的或农灌渠的,采用沉淀处理后排放。

其它措施为及时清理弃渣并运至弃渣场处置,做好水土保持;采取工程及植物措施及时对路基边坡、施工便道等进行防护;对施工场地尽量予以硬化,经常性清扫,避免雨水冲刷产生高浊度废水;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强化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加强施工机械管理,防止跑、冒、滴、漏等。

施工期废水影响时间较短,在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加强施工管理的情况下可将其影响程度控制到最低。

(3)运营期污水影响及处理措施

项目建成后,本项目新增污水量1252m3/d,其中生产废水298m3/d、集便污水1252m3/d、生活污水977m3/d。

贵安站、龙里北站、马山站、武鸣站、南宁东站和凤岭北、湘竹和杨屋线路所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贵定南、独山东、荔波、捞村、核查、都安、五象车站污水经复合型绿色生态处理工

29

艺处理达GB8978-1996一级级排放标准要求后排放至III类水体;基长、环江、龙头乡和尖坡寨、上郭关、新塘坡线路所采用复合型绿色生态处理工艺处理达GB5084-2005标准排放至农灌渠;都匀东站在车站污水结合城市管网建设,尽量排入城市管网,在管网未实施前采用SBR串联复合型绿色生态污水系统,达

GB/T18920-2002城市杂用水质后消毒,回用;贵阳和南宁第二动车所生产废水经调节

沉淀隔油--过滤,生活污水和集便污水采用酸化-厌氧-SBR处理后达到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市政管网。

做好水环境监理,不得向水源保护区或虽为III类水体但下游会进入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域的排放施工废水,对无法可靠回用并确需排水的,应强化水处理措施,达到受纳水体水域功能质量标准的要求。

下阶段在各站段污废水处理及排水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实时调查站段周边市政污水管网及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情况,若具备条件的,污废水应优先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否则应按照污废水性质、排放去向、执行标准等合理确定污废水处理、排放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若站位局部调整、新增站段以及既有站段改建工程发生变化的,应按照污废水性质、排放去向、执行标准等合理确定污废水处理、排放方案。为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对处理后水质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3.5 地下水环境影响

有上表可知线路以隧道穿越可溶岩的区段居民饮用及灌溉用水受影响的可能性很大,其中影响较大的隧道共17座,即拉抱一号隧道、拉抱二号隧道、甲良二号隧道、尧更一号隧道、尧更二号隧道、瑶山隧道、下南三号隧道、下南四号隧道、梁家堡隧道、都安一号隧道、都安二号隧道、加延隧道、高岭一号隧道、高岭二号隧道、马山一号隧道、马山二号隧道、马山三号隧道。隧道所在山体地表植被的生长主要依靠地表浅层耕植土中的潜水或包气带水,隧道埋深大,隧道开挖有直接供水影响的含水层是地下较深处的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因此,工程施工对隧顶地表植被的生长影响不大。

工程线路在CK263+120—CK267+330段穿越了环江县水源镇下滩地下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穿越长度4210m,其中路基50m,隧道4160m;线路CK411+120—CK412+970段穿越了马山县城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准水源保护区,

30

穿越长度1850m,其中桥梁350m,隧道1500m;工程线路在CK470+010—CK472+350段穿越了武鸣县灵水湖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准水源保护区,穿越长度2340m,其中桥梁300m,路基2040m。

1、本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本项目施工图设计中针对隧道施工提出的堵水防渗措施,同时还需加强其他环保措施,将修建隧道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减缓到最小程度。

2、施工时坚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治水原则,采取“堵水防漏,保护环境”和“先探水、预注浆、后开挖、补注浆、再衬砌”的设计、施工理念,达到堵水防漏的目的。

3、对预测涌水量较大的地段和涌水量激增地段,需加强渗漏点、涌水点的封堵,提前做好堵水措施,以防地下水漏失,影响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4、加强超前地质预报,探明掌子面及隧底前方地质条件,以便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避免施工中突发涌水。

5、在碳酸盐岩分布区,采取施工前作详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地下岩溶发育分布范围及大小,对岩溶溶洞发育较大且治理难度较大地段,采用绕避的方法,对岩溶发育较小且治理较为容易地段,采用跨越、灌浆、夯实回填等工程措施后进行建设,避免施工致使岩溶塌陷。在已有采空区地面塌陷区,采取填土、截排水、限制采矿的措施,避免施工加剧地面塌陷的发生。

6、下阶段应根据详细勘探、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及开挖揭露情况,针对不同隧道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环保要求,明确采取不同的地下水处治原则和措施要求。

7、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线位局部摆动导致隧道顶部地下水敏感点发生变化时,应按照报告书提出的地下水防治原则,制定地下水防治措施。 3.3.6 空气环境影响评估

本次工程采用电力牵引,无机车废气污染物排放;各站段耗能设施均采用清洁自然能源,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影响。

施工期扬尘、施工机械尾气、施工营地生活燃煤废气将对施工场地附近空气环境产生影响。施工场地及运输道路洒水降尘、尽快绿化;运土车辆合理选取、组织行车路线,经过城镇、村庄和主要交通干道时要用蓬布覆盖;选用耗能低、

31

效率高的施工机械;工地食堂、浴室、采暖等尽量采用电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等。贵南铁路的建设对优化沿线能源结构,改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7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估

贵南铁路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废料运送至当地的建筑垃圾填埋场或运至弃渣场填埋或作妥善处置,在施工营地设置垃圾临时堆放点,集中收集的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或运送至当地的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置;对于不可降解的垃圾应向有处理能力的地区转运。

贵南铁路各站、段设置垃圾桶、垃圾池等收集存储设施,集中收集职工生活垃圾、旅客候车垃圾;旅客列车垃圾采用垃圾袋封装在旅客列车垃圾投放站定点投放;集中收集的职工生活垃圾、旅客列车垃圾、旅客候车垃圾交由当地环卫部门或定期运送至当地的垃圾处理场处置。 3.3.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估

1、预测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和预测分析,本工程沿线居民均采用有线电视网或卫星天线收看电视,预计本工程的建设对沿线绝大部分居民点的电视收看不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根据现状监测和预测结果,目前10个监测点采用天线接收的21个电视频道中,工程前有3个频道达到了维持正常收看所需的信噪比35dB的要求;工程后,有2个频道达到了维持正常收看所需的信噪比35dB的要求,其他频道信噪比均有明显的下降。另外,列车通过时车体的反射和遮挡效应也会对采用普通天线的用户产生比较明显的干扰影响。

本工程新建8座220KV牵引变电所,根据类比分析,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外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已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

根据计算分析,以天线为中心,沿铁路方向两侧各20m,垂直线路两侧各10m,竖直方向天线至向下6米的区域可定为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密度可满足小于8μW/cm2,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电磁防护措施

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对沿线仍采用普通天线收看电视且受到

32

影响的用户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或采用卫星电视接收装置来解决,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建议对敏感点中可能受影响电视用户补偿有线电视入网经费或卫星天线购置费。根据预测结果,预计受影响用户规模为19户,补偿经费每户500元,建议预留补偿经费0.95万元。待铁路建设完工并通车后进行测试,如确有影响,再实施补偿。

本工程新建8座220KV的牵引变电所。根据类比分析可知,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很低,符合HJ/T24-1998中规定的相关限值要求,但为了降低电磁影响,消除居民的恐惧心理,建议该工程进行具体选址时应注意合理控制与敏感建筑的间距,尽量远离居民区。

本工程采用GSM-R数字无线通信系统。根据计算分析,以通信基站天线为中心,沿铁路方向两侧各20m,垂直线路两侧各10m,竖直方向天线至向下6米的区域可定为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密度可满足小于8μW/cm2,符合标准GB8702-88和HJ/T10.3-1996的要求。要求在基站选址时应避免超标区域进入居民点范围并尽量远离居民区。 3.3.9 环境风险评价

本工程为客运专线,不运送有毒有害物质,对各种可能形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事故及其后果进行识别和评估后,确定本工程的主要环境风险为施工期隧道施工涌水导致地表塌陷或水资源漏失及施工废水排放对水源地污染影响。工程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做到提前预测,加强防范措施。对于易引起地表水体漏失的隧道应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对隧道顶部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产生影响。跨越水源地桥梁工点、水源地上游工点施工应注意对水体的保护,施工中严禁有毒有害施工材料、施工废水及施工垃圾进入水域。

建设单位和运营单位应针对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应急预案。通过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可以将以上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

3.4 环保措施技术经济论证

本工程主要对噪声治理措施措施进行了技术经济比选。

铁路噪声污染防治一般采用声源控制、声传播途径控制及受声点防护三种方式。声源控制主要有封闭线路、控制随机鸣笛等措施;声传播途径控制有设置声

33

屏障、种植绿化林带等措施;受声点防护有建筑物隔声防护及敏感点改变功能等措施。通过经济技术比选,最终选择了设置声屏障、设置隔声窗及功能置换来降低铁路噪声的环境影响。

3.5 经济损益分析

本工程直接效益包括运输收入、营业支出等,间接效益包括公路转移客运量、旅客运输时间节省等,环境损失包括农业损失、工程基建投资费用、环保工程投资费用等,另外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可以降低事故损失,减少环境污染,工程实施带来了无可量化的社会效益。

本工程建设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增加了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及损失。但本线的修建可解决沿线地区对外交通建设滞后的问题,促进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快速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对种种不利的环境影响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理后,会大大缓解铁路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的不利影响。

3.6 环境监测计划及管理制度

1、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

项目施工期环境监测应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地方环保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控制项目主要涉及土石方造成的水土流失、扬尘,以及施工废水、噪声、振动等污染影响。

噪声监测:建筑施工场界,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 振动监测:建筑施工场界,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 空气监测:建筑施工场界,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

污水监测:施工营地、主要河流桥跨处下游500m,监测频率为每年一次。 2、运营期环境监测计划

运营期环境监测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监测单位实施。控制环保设施的完好率、运行情况、执行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情况,监督检查噪声、振动、电磁、污水等的达标情况。

噪声监测:铁路边界噪声,监测频率为每年一次。

振动监测: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m外,60m范围内临铁路第一排敏感建筑,

34

监测频率为每年一次。

污水监测:车站生活废水排放口,监测频率为每年两次。 3、环境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负责项目的有关报批手续及完善与本项目有关的法律手续。在工程设计阶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在设计中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及概算。在工程发包工作中,建设单位应将环保工程放在与主体工程同等重要地位,优先选择环保意识强、环保工程业绩好、能力强的施工单位。施工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与条款。本项目的环境管理包括建设前期环境管理、施工期环境管理、运营期环境管理。

4 评价结论

新建铁路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工程符合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和国家产业政策。工程的建设及运行主要带来生态、噪声、振动、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社会环境等影响,通过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并根据下阶段跟踪环境影响评价和科研成果不断优化环境保护措施,强化施工期环境管理、环境专项监理和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直接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制定沿线区域发展规划以控制工程带来的次生环境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论证,本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5 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有限公司(贵州段)

地 址:贵阳市枣山路31号铁道大厦 邮 编:550003 联 系 人:满女士 联系电话:0851-88183659 传 真:0851-88183609 邮 箱:746097100@qq.com 建设单位: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段)

地 址:南宁市金浦路22号名都大厦7楼 邮 编:530022 联 系 人:伍先生 联系电话:0771-2260818 传 真:0771-2260866 邮 箱:yggxgsgcb@126.com

35

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邮 编:610031 联 系 人:吴先生 联系电话:028-87702825 传 真:028-87672263 邮 箱:teyghc@263.net.cn

36

环评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 址: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 邮 编:610031 联 系 人:吴先生 联系电话:028-87702825 传 真:028-87672263 邮 箱:teyghc@263.net.cn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hb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