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格局(教案+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19 14: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国 际 战 略 格 局

(教 案)

目的要求: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类型和历史演变过程,把握当今

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主要内容: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

教学重点: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教学时间:2课时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个国家选择的国际战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日益密切,世界的各个部分已经成为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战略家们再也不能就军事来研究军事,就安全来谈安全了。只有超越纯军事领域,树立大战略观,把战略谋划提高到国际战略的高度,才能成功地把握未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际战略格局,主要讲四个问题:▲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四、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其中第三个问题是重点。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

所谓格局,是指态势、模式或构架,是几种力量交互作用后出现的一种暂时平衡状态。那么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呢?▲所谓国际战略格局,

1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它是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全球政治层面上的实力对比关系。▲●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三个部分,有时也称为“国际格局”、“世界格局”、“大格局”等。

国际格局大体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关注国际舞台上究竟有哪些战略力量,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大国,或称为“极”的战略力量;第二,我们关注的这些大国,他们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战略关系;第三,在这种业已形成的国际格局下,已经建立了一种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把握住了这三个问题,大家对于什么是国际格局也就比较清楚了。

▲1、国际格局的力量结构

●在国际格局中,“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也就是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通常被称为国际战略力量或“极”。而战略力量结构是指国际战略力量的分类和分布,也叫世界的基本格局,它主要是关注这样一些问题:在当今世界有哪些对世界全球性问题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力量?他们的作用和影响究竟有多大?这些力量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在这个层次上研究国际格局时,特别要注意国家力量这个概念,也就是通常说的综合国力。因为综合国力的大小,是影响国际战略力量变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国力的大小,决定这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的地位。

任何的国家的▲●综合国力都是由有形的硬实力与无形的软实力组成的。前者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能力、军事力量、科技力量;后者主要包括社会文化、民族性与凝聚力、政府体制与管理效率、领导者决策与管理能力等。

当实力中的某些主要因素发生变化时,国家的综合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战略力量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从自然条件看,▲●人口与国土面积等因素在过去与未来的力量对比中仍具重要作用。19世纪后期以来,欧洲主要列强都是欧洲的人口大国或国土面积大国。今天科技水平飞速

2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发展,一定意义上削弱了人口的战略重要性,但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仍在一定意义上是造成其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而发展中国家中的人口大国,由于人力资源充裕,劳动力价格低廉,产品竞争力便更强。中国改革开放后,轻工产品及机电产品的出口猛增,很快占领了北美、西欧及其他地区的市场,重要原因之一,即中国的人口资源极其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

▲●从经济能力看,近500年世界上大国的兴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力量。如19世纪英国充当欧洲霸主与经济事务主宰,其主要因素是产业革命以后的经济实力超过其他国家。20世纪前期,美国崛起为新的国际战略力量时,也有类似的情况。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上升为新的国际战略力量,又是一例明证。▲●正如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所指出:“在一场大国间(通常是联盟间)的长期战争中,胜利往往属于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的一方,或属于最后仍有财源的一方??正因为5个世纪以来大国的国力与经济力量相辅相成,弄清目前经济与技术发展趋势对当前力量对比可能产生的影响才有意义。”

从军事力量看,▲●军事力量的强弱在现代国家战略力量对比中举足轻重。日本在“二战”期间成为主要国际战略力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其强大的军力。“一战”的刺激,使日本经济尤其是重工业突飞猛进。1913—1938年,日本经济发展速度仅次于苏联,其间军费开支占政府开支的比例,1937年为47%,1938年上升为70%,在资本主义国家占首位。其海军力量称雄世界,陆军超过百万,并有200万预备队。“冷战”后时代,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十分衰落,但军力仍仅次于美,全球也只有俄美具备互相摧毁对方的军力。因此,俄罗斯仍是一支不能忽视的国际战略力量。

从科技力量看,▲●科技力量的作用一般更多地反映在经济、军事等因素上,以及国民素质等方面,它是影响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更深层次的因素。科学技术水平的优势会转化为综合国力优势。

此外▲软实力因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当一个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十分强大时,它的国力也会随之增强,反之亦然。前苏联民族凝聚力瓦解时,国家也崩溃了。俄罗斯的国力大大受损,除了硬实力因素之外,民

3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族凝聚力的削弱是一个主要原因。此外传统文化,以政治思想与哲学思维为中心的意识形态等也产生一定影响。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天灾人祸交加之际,能够顶住危机,很大的原因在于提倡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一种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80年代经济的腾飞,又与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求实创新的意识形态有关。▲●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国国力强弱的表现,同时也会影响一国的综合国力。当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后,尤其是拥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席地位后,中国作为独立的国际战略力量的地位才真正确立了。

▲2、国际格局中的大国战略关系

国际格局形成实际上是大国战略关系调整的结果,这种调整过程充满了竞争和斗争。从历史经验看,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往往要经过一场战争,在战争中一些过去称为“极”的战略力量弱下去,而一些新的国家壮大起来,一些新成立新崛起的战略力量之间进行协商、妥协,彼此建立一种新的战略关系,形成新的战略格局。这种着眼于大国组合关系的国际格局,我们称其为国际战略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在形成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遵循哪些规律呢?大体上有这么三条:▲第一条,国家的强弱和实力的大小,决定着这个国家在新的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按照力量大小进行利益分配。第二条,在新的格局形成过程中,根据这个国家所作出的贡献大小决定回报。第三条,在新格局中,主要角色间经过讨价还价达到一种和国家力量相适应的利益均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中心在欧洲,那时实际上是一种多极的局面,主要大国有英国、法国、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在1875年,德国统一了,力量强大起来了。在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力量也突然膨胀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奥地利、俄国这些力量慢慢地衰弱下去,而新崛起的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就感到在过去格局下进行的利益分配不符合他们的利益要求,于是就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被打败。在这次大战中,美国作为新的力量介入了新的国际格局形成过程当中。所以,这次大战结束后,召开了巴黎和会,进行了力量的利益分配。在这之后,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美国、日本、英国又在太平洋的利益上进

4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行了分配。经过两次会议之后,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新的国际格局,这就是通常说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仅仅维持了10年,由于后来德国的崛起,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利益分配不满意,就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战争中像英国、法国这些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都削弱下去了,而美国、苏联在战争中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战争之后,实际上是由美国、苏联两国主持和安排世界事务的格局,形成了美、苏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体系。在这种国际格局的演变当中,大国关系的调整其实就是一种利益分配关系,国家利益是国际战略关系的核心。

▲3、国际格局中的国际秩序

国际格局反映的是国际基本力量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模式和态势,而国际秩序更多地研究相对稳定的国际态势的基本运作机制与位次顺序。例如,战后“雅尔塔体系”形成后,出现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与此同时,▲●美国凭借其超一流的实力,构架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构成,从而形成了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同时,▲●美国力图操纵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政治组织与集体,构筑了以西方大国为中心的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国际秩序实际上是各国在处理相互关系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有一定的行为准则和制度。这些准则也好,制度也好,主要是由在国际格局下充当重要角色的那些国家制定的,它是大国意志的反映。

现在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都是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在冷战格局中确立的。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尤其当美俄之间形成所谓“和平伙伴关系”时,冷战格局崩溃了,“雅尔塔体系”也自行消亡。在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之际,创立新型的协调国际关系的机制,重新调整国际社会中的国家位次,建立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便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世界各国政治家,纷纷强调改变现存国际旧秩序,重建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的国际政治出现了新的情况,由对抗转到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看来应该提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问题了。” ▲●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在《日本的构想》中称:“随着世界进入20世纪90年代,

5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一个新时代开始出现。现在我们正处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转折点”。▲●美国前总统布什在海湾战争期间也曾提到,现在正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机会”。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的转型与演进,为世界大国与未来世界大国改变其国际地位,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二)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战略格局类型

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格局一共出现过单极、两极、多极三种类型: ▲1、单极格局

▲所谓单极格局,是指由某一个主要的大国(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但并不能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霸权国,是指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能强行推行其意志,并在一定时期得以实现的大国。在单极格局中,通常只有一个实力最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即一国独霸世界。单极格局中和平的主要特征是世界体系中只有一家世界性支配者,它具有超群的实力(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和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制定和维持符合其利益的国际规则,并能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范围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和支配。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这种单极格局,●比如在古代,有过“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和平”。●在近代,19世纪初英国联合俄、奥等国,打败了拿破仑,成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英国海军成为海洋霸主,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工业和商业在世界市场上没有敌手。“不列颠统治下的和平”保持了将近一个世纪。在现代,美国正在寻求“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大部分的美国学者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美国著名学者布热津斯基曾经说:▲●在我的超级大国定义中,这种国家应当在经济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技术上占优势,有文化扩张的作用,军事上能影响到全球。只有这四种因素聚于一身的国家才有权得到这种地位。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美国符合这个标准。1997年美国《时代》周刊声称两极世界已发展成为单极世界。然而,冷战结束后,尽管美国是世

6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级大国,在各个权力层次上都占据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单极世界己经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两极世界,仍然有许多重要的安全、经济和政治目标仅仅靠美国自身实力是无法达到的。即使美国在实力表现最为突出的军事领域也是如此,它对伊拉克和南斯拉夫联盟的动武根本离不开其盟国的支持。事实上,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趋势使美国维持其世界领袖地位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有限。

▲2、两极格局

▲所谓两极格局,是指由两个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格局中,两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形成一种势力均衡的状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影响国际事务,主导国际进程。

●冷战时期美苏长达半个世纪的对抗是这种两极对抗格局的很好注脚。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和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美苏根本利益的矛盾、冲突和对立日渐突出。二战结束不久,美苏开始了冷战。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国际政策逐渐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斗争从两种制度、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转变为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形成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为特征的两极格局。所谓两极,主要是两大对立的国家集团,而不完全是两个国家之间或某个国家单独与另一个国家集团之间的对立。所谓美苏两极,不单单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美国一方有其西方盟国和北约集团,在苏联一方有其东欧盟国和华约、经互会。在每个阵营内部,有一个中心国家,下面有一些听从中心国安排的小国或盟国。在90年代初,苏联在和美国争霸过程中,爆发了全面危机、实力不支,最后引发民族分裂而自行坍塌。苏联解体后,两德统一,两极格局瓦解。

▲3、多极格局

▲多极格局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自对立,大体平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我国历史上,如战国时期就是这样一种情况。战国七雄互相之间是一种均势,谁也管不了谁,谁也吃不了谁。这种格局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有一系列的力量上大体平衡的国家

7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存在,他们的利益相互矛盾,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多极格局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是网状型,每个国家是网上的一个点,所有国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从整体上看,这种多极格局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体系内存在着一种自发的维持这种国际格局的力量。比如说,有一个国家非常强大,其他国家就会受到威胁,它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于是这些国家就会联合起来,把这个最强大的国家压下去,就形成了一种持续的

维持多极格局的一种压力。

多极格局与西方学者所说的“均势”模式基本相同。“均势”,即“势力均衡”,是指“国际关系中,国家或国家集团的一种力量平衡状态,或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与另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抗衡时,采取均势以保护自己的一种态度或政策”。均势结构在世界历史上最初以“欧洲均势”的形态出现。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均势原理的是意大利人伯纳多?鲁塞莱。到了近代,英国在外交上首先运用均势政策并成功地起到了长达四个世纪的平衡国作用。“只有16世纪的威尼斯和自亨利八世起的英国才有能力把操纵其他国家的均势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柱石之一”。此后,▲●均势原则促使世界近现代史出现四次均势格局,即威斯特伐利亚格局、维也纳格局、凡尔赛格局、雅尔塔格局。

多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有三点:第一,体系内联横合纵不断,秘密外交、损人利己为国际关系的常态。在这一体系内,各国都会利用各种手段,使自己处在更加安全的位置,越是多极格局情况下,国家关系就越复杂。第二,因为在体系内扩张受到限制,所以各个国家都存在向体系外扩张的持久压力,如在18世纪的欧洲,大国相互之间处在一种平衡状态,谁要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就会受到周围国家的压力,只好从外部进行扩张。第三,在这种多极格局条件下,国际关系动荡不定,冲突不断,各国间存在着一种激励的军备竞赛。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国际战略格局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人类发展到近代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区,形成了全球性的政治经济联系,这时才出现国际战略格局的问题。历史上,一个格局维持了一段时间以后最后都走向终结,或者直接衔接着另一个格局,或者孕育另一个格局。

8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态势已经经历了以下几次重大变化。

▲1、维也纳格局(1815—1865年)

▲严格意义上的“世界格局”形成于19世纪初。以拿破仑战争失败、维也纳会议召开为标志,第一个国际战略格局正式形成。●法国大革命造就了一代英雄拿破仑。席卷欧洲的拿破仑战争,既有保卫发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反对封建势力的性质,又有侵略与争霸欧洲的性质。●1814年滑铁卢战役后,反法同盟在维也纳召开会议,重新划分欧洲领土,分割海外殖民地,最后形成英、俄、普、法、奥等列强在欧洲相对均势的格局。维也纳会议形成的均势格局在较长时期内确保了欧洲列强之间没有爆发新的战争。但是,由于维也纳会议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内在矛盾,因此,到了19世纪50年代,这个均势格局便开始走向崩溃。

▲2、欧美列强瓜分世界的殖民掠夺格局(19世纪末—1914年) 维也纳格局维持近50年,欧美诸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内战或改革。●美国的南北战争、意大利与德国的统一战争、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些重大事件改变了维也纳格局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尤其是美、日等北美、亚洲国家也上升为世界列强,于是欧美与日本等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局面逐步形成。

“一战”前的世界被割裂为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和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两大部分,此外还有各种形式的附属国。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殖民扩张,全世界被英、法、德、日、意等列强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世界格局显现出欧美日列强多极共存的态势。

▲3、两大欧洲军事同盟瓜分世界的战争格局(1914—1917)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资本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由于世界领土早已分割完毕,于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与后起帝国主义国家便组成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意为另一方的同盟国集团相互抗争格局。两大欧洲军事同盟瓜分世界的战争对抗格局出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之间的战争格局(20世纪30

9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瓜分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的遗产,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以战胜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形成了多极格局。

同时,战争引起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并成为世界战略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世界大战使英国和法国逐渐开始衰落,德国暂时削弱,美国开始崛起,加入了争夺世界的行列。由于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战败国德国、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以及意大利为了推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成法西斯阵营,发动空前规模的世界性侵略战争。▲●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两个集团对抗的世界格局中,德、意、日作为法西斯集团主要角色,英、美、苏、中为反法西斯阵营主要代表。

▲5、社会制度不同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

●二战后,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以雅尔塔会议为基础,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故称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实质上是按美苏两大国实力对欧亚两洲进行势力范围划分的体制,这个体制最终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战略格局。在欧洲,东欧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西欧则被美国所控制,德国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后分裂为东、西两个德国;在远东,雅尔塔秘密协定大体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苏联承认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及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则满足了苏联收回库叶岛、占领千岛群岛等要求。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峙确定了基本的政治框架。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传统的欧洲强国退居二线;霸权地位和政治中心转移到了新崛起的强国手中。▲●战后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欧、亚、拉美一些国家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国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马歇尔计划与“北约”两条链条的束缚下,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意识形态

10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国的崛起,如何改善与大国的关系及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所有这些挑战都将影响奥巴马政府的内外政策,也将考验奥巴马政府应对这些严峻挑战的能力。但是,任何一位新总统都不会改变和放弃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基本战略目标。奥巴马曾在他的《无畏的希望》一书中写道:“即使遭到反对,美国必须一再充当世界警长。”

对于奥巴马即将执政,同学们可能非常关心后小布什时代中美关系的发展走向。我认为,奥巴马当选之后的中美关系总体上将会保持稳定,可能在人权与贸易等议题上会与中国发生争议和摩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将会在这些议题上回归务实、灵活和低调的政策。奥巴马自己也认为,美国需要与中国建立长期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主张深化美中在经济安全和全球政策问题方面的高层对话,加强两国在环保和军事领域的交流。对于未来的中美关系如何走向,希望大家给予密切关注和跟踪研究。

▲2、欧盟势力影响日益扩大

美国和欧盟大国是传统盟国关系,但欧洲的联合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无疑形成强有力的制约。冷战结束后,欧盟不失时机地加速推进一体化进程,1995年欧盟扩大为15国,欧盟整体实力大增。▲●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3月,欧元取代了欧元区的12国货币成为该区域唯一合法货币,也成为世界上唯一能与美元抗衡的货币。欧元的流通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同时削弱了美元的国际地位。世界金融体系中出现了美元、欧元、日元三足鼎立之势。▲●目前欧盟拥有东、西欧28个国家,面积达到43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近5亿,GDP约达10万亿美元,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区域经济集团。据欧元之父罗伯特?芒德尔预言,最终会有50多个国家成为欧元成员国,整体实力将超过美、日。

然而欧盟的一体化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在制宪问题上就走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早在2001年欧盟就启动了制宪进程,2004年各成员国在经过多轮的艰难谈判后,签署了《宪法条约》最终文本。但2005年,该条约在法国、荷兰全民公决中被否决,一体化遭遇50年来最为严重的挫折。2007年欧盟成功化解了宪法危机,走出了一体化僵

16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局。为了走出“宪法危机”,▲●欧盟2007年采取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在3月25日,欧盟各首脑齐聚柏林庆祝《罗马条约》签署50周年,并发表《柏林宣言》,以重新唤起民众对一体化的热情;第二步,在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的积极协调下,欧盟27国在6月召开的欧盟峰会上就“改革”《宪法条约》的新条约框架达成妥协;第三,10月,欧盟在下半年轮值主席国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行了非正式首脑会议,讨论通过了《里斯本条约》文本,并于12月13日正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成功化解了宪法危机,走出了一体化僵局。《里斯本条约》保留了《宪法条约》的实质内容,旨在对扩大后的欧盟进行机制改革,提高欧盟的运作效率。与原来的《宪法条约》相比,《里斯本条约》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回避了“宪法”字样,删除了欧盟盟旗、盟歌等“超国家标志”,并被定位成对以往条约进行修改和补充的普通条约,而不是“宪法”,以便成员国能够以议会投票、无需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批准条约。

欧盟明确主张世界多极化,对建立单极世界的主张持反对态度。▲●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说过:“只有一种主导力量的世界是危险的,这就是我为什么支持一个多极化世界,欧洲也必将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2003年2月,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第一次在北约内部打破“默认程序”,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形成强有力的牵制。▲●2003年5月12日,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说,他的理想是实现一个“大欧洲”,以平等而不是从属的地位同美国谈话。2008年1月18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驻法外国使节新年招待会上提出“相对大国论”,认为新兴大国的发展使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世界将进入为时数十年的“相对大国”时代。萨科齐指出:▲●“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在政治、经济领域日益崛起,俄罗斯逐渐恢复元气,为形成一个新的大国合唱的多极世界创造了条件,欧盟只要有政治意愿就可以在多极世界中成为最活跃的极之一。”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和欧盟综合实力的增强,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已成为与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同样重要的国际力量,是冷战后世界格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俄罗斯意欲重振大国地位

17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军事强国,是目前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大国。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但是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后,俄罗斯走上了复兴之路。当前俄罗斯政府倡导主权民主,政治上否定全盘“西化”,经济上对能源等战略行业加强控制,将国家资本主义视为俄现阶段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国家权威构建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法律条件和市场经济因素,并依靠能源优势和军事实力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威望。▲●其中“主权民主”是普京在2005年的国情咨文中提出来的,其实质是维护国家主权、奉行独立政策、不照搬西方模式、走俄式发展道路的治国思想。

▲●在经济上,俄经济自1999年出现恢复性增长后,连续八年以7%的速度增长。八年来,俄经济增长了70%,并已进入世界十强之列。经济实力的增长使俄“20年来首次挺直了腰板”,俄外长拉夫罗夫强调俄不会再扮演“随从”角色,俄对“欧洲及全球政治发表意见的时机逐渐成熟了。”1999年俄罗斯商品出口仅为730亿美元,2007年出口额跃升到3525亿美元,增长了4倍。由于出口成倍增长,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从1999年的125亿美元跃升到2007年底的4764亿美元,增加了48倍,其黄金和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日本。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1999年关税收入仅为76亿美元,2007年达到1272亿美元。但是俄罗斯对外经贸“奇迹”的最根本原因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出口商品,首先是能源载体(石油、石油产品和天然气),钢铁和有色金属,贵金属,圆木,氨和氮肥等产品的价格飞速上升。2007年,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料出口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85%以上,而机器设备出口仅占5%左右。俄经济出现了原料生产部门繁荣,而加工业特别是机器设备制造业相对萎缩的局面。虽然俄罗斯是产业门类十分齐全的大国,但在出口方面却是一个品种很单一的出口大国。

▲●在政治上,俄罗斯主张世界多极化,并以政治大国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参与重大国际问题的处理。俄罗斯认为“单极世界”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必将失败。2007年2月的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上,普京指责▲●单极 “意味着一个权力中心、一个实力中心、一个做决定的中心??非法的单边行动不仅

18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连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还成为新的人类悲剧和紧张局势策源地的促成因素”。《俄联邦对外政策概论》也宣称,“单极世界的神话在伊拉克彻底破灭了。利用强大的军事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作后盾来谋求世界唯一领导地位的失败,也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俄罗斯确信多极化趋势逐渐明朗,正在成为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基础。普京在慕尼黑讲话强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GDP,印度和中国加在一起高于美国;“金砖四国”加在一起超过欧盟,而且这一趋势还会扩大。“世界新发展中心的经济潜力将不可避免地转变为政治影响力,并将加强多极化。”

▲●在军事上,俄罗斯是制衡美国的一支强大力量。俄罗斯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以及庞大的核武库,是其制约单极世界的重要军事基础。

俄的强势崛起引起西方担忧,对俄围堵和打压加剧,俄则仰仗国力复兴予以还击。从北约东扩、美欧在独联体国家发动颜色革命、建立针对俄罗斯的反导系统,到最近西方因俄格冲突企图孤立俄罗斯,这一切都打破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希望融入欧洲的梦想。▲俄罗斯著名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亚辛曾说,“俄罗斯想奉行与西方实现一体化的政策,但我们敲西方的门,他们却要我们走开。”可以说,“欧洲属性”的困惑伴随了俄罗斯几百年。自从彼得大帝坐着木船从西方返回俄罗斯,300多年间,俄罗斯一直在尝试融入欧洲,有几次,其双脚已踏进欧洲的庭院,但随后还是被西方人给“请”了出来。对由众多小国组成的欧洲来说,“欧洲的小浴缸装不下俄罗斯这头大象”,俄罗斯始终被视为最严重的安全威胁。在融入欧洲的梦想被一再打破后,俄罗斯又开始走回对西方强硬的路线。

2007年针对美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俄恢复战略轰炸机远程巡逻、频繁试验新式武器。并且为增强武力,俄还制定投资1852亿美元武器现代化计划。独联体系列“颜色革命”后,一批亲西方政权上台,独联体内“脱俄西靠”倾向明显。俄为保住“战略利益区”,运用能源、经济等手段迫使他们向俄“回摆”。在中亚,通过掌握能源开采和运输权来控制中亚国家经济命脉。对乌克兰、白俄罗斯提高能源价格,打击尤先科亲西方政权,压卢卡申科加快与俄一体化步骤。对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俄罗斯采取提高能源供应价格,禁止葡萄酒和农产品对俄出口。俄对独联体的“高压政策”虽有一定成效,但也使一些国家对其更加疏远。比

19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如,格鲁吉亚将北约视为“唯一安全保障”,力争2009年加入北约。

●而最近爆发的俄格军事冲突,更被西方看成是俄罗斯在新世纪与其分道扬镳的开始。2008年8月1日以来,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双方交火事件不断。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控制区。当天,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格俄冲突正式爆发。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2日宣布结束军事行动,并于当天同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六项原则协议。冲突各方随后接受并签署了协议。8月18日,俄罗斯开始从南奥塞梯冲突地区撤军。8月26日,梅德韦杰夫在向民众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格鲁吉亚9月2日宣布同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俄驻格大使馆3日正式关闭,俄格两国建立了16年的外交关系就此画上了句号。

俄格战事后,西方国家开始重新审视与俄罗斯的距离。美国驻联合国使团外交官帕克?威斯先生说,这是俄罗斯多年来首次敢公开和西方叫板,严重挑战了美国的地缘战略利益,如果任由俄罗斯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再过5年,世界格局将会非常复杂。德国《焦点》周刊2008年9月2日甚至称,俄罗斯极端民族主义的精英和“集权政治家”要把俄塑造成“对抗西方的样板”,俄也许会因此越来越封闭。英国《卫报》9月1日说,从欧盟峰会提出暂停“伙伴关系”谈判开始,俄罗斯势必会走向一个越发被孤立的长期阶段。这些担忧使西方开始考虑进一步“孤立”俄罗斯。

而俄罗斯对西方营造出的“孤立状态”并不感到焦虑。瑞典专家莱永海姆认为,随着俄罗斯国力的恢复,中央政权的更加稳定、强大,“高举能源大棒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将有更大的发展势头。”随着近几年欧美经济先后出现衰退迹象,美国“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欧洲“世界文化中心”这些传统西方自认为优越的东西也受到了更多挑战,这会使俄罗斯在今后更加坚定地走“俄罗斯道路”。俄罗斯的发展也证实了邓小平的预言:未来多极世界,俄罗斯算一极。

▲4、日本走向政治军事大国步伐加快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它一直不满于“经济巨人,政

20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治侏儒”的现状,力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同时也在向军事大国迈进。▲●美国的未来学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将日本称为“一条腿的国家”,它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由于“独脚凳出名的坐不稳当”,因此“日本今天正在追求平衡的力量”。(托夫勒:《力量转移》,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457页)

▲●在外交上,日本将不再满足于美国小伙计的角色,在美日关系上,日本“一边倒”的态势有所改变。安倍和福田两届内阁实际上已经调整了小泉时代的对美一边倒政策,加大了回归亚洲的战略取向,把亚洲外交和对美外交并列为日本外交的两大支柱。安倍上台不久便开启了封闭数年之久的对华“破冰之旅”及对韩外交大门,实现了与中韩首脑的高层会晤,但却以现在不是“朝贡外交”时代为借口,不断推迟访美日期。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融冰之旅”,充实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华的“迎春之旅”,进一步夯实了中日政治关系。

▲●在政治上,21世纪初日本力争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实现其政治大国的梦想和亚洲领头雁的角色。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了实现政治大国地位,近年来,频繁提出想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相当长时期以来的主要目标。2005年,日本与德国、印度、巴西联合起来结成了“四国联盟”受挫后,又企图单独行动,挤进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列,通过经济援助、外交攻势等方式拉拢有关国家支持日本“入常”。但是,由于日本自身的各种因素决定,要想实现“入常”目标并非易事,近期也很难实现政治大国的目的。

▲●在军事上,日本借助经济实力积极扩展实力,日本每年的军费开支约为500亿美元,是当前世界军费开支较多的国家之一。另外,“9?11”事件与“朝核危机”给日本废除和平宪法与“专守防卫”原则,提供了难得的机会。2003年日本国会通过了三个向海外派兵的法案,日本急不可待的想成为军事大国的野心暴露无遗。

2007年5月,日美安全协商委员会发表《同盟的变革:日美安全及防卫合作进展》共同文件,在加速同盟转型方面达成共识。日本作为美在亚太的战略据点与关岛并重,日本也将日美同盟转型视为拓展其亚太

21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战略利益的机遇。新一轮日美同盟转型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日美同盟从“周边有事型”向“预防冲突型”转变。日美正在推行类似北约东扩式的“门户开放”政策。文件强调日美澳三边安全合作、日美与印度的伙伴关系,北约与日美同盟的互补作用等,意在构建以日美同盟为核心的多层安全网络。

▲●第二,美承诺继续对日“核保护”,保持“美主日从”框架。2006年10月朝鲜核试后,日本国内“核武器论”泛起,美国务卿赖斯专程赴日再三强调对日的“核保护”政策不变。此次文件再度确认,包括核打击在内的进攻性打击系统仍由美国负责。美国作为军事超级大国,并不需要日本直接参与前线作战,只希望日本充当美军后勤支援,并承担人道主义援助及维和、战后重建等责任,圈定了日本的军事活动范围。

▲●第三,导弹防御系统进入加速部署阶段。在日美军事一体化进程中,导弹防御系统是以守代攻的“拒绝式威慑机制”重点,该系统部署已进入提速阶段。2007年12月18日,日本在夏威夷海域的导弹拦截试验取得成功,使日本成为全球第二个掌握海基导弹拦截技术的国家。

▲●第四,将驻日美军基地打造为“战斗力展开据点”。美2005年《国防战略报告》指出,“战斗力展开据点”是海外驻军重组计划中最高级别基地,是向全球投放兵力以及指挥作战的中枢。作为PPH级的驻日美军基地将与日本自卫队合为一体。2014年完成整编后,日美将不仅可以联合应对朝鲜半岛、台海等地区危机,亦可强化应对南亚、中东等地区危机的能力。届时,驻韩美军的功能不局限于半岛,而与驻日美军配合行动,两者统筹运用将成为可能。

▲●第五,日本加紧自我松绑,力争与美“并肩作战”。在美期待日适度分担责任,放宽日行动自由度背景下,日本借机自我松绑的动作频繁。2007年1月,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自卫队的海外任务由“附加任务”变为“正式任务”,而安倍任内通过的“国民投票法”则为突破和平宪法禁区打开缺口。

尽管日美在军事上的依存度不断上升,但在政治上的信任度却有所下降。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慰安妇”问题。▲●2007年3月,安倍发表“没有证据显示日军强征慰安妇”的谈话引爆日美历史争议,遭到美舆

22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论猛烈抨击。《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批评日本的历史认知,在“慰安妇”和“绑架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在美压力下,安倍通过热线直接向布什表明继承“河野谈话”立场,后又重申日接受远东军事法庭对强征慰安妇的裁决。但慰安妇问题引发的震荡并未平息,美众议院仍执意通过了谴责日本的《慰安妇决议案》,要求日本就强征慰安妇问题做公开道歉和相应补偿。荷兰下院、加拿大众院等也纷纷效仿美国通过了《慰安妇决议案》,向日本政府施压。同盟国在历史问题上如此敲打日本在战后尚属首次,“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日本亦开始理性看待同盟关系。

作为一个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的国家,日本一方面给地区和平与安全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在亚太地区也成为对美国的一支牵制力量。日本已多次明确表示,不会接受未来世界是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的主张。这一点,在安倍、福田和麻生等政府外交政策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5、中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

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政治上,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是发展中国家里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从2005年至今,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国领导人在八国集团同主要发展中国家举行对话会议期间,已经举行了三次集体会晤。在2007年6月德国海利根达姆的第三次集体会晤上,胡锦涛主席强调,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携手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维护共同利益,重点推动建立良好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贸易、能源环境,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和代表性,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兑现承诺。

▲●经济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已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无论是按市场汇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均首次超过美国;全年GDP增长率达到11.4%,GDP超过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对外贸易额达到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外汇储备达到亿美元,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大外汇储

23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备国。中国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市场和消费市场之一。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军事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成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具备了在信息化条件下打赢局部战争的能力。“中国保持精干有效的核反击力量,是为了遏制他国对中国可能的核攻击,任何此种行为都将导致中国的报复性核反击。”

●2008年9月25日21分,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随着“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新一轮的中国“航天热”成为北京“奥运热”后的又一国际话题,美国有几位航天专家此前发出感叹,他将美国比作航天领域里一直跑在前列的“兔子”,如今“兔子”虽然跑的快,领先很多,但在睡觉;中国虽然是航天领域的“乌龟”,过去跑的慢,落后很多,而现在,他们毫不气馁,步步前进。我国自1999年11月20日发射“神舟”一号载人试验飞船后,先后于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3年1月5日,连续4次发射成功“神舟”系列号不载人试验飞船。2003年10月15日,我国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这次“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外交上,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2006年相继召开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中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三大峰会,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2008年在我国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残奥会,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10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召开亚欧首脑会议,来自45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就金融危机、气候、能源和粮食等全球性问题进行磋商,形成共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获得了与会各国的广泛赞誉。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迅速崛起的中国已成为推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6、地区大国不断壮大

24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发展中国家在二战后的崛起是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亚非拉的印度、巴西、南非等国正在崛起,经济持续强劲发展,外交空前活跃,努力争当联合国安理会新的常任理事国。2007年,这些新兴经济体崛起的态势更加凸显。▲●巴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万亿美元,进入世界经济体10强的行列。▲●印度经济继续高速增长,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也首次超过美国,与中、俄、巴西共同进入世界经济10强行列的态势日趋明显。与此同时,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等中小新兴经济体也加快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引人注目的亮点。▲●越南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全年吸引外资比上一年增长50%以上。▲●南非经济加快发展,为迎接2010年世界杯所进行的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加大,成为南部非洲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印尼逐步摆脱经济衰退的阴霾,开始步入经济强劲增长期,全年GDP增长率达到6.2%。▲●阿根廷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更加成熟、稳定,全年GDP增长率达到7.5%,成为拉美地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量之一。▲●土耳其全年出口超过1000亿美元,吸引外资比上一年增加近20%。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走势普遍低迷的情况相比,新兴经济体的总体增长继续在高位运行,全年增速达到8.1%,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大的亮点。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不但加强了其在相关地区的龙头地位,而且将促进世界战略力量的调整和重组,成为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的重要新因素。

▲7、区域一体化组织蓬勃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头同样澎湃。在地区层面,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和推动区域、次区域合作组织机制建设。新兴经济体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地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强化了联合自强、走区域一体化道路的势头。●俄罗斯和中国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签署《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与《保障国际信息安全行动计划》,以进一步加强该组织的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巴西、阿根廷等国推动成立南方银行、南方共同市场议会,并参与筹组南美国家共同体首届能源首脑会议,与委内瑞拉等国共同发表《玛格丽塔宣言》,宣布成立南美能源理事会及南美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组织,建设南美天

25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然气管道,同时酝酿将南美国家共同体改为“南美国家联盟”,全方位推进拉美地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印度对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态度转趋积极,推动南盟设立“帮后进”机制,并首先承诺在2007年年底前向经济最不发达的南盟成员国开放市场,免除其产品的进口关税并放宽人员签证审批。●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中小新兴经济体经济参与和推动东盟组织机制建设,各成员国签署《东盟宪章》、《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东盟环境可持续发展宣言》等文件,力争在2015年使东盟形成类似欧盟的单一市场,使东盟摆脱松散机制,向具有约束力的区域性组织转变。

总之,两极格局解体的结果,并未形成一个超级大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在两极对峙时已经孕育。两极解体后,各种力量还未能建立起新的平衡,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现在还处于过渡时期,但世界格局多极化,却是必然无疑的,和平与发展仍将是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将继续呈现总体和平与局部冲突、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总体发展与局部混乱并存的局面。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是21世纪的时代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另一方面,新世纪引起动荡的因素仍将很多,世界热点地区、热点问题会在主要大国的边缘地区不时出现,恐怖主义威胁、环境威胁、高科技毁灭手段威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这种总体缓和与稳定、局部伴随着战争与冲突或紧张和动荡的局面,与21世纪国际体系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

两极格局瓦解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主要特征已经基本消失,但诸多附属特性尚在消失过程中。新的格局的主要特征已经出现,但战略调整、重新定位、重新组合、重建机制的过程仍在继续。▲过渡时期的国际战略格局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了全球主要力量拥有如此广泛而

26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坚实的共同既得利益的状态,出现了除非其内部发生分裂否则在一、二十年内不会遇到挑战者的局面,以致有人声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唯一可行的选择,历史开始了以西方价值观和制度的胜利作为终结的进程。▲第二,美国是这个既得利益国家集团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咄咄逼人的力量,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力也在急剧提升。美国只是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力的源泉也在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的选择才特别值得关注。▲第三,在确立和实施国际规则的方式上,明显带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开始呈现出北美、欧洲并立和亚洲加速组合之势。地区一体化无论就深度和广度而言都在加剧,并隐藏着各主要力量力求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将于己有利的规则灌注其中以抵御区外竞争的动机。▲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建立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和某些优势,比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但总体来看,它们大都是现行不公平国际规则和由发达国家设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者,而且它们之间受益或受损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形成集体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方面还存在重重障碍,尚需要下大力气加深合作。

▲1、国际战略格局继续由一超多强向多极演变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形成国际格局的过渡期。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各种战略力量纷纷调整战略定位和战略部署,出现了一种相互制衡、竞争发展的局面。除美国以外的各主要战略力量积极主张或支持多极化,反对美国的单极化和单边主义,有利于推动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欧盟随着不断扩大和联合,独立性进一步增强。经过50年的扩大和发展,到2007年1月已经成为一个总人口超过4.8亿、GDP高达12万亿美元的强大国家联合体。欧盟的经济总量已经和美国相当。经济实力的增强,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欧盟国家军事实力的提升和防卫能力的加强。军事实力的提升,又必将导致欧盟独立性的进一步增强,加之欧盟与美国之间在全球治理和治世理念上存在越来越大的分歧,一个与美国并行而价值理念不同的欧盟将会出现,美欧之间的竞

27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争有可能加剧,从而较大地改变目前的国际战略格局。

▲第二,俄罗斯的发展势头和崛起,力量不可小觑。2006年中期以来,由于石油财富的剧增,俄罗斯国内经济发展很快。俄罗斯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加上其从前苏联继承下来的强大军事制造能力和军事优势,将使俄罗斯成为21世纪和美国争雄的最强大力量之一。冷战后的历史使俄罗斯意识到,俄罗斯必须走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强化自身安全能力建设,以不妥协的姿势迎击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俄美欧之争将会呈现继续演进之势。

▲第三,新兴国家较强的发展潜力,成为制约单极霸权的力量。在其他发展中的大国中,中国、印度、巴西等国都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将成为21世纪制约美国霸权的力量。

在多极化进程中,美国继续推行单边主义,四处插手,战线越拉越长,包袱越背越重,霸权野心过大和战略能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美国借反恐干涉别国内政,推销其意识形态,加强在各地的军事存在,结果只能使它同许多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美国的单极霸权。

▲2、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多极格局的实现将是一个非常复杂曲折的过程,它取决于推行单极和推动多极的两种力量在物质因素、精神因素等方面的发展势头和潜力后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发生了严重倾斜。美国拥有当今世界最雄厚的经济实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美国经济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近30%,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优势明显。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形成一支与美国单独相抗衡的战略力量。▲●作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美国极力推行“新干涉主义”、“新炮舰政策”和新经济殖民主义。计划用10年时间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军事部署,完善全球军事基地体系,提高全球投送和干预能力。把驻欧美军部署的重心从“老欧洲”转到“新欧洲”,逼近俄罗斯边界。加强在中东、中亚、外高加索、南亚和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将其在欧亚大陆东西两大军事基地群联为一体。重组亚太驻军,构建日本和关岛两大军事中心,削弱驻韩美军并逐步南移部署。美国在全球范

28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围内调整军事部署,公开说是为了应对以恐怖主义和所谓“无赖国家”为重点的多元化威胁,在深层次上是为了强化军事优势,控制战略要地,谋求世界霸权。一俟部署到位,美国的全球投送和干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美国的军事冒险性可能上升,对世界军事形势、地区安全和大国关系将产生严重影响。依托其军事实力,推行单边主义,强化对地区军事事务的干涉,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倾向会继续加强。美国还提出“先发制人”理论,对未来国际安全体系和国际秩序将造成巨大冲击。

▲3、全球反恐形势仍然严峻

上世纪末,全球恐怖组织发生了很大变化。恐怖主义已经发生了变异,新的恐怖主义与伊拉克战争的不合法性与战争破坏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形成的新恐怖中心比原有的恐怖中心更具生命力,更难从物理上加以清除,更容易与地区矛盾融为一体。“基地”组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也加快裂变的步伐,与新的地区恐怖主义中心联为一体,向多中心结构转化。全球恐怖势力新的联盟时代已经到来,而现有的军事手段难以遏制恐怖组织的全球化进程。

进入21世纪之后,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有增无减。尽管随着大国之间多极格局的出现,大国关系中的民主化程度会有所提高。但是,大国政治的现实仍将存在,小国弱国的利益仍将难以彻底得以体现。所以,恐怖主义滋生的根源仍将存在。从另一个方面讲,世界上国家之间的战争越不可能,类似国内犯罪性质的国际恐怖活动会越盛行。恐怖主义成为严格控制下的稳定秩序中的出气孔。所以,新世纪全球面临的反恐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然而,恐怖组织在变,国际反恐模式也在相应改变。▲●一方面,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与基地组织陷入长期消耗战之中。这一局面在新世纪可能会持续下去。▲●另一方面,中国首倡的上海合作组织主导下反恐斗争,将重点从合作打击“三股势力”转入合作预防期,进一步削弱“三股势力”的社会基础,巩固反恐形势。这一模式在新世纪将会继续取得成效。

▲4、热点问题将会持续升温

传统世界热点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加以解决,新的热点问题可能会爆

29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发。热点问题的种类很多,根据引发热点问题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核不扩散问题、意识形态较量、领土和边界纠纷、宗教纠纷、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几大类,有的热点问题则是掺杂了其中的几类矛盾和冲突。

▲●核不扩散问题,是由无核国家和组织企图取得核能力而与以美国为首的核不扩散运动产生的冲突,如目前的朝鲜半岛核危机、伊朗核危机,甚至基地组织企图获得核武器而引发的危机,等等。这些危机有时会以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世界热点。这样的问题在新世纪仍将存在和出现,考验着国际社会的耐心和能力。

▲●领土和宗教纠纷问题,引发的热点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类别,这样的纠纷通常是有具体的领土利益和宗教利益引发的,不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冲突和信仰冲突,如巴以冲突,其直接冲突的诱因是领土利益和对宗教圣地的争夺,不完全是宗教教义的矛盾。这样的热点问题在新世纪仍将存在。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21世纪的新热点之一。随着能源危机的到来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越来越大,包括水资源和石油资源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竞争将有可能引发新的热点,国家之间在能源领域的竞争会日益强化,在环保问题上的争论也会日益激烈。这些竞争和争论在21世纪会继续以热点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鉴于21世纪国际竞争的特点,对热点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控制水平是决定一国权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对热点问题领域的控制水平越高,对热点问题处理的主导能力越强,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就会越大。所以,重视和加强对热点问题的研究,是新世纪各国的重要议题。

▲四、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经历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各国围绕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斗争十分激烈。各大国都在积极推动建立一个能够维护新的国际秩序的政治格局,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着斗争与合作。同时,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传统因素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因素对大国关系的影响都在上升。当前的大国关系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30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1、保持“总体稳定”。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主要大国间直接对抗的可能性较小。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美全球战略调整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成为引领大国关系新一轮互动的关键,中美间又合作又相互制约的态势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全局的一条主线。

▲●2、“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加紧博弈,能源外交活跃,因竞争引发的矛盾与摩擦增多。油气资源事关各国核心利益,油气供给大国越来越趋向于以资源为工具,施以政治影响,构建于己有利的大国关系。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委内瑞拉加强与古巴、玻利维亚的联系;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等非洲产油国政治外交上更为活跃与独立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各国对能源、资源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3、“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些传统三角关系趋于活跃。▲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4、“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新兴经济体国情各异,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扼守战略航道,地处反恐前沿的“不稳定弧”,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深浅不同,大国更加重视与之对话与磋商。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着力反恐的同时,向传统安全观回摆,加强了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加强了与新兴工业国进行对话,北南大国间的对话与合作呈上升态势。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上升,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

31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中国的战略或策略借重增加。

▲●5、“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各种地区多边组织空前活跃,各大国和新兴力量为争夺区域经济合作主导权加大投入,直接或间接卷入,并争相发挥影响,区域内外国家间力量分化组合继续深化发展。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中、日、印、韩、东盟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围绕中国崛起而加速调整。东亚合作进程中虽然复杂因素不少,但也出现了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6、“多边协调”增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朝核伊核、中东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布什连任以来,美实力超强地位未变,但对国际事务的操控能力有所削弱,被迫调整对外战略,从单一的武力反恐转向从自由民主改造入手的综合治理,从崇尚单边主义转向更为强调大国协调与合作,从“先发制人”战略转向更加注重外交努力。美借重多边合作之机,力图继续保持在大国关系中的核心地位。总的看来,当前大国关系的特点是良性互动,如能保持这一态势,热点问题的处理就不会失控,大国会更加冷静地应对相互间的矛盾和分歧,不致激化。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小结:

本讲介绍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阐述了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通过对国际战略格局的研究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复杂变化的当今世界,既开阔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又明确了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

32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

2、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复习题(2014年):

1美国前总统( A )在海湾战争期间提到,现在正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机会”。

A 老布什;B克林顿;C小布什;D奥巴马

2.下面哪个国家,不是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力量结构:( C ) A美国;B日本 ;C加拿大;D俄罗斯

3.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它是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全球政治层面上的实力对比关系。国际战略格局不包括:( D )

A国际政治格局;B国际经济格局;C国际军事格局;D国际文化格局 4.综合国力是由有形的硬实力与无形的软实力组成的,有形的硬实力包括:( D )

A社会文化;B民族性与凝聚力;C政府体制与管理效率;D军事力量 5.综合国力是由有形的硬实力与无形的软实力组成的。无形的软实力包括:( B )

A自然条件;B民族性与凝聚力;C经济能力;D军事力量

6.近500年世界上大国的兴衰,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 B )。如19世纪英国充当欧洲霸主与经济事务主宰,其主要因素是产业革命以后的经济实力超过其他国家。20世纪前期,美国崛起为新的国际战略力量时,也有类似的情况。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上升为新的国际战略力量,又是一例明证。

A自然条件;B经济能力;C军事力量;D科技力量

7( D )的作用一般更多地反映在经济、军事等因素上,以及国民素质等方面,它是影响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33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系列教案 国际战略格局

A自然条件;B经济能力;C军事力量;D科技力量

8美国凭借其超一流的实力,构架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及( A )构成,从而形成了战后国际经济秩序。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世贸组织;C经合组织;D政府间发展组织

9( A )是指由某一个主要的大国(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但并不能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

A单极格局;B两极格局;C三极格局;D多极格局

10( B )是指由两个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格局中,两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形成一种势力均衡的状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影响国际事务,主导国际进程。

A单极格局;B两极格局;C三极格局;D多极格局

11( D )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自对立,大体平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A单极格局;B两极格局;C三极格局;D多极格局

12( A )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它一直不满于“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现状,力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同时也在向军事大国迈进。美国的未来学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将它称为“一条腿的国家”,它只靠“多之又多的现金”支撑。(托夫勒:《力量转移》,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第457页)

A日本;B俄罗斯;C英国;D法国

13俄罗斯著名的自由派经济学家亚辛曾说,“俄罗斯想奉行与西方实现一体化的政策,但我们敲西方的门,他们却要我们走开。”可以说,( B )的困惑伴随了俄罗斯几百年。

A“亚洲属性”;B“欧洲属性”;C“亚欧属性”;D“美洲属性”

14( C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是发展中国家里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A印度;B巴西;C中国;D俄罗斯

15世界金融体系中出现了美元、( A )、日元三足鼎立之势。 A欧元;B人民币;C法郎;D英镑

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q2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