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技术B卷佟淑娇(1)

更新时间:2023-10-03 19: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 北 大 学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事故应急技术 试 卷(作业考核 线上) B 卷 学习中心:

院校学号: 姓 名:

(共 页)

总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名词解释(共计20分) 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2、TLV 3、应急预案 4、应急能力 5、重大事故 6、本身自燃 7、透水 8、煤与瓦斯突出 9、矿工自救 10、心肺复苏术

1、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破坏的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

2、TLV:阈限值(TLV,Threshold Limit Value)是指化学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限值,并表示在该浓度条件下每日反复暴露的几乎所有工人不致受到有害影响

3、应急预案:是为了使应急救援活动能按照计划和最有效的步骤来进行,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开展应急救援行动计划和实施指南。

4、应急能力:是指在应急救援管理各个阶段和应急救援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应急救援的综合水平,应急资源的占有和使用程度。

5、重大事故: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一项生产活动中突然发生的,涉及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的严重泄漏、火灾、爆炸等导致职工、公众或环境急性或慢性严重危害的意外事故。

6、本身自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的作用下,由于物质本身的化学(如分解、化合)、物理(如辐射、吸附)和生化作用(如细菌、腐败作用)而产生热量积聚,使其达到自燃点后自行燃烧的现象。

7、透水:是在采掘工作面与地表水或地下水相沟通时突然发生大量涌水,淹没井巷的事故。 8、煤与瓦斯突出:是指在压力作用下,破碎的煤与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是另一种类型的瓦斯特殊涌出。

9、矿工自救:矿山事故发生时,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在没有外界援救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避免伤害的行动称为矿工自救。

10、心肺复苏术:是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作的抢救治疗,是人工呼吸及人工心外按摩的合并使用。

课程名称: 事故应急技术 1

二、单选题(共计10分)

1、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以下哪项文件为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A) A、《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安全生产法》 C、《工伤处理条例》 D、《交通安全法》

2、化学危险物品根据其危险特性及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的安全管理要求,按照国家标准GBl3690--92可分为几大类。() A、 六 B、 七 C、 五 D、 八

3、应急救援中技术资源主要指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系统,不包括以下哪一点:(B) A、信息技术系统、现场救援技术 B、应急预案、灾后恢复 C、专家库系统、应急预案 D、培训机制、法律法规体系

4、现场安全避难与疏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保护方案。一般地,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取现场安全避难:(D) A、容器有进一步失效的可能; B、避难保护不够充分; C、持续火灾伴有毒烟;

D、没有爆炸型或易燃性气体存在。

5、燃烧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下选项哪个不属于:(D) A、发光 B、放热

C、产生新的物质 D、助燃物

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遇水产生燃烧物的火灾,如金属钾、钠、碳化钙等,不能用水,而应用沙土灭火。 B、硫酸、盐酸和硝酸引发的火灾,要先用水稀释,再灭火。

C、电气火灾未切断电源前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是良导体,容易造成触电。

D、高温状态下化工设备的火灾不能用水扑救,以防高温设备遇冷水后骤冷,引起变形或爆裂。

7、下列哪种煤矿事故被喻为“煤矿的第一大杀手”:(C) A、透水 B、火灾 C、瓦斯爆炸 D、冒顶、片帮 8、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分为无声预兆和有声预兆两类,下列关于有声预兆描述正确的有:(D) A、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层由硬变软、由薄变厚,倾角由小变大,煤由湿变干等 B、工作面煤体和支架压力增大,煤壁外鼓、掉碴、煤块进出等 C、瓦斯增大或忽小忽大,煤尘增多

课程名称: 事故应急技术 2

D、煤爆声、闷雷声、深部岩石或煤层的破裂声、支柱折断等

9、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A) A、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B、按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C、按本人上一年度平均可支配收入 D、按企业上一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 10、常用的医疗急救电话为:(B) A、110 B、120 C、112 D、119

三、多选题(共计20分)

1、重大事故应急管理的循环过程包括:(A、B、C、D) A、预防 B、准备 C、响应 D、恢复

2、一般地,泄漏物的处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BCD) A、喷水雾消除有害气体和蒸汽 B、吸附法处理泄漏物

C、修筑围堤控制陆地上液体泄漏物 D、挖掘沟槽收容泄漏物

3、应急预案应达到的基本要求:(A、B、C) A、科学性。 B、实用性。 C、权威性。 D、灵活性

4、应急指挥中心在应急疏散方面的职责包括:(A、B、C、D) A、制定应急避难与疏散计划 B、发布危险警报或警告

C、选择人员应急避难与疏散的方式、规模与时机 D、指挥应急疏散指挥队伍的救援活动

5、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ABCD) A、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 B、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 C、做好现场清消,消除危害后果 D、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 6、灭火的基本方法有:(ABCD) A、隔离法 B、窒息法 C、冷却法 D、抑制法

课程名称: 事故应急技术 3

7、内因火灾的外部征兆:(AB)

A、巷道出汗,大量水分在巷道壁和支架上凝结成水珠 B、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味 C、空气突然变冷 D、地面震动

8、我国矿山应急救援实行三级应急组织体系,分别是(ABC) A、国家矿山应急组织

B、地方人民政府矿山应急组织 C、矿山企业应急组织 D、矿山互助应急组织

9、以下关于急救地点的选择正确的是:(ABC) A、不要远离事故现场,以便于就近抢救伤员 B、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指挥部

C、面积尽量要大,便于对众多人员的同时救护 D、 急救医疗点只能设在室内

10、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出血类型可以分为:(ACD) A、皮下出血 B、皮上出血 C、内出血 D、外出血

四、判断题:(共计10分)

1、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个因素: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错) 2、应急体系是开展应急救援管理工作的基础,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四部分构成。(对)

3、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我国事故应急预案分为如下5种级别。企业级;县、市/社区级;地区/市级;省级;国家级。(对)

4、功能演习是指针对某项应急响应功能或其中某些应急响应活动举行的演习活动。功能演习一般要求持续几个小时,采取交互式方式进行,演习过程要求尽量真实,调用更多的应急响应人员和资源,并开展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的实战性演习,以展示相互协调的应急响应能力。(错)

5、当贮罐火灾现场出现罐体振颤、啸叫、火焰由黄变白、温度急剧升高等爆炸征兆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紧急避险命令,参战人员应迅速撤出或隐蔽。(对)

6、在可燃气体(粉尘)和空气混合物中人为加入一定量的惰性介质来防止爆炸的技术称为爆炸阻隔。(错)

7、水害、火灾、瓦斯、有毒有害因素、顶板事故,是矿山的五大灾害,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错) 8、采煤工作面发生爆炸事故时,在场人员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顺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错)

9、在救治中要遵循“先救命,后治病、先轻后重、先急后缓”的原则,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用到最紧急、最需要的地方。(错)

10、进行胸外按压时,每次按压后必须放松,掌根不得离开胸部。(对)

课程名称: 事故应急技术 4

五、简答题(共计40分)

1、制定应急预案时应考虑哪些因素?(5分)

答:1)本地区潜在重大危险情况(数量、种类及分布)等; 2)以往灾难事故的发生情况;

3)地质、气象、水文等不利的自然条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对本地区重大危险源构成的严重威胁; 4) 周边地区重大危险对本地区的可能影响; 5) 行政区域划分及工业区等功能区布置情况;

6) 本地区以及国家和上级机构已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情况; 7)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火灾怎样进行分类?(5分)

①A类火灾:指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燃烧的火灾; ②B类火灾:指甲、乙、丙类液体,如汽油、煤油、甲醇、乙醚、丙酮等燃烧的火灾; ③C类火灾:指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炔、氢气等燃烧的火灾; ④D类火灾:指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燃烧的火灾; ⑤带电火灾:指带电物体燃烧的火灾。

3、我国突发事件预警级别是怎样划分的?(8分)

答: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课程名称: 事故应急技术 5

4、井下发生火灾时,事故现场人员如何自救?(8分)

答:井下发生火灾时,在初起阶段要竭力扑救。当扑救无效时,应选择相对安全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烟雾中行走时迅速戴好自救器。最好利用平行巷道,迎着新鲜风流背离火区行走。如果巷道已充满烟雾,也绝对不要惊慌、乱跑,要冷静而迅速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有秩序地外撤。如无法撤出时,要尽快在附近找一个硐室等地点暂时躲避,并把硐室出入口的门关闭以隔断风流,防止有害气体侵入。

5、根据所学课程,谈谈如何提高企业的事故应急能力?(14分)

答:提高企业的事故应急能力,本人认为,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认识要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冷静、理性、快速处置好、应对好突发事件,对于维持企业员工健康生命、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好突发事件,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要求,是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 企业规章制度要到位。这是企业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保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最有说服力,最有权威性的就是国家政策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事实证明,应对突发事件不仅要依靠经验,还要依靠法制。在应对某个突发事件中,要牢牢把握住政策法规“底线”不被突破,力戒随意性。同时要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同时善于灵活运用,不能死抠教条以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家相关形势发展和企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体系。 3. 超前管理工作要扎实到位,换句话说就是要夯实基础,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一是法律宣传教育要到位:企业各种活动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完成,因此企业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至关重要。 二是规划和前期工作要到位:规划用于指导企业各项工作、活动有序进行,它包括

课程名称: 事故应急技术 6

科研、生产(含安全、设备)、经营等规划,各种规划各有侧重,又相互依存。 三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健全到位:加强管理,健全体制和机制是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4. 现场指挥要到位。应对好、处置好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政治,是覆盖全方位的工作。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立即部署处置力量,迅速建立起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有关各方的作用.

课程名称: 事故应急技术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rw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