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更新时间:2023-09-21 13:09: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

1.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 A.气候 B.土壤 C.市场

D.水源

2.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弱 C.多大风

B.降水少 D.低温冻害

解析:1.A 2.D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第2题,荔枝在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2018·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3~4题。

地形和地势 气候 水文特征 植被和土壤 东部季风区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季风气候 外流河 温带森林/黑土、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大陆性气候 内流河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青藏高寒区 高原 高寒气候 多冰川 冻土

1

土、红壤 区域内部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 3.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A.地形、热量 C.水分、热量

B.热量、水分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① ② 海拔高度 4.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气温年较差大 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 C.③④⑥

B.②③④ D.③④

解析:3.B 4.D 第3题,东部季风区从南到北的气候、植被等差异,体现了自然带的纬度地域分异规律。所以表中空格①是热量。②对应的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区域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热量、水分,B对。第4题,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①错。热量受纬度影响,西北地区没有优势,②错。西北地区降水少,光照充足;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③④对。气温年较差大,不是优势,⑤错。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⑥错。

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6.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

2

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 C.①②

B.②④ D.③④

解析:5.D 6.D 第5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注意甲区域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区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发展水稻种植。第6题,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③④正确。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2018·合肥质量检测)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如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湖北 C.山东

B.吉林 D.江苏

8.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非农产业发达 C.作物单产减少

B.耕地面积减少 D.山地面积广阔

9.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大惠农力度 ②扩大垦荒规模 ③实施休耕轮作 ④增加科技投入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7.B 8.A 9.C 第7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级行政区的复种指数不超过100%,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熟制最多只能一年一熟。选项所列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湖北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故A项错误;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最多100%,故B项正确;山东位于暖温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故C项错误;江苏复种指数也会高于100%,故D项错误。第8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

3

耕地总面积之比。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三产业发达,从业人数多,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小,故A项正确;根据复种指数的概念可知耕地面积减少不会降低复种指数,故B项错误;复种指数与作物单产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山地面积广阔并不会降低复种指数,故D项错误。第9题,加大惠农力度可以增加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提高复种指数,①正确;扩大垦荒规模会增加耕地面积,不会提高复种指数,②错误;实行休耕轮作会减少播种作物的总面积,降低复种指数,③错误;增加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作物的熟制,从而提高复种指数,④正确。故C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公司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公司发展阶段的顺序为( ) A.甲乙丙 C.乙丙甲

11.该公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 )

①产业集聚 ②产业扩散 ③产业转移 ④产业兼并 A.①③ C.③④

B.②④ D.①② B.甲丙乙 D.丙甲乙

解析:10.A 11.A 第10题,该企业的发展顺序是从总部、管理机构和生产单位集聚在一个区域,到生产单位的外迁,再到生产单位的集聚。第11题,乙阶段中生产单位外迁体现了产业转移;该公司发展的最后阶段(丙阶段)是生产单位集聚在一个区域,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等,体现了产业集聚。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波河是意大利最长的河流,波河流域是意大利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波河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至河口分成14股水道入海,形成众多沙丘和岛屿,使得河口三角洲成为欧洲河口三角洲中最为复杂的。下面两图分别为波河流域与我国汉江谷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4

(1)波河干流与图中汉江段比较,水位季节变化有何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有人推测波河下游河段航运价值不高,你认为是否可信?试说明理由。(8分) (3)汉江谷地与波河流域都盛产水稻,与汉江谷地比,波河流域水稻生产有何优劣势?(8分)

(4)从地形角度分析波河北段水电站数量多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推测两地分别属于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都有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再结合图中波河与汉江支流的数量与分布特点、周边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及湖泊的调节作用等,即可推断出两河的水位季节变化差异。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波河下游河汊多,流域面积小,人口和产业活动高度集中,从而可推测河流含沙量大,航道浅,河口水体较浅,不利于船舶进出港口,航行条件差。第(3)题,波河流域水稻生产的优劣势可从光照、昼夜温差、水热配合、饮食习惯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可从河流落差、降水、冰雪融水补给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差异:波河干流的水位季节变化比汉江小。原因:波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分布;波河补给形式多,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雨水补给多,春夏季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流域内湖泊众多,调节作用显著,故水位季节变化小。而汉江只有夏季的雨水补给,补给形式少而集中,故水位季节变化大。

(2)可信。流域内产业活动高度集中,对植被的破坏大;下游是平原,且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说明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淤积严重,航道浅;波河河口有三角洲发育,说明河口水体较浅,不利于船舶进出河口,航行条件差。

(3)波河流域的优势:地势平坦广阔,耕地多;夏季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稻米品质优。劣势:夏季炎热干燥,水热条件配合差,灌溉水源缺乏;受当地饮食习惯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小。

(4)北部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受雨水补给多,流量大;北部支流多,且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北部海拔高,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流量季节变化较小,水能稳定。

13.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下面为巴基斯坦等高线地形图(图1)和巴基斯坦年等降水量线图(图2)。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6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1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