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测试(湘教版必修3)

更新时间:2023-12-04 15: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单元测试

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读下图,回答2—3题。

2.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 ) A.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3.A区与C区的大致界线是( B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线 D.3 000m等高线

4.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B )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下图,回答6-8题。

5.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 A.① B.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C.③ D.④

6.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7~8题。

7.该省可能是( C )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8.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A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10.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慢

11.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12.关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大 B.加工工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 C.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快 D.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不平衡的增长态势

13.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B.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D.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14—19题。

14.划分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C ) A.经济发展速度 B.经济结构

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15.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D )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16.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A )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9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