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05:50:0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1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 A淡水养殖业 B林业 C旅游业 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2

A.辽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10、该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泥石流 C.沙尘暴 D.地震 11、与图中省(区)甲、乙、丙、丁简称相对应的一项是

A陕、豫、黔、川 B皖、辽、贵、蜀 C皖、豫、湘、滇 D赣、辽、湘、云 12、下列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度量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D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13、造成我国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是:( ) ①自然原因 ②社会原因 ③经济原因 ④技术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4—15题。

14、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15、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16、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 )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17、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的有效措施是( )

3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植树造林

材料:所谓泛珠三角,就是指粤、闽、赣、桂、琼、湘、川、贵、滇等省区和港澳地区,简称“9+2”。本着“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据此回答18—21题。 18、促进区域东西互动的前提是:( )

A交通状况的改善 B自然资源的开发 C人口的流动 D西电东送 19、关于部分省区区位优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广西水能、铝土矿丰富 B广东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C湖南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D四川水能、天然气资源丰富

20、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该区域对一些高耗能产业进行差别电价,下列产业在此行列的是:( ) A纺织 B电子 C食品 D电解铝

21、读下面广东某地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其产业结构变化对“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制糖业 罐头食品业 服装、纺织、 电解铝、塑料制品 计算机、信息技术、 生物技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材料: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成都、西宁到拉萨对开3列旅客列车。至此,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正式浮出水面,青藏高原独有的旅游资源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根据以上材料,回答22—26题。

22、若一旅行团从成都出发乘火车到西藏旅游,所经过的铁路线除青藏铁路外,还有:A京哈线 B陇海线 C太焦线 D浙赣线

23、旅游中游客发现,青海湖著名的“鸟岛”已经与湖岸相连成了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湖水被大量抽取来灌溉农田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泥沙在湖里淤积

C该流域的农牧业用水增多,其补给河水被大量用来引水灌溉 D气温升高,气候干旱,蒸发量增大

24、下列四幅图中,最能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特征的是:

25、北京至拉萨首辆旅客列车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 全程运行47小时26分钟,到达拉萨时见到的景象是:

4

A旭日东升 B烈日当空 C夕阳西下 D繁星满天 26、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均衡发展 B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缩小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D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读图10回答27—28题。

100° 102° 104°

27、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28°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3189 4℃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8℃ 5596 2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

4℃ 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12℃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10℃ 8℃ 26°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湿地 8℃ 等温线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

3189 山峰 水的泛滥而积水 河流

29、图11阴影部分所示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混合农业 D林业 30、“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 A滥砍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31、我国荒漠化与世界荒漠化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终年被副热带高气压所控制 B都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D主要是地质时期自然原因形成的 32、我国湿地分布具有的明显特点是:( )

A北方多于南方 B南方多于北方 C东部多于西部 D西部多于东部

二、综合题(共36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u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