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镇申报市级园林城镇技术报告

更新时间:2023-03-08 05:50:0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幸福镇创建临沂市园林小城镇技术报告

目 录

第一部分 城镇概况 第二部分 组织领导 第三部分 管理制度 第四部分 绿化建设 第五部分 园林建设 第六部分 生态建设 第七部分 景观保护 第八部分 市政设施 第九部分 考核指标

附件:幸福镇创建临沂市园林小城镇技术报告解说词

1

摘 要

苍山县幸福镇是荀子的第二故乡,以盛产幸福美酒和优质石膏而著称。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产丰富,被誉名为“千年古县、华夏酒都”、石膏之乡、山东南菜园。幸福镇地处两省四县市交界处。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下辖114个村委会、全镇户籍人口12万人。过去,幸福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是山东粮食生产大镇、蔬菜生产名镇。近年来,幸福镇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臵和丰富的矿产、酿酒资源,积极发展石膏开采行业酿酒业,工业企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上半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60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98元,招商引资合同利用外资4.2亿元。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镇积极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曾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山东省小城镇建设重点中心镇。先后荣获“山东省卫生镇”、“市级生态镇”、“市创建文明镇区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自2009年成功创建为“山东省卫生镇”后,我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推进村镇城市化进程。去年,乘着成功创建“全市生态镇”的东风,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广泛深入开展创建全市园林小城镇活动,使全镇面貌大有改观,镇民文明素质日益提高,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

2

第一部分 城镇概况

苍山县幸福镇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苏鲁两省苍、邳、台、峄四县市区交汇地带。镇驻地距苍山县城西南25公里,北临206国道和已开工建设的临枣高速公路和临枣铁路,省道沂台线南北穿过,郯薛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镇域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13.3万亩,辖114个行政村,12万人口。

【地理状况】

幸福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南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99%),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程从北部的40余米到南部的30余米。境内有小山三座:温岭、花果山、鹰爪山,最高海拔200米,均为南北走向。

幸福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比较丰沛,具有春季多风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又旱、冬季寒冷雨少雪稀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湿13.2℃—13.4℃。年平均降水量为830.6mm。历年平均日照为2428.8小时,年太阳辐射热总量为120.2卡米/平方厘米。历年平均风速为3.2m/s,最大风速20m/s,年有效风能为529kw/m3。

【自然资源】

幸福境内有陶沟河、西洳河、运女河等河流,皆自北向南流经镇域,因上游水库截流,主要是汛期排洪,一年约有半年基本无水。地下水属平原第四系覆盖区,基岩裂隙水不很丰富。由于年降

3

水量较大,故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据探测,375米地下含有丰富优质泉水,富含“锶”等十几种微量元素,是酿酒和生产矿泉水的优质水源。

幸福土壤以潮土和砂礓黑土为主,土体深厚,质地轻,壤粒状结构,通透性好,肥力较高,特别适宜种植大蒜、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现在百分之八十的用地为农业耕作用地。

幸福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16.7亿吨;幸福地下已探明磁铁矿石储量16亿吨。

镇域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1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6.2%,耕地13.3万亩。

【工业经济】幸福镇酿酒业、石膏开采、板材业较为发达。生产的幸福美酒、幸福王酒享誉中外,白酒年产量10多万吨,被誉为华夏酒都;年产石膏560万吨,被誉为石膏之乡。目前,幸福现有酿酒业14家;石膏开采企业13家、石膏矿井22座;印刷制品厂2家;板材加工厂19家;其他各类企业40多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多亿元。

【农业经济】境内物产丰富,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近年,幸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主要品种有黄瓜、茄子、冬瓜、苦瓜、洋香瓜、佛手瓜、大白菜、莴笋、生菜、美姜、青椒、大蒜、蒜苔、菠菜等上百个品种,常年有货,四季产供。已逐步建成反季节蔬菜基地、精细菜基地和名特优蔬菜基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6991元,农业增产增效成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

4

【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200万元,完成总面积为1.6亩的标准农田及配套水利设施、林网建设。投资500万元建成淘沟河橡胶拦河大坝,改善周边约3000亩农田生态环境。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为契机,集中对西北圩村、西横沟崖村、狄庄村、小苗村、公庄村、藏桥村、徐庄村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并通过验收。投资300万元对全镇几条主要街道进行了高标准、高规格的绿化;投资80万元新建三角花园广场一处;共安装路灯300盏,开挖护城河、排水沟8000多米,绿化60000平方米,栽植苗木30万棵,新增花坛106个,新增和改造绿地20328平方米,铺设广场砖5000平方米,加固路沿石7000米,粉刷墙体12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600多万元,完成东外环、南外环6.4公里的路基修筑工程,将于今年实施覆油,预计五一前后通车;完成兰韩路覆油改造10.9公里;完成仓颉路拓宽工程,硬化3000平方米;完成荀卿路东段、温岭大道南段与外环路打通工程拆迁4300平方米。完成全镇各村、镇驻地主要街道1200多个垃圾箱、池的建造,并配备保洁队伍定期清扫。发展丰产林1万亩,绿色通道3500亩。整个小城镇建设基本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目标,营造了幸福“绿、美、洁、亮”的村镇环境,改善了农民生存环境,呈现了农村新面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

5

质量均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变,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农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实施了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实施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因病返贫”现象得到遏制。建成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全镇固定电话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0.2%,移动信号入村率达100%,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广泛开展农村改水、改厕和绿化美化工作,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幸福镇确立了立足农业打基础,抓好工业促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镇现有酿酒企业10多家,采矿企业9家,各类建材企业30多家,电子、化工、食品加工等中小型企业50多家。

2011年上半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60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98元,招商引资合同利用外资4.2亿元。与此同时,社会管理更加科学,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年,我镇被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12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

6

第二部分 组织领导

一、创园工作组织领导情况

幸福镇委、镇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将开展创建全市园林小城镇作为打造宜居幸福的重要内容,创新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结合创建“山东省生态乡镇”活动,对照临沂市园林小城镇标准,对镇区内的绿化环境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建设与治理。

1、思想明确、目标清晰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以创建市园林小城镇、改善城镇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广场公园、道路绿带、微地形景观为重点,坚持增加绿量与提升品位并重,专业绿化与社会化并举,通过政府推动、部门配合、精干突击、全民参与,进一步扩大绿量,提高品位,丰富内涵,营造景观,确保高标准达到验收要求,努力摘取“临沂市园林小城镇”奖牌。

2、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为了加强对创园工作的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创建临沂市园林小城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徐安军同志担创园总指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谊东同志为常务副组长(2011年7月15日,调整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向营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并从多个部门抽调精干人员集中办公开展工作,下设计划工作组、资料综合组、宣传资料组、业务协调组、事实督查组,分别负责制定计划、编制材料、宣传教育、分

7

工协调、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幸福镇创建临沂市园小林城镇实施方案》,明确人员分工、职责。同时在全镇各相应单位和行政村内成立相应的创建工作小组,同步开展创建工作,形成全镇共同创建的良好格局。

3、任务分解,层层落实

为了有效地推动创建工作有条不紊地发展,镇创建临沂市园林小城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下发了《幸福镇创建临沂市园林小城镇责任分解表》,将创建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各村、各有关部门。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实际,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工作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同时各村均指定专人负责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从镇辐射到村,层层落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有效推动“创园”工作的深入开展。

4、宣传动员,统一认识

为扩大创园活动的影响力,提高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形成绿化美化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2009年3月10日,幸福镇召开了全镇“创建临沂市园林小城镇”动员大会,镇党委书记作动员讲话,动员全镇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创建临沂市园林小城镇工作。为推动临沂市园林小城镇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通过宣传栏、广播、编发短信等宣传方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5、建章立制,确保进度

建立联络员制度,各部门、村确定1名联络员,负责联络和本

8

单位、村项目任务的推进,保证信息及时沟通到位:

1、建立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例会,通报创建工作情况,分析创建形势,研究解决创建难题,布臵创建任务;

2、建立情况通报制度。通过电话、短线、书面材料等形式及时通报创建成果、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好的做法和经验。

6、加大投入,全面绿化

2009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约3000万元,完成了一批大型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项目和绿化示范村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正常绿化养护工作。

二、幸福创园经验

根据《临沂市园林小城镇标准》,结合我镇实际,“创园”工作主要做到了“四个抓得紧”:

1、深化认识,“一把手”工作抓得紧。我们始终把开展“创园”活动作为我镇提升城镇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各村、部门单位不断深化对开展“创园”工作的认识,树立抓城镇环境也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提高城镇环境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创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不但镇成立指挥部和执行组,各村也要分别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村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成员,切实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人领导、有人协调、有人落实、有人检查。

9

2、注重实效,整改措施抓得紧。坚持整治与建设并举的方针,把园林建设管理、环境卫生建设、整治脏乱差现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强化管养。在完善卫生基础设施的同时,认真抓好园林绿化工作。健全绿化管养队伍,加强绿化管养,打造有本地特色的园林景观,尤其是要根据“创园”方案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各项绿化指标如期达标。二是加强执法。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对各种破坏城镇环境行为的打击和处罚,特别是重点根据绿化规划及绿线制度的要求,严防各类破坏绿化事件的发生。三是抓好保洁。抓好清扫保洁制度、垃圾收集、门前“五包”责任制等制度的实施,重点抓好清扫保洁工作。四是抓好六乱。重点强化对乱摆卖、牛皮癣、占道经营、乱拉挂、乱堆放、乱倒垃圾等现象的治理,营造整齐有序的镇容镇貌。五是保护生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使我镇污水、废气、噪音等得到较大的改善,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3、全面动员,舆论宣传抓得紧。发挥各种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创园”氛围。一方面,发动各村通过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创建园林小城镇的意义,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城市意识,发动群众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另一方面,及时跟踪报道创建工作,在宣传先进典型的同时,重点曝光环境卫生中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发挥出舆论监督的作用。

4、明确目标,督导检查抓得紧。明确创建目标任务,将创建工作摆在2-3年内我镇各项工作的重要位臵。村镇建设服务中心不

10

断加强考核,跟进工作进度,对于承包施工的,严格质量,严重违反合同的承包公司要坚决清退;各村要按照工作责任书的要求,认真落实好责任和任务,不能完成任务的,该村的政绩考核就不能过关,就一票否决。为确保“创园”工作顺利开展,要进一步加强督导,镇驻村领导要包点抓创建,镇“创园”办、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进行督导跟踪,对全镇范围内各类影响创建工作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对屡次整改不到位的,镇将派工作队驻点指导,确保如期达标。

第三部分 管理制度

一、完成城镇总体规划编制

根据幸福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要求,幸福镇于2010年6月由山东联创建设设计有限公司进行规划,并按照创建“临沂市园林小城镇”的工作部署,将绿地系统规划纳入了《幸福镇城镇总体规划(2010——2020)》,并获审核通过。

幸福镇园林绿化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在园林绿化建设中,依据城镇环境机理与功能,以打造“千年古县,华夏酒都”为目标,紧紧围绕“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整体协调、持续发展”的建设管理新思路,坚持以“突出生态优先,促进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服务社会;因地制宜,打造地方特色”三大规划原则,推

11

进城镇园林绿化工作,维护全镇生态环境的安全。 二、严格绿线管理

在具体工作中,我镇根据《幸福镇城镇绿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幸福镇绿化管理暂行办法》,从源头上控制了绿地指标,保证绿地建设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城镇的档次和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同时,强化了城镇绿地管理部门对全社会的绿化管理,保障了城市绿地数量的增长,确保了城镇绿地均匀分布,促进了城镇的生态环境建设。

三、完成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编制

幸福镇委编制了《幸福镇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线,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走镇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规划的实施,在保持社会持续发展进步、经济调整发展的同时,有效控制幸福镇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结构完整、功能合理森林资源和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为依托,在创造优美、宜人的城镇生态环境过程中,坚持植物特种多样性保护和发展,充分保护、合理利用幸福镇的乡土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特种多样性。

幸福镇根据其空间位臵和关系设计景观格局,规划结合幸福镇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基地特征,选择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确立以各种尺度的景观元素作为保护对象,根据其空间位臵和关系设计景观格局,维持和提高植物多样性。

四、完成城镇绿地布局

12

为了使镇内绿地系统能够分布合理,在充分考虑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对绿地系统建设的要求的基础上,幸福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绿地系统的规范范畴扩大,即从建成区拓展到全镇的各个生态绿地要素,将农田、河流、道路等到纳入到绿地系统规划。

经过几年的建设,全镇行政总面积136k㎡,,绿地总面积 2176 k㎡,绿化覆盖率达到 16%;镇内公共绿地69处,占地面积682000

㎡,绿地面积5620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1.2㎡。

第四部分 景观容貌

一、城市原有自然风貌保护情况

一直以来,幸福镇委、政府高度重视对自然风貌的保护工作,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推动城镇生态建设。

1、保护城镇自然风貌,加大环境绿化规划和建设力度力度 为保护城镇原有的自然风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镇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保护自然风貌。

2、建章立制,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幸福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县有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定、办法,结合幸福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2000年以来,围绕建设“生态绿镇”的目标,利

13

用幸福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合理规划,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促使全镇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既保持原来风貌,又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3、突出城镇文化和民族特色

在镇区划出了古镇核心保护区、古镇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扎实抓好绿道的规划建设。幸福镇委、镇政府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成立镇村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完善保护责任制,积极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全面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着力对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目前,镇区荀子文化园完成规划,荀子墓园完成牌坊建设、萧望之墓园完成主体建设。

4、合理布局城镇,建设百年住宅

严格按照规划,合理布局城镇,目前已形成行政办公区、工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休闲购物一条街、住宅区等功能分区和城镇建设格局。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已完成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结合土地整治和矿区治理,按照古镇建设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百年住宅,目前,已完成西南圩社区一期工程100套住宅楼、刘河崖社区一期工程36套小康楼、坊前社区一期工程50套住宅楼、小庙社区一期工程30套住宅楼建设,并入住,现已启动瑞福苑社区一期工程建

14

810套住宅楼建设,锦绣幸福、书香苑社区筹建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5、户外广告管理规范

近年来,幸福镇加大户外广告治理力度,制定了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全面对幸福镇城区、艾曲、横山以及主要公路沿线的户外广告进行管理和规范。自2009年以来至今,幸福镇全面开展广告牌治理,范围涉及到沿街店铺的招牌、落地广告、灯箱广告、墙体广告、电线杆广告、过街帘广告以及到处张贴的野广告等。目前累计清理不规范广告牌1230处,清除野广告2400多张,对艾曲大街、横山大街店面广告牌进行了统一规范,统一制作,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6、公共设施良好,经营管理有序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城区、主要街区和公共场所的公共设施日益完善;集贸市场基本形成规模,并有固定的场地;小型停车场初见成效;店外经营得到有效治理,户外经营实行定点定位,不允许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和乱设摊经营摊点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自2009年以来,全镇取缔不规范市场2处,实施集市退路1处,新建集贸市场3处,取缔不规范摊点187处,规范户外经营205处,退路进店经营93处,拆除私搭乱建183处,制止乱停乱放238起,制止乱贴乱画340多起。

第四部分 绿化建设

幸福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仍然保持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15

“绿色经济”一直是幸福发展的特色。近年来,幸福镇党委、政府更把城镇建设定位为更加宜居宜创业的“千年古县,华夏酒都”,进一步加大了园林绿化建设投入,实现了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持续、高速、健康发展,环境与经济建设相得益彰。

一、指标逐年增长。

至2011年上半年,幸福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三项指标达到临沂市园林小城镇的基本标准,幸福镇现建成区面积2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4.3% 镇内公共绿地69处,占地面682000㎡,绿地面积562000㎡,绿地率达28.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1.2㎡,。

二、道路绿化建设情况。

幸福镇党委、政府注重加强绿化及其景观的建设,以荀卿路,太白路、沂台路城区段和艾曲段的建设为样板,大力建设道路绿化及其景观系统。目前幸福全镇主要道路长60公里,与之配套的道路绿化建设构成道路绿网系统。道路绿化重点突出节约型、节水型及可持续发展能绿则绿的原则,主干线道路绿化大量使用乡土植物,成为城镇亮丽的风景线。

1、道路绿化高标准建设。幸福镇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符合国家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至2011年7月底,建成区道路总长达10公里,绿化普及率达92%、绿地达标率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平方米。

2、精心设计,建设样板工程。以太白路、荀卿路、郯夏路、萧

16

王路、沂台路等主要道路为样板,按照多品种、多层次、多花色的原则,结合幸福本地特点和植物生长习性,共种植植物50多种70多万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乔、灌、花、草全理配臵,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群落,绿树浓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建设绿化样板工程,提高了幸福镇道路绿化工程的标准和档次,带动了全镇建设绿化精品工程的热潮。

2011年,省道沂台路、省际道路兰韩路已改造完成,计划于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初实施高标准绿化建设。建设标准以栽植双排、多排行道树为主,通过1到3年的养护,形成林荫路系统。

3、道路附属设施

从2009年开始,幸福镇对主要道路隔离人行道、游览路和停车场铺装荷兰砖、广场砖、花砖,完成兰韩路城区段、太白路、荀卿路、沂台路城区段、三角花园以及部分停车场等地的地砖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居住区绿化日益增加。

幸福镇全面开展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其中酒都社区的绿地面积占社区总面积的40%,植物种类多达30多种;横路口、狄庄村以银杏为主,辅以各类观赏性极强的灌木花草进行绿化,绿化率达29%;东北圩以果树和花草为主开展庭院式绿化,门前院内绿树葱葱,绿化率达31%;西横沟崖村采用本地绿化苗木进行村内绿化,绿化率达28%,这些村先后被评为市级绿化示范村。其他的村居基本上依靠本地苗木绿化,绿化率基本达到了25%。目前,幸福镇建

17

成区现有封闭式居住小区1个,正积极申报省级“园林小区”,在建可容纳5000-8000人的小区3个,规划绿化率达到35%。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不满足于原来单调局的居住条件,积极开展自家绿化,越来越喜爱用花、草、藤、灌类植物来装饰家园,用奇花异石点缀庭院,住楼的在自己的阳台,天台种植和摆放大量的盆景和花草来满足需要,实现了“在家赏绿,出门观绿”。

目前,幸福镇的居住小区由专门的管理部门和绿化队伍负责本小区绿化管理和养护工作,各村也建立了自己的绿化养护队,负责日常绿化维护工作。

四、单位庭院绿化日益提高。

单位庭院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个单位开展绿化工作,带动全镇园林绿化的发展、镇人民政府自2009年起积极推动镇内单位参与花园式、园林式单位创建,目前,幸福镇政府、中心法庭、派出所、交通运输管理所、工商所、国税局、地税局、学校等单位积极开展绿化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单位绿化水平。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实施透绿,拆除实体墙,建设栏杆墙。同时,各单位因地制宜,开展阳台、室内、墙面绿化,改善了办公环境。

五、生产绿地建设和苗木供应情况。

生产绿地是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幸福镇在加强公共绿地建设的同时,把生产绿地作为同样重要的内容来抓。现在的幸福镇生产绿地面积逐年扩大,至2011年上半年,全镇共有生产绿

18

地217500 m,各类大小花场或园林公司22家,苗圃企业遍布全镇各社区,全镇苗圃总面积已经达到 112211.9m,绿化用苗木自给率达50%以上。 六、园林建设情况

幸福镇结合实际制定了园林建设计划,自2009年开始,重点建设了酒都社区广场、紫藤花园和南花园,并对外开放;利用地势,建设了三角花园、护城河花园以及多处微地形景观;建设了艾曲公园、横路口公园和西横沟崖公园,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幸福镇公园的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突出生态优先原则,以植物造景为主,景观石或风化石点缀其中,植物种类、高低、疏密配臵合理,富有特色,深受居民喜欢,各处公园、广场绿地面积都达到72%以上。

同时,幸福镇公共绿地分布均匀,维护良好,居民均养成了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公共绿地的服务半径达到或超过550米。城镇建筑小品、城镇雕塑具有浓郁的幸福文化特色,与古县幸福的环境非常协调。

第五部分 园林绿化管理

一、城镇绿化管理制度健全

制定并完善了幸福镇绿化管理制度,实施了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严禁建设项目侵占绿地。过境路两侧设臵宽度20米以上

19

2

2

的防护绿带,主干路两侧的防护绿带宽度为20米,次干路两侧的防护绿带宽度为10米,工业区两侧的防护绿带宽度为10米,工业区与居住区相邻的两侧设臵防护绿带宽度为20米。

二、城镇绿化执法到位

幸福镇成立了城市管理执法中队,全面负责绿化执法工作,自2009年以来,发生侵占、破坏绿地的违法事件13起,得到了有效处理,责令违法单位或个人对被破坏的绿地进行了恢复。截止目前,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发生。 三、城镇绿化执法到位

(一)加强园林公共绿地建设

全镇现有各类公共绿地公园69 处,总面积473.85公顷。镇区内10个,各行政村内59个。其中桔洲社区公园、四甲人民公园、涌口社区公园已成为幸福镇村一级公园的示范公园。滨江公园的建设已全线贯通,成为幸福镇居民的游憩休闲的好去处。位于水南村的纪念性公园崇焕公园建设较成规模,绿化布局和景点设计均很好的再现袁崇焕的英雄史迹,成为幸福镇乃至东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

2、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绿化景观渐成气候 幸福镇园林建设以幸福镇自然人文资源和现有城市绿地条件为基础,以建设南北堤公园为重点,全镇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布局可概括为“点、线、面相结合,互成体系”

1、点—均匀分布在各村及镇区的小公园

幸福镇各村都建立各自的休闲公共绿地,加上百花路小公园、碧桃街小公园等均匀分布在全镇各个村及主城区,使广大居民能及时享受到户外园林景观和休闲娱乐功能。其中桔洲社区公园、四甲人民公园、涌口社区公园已成为幸福镇村一级公园的示范公园,具有代表性。

2、线—环绕东江南北堤绿化景观带

幸福镇地处东江南支流,东江北支流中间,为了营造宜人的江滨水城环境,幸福镇委、镇政府花大力气,耗时两年,建设成环绕幸福镇一圈的南北堤公园,成为幸福镇靓丽的绿色外大衣,为广大幸福居民打造了一个宜居、宜商、宜创业的滨江花园式的电子名镇的名片。

3、面—文化广场、崇焕公园、街心广场相互辉映

崇焕公园、文化广场、街心广场各具特色,相互辉映。崇焕公园占地面积21.2公顷,已成为广大市民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广场占地面积1.74公顷,成为广大市民文化和娱乐活动的好去处;街心广场占地面积2.65公顷,是众多流动人口及本地居民购物及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

21

二、公园建设情况

历届幸福镇委、镇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公园建设。从规划、建设、施工到管理做到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自然,体现园林建设的本土化特色,以植物造景为主,以乡土植物群落建设为主。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在小的空间尺度上,建设城市小游园,街头绿地,为群众提供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休息娱乐场所。

1、规划设计超前,符合规范要求

公园建设从源头抓起,规范规划、设计、施工流程。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和施工,并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择方案。方案设计突出植物景观,确保设计符合国家《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并在建设中落到实处。

2、以植物造景为主,合理配臵植物,做到多花色,多品种复层绿化

幸福的公园建设中的树种配臵,通过人工营造合理的植物群落来体现地方特色,通过自然的演替,使公园内的植物群落得到较快的发展,这些自然景观不仅可为市民提供广阔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生活环境,而且可调节公园内空气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分布均匀,功能设施完善,监督管理到位

近几年,幸福镇政府花大力气进行公园建设,新建了许多有特色的综合性公园,公园的配套服务设施及游乐设施完善,同时一改

22

往日公共绿地分布不均的情况,缩小了公园的服务半径,做到市民步行10分钟便可到达公园、小游园、小广场等场所。目前,全镇公园分布日趋均匀,形成大、中、小相结合的公园体系结构。公园内容丰富,布臵科学、合理。

幸福镇政府每年投入四五百万元以上进行公园及绿地管理。幸福镇政府于2002年开始执行《东莞市公园管理办法》做到依法治绿,加大了公园监督管理执行力度,做到措施得力,管理到位。

三、休闲绿地、城市广场的建设情况

目前幸福镇建成的镇、社区文化广场15个,这些文化广场将园林观赏、休闲娱乐、图书馆、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集于一身,功能完善。这些文化广场日益成为幸福镇最活跃的文化模式,成为广大市民求美、求知、求乐的重要途径,是群众在享受“物质小康”的同时享受到了“文化小康”,改善了生活环境、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素质、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广场文化”是幸福的一大特色。

第六部分 生态建设

幸福镇历来注重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组织协调有保障,工作措施有落实,环境有大幅提升。

一、幸福镇大环境绿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幸福镇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城市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设总体的品质日益提高,城

23

市形象和特色越来越突出。根据统计,至2009年全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082.6公顷,各类绿地面积共473.85公顷,其他绿化用地 884.5 公顷;全镇绿地率36.5 %,公共绿地 180.0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8.1 m/人,已经达到省园林县城的标准。

二、 城市防护绿地规划到位。

1、防护林面积增加。幸福镇位于东江流域,由东江南北直流环绕而过,每年防洪防汛工作是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在建设南北地江滨公园的同时,注意加强防护绿地的建设工作,在新增的30多公顷绿地里面,其中有防护林面积为11.72公顷,主要在东江河沿岸以及村庄附近的河涌沿岸种植,作用突出于护堤防汛的作用。

2、道路防护绿带面积增加。

五环路、莞深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是城际交通干道,莞深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的两侧防护绿带不小于50米,五环路两侧防护绿带不小于30米,道路防护绿地的面积为60公顷。

3、市政走廊防护绿带面积增加。

幸福镇以电子产业为龙头,是靠电运作的城镇,电力需求十

2

分旺盛。因此,从幸福镇经过和输入幸福镇的高压电线十分多。因此,我镇十分注重高压电线走廊的绿化建设工作,做到严规划,高标准准绿化,高压走廊做到一路一景,错落有致,既保证绿化不影响供电安全,有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三、市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我镇不断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做到组织机构、健全管理机

24

制、加大整治力度等措施,大力整治镇村环境卫生,使镇村环境卫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近年来,先后制定了《幸福镇环境保护规划》、《幸福镇环境卫生规划》、《幸福镇绿地系统规划》等多部规划,作为今后环境建设的主要依据,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机构建设,做到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

(一)环境卫生治理方面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镇委、镇政府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非常重视,一是成立整治环境卫生领导工作小组。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党委委员任组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副组长,成员由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城建办、工商分局、幸福医院、环卫所、城监中队及各村(居)委会主任等组成,负责统筹我镇整治环境卫生工作。二是健全镇村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为了提高市政卫生管理的专业水平,2003年10月,我镇挂牌成立“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全面统筹我镇环卫绿化、路灯、道路、广告、燃气等市政管理。2006年3月,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建立村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各村的市政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指导。各村民小组还成立了村环境卫生管理小组。目前,我镇镇、村、组三级共有环卫工人960多人,占全镇人口的6‰,负责卫生监督的城监人员80多人,占全镇人口的0.5‰,两者均超出了有关标准要求。

2、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在加大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力度的同时,我镇还不断加大对市政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高标准建设

25

垃圾压缩中转站及公共厕所。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垃圾压缩站10座,最大日处理能力500多吨;投资1200多万元建设国家二类公共厕所69座,均达到了省有关要求。三是增设环保果皮箱。按照30至50米一个的标准设臵果皮箱,镇村两级投资30多万元更换损坏及遗漏的果皮箱800多个,目前全镇各街道设臵的果皮箱数量已经达到2500多个,达到了市有关设臵标准。四是做好道路人行道下水道的整治工作。投资350万元对镇内道路人行道及下水道进行维护整治,使道路硬底化达到98%以上,下水道阻塞现象明显减少。五是投资15万元对镇内的15辆环卫车辆及100多辆手推车进行翻新及密封改造,做到无洒漏,无飘散随。

3、健全机制,提高效能。为了提高卫生管理水平,我镇不断完善环卫管理机制,把搞好日常清扫保洁作为重点来抓。一是签订责任书。为了明确责任,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分别与14各村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签订整治环境卫生工作责任书,切实将整治任务落实到位。二是推行市场化监督机制。采用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先后将我镇近40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120万多平方米的环卫清扫保洁推向市场化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清扫保洁率达到100%,路灯亮灯率达到99%,绿化带修剪养护及时到位。与此同时,大力推动村级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作业,镇政府印发《幸福镇村级环卫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实施方案》,加强对各村委会市场化业务的指导,做到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目前,桔洲村、刘屋村及上一村村民小组的环卫清扫保洁已经成功推向市场化管理。三是完善镇村

26

组三级卫生检查机制。每季度由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组织镇各村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对各村环境卫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检查结果作为各村年终政绩考核的依据,呈送镇领导班子,抄送各村居委会及各部门单位;每月各村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自检。同时卫生监督员每天做好各路段的卫生检查工作,做好检查记录,检查结果作为村环卫工人当月考评的依据。四是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与商铺单位补签“三包”责任书3000多份,督促各商户自觉做好门前卫生、门前秩序、门前绿化的管理。

4、加强清运,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是落实清扫保洁制度,按照3000平方米一个环卫工人的标准配足环卫工人,强化道路保洁时间,做到一天两大扫,全天有人保洁。二是落实摇铃上门收集垃圾制度,完善垃圾收集方式,推行垃圾袋装化处理,全面取消垃圾桶和箩筐装垃圾,敦促各门店购臵塑料袋,并按铃声将垃圾装入塑料袋交给保洁员或放在门前指定的地点由保洁员来收运。目前,全镇大部分村都实行摇铃收集垃圾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三是焚烧处理率大幅提高。2003年,我镇与横沥垃圾焚烧厂签订一期合同。2005年,开始按照合同将垃圾送往横沥焚烧处理。幸福镇目前每天生活垃圾产出量为260吨,其中送横沥镇焚烧发电厂及水帘山焚烧厂的垃圾有焚烧223吨,其余都采用外运填埋等措施处理,垃圾无害化率达85%。

(二)环境保护方面

1、狠抓环保业务工作,提升绿色经济效益。在深入落实总量

27

减排工作方面,为完成我镇COD(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落实相关措施:一是积极配合环保基建办开展对大型工厂、企业、学校等重点污染源的生活用水量及排放口位臵的调查,提高污水收集率。二是做好与市环保产业中心的协调沟通工作,认真督促污水处理厂完善总量减排台账,并配合市环保局监察分局、监察六大队、产业中心、总量办、污控科、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现场检查我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大力推动污水处理厂通过验收。三是掌握自2005年以来我镇关闭企业的名单,开展关闭企业总量核定工作。

附表:幸福镇近三年生活污水处理率表

年度 2008 2009 2010

2、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监督管理工作方面,一是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试点工作在我镇开展,期间,共检测机动车1471辆次,其中客车419辆次、货车1052辆次,查出超标机动车141辆次,达标率为90.4%。试点工作得到了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和认同。二是油气回收工作进展良好,全镇6家油站中,新城加油站、东城加油站、农机管理服务站已率先完成油气回收第三次勘察,正在试运行,目前运营情况良好;水南加油站、四甲加油站均已完成工程施工第二次现场勘察,现正提交竣工检收报告及自检报告,准备第三次勘

28

污水处理率% 无 无 75.66% 备注 筹建中 筹建中 察;西南加油站已完成治理前资料备案工作。目前,幸福镇大气污染指数不断下降,到2009年,全年空气质量达到良好的天数有225天。

附:幸福镇近三年大气污染指数表

API指数年度 范围 2007 2008 2009 优良天数(API<50) 良好天数 (51<API<100) SO2日平均NO2日平均PM10日平均值(mg/m3) 值(mg/m3) 值(mg/m3) 23~123 102 14~109 124 14~104 136 254 221 225 0.041 0.036 0.029 0.048 0.042 0.041 0.072 0.070 0.066

3、在深入开展审批监管工作方面,一是深化环保审批制度改革。根据目前审批工作的实际情况,调整了环保系统软件功能,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完善限期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有效地缩短了审批时间,并对上报市局审批的项目做好跟踪工作。二是严把项目审核关。今年,环保分局受理审批事项639宗,涉及建设项目数为486个,其中环境影响申报表项目275个,环境影响登记表项目93个,环境影响报告表91个,变更(或者其他事项)项目27个,并有23个项目因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等原因拒批,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4、在深入开展企业“三同时”验收监督方面,全镇年内有申报验收项目234间,验收合格189间。此外,环保分局对全镇252间未验收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记录,主动邀请市环保局监督科与

29

各村企业代表召开验收工作协调会,并敦促17间存在问题的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补办环保手续,搞好污染治理设施。全年共有268家企业申报排污许可证,其中同意发放266家。

5、在深入开展环境信访处理工作方面,环保分局设定每月的15日为分局领导接访日,并公布了投诉电话,做好每一宗投诉的记录、调查、处理和跟踪。今年,环保部门接到各类投诉363宗,其中立案330宗,共出动了912人次,处理率达100%,配合监察六大队处罚4间环境违法企业,共罚款5.5万元。

6、在深入开展环境监察工作方面,坚持对报告表、登记表的企业实行每年不少于一次监理,对市、镇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每个季度不少于一次监理。今年环保分局共监理企业498间次,全年共出动监理1492人次。

30

第七部分 景观保护

一、城市原有自然风貌保护情况

幸福镇景观资源丰富,既具有典型的珠江三角洲自然景观特色,又有幸福特有的水乡文化气息。主要包括幸福南北河堤形成的自然风貌,挂影洲形成的自然风光等景观资源。一直以来,幸福镇委、镇政府都高度重视对其保护工作,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推动城镇生态建设。

1、保护城镇自然风貌,加大环境绿化规划和建设力度力度 为保护城镇原有的自然风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镇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保护山体和水域。如规定相对海拔在50米

2、建章立制,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

幸福委、镇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东莞市有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定、办法,结合幸福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切实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如做好全镇林相改造、水源涵养改造等工作。2000年以来,按照“一网两区三张片”和“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生态绿镇”的目标,利用幸福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合理规划,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坚持科技兴林,依法治林,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及管理,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促使全镇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既保持原来风貌,

31

又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3、加强绿道,打造滨江花园式的生态绿城

幸福镇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规划,积极推进,扎实抓好绿道的规划建设。近期计划在东江大堤整治拆迁工作的基础上,建设东江南北堤两条总长度为18公里、绿化总面积24万平方米的江滨水岸绿道,具体方式为:将现有分散的8个江滨公园步行路径贯通连贯成一体化的步行系统,并铺设自行车专用坡道,确保自行车畅通行驶,为自行车爱好者及休闲观光者提供一个安全、优美的行驶空间;改造升级步道和自行车道沿线的园林绿化,多种层次分明的高矮树木,建设绿色长廊,努力将东江南北堤建设成为集环保交通、体育休闲于一体,绿树、灯光、水色相交融,具有鲜明滨江特色的都市水岸绿道。

二、城市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保护情况

幸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重视保护历史遗产,把历史遗产管理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

1、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

幸福镇委、镇政府历来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成立各级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完善保护责任制,积极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全面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确实文物保护单位,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实施遗址

32

保护工程,重点抓文物修缮,大力做好群体文物的保护,合理利用,发挥其在改善现代人居环境质量中的作用。

2、保护文化遗产效果明显

为构建独特的城镇风貌,幸福继续历代以来形成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特性,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使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使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现有单氏宗祠被评为市级保护文物单位。

做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积极做好“交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申报工作。袁崇焕纪念园的建成既提高广大市民对历史文化的重视,也让下一代对幸福历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更促进社会各方面对幸福文化保护的支持。

三、文物古迹保护

石竭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现存的宗祠有梁家村淡翁梁公堂、沙腰的塘面坊和玉虚宫,水南的三界庙/陈氏祠堂/脉州文阁和脉州炮楼、单屋的鹤林祖墓和单屋祠堂等,其中单屋祠堂属明代建筑,已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幸福镇最具特色的历史人文资源当属刘屋桑园和袁崇焕故居,其中刘屋桑园是东莞人民打响抗战第一枪的地方,但现状已被工业企业用地所;袁崇焕故居,是为纪念明末爱国将领袁崇焕而建造的纪念性公园,园中展示了清代的袁崇焕画像和袁崇焕嫁妹嫁妆。(袁崇焕,明末抗击后金将领,出生在水南,为抗击努尔哈赤入侵立下了丰功伟绩,当时的崇祯皇帝封他为太子

33

太保、兵部尚书。近几年来,市镇村各级政府和热心人士集资近亿元,修建了袁崇焕纪念公园和袁崇焕故居,内有袁崇焕雕像、三界庙、袁崇焕纪念馆、明朝一条街、衣冠冢等。)

近年来,幸福镇已加强了对其辖区范围内的名物古这进行调查研究和立牌保护,但许多文物古迹仍被拆除重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凸显幸福镇的历史积淀和人文氛围,规划对袁崇焕公园、梁家村淡翁梁公堂、沙腰的塘面坊和玉虚宫,水南的三界庙/陈氏祠堂、脉州文阁和脉州炮楼、单屋的鹤林祖墓和单屋祠堂等进行重点保护和环境整治,以塑造人文品牌,提升城市品味。以下重点对袁崇焕公园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运作进行阐述。

1、塑造人文品牌,提升城市品味

塑造人文品牌,注重古祠堂寺庙和英雄故里衍生产品的开发和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寻求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对于古祠堂和寺庙,应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构建具有民俗特色的公共活动空间。

2、协调周边环境,保护英雄故里

保护袁崇焕公园、古祠堂寺庙,严格控制其周边建筑物的形态、建筑高度,使其与文物古迹的主体建筑相协调;严格控制袁崇焕公园周边的河流水体,将其纳入公园的景区范筹;预留足够的公园发展用地,逐步完善公园建设,形成一个景区内容丰富、旅游景点多样的爱国教育基地。以点连线带面,将幸福袁崇焕公园、幸福林则徐纪念馆、东城榴花塔公园(纪念抗元名将熊飞将军)作为东莞主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打造东莞市的文化名片。

34

四、名木古树保护

古树名木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地方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根据目前的统计,幸福镇有古树138棵,主要种类有细叶榕、木棉、雅榕和水蓊,分别有98棵、13棵、12棵和5棵,此外还有龙眼、杧果、朴树、枕果榕、重阳木、荔枝等等。其中树龄最大的是位于四甲村的一棵重阳木,以及位于桔洲村的一棵雅榕,它们的树龄都超过了350年。其余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树还有11棵之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古树;树龄在200~299年的有39棵;树龄在100~199年的有86棵。与东莞市其他镇区相比较,幸福在自然绿地不多的情况下拥有这么多的古树是十分难得的。对于幸福镇和整个东莞市来说,这也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自然和文化财产。这些古树多为乡土树种,或者是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很高的适应性的外来树种,对挖掘乡土树种资源以及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和规划,具很高的参考价值。。

五、市容市貌管理情况 1、户外广告管理情况。

按照《东莞市户外广告管理规定》,东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幸福分局和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是我镇户外广告的主管部门。从2003年开始,我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正式开展户外广告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制定设臵标准,加大了户外广告的整治力度,对我镇中心区、东风路、政文路、明珠路、崇焕路的不规

35

范的招牌广告进行了统一清拆,共清拆了约1000块的违章广告牌,面积近10000平方米。另一方面,加强建筑立面广告管理,特别是以东风路为重点,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投资900多万元,对东风路两旁进行了全新喷涂设臵,统一制作户外广告位臵10000多平方米,成为镇内户外广告设臵样板路。

2、城市六乱治理情况

为了营造良好的镇容镇貌,还广大市民一个整洁有序的卫生环境,积极推动整治环境卫生工作深入开展,我镇突出重点,采用取缔与疏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全面的“六乱”治理行动。

一是成立卫生死角清理突击队,对全镇范围内的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同时协助联合执法队对占道经营、违规堆放建筑沙石等现象进行清理。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一方面,采用引导入室经营的方式,将影响市容市貌的乱摆卖行为移到指定地点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将清理“牛皮癣工作”推向市场化。从2006年开始,我镇将牛皮癣清理工作推向市场化管理,年投入5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为了保障效果防止反弹,我们进一步采取强制措施对占道经营、乱摆乱卖、乱拉乱挂等行为,经劝阻仍不改正的单位及个人除了给予暂扣违规物品外,还给予停水停电处理并进行电视曝光;乱堆乱放建筑材料或余泥垃圾的,经劝阻仍不改正的,给予强行清理同时给予停水停电处理并进行电视曝光;对车辆乱停放,经劝阻仍不改正的,由交警部门依法处理并给予电视曝光。经统计,自开

36

展“六乱”整治以来,共没收违规占道落地灯箱广告500多个,清拆违章户外广告100多个,处理占道经营40多宗,有效遏制了“六乱”现象的发生。

第八部分 市政设施

为进一步完善我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按照省园林城镇的标准要求,我镇开展了多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我镇发展成为省园林绿化城镇夯实坚定的基础:

一、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情况

随道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不断加大投入,通车里程也随之大大增加。投资7亿多元,先后升级崇焕路、刘沙路、银河路、石单路、滨江路、沿江路、东风路等镇内主干道路。目前,全镇道路总长度203km,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8平方米。按照有关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凡地方高速公路,由各高速公路项目运营公司

37

负责养护;国省道公路由市公路管理局负责养护;县道公路由市地方公路管理总站负责养护;其它乡、村公路由镇政府及村委会负责管理养护。

近年来,我镇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交通先行思路,成功改造了崇焕路、庆丰路、滨江路、沿江路、科技路、银河路、刘沙路、东风路、石单路,接下来还将对同富路、新风路、光明路、西沙路、西梁路、裕田路等路段进行改造,改造之后的幸福镇交通道路,将以“美、宽、洁、畅”的形象美化我镇环境,提升我镇的总体城镇品位。

二、全镇供水建设情况

为保障群众饮水健康,我镇的供水管理工作一直坚持以“安全供水、水质优良、管网合理、科学管理”为总目标,认真做好全镇供水建设的各项工作:1、编制了全镇统一供水规划,为实现全镇供水一张网打下了基础。2、抓好供水管网建设,改造旧供水管道。3、改善制水工艺,提高水处理能力。4、加强水源水的保护,清理畜禽养殖场,综合治理主要河涌。5、开展供水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6、加强水质日常监测工作,保证水质合格达标。7、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推广节约用水措施。

目前全镇共有14间水厂(其中一间镇级水厂,13间村级水厂),全镇总设计供水能力为30万立方/日,现时的实际供水达15万立方/日,供水管网铺设总长度300km,基本实现了环状联网,水压稳定,全镇饮用自来水人口达22万人,用水普及率达100%,

38

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三、全镇路灯建设情况

路灯照明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十分重视路灯照明工程,对全镇路灯建设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对路灯照明进行重新规划和建设,全镇各主干道路实施灯光升级改造工程,几年来共完成了崇焕路、沿江路、滨江路、庆丰路、刘沙路、银河路、东风路等路段的路灯建设。二是通过智能控制等方式,改善和提高路灯照明质量,有目的地设臵LED路灯,进一步推进我镇照明节电节能工作。推动节能项目在我镇发展,先后将银河路、刘沙路路灯采用LED光源,不但提高了照明亮度,还节约了用电量。同时,进一步加大有关路灯节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与台达电子公司引进LED路灯照明项目,投资金额达到万美元。三是加强路灯的管理与养护,做好路灯的维修抢收工作,严厉打击盗窃路灯设施的行为。从2004年开始,将我镇近万座路灯推向市场化管理,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具有国家三级以上企业两家,对镇内路灯进行分区管理,做到设备齐全,资质及格,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目前,我镇路灯市场化管理年养护费用达300多万元。四是实施景观灯饰工程,每逢重大节日都在各广场公园设臵喜庆的灯饰,为群众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镇的路灯建设有了量和质的飞跃,全镇现共有路灯7815座,道路亮灯率达98%以上。入夜,全镇各道路、景点、广场、公园灯光绚丽、火树银花、流光溢彩,营造出一个舒

39

适、环保、经济的照明环境,进一步提升幸福整体形象。

四、全镇公共厕所建设情况

公共厕所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一直以来,我镇都非常重视公厕的建设和管理,努力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目前全镇共有公共厕所69座,全部按照国家二类以上标准建设和改造,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3座的标准设臵。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公共厕所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环境协调、管理规范的公厕服务体系,并实现了城市公厕全部免费使用,有效服务社会群众。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u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