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 3

更新时间:2024-03-14 12: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数学 毫米的认识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3 1、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3、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1、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3、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1、100厘米=( )米 导 案 由复习旧知,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自 主 学 习 厘米用字母( )表示 米用字母( )表示 2、量一量自己使用的课本或作业本。 3、在长度单位里,除了米和厘米以外,还有什么? 1、探究毫米产生的意义。 2、小组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通过估计和测量的小组实践活动,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合 作 探 究 出示例1请学生认真观察 3、汇报和评价估计结果。 4、测量课本的长、宽、厚。

数学游戏————考考你 1、1至2厘米之间是几毫米? 2、5至6厘米之间是几毫米? 能 3、3至5厘米之间是几毫米? 4、4至8厘米之间是几毫米? 力 5、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 6、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 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得出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小游戏进行巩提 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可以用毫米固。 来表示;1厘米=10毫米;我们生活中的1角硬币、电升 话卡等的厚度都大约是1毫米。 1、让学生完成课后“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要求:先估测,后验证 巩 3、完成练习二第2题。 要求:完成在作业本上。 固 4、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先估测,后测量,再对比。 练 习 独立练习,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分米的认识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4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1、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导 案 通过给长度单位排2、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队,巩固已序排队吗? 经学习过的长度单3、大家还记得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吗? 位间的关系。 1、测量课桌。 通过估计自 主 学 习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引导学生选择测和测量的合 作 探 究 量工具。 2、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简便。 3、汇报和评价估计结果。 4、用等式表达出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小组实践活动,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拿出你们小组的纸条和铅笔,把它们排在一起。你通过比一知道现在有多长吗?那3个呢?4个呢?10个呢? 比、排一排2、通过比一比、排一排的活动知道米和分米的关系。 的活动,让3、画一条比4厘米短6毫米的线段。 能 力 棵树之间的间隔是多少米? 提 升 花边,需要多少面这样的彩旗? 学生在自己动手振4、一排有4棵树,第一棵与最后一棵相距12米,每两作过程中建立分米的长度概念并探究5、一块黒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旗沿着长做一条出米和分米的关系。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同桌合作测量,集体交流测量结果。 巩 固 练 习 2、完成练习一第4至6题。 独立尝试;组内交流;集体评议。 3、画一条比3分米少2厘米长的线段。 通过及时的练习,在交流中掌握单位间的关系和简单的换4小红把一根铁丝剪下70毫米后,剩下的长为1分米算方法。 60毫米,这根铁丝原来多长?如果再剪下90毫米,这根铁丝还剩多长?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千米的认识一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5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能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2、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3、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知道“公里”这个名称。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1、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知道“公里”这个名称。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让学生自己做“填一填”练习。 导 案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评价,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自 主 学 习 1分米=( )厘米 10分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1厘米=( )毫米 1分米=( )毫米 1、认识千米。(出示例3主题图1:爸爸妈妈开车引导学生带小小和明明出去旅游) 合 作 探 究 (1)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2)你们以前在生活中遇到过千米吗? (出示例3主题图2)感知1千米有多长 2、组织学生进行找千米的游戏。 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

1、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巡视指导,关注2、小汽车1小时可以行驶80千米,马拉松比赛的长度学生自主是42千米195米。 (1)小汽车每小时行90( )。 能 3、 力 提 (2)人每分钟步行80( )。 (3)( )个100米是1千米。 (4)3千米+4000米=( )米。 (5)2千米的路程就是( )米。 (6)工程队修路,已经修了400米,再修( )学习的状态,并适当点拨。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升 米正好是1千米。 4、小刚步行到青山去旅游,他每小时行4千米,2小时后距离青山还有6千米。小刚家到青山有多远?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 巩 固 练 习 教师适当尝试独立连线。和同桌交流自己连线情况。自觉订正,点拨及时纠错。 2、完成练习二第4题。 说一说自己理解的图意。 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小组活动。 进行汇报。 纠错。通过及时的练习,在交流中掌握新知。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千米的认识二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6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感知1千米的直线距离。 2、在测量活动中发展学生对于距离的估测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 1、通过“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等活动,感知1千米的直线距离。 2、发展估测能力和合作意识。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千米,大家能谈谈对它的了解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吗? 评价,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自 主 学 习 1、用尺子在操场上测一测、走一走。 (1)组织学生小组清点用具。 合 作 探 究 (2)提出测量要求,开始活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2、组织学生观察测量50米的距离和100米的距离。流,形成共两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识。 100米有多远。

1、估计从学校门口开始,大约到什么地方约是1千米。 教师巡视 能 指导,关注学生自主2、爸爸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爷爷,途中要走388千学习的状并适当力 米。他们早上7点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态, 提 升 中午12点能到达目的地吗? 点拨。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1、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讨论交流中引导学2、今天进行了“量一量、走一走、估一估”的活动,生自主完盘 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千米。下来大家还可以自已再体成,并做最点 会体会1千米到底有多远。 收获 后总结。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千米的认识三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11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3、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掌握千米与米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让学生自己做“填一填”练习。 自 主 学 习 1分米=( )厘米 10分米=( )厘米=( )米 1厘米=( )毫米 1千米=( )米 导 案 巩固米和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1、(出示例5)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单位换算的方法引导学生(1)提出活动要求。 合 作 探 究 (2)让学生独立完成。 (3)组织小组交流。 (4)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2、进一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

1、8千米=( )米 7千米+80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能 力 提 2、调皮的小蜗牛爬上了一根高6米的竹杆,它白天往 下爬4米,晚上往上爬3米。请小朋友算一算,小蜗牛升 几天后可以回到地面? 3千米-1000米=( )米。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撑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2012、 请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在练习中巩固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巩 固 练 习 4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500厘米=( )米 40分米=( )米 3厘米=( )毫米 1000毫米=( )厘米 =( )米 8米=( )厘米 20厘米=( )分米 6米=( )分米 9分米=( )厘米 2、独立完成“做一做” 自觉纠错。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千米的认识练习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12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记住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网络。 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记住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网络。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能闭上眼睛想一想复习巩固长度单位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之间的关吗? 系和各个长度的概2、你能说一说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念。 认识长度单位的字母符号 测 量 估 计 测 量 同 伴 的 测 量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形成共识。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物 体 铅 笔 长 数 学 书 宽 椅 子 长 ㎝ ㎝ ㎝ ㎜ ㎜ ㎜ ㎜ ㎜ dm dm dm ㎝ ㎝

1、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填空。 一块木板长约3( )。 一把尺子长约20( )。 。 能 一栋教学楼高约20( ) 一辆小汽车每小时约行驶80( )。 。 力 一只长颈鹿高约6( ) 小刚身高约125( )。 。 提 一架飞机每小时约行驶952( ) 一个文具盒厚约3( )。 升 2、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自觉纠错。 4km=( )m 8㎝=( )㎜ 300㎝=( )m 40㎜=( )㎝ 1、出示练习二第5题 独立完成 巩 固 练 习 2、在括号内填入“>”、“<”或“=”。 6㎝( )6 dm 3㎝( )65㎜ 100㎜( )10㎝ 180 dm( )1 km 4000m( )4 km 9 dm( )99㎝ 通过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撑握它们之间的坦率关系。 通过技能练习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3、妈妈有一根1米长的丝带,装饰衣服用了40厘米,的应用能装饰裙子又用了52厘米,还剩下多少厘米? 力。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吨的认识一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使用时间 李金霞 2012、9、13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 2、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学生对物体的估计能力。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出示例6的主题图)给同学们讲故事。 导 案 听故事,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自 主 学 习 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1、认识吨,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到底有多通过自主探重? 合 作 探 究 2、你是怎么知道的? 究,初步认识质量单位3、动物们到底能不能一起过桥呢?你们能解决吨,并知道吗? 它是比千克4、他们怎样才能过桥呢?你认为哪种方法最节省大的质量单时间? 位。

1、从图上找一找,说说哪些动物重量可以合成1吨。 2头牛正好是1吨; 2只熊和2只鹿合起来正好是1吨; 3匹马和1只鹿是1吨。 2、从自己的身边去寻找组合成1吨的事物。 能 力 提 升 通过探究 “我”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我”刚好是1吨。 活动,进一 一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正好是1吨。 一袋面粉25千克,40袋面粉正好是1吨。 3、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大象的体重是4( )。 (2)小猫的体重是5( )。 (3)小猪的重量是60( )。 4、比一比。 44吨( )4400千克 5吨( )5000千克 1吨-200千克( )8000千克 5吨+500千克( )5000千克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进一步巩固 1吨=1000千克 步建立吨的质量概念,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巩 独立完成“做一做”自觉纠错。 2、完成练习三第1题 固 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连线的结果。 3、有8块巧克力,一眼看上去都是一样的,其实里面练 有一块是假的,它比真的巧克力轻些。用天平你最少几 习

次就能找出那块假的巧克力?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吨的认识二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使用时间 李金霞 2012、9、14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3、养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卡车载重5( ) 自 主 学 习 摩托车载重250( ) 一个桃子大约重400( ) 一棵大莲花白重1千克,( )棵这样的莲花白重1吨。 1头牛重500千克,( )头这样的牛重1吨。 2012、 导 案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初步感知单位换算的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出示例7。 合 作 探 究 组织小组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3吨=3000千克 6000米=6千米

2012、 比一比。 通过探究1200克( )1吨 3千克( )10克 4000千克( )4千克 7吨+2吨( )8000千克 1800千克-800千克( )1千克 能 力 提 升 2、有3箱苹果,每箱的千克数相同。如果每箱都卖出活动,进一20千克,那么剩下的苹果千克数正好等于原来2箱苹步掌握单果的千克数,原来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位换算的方法,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换3、用甲、乙两个水箱装水,甲箱可以装水12吨,乙箱算。 可以装水9吨。请你动动脑筋,能用这两个水箱量出6吨的水来吗? 1、完成“做一做”第2题 巩 独立完成“做一做”自觉纠错。 教师巡视,关注学习2、“国庆节”期间,小明、小亮、小花和小强4人去冰有困难的固 上公园秋游,小明重25千克,小亮重30千克,小花重学生。 26千克,小强重34千克。如果租用一条载重100千克练 的小船,这4个小朋友能一起乘船游玩吗? 习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吨的认识综合练习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使用时间 李金霞 2012、9、17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3、记住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形成知识网络。 1、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质量单位之间关系的网络化。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1、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导 案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2、你能说一说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关系是怎适当点拨样的吗? 引导。 自 主 学 习 1、择优录取 (1)一头大象约重( ) 合 作 探 究 A、4克 B、4吨 C、4千克 (2)7吨和8吨相比( ) A、7吨轻 B、8吨轻 C、无法比较 (3)4千米与5千克相比( ) A、4千米多 B、5千克重 C、无法比较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单位换算的方法。 2、完成“包公断案” (1)爸爸的体重是65吨。 ( ) (2)一辆汽车每个小时行驶60千克。 ( ) (3)一只母鸡重3000克。 ( ) (4)一个提包重2000千克。 ( ) 能 力 提 升 3、完成“排排队” 300克、2吨、2千克、1000克 4、在括号内填入“>”、“<”或“=”。 2吨( )1000千克 200千克( )1吨 4吨( )400千克 9000克( )9千克 1吨( )700克 800克( )5400千克 1、完成练习三第3题 巩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固 2、想一想 大象 黑熊 4吨 2000千克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进行吨和千克的换算。 教师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练 (1) 大象比黑熊重多少吨? 习

(2) 一头大象的重量相当于几头黑熊的重量? 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18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进一步加深各个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 2、熟练掌握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自 主 学 习 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故事。 导 案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 1、出示教材第14页情景图1——载重8吨。 你从图上获得了什么信息? 合 作 探 究 你能说出8吨是多少千克吗? 2、出示教材第14页情景图2——乘电梯。 图上有什么数学信息? 1000千克是多重?为什么还要写“13人”呢? 3、出示教材14页情景图3——公路上。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当中。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解释一下“限速110千米”是什么意思吗?110千通过探究米又有多长呢? 4、出示教材14页情景图4——站牌前。 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能 力 提 升 你能根据图中获得的信息提出来数学问题吗? 活动,进一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并能使学生运想一想:把下面一段话中错误的计量单位找出来,并改用本单元正。 所学知识今天早晨6小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进行解决3小时的时间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实际问题。 重的早饭;接着,我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奔向400千米外的学校,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米。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重量单位。 巩 (1)15个图钉大约重10( ) A克 B吨 C千克 通过习题进一步建立各个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概念,深化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 固 (2)1枚1角硬币大约重1( ) A克 B吨 C千克 练 (3)1千克大米和1千克棉花比较( ) A大米重 B棉花重 C一样重 习 (4)小华体重25( ) A克 B吨 C千克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两位数加两位数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使用时间 李金霞 2012、9、19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1、出示教材第15页4张动物图片。 导 案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你们知道它们都属于哪类动物吗? 相机进行2、你能举出一两种中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的例子保护野生动物的德吗? 育教育。 自 主 学 习 1、探索算法。出示教材第15页统计表。你能说说通过自主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吗? 合 作 探 究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梳理问题并解决问题。 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A.哺乳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B. 哺乳动物和鸟类一共有多少种? C. 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生汇报计算方法。 98+25 能 力 提 升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两我们把98当成100来算,变成100+25,这样多位数加两算了2,就再减去2,变成100+25-2=123 位数连续我们是用竖式计算的。先把数位对齐,个位8+5=13,进位的计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9+2=11,再加上进的1就是12,算,同时发满十再向百位进1,最后得数是123。 展学生应用数学知小红做一道加法题太粗心了,把一个加数写错了,个位识的能力。 上的7错写成1,十位上的3错写成8,最后的和是1169。请你帮小红想一想,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1、“做一做”第1题 巩 抽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2、“做一做”第2题 通过练习掌握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减少错误,提高运算的固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3、练习四第1题 练 相机指导,讲评。 4、练习四第2题 习 要求:列出算式,写出横式、竖式,完成后同桌互相口速度和正答。

确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三位数加三位数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20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38+93 97+35 86+14 34+78 自 主 学 习 36+28 15+21 1500+200 35+76 54+39 70+100 36+47 500+200 18+30 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1、提出问题 2、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合 作 探 究 估算 3、交流算法。 4、指导竖式计算 5验证计算结果 自主探索算法,学会估算,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导 案 通过练一练,说一说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计算 376+284 423+539 通过练习巩固竖式2、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打对号,错的打“×”,并订计算。 正。 能 力 提 升 556+307=853 ( ) 425+29=715 ( ) 1、教材第18页“做一做” 巩 2、练习五第1题 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 通过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固 3、练习五第2题(鼓励口算) 4、练习五第3题 练 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进行交流。 习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万以内的加法练习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21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引导学生养成计算前先估算的习惯。 3、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口算 自 主 学 习 500+900 140+50 60+20 1300+700 400++3700 190+30 38+40 70+80 69+8 960+500 1100+300 24+30 550+302 420+85 1、练习五第5题。 估算6道小题 合 作 探 究 用竖式计算一下,比比谁估算得最接近。 2、练习五第7题。独立思考 3、练习五第6题。 先自己算一算,完成后同桌交流评议。 通过基本训练的题目,提高学生估算的熟练程度和计算的正确率。

导 案 学生汇报交流口算方法。

1、练习五第8题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尝试。 通过技能(2)想一想,你们从找出的几组数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训练,提高(3)组织汇报。 2、练习五第4题。 能 力 提 升 (1)自己思考,独立列式。 (2)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并口答。 3练习五第9题。 计算各条路和长度;比较,找出最近的路。 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10题 巩 教师巡视,关注学习有因难的学生。 固 练 习

2、完成教材第21页思考题。 三年级数学科第二单元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24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3、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1、提出问题上。 导 案 学生汇报,教师画线段图。 自 主 学 习 出示教材第22页的情景图。 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图意? 1、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合 作 探 究 (2)估算 (3)集体交流,说出估算过程。 2、总结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4、交流算法。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当中。 1、汇报估算方法 我把517看作520,348看作350,估算的结果是170。 通过自主2、汇报自己探究出的算法 517—348=520—340—3—8 3、汇报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能 力 提 升 4、 4 8 2 6 5 5 5 2 6 —2 8 4 —3 6 8 —3 3 8 学习竖式计算: 5 1 7 —3 4 8 1 6 9 探究算法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能用竖式进行正确计算,领会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 1、算一算 巩 固 练 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 3 2 6 5 2 3 7 3 2 —1 4 2 —2 3 8 —4 5 8 8 3 1 4 8 1 6 2 3 —5 6 2 —3 9 8 —4 1 8 态。并适当点拨。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 减 法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25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中间有0的)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3、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三位数退位减法(中间有0的)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和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学生汇报,教师画线小明一家从上海出发,打算经过苏州再到南京,段图。 现在他们已经到达了苏州,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是提出问题。 525千米,上海到苏州的距离是246千米,那么你知道你们还要走多远才能到达南京吗? 1、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学生列出算式,指1名同学板演。 小组互动评价,教师适当点拨,及时纠错,形成共识。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2)估算 (3)集体交流,说出估算过程。 2、总结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4、交流算法。

1、汇报估算方法 我把507看作500,348看作350,估算的结果是150。 通过自主2、汇报自己探究出的算法 3、汇报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学习竖式计算: 能 力 提 升 4、 4 0 2 6 0 5 5 0 6 —2 8 4 —3 6 8 —3 3 8 5 0 7 —3 4 8 1 5 9 探究算法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能用竖式进行正确计算。 1、算一算 巩 固 练 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 3 0 6 5 0 3 7 0 2 —1 4 2 —2 3 8 —4 5 8 8 0 1 4 0 1 6 0 3 —5 0 2 —3 0 8 —4 1 8 态。并适当点拨。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整百数减三位数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26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3、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竖式计算: 导 案 指3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自 主 学 习 7 0 8 8 0 5 4 0 2 —1 4 6 —5 7 6 —3 3 8 提出问题 1、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合 作 探 究 (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2)估算 (3)集体交流,说出估算过程。 2、总结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4、交流算法。

通过自主探究算法,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汇报估算方法 500是整数,我只把185看作200,估算的结果是300。 通过自主2、汇报自己探究出的算法 3、汇报我是列竖式计算的 学习竖式计算: 能 力 提 升 4、 6 0 0 8 0 0 9 0 0 —3 8 5 —3 6 8 —2 4 8 5 0 0 —1 8 5 3 1 5 探究算法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整百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能用竖式进行正确计算。 1、算一算 巩 固 练 习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 3 0 0 5 0 0 7 0 0 —1 4 2 —2 3 8 —4 5 8 8 0 0 4 0 0 6 0 0 —5 6 2 —3 9 8 —4 1 8 态。并适当点拨。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加法的验算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27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 3、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1、让学生用400、200、600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调动学生探究的欲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望。 2、出示教材第27页情景图1: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让学生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学会验算。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三位数加法验算的两种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自 主 学 习 合 作 探 究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列竖式计算 3、小组合作,探究验算方法。 4、交流验算方法并汇报。

1、汇报探究出的验算方法。 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56+639 189+316 能 力 提 升 3 5 6 1 8 9 +6 3 9 +3 1 6 通过练习巩固对加法验算方法的掌握,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验3、在下面算式的括号内填上相同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算的好习 ( )( )( ) +( )( )( ) 1 3 3 2 惯。 1、完成教材27页“做一做”,用两种方法进行验算。 关注学生巩 的学习状态。并适当点拨。 固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加法部分。 同桌一个人做,另一个人验算;然后进行交换。 练 3、完成练习七第2题加法部分。 习 用验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减法的验算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28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能正确验算。 3、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三位数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验算。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1、让学生用940、360、580三个数写出两个加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2、出示教材第27页情景图1: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1、让学生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学会验算。 合 作 探 究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列竖式计算 3、小组合作,探究验算方法。 4、交流验算方法并汇报。 在交流中掌握三位数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自 主 学 习

1、汇报自己探究出的验算方法。 我是用200-17看得数是不是183。 我用的是183+17看结果是不是等于200。 还可以用17+183看结果是不是等于200。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能 力 提 升 656-239 389-116 6 5 6 3 8 9 -2 3 9 -1 1 6 572-284 495-367 946-238 5 7 2 4 9 5 9 4 6 —2 8 4 —3 6 7 —2 3 8 通过练习巩固对减法验算方法的掌握,并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先计算下面三道题,找一找这三道题的规律,再按你找关注学生巩 的规律编写出三道题来。 固 练 习

的学习状态。并适当 3 2 1 4 3 2 5 4 3 —1 2 3 —2 3 4 —3 4 5 点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加减法验算练习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9、29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习惯。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熟练掌握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2、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习惯。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口算: 导 案 通过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准 备 练 习 70-31 170-90 370-80 30+300 44+39 60+260 880-500 210-50 410-90 710-40 600+510 300+285 1、完成练习七第3题,估算。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通过自主探究,掌握基 本 训 练 两个人一组,进行计算,一个人计算,另一个人单位之间验算。 3、练习七第5题。 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换算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当中。

1、练习七第4题。独立思考,生汇报: 第一个竖式应该是: 8 9 4 —4 2 3 4 7 1 提 高 训 练 第二个竖式应该是: 4 6 9 +3 3 4 8 0 3 2、完成练习七第6题。 独立列式解答 205-79+128=254(人) 3、完成练习七第8题。 按教师要求进行活动。 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同时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小华小学买了白粉笔175盒,比彩色粉笔多买26关注学生巩 盒,彩色粉笔买了多少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的学习状态。并适当点拨。 固 2、某小超市预计三天的营业额一共是985元,第一天练 的营业额是325元,第二天是298元。如果要达到预计 习

的营业额,第三天必须完成营业额多少元?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科目 课题 数学 整理和复习 年级 课时 三年 1 备课人 李金霞 使用时间 2012、10、8 学 习 目 标 教学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1、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2、发展估算意识,养成验算习惯。 3、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睥能力。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先估算再计算 导 案 更熟练地掌握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准 备 练 习 423+349 500-453 726+598 501+389 746+163 940-762 708-389 301-84 1、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和减法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什么,最后集体交流。 整 理 归 纳 2、复习验算 怎样才能检验我们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归纳的能力。

1、完成练习八第2题。 (1)说一说图意。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应该选择什么条件,验算方法用什么方法解答。 (3)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能 力 提 升 (4)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 2、完成整理和复习第2题。 的多样性,并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至少一3、张叔叔共带了500元去买东西。如果他只选以下商种方法对品中的三件,请问选哪三件可以使剩下的钱最少? 电脑桌138元 电风扇85元 自行车198元 牛仔裤98元 电话机200元 录音机188元 电热毯169元 手表115元 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 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 巩 固 练 关注学生652 367 762 386 198 853 842 542 的学习状态。并适当点拨。及时纠错,形成共识。 加 数 加 数 和 被减数 减 数 差 637 894 643 125 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1e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