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3

更新时间:2024-03-28 15: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后感之 中国社会保障30年(三) 郑功成著

(2010-05-17 21:29:42) 转载▼

制度建设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及挑战

养老保险:

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就:

第一,实现了从单位保险到社会保险的转化。减轻了企业负担。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征缴基金投资运营、待遇给付、监督都交由社会化非官方机构负责。将职工养老风险在统筹区域内所有企业之间进行分摊,保证了养老金安全可靠,也为职工流动创造了条件。

第二,责任共担机制取代了单方负责制,举国上下形成了社保责任共担的新观念,筹资渠道多元化,市场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并分担部分养老金责任。 第三,单一层次保障正在转变为多层次保障。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构成职工养老保险保障体系的第一层级,政府倡导并扶持但由企业自主发展的企业年金构成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层级,团体或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性人寿保险则构成了职工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三层次,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意味着基本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的替代率可以降低。

第四,新制度惠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与退休人员,维系并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进程,在一段时期内起到维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的作用。 第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部分地实现了制度创新,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冲击。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成就:尚未有正式改革方案出台但是已达成改革的基本共识,即增强自我保障意识,制度设计上应当相互衔接而不是“另起炉灶”。 问题与挑战:

第一,制度体系残缺:过度分割、杂乱无序、漏洞巨大。比如,养老就包括六种形式,过度分割的现实格局造成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和现象。同时,城市非从业人员没有被覆盖,农村参保程度更低。

第二,权责模糊,包括历史与现实责任模糊,指转轨成本偿还机制尚未形成。各主体之间责任模糊,指政府责任未被法定化,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划分不清,财权与事权分中央与地方,无法统一。

第三,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个人账户的作用因投资管理体制、经办体制、增长机制尚未形成而未能有效发挥。以户籍制度为划分依据的保险形式成为制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民覆盖的重要障碍。养老保险的统一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严重不足。新的统筹层次又成为各自为政的封闭运行结构。

第四,渐进改革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已经形成新的路径依赖,并阻碍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化。这种路径依赖会导致试点地区形成新的地方利益和既得利益群体。

第五,不同制度之间的待遇水平差距过大,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偏低,由政府倡导的企业年金多数在垄断性行业建立,导致富人愈富,穷人愈穷,容易引发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

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群体之间差距大、就业形势多样化等。

面对挑战,基本的解决思路是设计灵活的参保政策和养老金权益的分段累计机制,增强制度适应性。统一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筹。同时,做好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以适应人口流动的趋势。 医疗保险发展成就:

第一,医疗保障社会化取得重要成效,扩大了疾病医疗风险的分散范围。 第二,医疗保障费用分担机制得到确立,控制了医疗过度消费。第三,保

障对象的就医选择权在扩大,统一确定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第四,多元并存的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包括面向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面向城镇非就业者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面向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开始推进城乡医疗救助的发展。第五,医疗保障制度向覆盖全民方向快速迈进。第六,“多改并举”思路得到确立,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需要医疗卫生体制和医药流通体制的配合。 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看病贵、看病难”现象依然严峻。“看病贵”是指个人支付的医

疗费用增长过快,超过了居民的承受力,降低了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还可能影响居民为改善生活状态的其他方面支出。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快速扩大,但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依然很低,居民个人仍然承担者大部分的医疗费用。“看病难”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的区域分布不合理,资源可得性及服务的可及性较低。表现在,优势医疗资源、高技术的医疗装备以及高素质的医疗服务人员都过度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城市,而落后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则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

第二,制度过度分割有违公平也不利于提高效率。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以户籍为基础,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于此同时,公费医疗制度仍在部分地区残留。多种保障形式并存使医疗保险制度碎片化合多元化。除了保障形式分割外,医疗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在较低的水平上分割,有悖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大数法则。

第三,管理及经办机制尚未理顺,出现多头管理现象。这种分割格局不利于医疗保障体系的统筹考虑与协调推进,制度之间的融合成为问题。

第四,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着内在缺陷。统账结合的财务机制有违分摊疾病风险、实现互助共济的规律,个人账户也无法起到遏制受保障者谨慎消费的目标。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自愿参保、大病统筹的方式导致了制度运行的效率不高等问题。在缺乏对贫困群体参保资助的情况下,自愿参保必然会造成对经济困难群体的排斥,客观上形成对能够参保的富裕群体的逆向财政补贴,而可能具有逆向转移支付的作用。现行体制对患者控制过多,如起付线、共付比例以及封顶线等措施过严,导致居民负担的医疗费用很多,实际上并不利于达到社会保险促进健康的目标。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城市化的挑战。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趋势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而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实际上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所以,依然延续户

籍的分类标准,在制度设计中对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思路亦不利于推进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疾病模式转换的挑战。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阅读(84)┊

评论 (0)┊收藏(0)0

喜欢

转载(1) 喜欢▼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7s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