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o工艺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说明书1

更新时间:2024-06-02 03:2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筑龙网给排水所有资料全都免费

污水处理A2\\O工艺

摘 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15万m3/天) 工艺。主要任务是完成个该地区污水的处理设计。

其中初步设计要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一张及污水处理厂污水与污泥高程图一张;单项处理构筑物施工图设计中,主要是完成 平面图和剖面图及部分大样图。 该污水处理厂工程,规模为15万吨/日。

A2/O工艺的生物处理部分由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组成。厌氧池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缺氧池的主要功能是脱氮。好氧池是多功能的,能够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

该污水厂的污水处理流程为:从泵房到沉砂池,进入 反应池,进入辐流式二次沉淀池,再进入清水池,最后出水;污泥的流程为:从 反应池排出的剩余污泥进入集泥配水井,再由污水泵送入浓缩池,再进入消化池,最后进入脱水机房脱水,最后外运处置。

关键词: A2O;同步脱氮除磷;设计说明书

筑龙网给排水所有资料全都免费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graduate design i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sewage disposal plant in the area of a City. The technics of the plant is the Anaerobic-Anoxic-Oxic. The main task is the primary design of the plant .

The task of the primary design is that a design book、a plan of the plant、the high drawing of the disposal of sludge and sewage ;in the single disposal build design ,the harvest is that the section plane drawing、the plan and some part magnifying drawings of the Anaerobic-Anoxic- Oxic.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lant is 160000 tones a day.

T-oxidize ditch and unoxidize pool are two important part and water flows into three ditchs in turn, also T-oxidize ditch plays the role of secondary settling. The unoxidize pond release phosphorus. Along with aeration distance, the dissolved oxygen density reduces. This make oxidize area and unoxdize area present in ture. Namely appears the nitration and the counter- nitration process in succession , get the result of denitrogen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ine oxygen district absorbs the phosphorus, get the result of getting rid of phosphorus.

The process of the sewage in the plant is that: The sewage runs from pump house to sand sinking pond, enters the pond of sedimentation tank, enters disinfection pond, then enters calculation trough ,at last lets out. The process of the sludge is that: Surplus sludge from the sedimentation tank enters concentration pond, enters digestion pond , enters automatically translated text: then enters automatically translated text:, at last it is carried out of the plant.

Key words:The Anaerobic-Anoxic-Oxic; Taking off the nitrogen and the phosphorus; Automatically translated text.

II

目录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 II 目 录.......................................................................................................................... III 第一章 设计概论 ...................................................................................................... 1 1.1设计任务............................................................................................................. 1 1.2.2 开发区自然条件:.................................................................................... 1 1.2.3 设计水量与水质........................................................................................ 2 第二章 工程概预算.................................................................................................... 4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4 工程估算................................................................................................................ 4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6 3.1 污水处理厂址选择............................................................................................ 6 3.2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6 3.2.1水质............................................................................................................. 6 3.2.2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6 3.3主要生产构筑物工艺设计............................................................................... 13 3.3.1 进水泵房.................................................................................................. 13 3.3.2 细格栅和沉砂池...................................................................................... 13 3.3.3初次沉淀池:........................................................................................... 14 3.3.4 A2/O池...................................................................................................... 14 3.3.5 鼓风机房.................................................................................................. 15 3.3.7 配水集泥井.............................................................................................. 15 3.3.8 污泥浓缩池.............................................................................................. 15 3.3.9 脱水车间.................................................................................................. 16 第四章 劳动定员及其附属构筑物............................................................................ 17 4.1劳动定员........................................................................................................... 17 4.2人员培训........................................................................................................... 17 4.3技术管理........................................................................................................... 18 4.4附属构筑物....................................................................................................... 18 4.5附属化验设备................................................................................................... 18 第五章 格栅的计算.................................................................................................... 20 5.1设计要求........................................................................................................... 20 5.2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20 5.3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22

III

目录

第六章 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26 第七章 初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28 7.1设计要点........................................................................................................... 28 7.2初次沉淀池的设计(为辐流式)................................................................... 28 第八章 A2/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36 8.1设计要点........................................................................................................... 36 8.2设计计算........................................................................................................... 36 第九章 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42 9.1设计要点........................................................................................................... 42 9.2曝气池的设计................................................................................................... 42 第十章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46 10.1设计要求......................................................................................................... 46 10.2.二次沉淀池的设计........................................................................................ 46 第十一章 清水池的设计计算.................................................................................... 48 第十二章 浓缩池的设计计算.................................................................................... 49 12.1设计要点......................................................................................................... 49 12.2.浓缩池的设计................................................................................................ 49 第十三章 消化池的设计计算.................................................................................... 51 13.1设计要点......................................................................................................... 51 13.2消化池的设计................................................................................................. 51 第十四章 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 58 14.1污水厂平面布置............................................................................................. 58 14.1.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的原则..................................................................... 58 14.1.2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60 14.2污水厂的高程布置......................................................................................... 61 14.2.1污水厂高程的布置方法......................................................................... 61 14.2.2本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 62 14.2.3 污水处理部分高程计算........................................................................ 63 14.2.4 污泥处理部分搞程计算........................................................................ 65 结 论.......................................................................................................................... 67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IV

第一章 设计概论 第一章 设计概论

1.1设计任务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16万m3/天)做的设计。工程设计内容包括:

1、通过现场实习调研,查阅文献,进行传统、典型和先进方案的比较,分析优缺点,论证可行性,通过所给自然条件、城市特点及经济因素确定最终处理方案。

2、据所选方案,正确选择、设计计算污水处理构筑物。

3.进行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工艺计算:包括初步设计和图纸设计、设备选型,图中应有设备、材料一览表和工程进程表。

4.进行辅助建筑物(包括鼓风机房、泵房、脱水机房等)的设计:包括尺寸、面积、层数的确定;完成设备选型。

1.2 该地区的概况及自然条件

1.2.1 该地区的概况: 1.2.2 开发区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东经118度08分至118度30分,北纬36度39分至36度37分。全年平均气温12.2℃。区内温度变化基本上反映了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2. 气象资料: (1)、风向:

春季:南风(东南) 夏季:南风(东南、西南) 秋季:南风、北风 冬季:西北风

(2)、气温:

年平均气温:7~8℃ 最高气温:34℃

1

第一章 设计概论 最低气温:-10℃ (3)、冻土深度为地表下0.5米 (4)、水位在地表下9米,无侵蚀性。 (5)、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

(6)、地基承载力各层均在120kPa以上。

(7)、当地海拔50米,进水渠渠底高度为48米。 (8)、处理后出水排入附近河流,河流水面高度45米。 (9)、新建场区为平坦地,足够开阔。 1.2.3 设计水量与水质 1、设计水量: 平均流量:16万m3/天 2、进水水质条件:

COD=250mg/L;BOD=220mg/L ;S=150mg/L

TN=25mg/L;TP=5mg/L ;水温20~30℃; pH=6.5~8.5

3、出水水质要求:

BOD≤20mg/L COD≤60mg/L SS≤20mg/L NH3-N≤5mg/L TP5≤1mg/L pH=6~8

2

第二章 工程概预算

第二章 工程概预算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为适应人口增长对城市供水量的需求以及缓解城市污水对水环境的压力,根据实际需要需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水量为16万m3/天。

工程估算

2.1估算依据

估算指标采用1989年1月1日试行的建设部文件(88)建标字第182号关于发布试行《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投资概算指标》的通知中审查批准的由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城市建设管理局组织制定〈〈城市基础设施施工投资估算指标〉〉(排水工程)

2.2 单项构筑物的工程造价计算

1.第一部分费用

第一部分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器材、工具等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可查有关排水工程投资估算、概算指标确定。

根据有关指标计算各项构筑物的工程造价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名称 总平面 污水泵房 旋流沉砂池 厌氧池 曝气池 污泥泵房 污泥浓缩池 贮泥池 脱水机房 锅炉房 4

投资概算 1500万元 900万元 12.2?160000?195.2万元 157.19?160000?2515.04万元 157.19?160000?2515.04万元 62.12?160000?993.92万元 17.96?160000?287.36万元 5.64?160000?90.24万元 5.16?160000?82.56万元 24.10?160000?385.6万元 第二章 工程概预算

11 12 13 14 15 综合楼及控制室 办公及化验楼 机修间 变电所、配电间 仓库 合计 20.24?160000?323.84万元 20.24?160000?323.84万元 16.64?160000?266.24万元 24.10?160000?385.6万元 17.89?160000?286.24万元 11050.72万元 1 . 第二部分费用

第二部分费用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征地拆迁费、工程监理费、供电费、设计费、招投标管理费等。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按第一部分费用50%计。

11050.72?50%?5525.36万元

2.第三部分费用

第三部分费用包括工程预备费、价格因素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

工程预备费按第一部分费用的10%计,则:

11050.72?10%?1105.072万元

价格因素预备费按第一部分费用的5%计,则:

11050.72?5%?552.536万元

贷款期利息按贷款、铺底流动资金按20%计,则:

11050.72?20%?2210.144万元

第三部分费用合计:

1105.072+552.536+2210.144=3867.752万元

工程总投资合计:

项目总投资 = 第一部分费用 + 第二部分费用 + 第三部分费用

11050.72+5525.36+3867.752=20443.832万元

5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3.1 污水处理厂址选择

污水厂厂址选择应遵循下列各项原则

1、应与选定的工艺相适应 2、尽量少占农田

3、应位于水源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 4、应考虑便于运输 5、充分利用地形

本地区在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及开发区建设中,已按自然地形,用地规划预留了污水处理厂位置。

3.2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3.2.1水质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指标 序号 1 2 3 4 5 6 项 目 BOD5 COD SS TN NH3—N TP 进 水 250 220 150 25 5 5 出 水 20 60 20 15 5 1 3.2.2污水、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1. 处理工艺流程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系指在保证处理水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

6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下,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各单元的有机组合。

在选定处理工艺流程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形式,两者互为制约,互为影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定,主要以下列各项因素作为依据。

① 污水的处理程度 ② 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 ③ 当地的各项条件

④ 原污水的水量与污水流入工程 该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约5万吨,属于中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按《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推荐,20万t/d规模大型污水厂一般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10-20万t/d污水厂可以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AB法等工艺,小型污水厂还可以采用生物滤池、水解好氧法工艺等。对脱磷脱氮有要求的城市,应采用二级强化处理,如A2 /O工艺,A/O工艺,SBR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工艺,以及水解好氧工艺,生物滤池工艺等。

由于该设计对脱氮除磷有要求故选取二级强化处理。可供选取的工艺:A/O工艺,A2/O工艺,SBR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工艺。

2.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

该污水处理厂要求对原水中的氮、磷有比较好的去除,应采用二级强化处理。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推荐,以及国内外工程实例和丰富的经验,比较成熟的适合中小规模具有除磷、脱氮的工艺有:A/O工艺,A/O工艺,SBR及其改良工艺,氧化沟及其改良工艺。A/O工艺、A/O工艺、各种氧化沟工艺、SBR工艺这些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工艺都可以实现除碳、除氮、除磷三种流程的组合,都是比较实用的除磷脱氮工艺。

2

2

一.A2/O处理工艺(如下图所示)

7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内回流 厌氧 好氧 缺氧 污泥回流 图1 A2/O工艺

二沉池

(1)A2/O处理工艺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缩写,它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A2/O工艺是在厌氧-好氧除磷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该工艺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

(2)A2/O工艺的特点:

A: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功能;

B:在同时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它工艺。

C: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D:污泥中含磷量高,一般为2.5%以上。 二.氧化沟

严格地说,氧化沟不属于专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但是随着氧化沟技术的发展,它早已超出原先的实践范围,出现了一系列除磷脱氮技术与氧化沟技术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按照运行方式,氧化沟可以分为连续工作式、交替工作式和半交替工作式。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如帕斯韦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在我国应用比较多,这些氧化沟通过设置适当的缺氧段、厌氧段、好氧段都能取得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连续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 交替工作式氧化沟一般采用合建式,多采用转刷曝气,不设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施。交替工作式氧化沟又可分为单沟式、双沟式和三沟式,交替式氧化沟兼有连续式氧化沟和SBR工艺的一些特点,可以根据水量水质的变化调节转刷的开停,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实现最佳的除磷脱氮效果。

8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氧化沟具有以下特点:

(1)工艺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氧化沟工艺不需要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有些类型氧化沟还可以和二沉池合建,省去污泥回流系统。

(2)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氧化沟的BOD平均处理水平可达到95%左右。 (3)能承受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对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主要是由于氧化沟水力停留时间长、泥龄长和循环稀释水量大。

(4)污泥量少、性质稳定。由于氧化沟泥龄长。一般为20~30 d,污泥在沟内已好氧稳定,所以污泥产量少从而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

(5)可以除磷脱氮。可以通过氧化沟中曝气机的开关,创造好氧、缺氧环境达到除磷脱氮目的,脱氮效率一般>80%。但要达到较高的除磷效果则需要采取另外措施。

(6)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相比,在去除BOD、去除BOD和NH3 -N及去除BOD和脱氮三种情况下,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都有较大降低,特别是在去除BOD和脱氮情况下更省。同时统计表明在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氧化沟的基建投资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更多。 Carrousel原指游艺场中的循环转椅,如上图。为一个多沟串联系统,进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后沿箭头方向在沟内不停的循环流动,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每沟渠的一端各安装一个。靠近曝气器下游的区段为好氧区,处于曝气器上游和外环的区段为缺氧区,混合液交替进行好氧和缺氧,不仅提供了良好的生物脱氮条件,而且有利于生物絮凝,使活性污泥易于沉淀。

Orbal 氧化沟,即“0、1、2”工艺,由内到外分别形成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域,采用转碟曝气。由于从内沟(好氧区)到中沟(缺氧区)之间没有回流设施,所以总的脱氮效率较差。在厌氧区采用表面搅拌设备,不可避免的带入

9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相当数量的溶解氧,使得除磷效率较差。

三沟式氧化沟属于交替运行式氧化沟,由丹麦Kruger公司创建,如上图。由三条同容积的沟槽串联组成,两侧的池子交替作为曝气池和沉淀池,中间的池子一直作为曝气池。原污水交替地进入两侧的池子,处理出水则相应地从作为沉淀池的池中流出,这样提高了曝气转刷的利用率(达59%左右),另外也有利于生物脱氮。三沟式氧化沟流程简洁,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由于无专门的厌氧区,因此,生物除磷效果差,而且由于交替运行,总的容积利用率低,约为55%,设备总数量多,利用率低。 三.SBR工艺

SBR是一种间歇式的活性泥泥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反应池内完成污水的生化反应、固液分离、排水、排泥。可通过双池或多池组合运行实现连续进出水。SBR通过对反应池曝气量和溶解氧的控制而实现不同的处理目标,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SBR池通常每个周期运行4-6小时,当出现雨水高峰流量时,SBR系统就从正常循环自动切换至雨水运行模式,通过调整其循环周期,以适应来水量的变化。SBR系统通常能够承受3-5倍旱流量的冲击负荷。

SBR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1)SBR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造价低。SBR工艺只有一个反应器,不需要二沉池,不需要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也不需要调节池,因此要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节省基建投资 30%以上,而且布置紧凑,节省用地。由于科技

10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进步,目前自动控制已相当成熟、配套。这就使得运行管理变得十分方便、灵活,很适合小城市采用。

(2)处理效果好。SBR工艺反应过程是不连续的,是典型的非稳态过程,但在曝气阶段其底物和微生物浓度变化是连续的(尽管是处于完全混合状态中),随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反应器内活性污泥处于一种交替的吸附、吸收及生物降解和活化的变化过程之中,因此处理效果好。

(3)有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SBR工艺可以很容易地交替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的环境,并可以通过改变曝气量、反应时间等方面来创造条件提高除磷脱氮效率。

(4)污泥沉降性能好。SBR工艺具有的特殊运行环境抑制了污泥中丝状菌的生长,减少了污泥膨胀的可能。同时由于SBR工艺的沉淀阶段是在静止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沉淀效果更好。

(5)SBR工艺独特的运行工况决定了它能很好的适应进水水量、水质波动。 3.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的比较 上述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比较多,为了选择出经济技术更合理的处理工艺,以下对上述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进行经济技术比较。

表3.2 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的比较 工艺名称 优 1.处理流程简单,构筑1.污泥沉降1.具有较好的除点 物少,基建费用省;2.性能好;污处理效果好,有稳定的泥经厌氧消除P脱N功能;3.对高浓化后达到稳度的工业废水有很大定;3.用于稀释作用;4.有较强的大型水厂费抗冲击负; 用较低;4.5.能处理不容易降解沼气可回收1.流程十分简单;氧化沟工艺 AO工艺 A2O工艺 SBR工艺 P脱N功能;2. 具2.合建式,占地省,有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的作用的能力,减少的污泥排放量;3.具有提高对难降解生物有机物去除效处理成本底;3. 处理效果好,有稳定的除P脱N功能;4.不需要污泥回流系统和回流液;不设专门的二沉池;5. 11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的有机物;6.污泥生成利用。 量少,污泥不需要消化处理,不需要污泥回流系统;7.技术先进成熟,管理维护简单;8.国内工程实例多,容易获得工程设计和管理经验;9.对于中小型无水厂投资省,成本底;10.无须设初沉池,二沉池。 1.周期运行,对自动化1.用于小型控制能力要求高;2.污泥稳定性没有厌氧水厂费用偏高;2.沼气果,运行效果稳定;4.技术先进成熟,运行稳妥可靠;5.管理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6沼气可回收利用7.国内工程实例多,容易获得工程设计和管理经验。 除磷脱氮的厌氧,缺氧和好氧不是由空间划分的,而是由时间控制的。 1.处理构筑物较量大,能耗高。1.间歇运行,对自高;2.污泥稳定性没有厌氧消化稳定;3.容积及设备利用率低;4.变水位运行,电耗增大;5除磷脱氮效果一般。 多;2,污泥回流动化控制能力要求消化稳定;3.容积及设利用经济效3. 用于小型水缺 备利用率低;4.脱氮效益差;3,污厂费用偏高;4.点 果进一步提高需要在泥回流量沼气利用经济效氧化沟前设厌氧池。 大,能耗高。 益差。

综上所述,可得比较适合本经济开发区的工艺是A2/O工艺。因为这种工艺具有较好的除P脱N功能; 具有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的作用的能力,减少的污泥排放量;具有提高对难降解生物有机物去除效果,运行效果稳定;技术先进成熟,运行稳妥可靠;管理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沼气可回收利用;国内工程实例多,容易获得工程设计和管理经验技术先进成熟,运行稳妥可靠,最为重要的是该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节省基建费用,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寸土寸金,该工艺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4.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原理:

12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A2/O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厌氧、缺氧、好氧区。原污水从进水井内首先进入厌氧区,同步进入的还有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本反应器的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污水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器进入缺氧反应器,本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原污水流量)。混合液从缺氧反应器进入好氧反应器——曝气器,这一反应器单元是多功能的,去触BOD,硝化和吸收磷等项反应都在本反应器内进行。这三项反应都是重要的,混合液中含有NO3?N,污泥中含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则得到去除。

3.3主要生产构筑物工艺设计

3.3.1 进水泵房

污水进水泵房由格栅间、泵房组成(泵房配电间设于离泵房不远的地方,具体布置见污水厂平面总体布置图,另外厂内另设有集中变配电间、中控室)。 1. 格栅间

平面尺寸:长?宽=7.15米?6.60米,地下深6.53米,为钢筋砼结构,格栅间内设中格栅和细格栅,中格栅栅条间隙为26mm,两栅间隔墙宽取0.6m,栅槽总宽度为3.27m. 最大过栅流速为0.9 m/s。格栅的运行由格栅前、后水位差自动控制。栅渣由设于平台面以下的国产无轴螺旋输送器输出后外运处置。

2. 泵房采用半地下室钢筋砼结构,平面尺寸:长?宽=8.00米?16.60米,地下埋深4.33米,采用立式污水泵抽升污水,泵房内设四台型号为

500QW2600—15—160的立式污水泵(四用一备)。单泵流量为2600米3/时,扬程为15米,转速745转/分,电机功率160千瓦。

每台泵出水管上设微阻缓闭止回阀,起吊设备采用电动单梁起重机,最大起重量为5吨。 3.3.2 细格栅和沉砂池

共设两道进口细格栅,安装在出水井与沉砂池的连接渠道上,用于去除进厂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安全运行。细格栅(一

13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期)分两组设置,每组设2道进口机械弧形细格栅(旋转角为90。)及1道人工应急格栅(国产),渠宽为3.86 m,栅隙宽为20 mm,最大过栅流速为0.9 m/s.格栅的运行由格栅前、后水位差自动控制。栅渣由设于平台面以下的国产无轴螺旋输送器输出后外运处置。沉砂池采用了旋流式沉砂池(分两组设2池,型号旋流式沉砂池Ⅱ50),旋流式沉砂池Ⅱ型号50的尺寸(mm) 型 号 50

采用重力排砂,这使得排出的砂含有机物较少,有利于污水的后续生物处理及泥砂的处置。由两座沉砂池排出的泥砂经2台国产的砂水分离器处理后外运处置。

3.3.3初次沉淀池:

初次沉淀池对于去除污水中泥沙悬浮物质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能够一定对污水中的BOD5起一定的去除作用。这样既能使污水的初步处理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又能减小后续处理的压力,因此考虑设置初次沉淀池。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以及考虑到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等,根据计算结果设置四个辐流式初次沉淀池,池子的直径取36米。有效水深为3米。 3.3.4 A2/O池

A2/O生物池分两组(共4座),污泥负荷为0.12kgBODs/(kgMLSS·d),单池平面尺寸为86.47 m×50m(不包括隔墙厚度),池深为5.7 m(有效水深为5 m),每池分三区即厌氧区、缺氧区及好氧区,每池设有3根进气总管,每根总管设有1个进口电动空气调节蝶阀(用于调节供氧量)。A2/O工艺需有大量的混合液回流(一般为处理水量的2~4倍),这使得其能耗较高。为此,在设计时结合了循环流式生物池的特点,采用了类似氧化沟循环流式水力特征的池型,省去了

14

流量 (万m/d) 19.00 3A B C D E F J L 46100 1520 1370 2740 460 2440 1780 2130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混合液回流以降低能耗,同时在该池中独辟厌氧区除磷及设置前置反硝化区脱氮等有别于常规氧化沟的池体结构,充氧方式采用高效的鼓风微孔曝气、智能化的控制管理,这大大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在确保常规二级生物处理效果的同时,经济有效地去除了氮和磷。该系统较常规A2/O工艺降低能耗约0.045(kW·h)/m3。 3.3.5 鼓风机房

鼓风机房的土建部分按160000 m/d的总规模一次建成,近期设备按20×10 m/d装机。鼓风机房的土建部分按50×15 m3/d的总规模一次建成,近期设备按20×10 m/d装机。鼓风机房与全厂的变配电间合建,其平面尺寸为40×20m。机房内设4台罗茨鼓风机(型号为RF-350,电机功率为220 kW ),该风机高效节能,转子平衡精度高,振动小,齿轮精度高,噪声低,寿命长,输送气体不受油污染。

3.3.6 二次沉淀池

二次沉淀池共四座。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幅流式沉淀池,每座池内径41.2米,为半地下式钢筋砼结构。表面负荷1.5(m3/(m2?h)),停留时间为2.5小时,有效水深1.73米,另加超高0.5米。后考虑到管道敷设,泥斗设为2.00米。出水采用双侧三角堰板出水,堰上负荷为0.47升/秒。两座池共用一座配水集泥井,中心配水,周边集泥。

每座二沉池上设1台ZBG周边传动刮泥机,桥长40米,桥宽0.8米,旋转速度3.2米/分。 3.3.7 配水集泥井

集泥井内设有回流污泥泵和剩余污泥泵,均采用进口潜污泵。采用钢筋砼结构。集泥井内设两台回流污泥泵,最大汇流比为100%。

3.3.8 污泥浓缩池

3 15

第三章 污水处理厂设计 进入浓缩池污泥含水率99.4%,浓缩后含水率97%,浓缩池固体负荷30(公斤/米2日)。近期设浓缩池2座,每座池内径17米,池高4.0米,采用半地下式钢筋砼结构。 3.3.9 脱水车间

每日由浓缩池来的干泥泥量为19522.5公斤,含水率97%,污泥体积648.61(米3/日),污泥经离心脱水后,脱水后的污泥外运。脱水车间内设2台离心脱水机,另预留一台机组位置,两台机组每天工作12小时。

16

第四章 劳动定员及其附属构筑物

第四章 劳动定员及其附属构筑物

4.1劳动定员

污水厂人员编制系根据建设部2001年《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进行确定。《建设标准》规定:1~5万m3/d一级污水厂,每万m3配备25~7人;5~10万m3/d一级污水厂,每万m3配备7~5人;1O~20万m3/d二级污水厂,每万m3配备5~3人。

污水厂人员编制表 序号 机构设置 人员(人) 备注 8 1 2 1 50 6 12 12 6 6 16 4 2 给排水、机电、自控 1 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 厂长 副厂长 总工程师 2 直接生产人员 工程师 污水处理值班工人 污泥处理值班人 中心控制室 化验室 3 辅助生产人员 机修电修 门卫

4.2人员培训

为了使本厂建成后高运转,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应在国内和与本厂工艺类似,且运转管理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时间培训。

17

第四章 劳动定员及其附属构筑物

4.3技术管理

为了使本工程运行管理达到所要求的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除了按上述的组织机构进行行政管理外,还必须加强技术管理。

(1).会同市政环保部门监测污水系统水质,监督工厂企业工业废水排放水质。工业废水排放水质必须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IS-86)的要求。

(2).根据进厂水质、水量变化,调整运行条件。做好日常水质化验、分析、保存记录完整的各项资料。

(3).及时整理汇总、分析运行记录,建立运行技术档案。 (4).建立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和维护记录的存档。 (5).建立信息系统,定期总结运行经验。 4.4附属构筑物

污水处理厂的辅助建筑物有泵房,鼓风机房,办公室,集中控制室,水质分析化验室,变电所,存储间等,其建筑面积按具体情况而定,辅助建筑物之间往返距离应短而方便,安全,变电所应设于耗电量大的构筑物附近,化验室应机器间和污泥干化场,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条件,化验室应与处理构筑物保持适当距离,并应位于处理构筑物夏季主风向所在的上风中处。

4.5附属化验设备

污水厂的常规主要化验设备列下表: 序号 1 2 5 7 9 设备名称 高温炉 电热恒温箱 BOD培养箱 电热恒温水锅 分光光度计 数量 1 1 1 1 1 1 设备名称 生物显微镜 离子交换纯水器 电冰箱 电动离心机 真空泵 灭菌器 数量 1 1 1 1 1 1 11 酸度计 18

第四章 劳动定员及其附属构筑物

13 溶解氧测定仪 15 水分测定仪 17 精密天平 19 物理天平

2 1 2 1 磁力搅拌器 COD仪 空调器 计算机 1 1 1 1 19

第五章 格栅的计算 第五章 格栅的计算 5.1设计要求

1.污水处理系统前格栅条间隙,应该符合以下要求:a:人工清除25~40mm;b:机械清除16~25mm;c:最大间隙40mm,污水处理厂也可设细粗两格栅. 2.若水泵前格栅间隙不大于25mm时,污水处理系统前可不再设置格栅. 3.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泵站前的大型格栅(每日栅渣量大于0.2m3),一般采用机械清除.

4.机械格栅不宜小于两台,若为若为一台时,应设人工清除格栅备用. 5.过栅流速一般采用0.6~1.0m/s.

6.格栅前渠道内的水速一般采用0.4~0.9m/s.

7. 格栅倾角一般采用45 ~75 ,人工格栅倾角小的时候较为省力但占地多. 8.通过格栅水头损失一般采用0.08~0.15m.

9.格栅间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该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工作台上应有安全和冲洗设施. 10. 格栅间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0.7m.

5.2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1.栅条间隙数(n):

设计平均流量:Q=160000/(24×3600)=1.85(m3/s),总变化系数Kz=1.2 则最大设计流量Qmax=1.85×1.2=2.22(m3/s) 栅条的间隙数n,个 n?Qmaxsin?

bhv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 α------格栅倾角,取α=60; b ------栅条间隙,m,取b=0.026m; n-------栅条间隙数,个;

h-------栅前水深,m,取h=1.2 m; v-------过栅流速,m/s,取v=0.9 m/s; 则:

20

第五章 格栅的计算 2.22?sin600 n ? 0.026?1.2?0.9 =68.46(个) 取 n=69(个) 则每组中格栅的间隙数为69个. 2.栅条宽度(B):

设栅条宽度 S=0.01m

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0.2~0.3 m,取0.2 m; 则栅槽宽度 B2= S(n-1)+bn+0.2

=0.01×(69-1)+0.026×69+0.2 ≈2.67m 两栅间隔墙宽取0.6m, 则栅槽总宽度 B=2.67+0.60=3.27m

3.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1.设进水渠道B1=2.0 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 α

1=20

0

,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52 m/s.

L1?B?B13.27?2.00??1.744(m) 02?tan?12?tan204.格栅与出水总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长度L2 m ,

L2?L11.744??0.872(m) 22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1,m

h1=h0?k

4?v2sin?S3,???() h0?2gb式中:

h1--------设计水头损失,m;

h0--------计算水头损失,m; g--------重力加速度,m/s2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 3; ξ--------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

21

第五章 格栅的计算 β=2.42.

S32kh?hk??()vsin?0 1b2g

0.0132.42?()0.92sin600?30.026 ?

19.644 =0.073(m) 6.栅槽总长度L,m

L ?L1?L2?2.0?1.0?H1 tan? 式中,H1为栅前渠道深, H1?h?h2 m. L?1.744?0.872?2.0?1.0? =6.35(m) 7.栅后槽总高度H,m 设栅前渠道超高h2=0.3m

H=h+h1+h2=1.2+0.073+0.3

=1.573(m)

8. 每日栅渣量W,m3/d

0Q?W1 W?8640?1 10001.2?0.073 0tan60 式中,W1为栅渣量,m3/103m3污水,格栅间隙16~25mm时,W1=0.10~

0.05m3/103m3污水;本工程格栅间隙为26mm,取W1=0.05. W=86400×1.505×0.05÷1000=6.50(m3/d)>0.2(m3/d) 采用机械清渣.

5.3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1.栅条间隙数(n):

22

第五章 格栅的计算 n?Qmaxsin?

2?bhv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2.22m3/s; α------格栅倾角,(o),取α=60; b ------栅条隙间,m,取b=0.02 m; n-------栅条间隙数,个; h-------栅前水深,m,取h=1.2m; v-------过栅流速,m/s,取v=0.9 m/s;

隔栅设两组,按两组同时工作设计,一格停用,一格工作校核

Qsin?则 n?maxbhv2.22sin600??47.82个 2?0.02?1.2?0.9 取n=48个 2.栅条宽度(B):

设栅条宽度 S=0.01m

栅槽宽度一般比格栅宽0.2~0.3 m,取0.2 m; 则栅槽宽度 B2= S(n-1)+bn+0.2

=0.01×(48-1)+0.02×48+0.2 =0.47+0.96+0.2 =1.63(m)

单个格栅宽1.63m,两栅间隔墙宽取0.60m, 则栅槽总宽度 B=1.63×2+0.60=3.86m

3 .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L1,设进水渠道B1=2.0 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20°,进水渠道内的流速为0.52 m/s.

L1?B?B13.86?2.00??2.56(m) 02?tan?12?tan204.格栅与出水总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L2 .

L2?L12.56??1.28(m) 22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h1,m

h1=h0?k

23

第五章 格栅的计算

h0??vsin?2g2S,???()

b43 式中 h1 -------设计水头损失,m; h0 -------计算水头损失,m; g -------重力加速度,m/s2

k ------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时水头损失增大倍数,一般采用 3; ξ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β=2.42.

S32kh?hk??()vsin?0 1b2g

0.0132.42?()0.92sin600?30.02 ?

19.644 =0.103 (m)(符合0.08~0.15m范围). 6.栅槽总长度L,m

L ?L1?L2?2.0?1.0?H1 tan? 式中,H1为栅前渠道深, H1?h?h2 m. L?2.56?1.28?2.0?1.0? ≈7.88m 7.栅后槽总高度H,m

设栅前渠道超高h2=0.3m

H=h+h1+h2=1.2+0.103+0.3

=1.603(m)

8.每日栅渣量W,m3/d

W?86400?Q?W11 10001.5?0.3

tan600 24

第五章 格栅的计算 式中,W1为栅渣量,m3/103m3污水,格栅间隙6~15mm时,W1=0.10~0.05m3/103m3污水;本工程格栅间隙为20mm,取W1=0.07污水. W=86400×2.22×0.08÷1000=10.95(m3/d)>0.2(m3/d) 采用机械清渣.

25

第六章 沉砂池的计算

第六章 沉砂池的设计计算

根据处理污水量为16万m3/d,选定型号为50的旋流式沉砂池Ⅱ. 该沉砂池的特点是:在进水渠末端设有能产生池壁效应的斜坡,另砂粒下沉,沿斜坡流入池底,并设有阻流板,以防止紊流;轴向螺旋桨将水流带向池心,然后向上,由此形成了一个涡形水流,平底的沉砂分选区能有效的保持涡流形态,较重的砂粒在靠近池心的一个环行孔口落入集砂区,而较轻的有机物由于螺旋桨的作用而与砂粒分离,最终引向出水渠.沉砂用的砂泵经砂抽吸管、排砂管清洗后排除,清洗水回流至沉砂区.

旋流式沉砂池Ⅱ型号50的尺寸(mm) 型 号 50

尺寸标注示意图:

流量 (万m/d) 19.00 3A B C D E F J L 46100 1520 1370 2740 460 2440 1780 2130 26

第六章 沉砂池的计算 ADC最小值为4CKFGLHJEB

27

第七章 初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第七章 初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7.1设计要点

1.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不小于1小时,有效水深多采用2~4m,对辐流式指池边水深.

2.池子的超高至少采用0.3m.

3.初次沉淀池的污泥区容积,一般按不大于2日的污泥量计算,采用机械排泥时,可按4小时污泥量计算. 4.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200mm. 5.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的比值一般采用6~12m. 6.池径不宜小于16m,池底坡度一般取0.05.

7.一般采用机械刮泥,亦可附有气力提升或净水头排泥设施.

8.当池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小于20m)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9.进出水的布置方式为周边出水中心进水. 10.池径小于20m时,一般采用中心传动的刮泥机.

7.2初次沉淀池的设计(为辐流式)

1.沉淀部分的水面面积:

设表面负荷 q′=2.0m3/m2h,设池子的个数为4,则(其中q′=1.0~2.0 m3/m2h) F= Qmax/nq′=192000/24/4×2.0=1000m2 2.池子直径:

D?4?F??4?1000?35.69(m),D取36m. 3.143.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设t=1.5h,则h2=q′t=2.0×1.5=3.0m.(其中h2=2~4m) 4.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Qmax/ht=192000/3×1.5≈42666.67m3 5.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V1′

- 28 -

第七章 初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Qmax?(c1?c2)?24?100T?V1??r(100??o)?n?42666.67?(150?20)?24?100?4 610?1?(100?97)?4?24?184.89m3c1—进水悬浮物浓度(t/m3) c2—出水悬浮物浓度 r—污泥密度,其值约为1

?o—污泥含水率

6.污泥斗容积:

设r1=2m,r2=1m,α=60,则 h5=(r1-r2)tgα=(2-1)tg60=1.73m V1= ?hs/3(r12+r2r1+r22) =3.14×1.73/3×(22+2×1+12) =12.7m3

7.污泥斗以上部分圆锥体部分污泥体积: 设池底径向坡度为0.05,则

h4=(R-r1)×0.05=(16-2)×0.05=0.7m V2= ?h4/3(R2+Rr1+r12)

=3.14×0.7/3×(162+16×2+22)=213.94m3 8.污泥总容积:

V=V1+V2=12.7+213.94=226.64>184.89m3 9.沉淀池总高度: 设h1=0.3m,h3=0.5m,则 H=h1+h2+h3+h4+h5

=0.3+3.75+0.5+0.7+1.73=6.98m 10.沉淀池池边高度:

H′= h1+h2+h3 =0.3+3.75+0.5=4.55m 11. 径深比

D/h2=32/3.75=8.53(符合6~12范围)

- 29 -

第八章 A/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2 第八章 A/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8.1设计要点

1. 在满足曝气池设计流量时生化反应的需氧量以外,还应使混合液含有一定的剩余DO值,一般按2mg/L计.

2.使混合液始终保持混合状态,不致产生沉淀,一般应该使池中平均流速在0.25m/s左右.

3. 设施的充氧能力应该便于调节,与适应需氧变化的灵活性.

4. 在设计时结合了循环流式生物池的特点,采用了类似氧化沟循环流式水力特征的池型,省去了混合液回流以降低能耗,同时在该池中独辟厌氧区除磷及设置前置反硝化区脱氮等有别于常规氧化沟的池体结构,充氧方式采用高效的鼓风微孔曝气、智能化的控制管理,这大大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在确保常规二级生物处理效果的同时,经济有效地去除了氮和磷.

2

8.2设计计算

1.判断是否可采用A2/O法:

COD/TN=250/25=10>8 TP/BOD5=5/220=0.023<0.06 符合要求,故可采用此法. 2.已知条件:

设计流量Q=160000m3/d(不考虑变化系数)

设计进水水质:COD =250mg/L,BOD =220mg/L,SS =150mg/L,TN=25mg/L , TP 5mg/L;最低水温 20 0C.

设计出水水质: COD≤60mg/L,BOD5≤20mg/L,SS≤20mg/L,

NH3-N≤5mg/L,TP1mg/L

3.设计计算(污泥负荷法)

a.有关设计参数

b.BOD5污泥负荷 N=0.15kg BOD5/(kgMLSS×d) c.回流污泥浓度XR=10000(mg/L) d.污泥回流比 R=50%

- 36 -

第八章 A/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2 e.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 X?混合液回流比 R内

TN 去除率 ?TN?R0.5XR??10000?3330(mg/L) 1?R1?0.5TN0?TNe25?5?100%??100%?80%

TN025r?R?100%?80%

r?R?1混合液回流比 ?TN?取R内=200%

回流污泥量Qr: Qr=RQ=0.5×160000=80000m3/d 循环混合液量Qc: Qc=R内×160000=320000 m3/d 脱氮速度KD: N?(Qr?QC)CNO/103

X

=(80000+320000)×10/103

=4000kg/d 其中CNOX=10mg/L b. 反应池的计算

厌氧池计算V1 厌氧池平均停留时间为2h V1=1.2×(160000/24)×2.0=16000(m3) AO反应池容积 V,m3

VAO?Q?S0160000?220??70471.38(m3) N?X0.15?3330AO反应池总水力停留时间:

tAO?VAO70471.38??0.44(d)?10.6(h) Q160000各段水力停留时间和容积: 缺氧∶好氧=1∶3

缺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 t2?1?10.6?2.65(h) 4

- 37 -

第八章 A/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2 缺氧池容积 : V2?1?70471.38?17617.84(m3) 43?10.6?7.95(h) 4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 t3?好氧池容积 : V3?3?70471.38?52853.54(m3) 4反应池总体积: V=V1+VAO=16000+70471.38=86471.38(m3) 总停留时间: t=t1+tAO=10.6+2=12.6(h) c. 剩余污泥 ΔX=Px+Ps

Px=Y×Q(S0-Se)-Kd×V×Xv Ps=(TSS-TSSe)Q×50%

取污泥增殖系数 Y=0.60, 污泥自身氧化率 Kd=0.05, 将各值代入 Px=0.60×160000×(0.22-0.02) -0.05×86471.38×3.33×0.7 =19200-10078.24 =9121.76(kg/d)

Ps=(0.15-0.02) ×160000×50%=10400(kg/d) ΔX=Px+Ps=9121.76+10400=19521.76 (kg/d) d.反应池主要尺寸

反应池总容积 V=86471.38(m3)

设反应池四组,单组池容积 V单=V/4=86471.38/4≈21617.84(m3) 有效水深 5m;

采用五廊道式推流式反应池,廊道宽b=10m;

单组反应池长度:L=S单/B=21617.84/(5?10?5)≈86.47(米); 校核:b/h=10/5=2(满足b/h=1~2);

l/b=86.47/10≈8.65(满足l/h=5~10); 取超高为0.7 m, 则反应池总高 H=5.0+0.7=5.7(m)

厌氧池尺寸 宽L1=16000/B×5=16000/(50?10?5?5)=12.8(m) 尺寸为12.8?50?5(m)

缺氧池尺寸 宽L2=14315/B×4.5=17617.84/(5?10?5?5)≈14.09(m) 尺寸为 14.09?50?5(m)

- 38 -

第八章 A/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2 好氧池尺寸宽L3=52853.54/B×4.5=52853.54/(5?10?5?5)≈42.28(m) 尺寸为 59.58?50?5 e:反应池进、出水系统计算 ①Qmax=1.85×1.2=2.22(m3/s) 1.2———为安全系数

分四条管道,则每条管道流量为2.22/4≈0.56(m3/s) 管道流速 v=0.98 m/s

管道过水断面积 A=Q/v=0.56÷0.98≈0.57(m) 管径d?2

4?A??4?0.57?0.85(m) 3.14取DN=900(mm)

② 回流污泥管

单组反应池回流污泥管设计流量 QR?R?Q?1.2?0.5? =1.11(m3/s) 1.2——安全系数; 管道流速取 v1=0.98 (m/s) 取回流污泥管管径 DN 900 mm ③ 进水井:

反应池进水孔尺寸: 孔口流速 v=0.80m/s,

孔口过水断面积 A=Q2/v=1.39÷0.80≈1.74 (m2) 取圆孔孔径为 1800mm

进水井平面尺寸为 6×6(m×m) ④ 出水堰及出水井 按矩形堰流量公式计算:

Q3=0.42×2g× b× H1.5 =1.86 b ×H1.5

160000?1.2 86400进水孔过流量 Q2=(1+R)Q/2=(1+0.5)?160000÷86400÷2≈1.39(m3/s)

- 39 -

第八章 A/O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2

式中

(1?0.5)Q?3.5(1?0.5)?1.85?3.5??4.85(m3/s)

22 Q3? b——堰宽,b=7.5 m; 3.5——安全系数 H——堰上水头,m

Q34.853 H?()3?()? 0.4944≈0.5(m)

1.86?b1.86?7.522 出水井平面尺寸 0.5×7.5m ⑤ 出水管

反应池出水管设计流量Q5=Q3 =4.85 (m3/s) 式中:

1.2——安全系数 管道流速 v=0.96 m/s

管道过水断面 A=Q5/ v=4.85÷0.96=5.05( m2) 设置三条出水管 管径:d?4?A??4?5.05/3?1.46(m)

3.14 取出水管管径 DN 1500mm

- 40 -

第九章 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第九章 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9.1设计要点:

1.在满足曝气池设计流量时生化反应的需氧量以外,还应使混合液含有一定剩余DO值,一般按2mg/L计.

2.使混合液始终保持悬浮状态,不致产生沉淀,一般应使池中水流速度为0.25m/s左右.

3.设施的充氧能力应比较便于调节,有适应需氧变化的灵活性.

4.在满足需氧要求的前提下,充氧装备的动力效率和氧利用率应力求提高.

9.2曝气池的设计:

1.供气量:

采用穿孔管距池底0.2m,故淹没水深为4.8m,计算温度为30,水温为20的溶解氧(DO)饱和度为Cs(20)=9.2mg/l,Cs(30)=7.6mg/l 穿孔管出口处绝对压力Pb=1.013×105+9.8×4.8×103=1.48×105Pa 空气离开曝气池时氧的百分比为 Qt=21(1-EA)/79+21(1-EA)×100%

=21×(1-0.06)/79+21×(1-0.06)×100% =20%

注: EA为穿孔管的氧转移效率 取 EA=6%

曝气池中平均溶解氧的饱和度为(按最不利条件考虑)

Csm(30)?Cs(30)(PbQt?)2.066?105421.483?10520?7.6?(?) 5422.066?10?11.10(mg/L)a:相应最大时的需氧量为: R0max=440×11.1/6.41=761.93kg/h b:曝气池平均时供气量为:

Gs=R0/0.3 EA×100=534.3×100/0.3×6=27.7 kgO2/kgBOD5

去除每立方米污水所需的供气量为:2968.33/192000/24=3.7 m3/ m3污水

- 42 -

第九章 曝气池的设计计算 c:相应最大时需氧量的供气量为:

Gs(max)= R0max/0.3 EA=761.93×100/0.3×6=42329.44m3/h 总供气量为: GST=42329.44m3/h 2.鼓风机的选择: 鼓风机所需供气量:

最大时:Gsmax=42329.44m3/h=705m3/min 平均时:Gs=29683.33 m3/h=494m3/min 最小时:Gsmim=0.5Gs=14841.67m3/h=618m3/min 根据供气量和压力选用四台RF-350罗茨鼓风机

- 43 -

第十章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第十章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10.1设计要求:

1.二次沉淀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以澄清混合液并回收,浓缩活性污泥,因此,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因为沉淀和浓缩效果不好,出水中就会增加活性污泥悬浮物,从而增加出水的BOD浓度;同时回流污泥浓度也会降低,从而降低曝气中混合及浓缩影响净化效果. 2.二沉池也有别于其他沉淀池,除了进行泥水分离外,还进行污泥浓缩,并由于水量水质的变化,还要暂时储存污泥,由于二沉池需要完成污泥浓缩的作用,往往所需要的池面积大于只进行泥水分离所需要的面积.

3. 进入二沉池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浓度(2000~4000mg/L),有絮凝性能,因此属于成层沉淀,它沉淀时泥水之间有清晰的界面,絮凝体结成整体共同下沉,初期泥水界面的沉速固定不变,仅与初始浓度有关.活性污泥的另一个特点是质轻,易被出水带走,并容易产生二次流和异重流现象,使实际的过水断面远远小于设计的过水断面.

4. 由于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是泥,水,气三相混合液,因此沉降管中的下降流速不应该超过0.03m/s.以利于气,水分离,提高澄清区的分离效果.

10.2.二次沉淀池的设计:

1.沉淀部分水面面积 F ,根据生物处理段的特性,选取二沉池表面负荷

q?1.5(m3/(m2?h)),(其中q=1.0~1.5m3/(m2?h)) 设四座辐流式沉淀池, n=4,则有 F?2.池子直径 D

D?Q19200??1333.33(m2) n?q24?4?1.54F??4?1333.33??41.2(m)

3.沉淀部分的有效水深h2, 设沉淀时间: t?2.5(h)(其中t=1.5~2.5h),则

h2?q?t?1.5?2.5?3.75(m) 4. 沉淀区的有效容积 V′

- 4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l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