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风趣话歧义

更新时间:2024-04-22 17: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幽默风趣话歧义

四川省蓬溪县群力乡小学校初中部 郭建烈 【内容摘要】歧义是指一个语言单位的意思具有两歧或多歧的解释。歧义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歧义的作用大多数时候是消极的,只有少数时候是积极的。我们要想方设法消除消极的歧义,有时也要利用积极的歧义。

【关键词】歧义 现象 探讨

有这样一个故事:解放前,美国一个高级官员到我国访问。因为这位官员对汉语有一定的了解,就通知中方不安排翻译员,而且他本人携夫人并没有带翻译员就到中国来了。按照外交礼节,中方接待的官员也带着夫人到机场迎接。握手之后,美国人礼节性地称赞中方官员的夫人很漂亮。这位中国官员则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这下子可把美国人弄糊涂了。心里想:“其实你的夫人并不是特别漂亮,我只不过是一种客套,谁想你还要追问她到底哪里漂亮。”他只好敷衍说:“从头到脚,每一处都漂亮。”

这个故事让人听了觉得很幽默。达到幽默效果的恰恰是故事中的两个人物对“哪里”一词的理解不同。我们都知道:中方官员所说的“哪里”其实是表示否定的,相当于英语里的“No”;而美国人所理解的“哪里”是指处所的疑问代词,相当于英语里的“Where”。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歧义。故事的幽默效果就是借助歧义达成的。

所谓歧义是指一个语言单位的意思具有两歧或多歧的解释。 例如:“我是来说他的。”这句话就因为“说”这个字的读音的不

1

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

①“说”念“shuō”,这时的意思是:我是来批评他的。 ②“说”念“shuì”,这时的意思是:我是来劝他的。 ③“说”念“yuè”,这时的意思是:我是来使他高兴的。 一、造成歧义现象的原因

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初步探讨出以下几种: 1、多音多义字造成歧义;

例如:⑴他还欠款1000元。⑵、他看见老师数人。

⑴中的“还”是一个多音多义字,有两个读音。读“huán”时是动词“偿还”的意思。读“hái”时是副词,“尚欠”的意思。这时句子的意思又变成:他除去还上的以外,还有1000元没有还清。⑵中的“数”也是一个多音字,读“shǔ”时是动词“清点、统计”的意思,这时句子的意思是:他看见老师在清点人数;读“shù”时是数量词“几“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则是:他看见几个老师。

2、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例如:⑶新生于本月15日前来报到。⑷这本书是黄色的。 ⑶中的“前”是多义词,可以理解为“以前、之前”这时句子的意思是:新生要在本月15日以前来学校报到。“前”也可以理解为“前来”,这时句子的意思是:新生在本月15日这天来学校报到。⑷中的“黄色”也是多义词,“黄色”可以指书的包装等外在形式的颜色,也可以指书的内容是不健康的。

3、兼类词造成的歧义。

2

例如:⑸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这句话里的“锁”是兼类词,既可以理解为名词“锁具”,这时句子的意思是:我的这辆自行车上面没有安装锁具。也可以理解为动词“锁住”,这时句子的意思是:我的自行车上了锁具,但是没有锁上。

4、语序不当产生的歧义

例如:⑹今天到会的有五个学校的领导。这句话里的“五个”既可以修饰“学校的”,也可以修饰“领导”,从而产生歧义:①“五个”修饰“学校”时,意思是:今天到会的领导来自五个学校。不知道领导的具体人数。②“五个”修饰“领导”,意思是:今天到会的学校领导有五个。不涉及学校数量。

5、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

例如:⑺我的哥哥和他的朋友。这句话中的“他”既可以指代“我的哥哥”,也可以指代别的什么人。这样也导致了歧义的产生。①我的哥哥和哥哥的朋友。②我的哥哥和另外一个人的朋友。

6、标点符号使用不当造成的歧义

例如:⑻据说江南才子唐伯虎曾经给人写过一副对联: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副对联也是有歧义的。中间不用标点符号断句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怎么能居住,这个人非常悲伤。这副对联在诅咒人。如果中间用逗号断开如下:此地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则意思变为:这个地方安乐,能够居住;这个人好,不会发生悲伤的事,又是对主人的祝福了。

7、省略不当造成的歧义

3

例如:⑼有一所学校的学生经常到教师食堂打饭且不遵守秩序。学校总务处于是出了一则通知:教师食堂只卖老师,不卖学生。请同学们相互转告,谢谢!这则通知里的“只卖老师,不卖学生”就是省略不当造成的歧义。很显然,总务处的意思是教师食堂只卖饭菜给老师,不卖饭菜给学生。由于省略不当,让人还误以为那所学校的总务处在贩卖人口呢。

8、语境不明造成的歧义

例如:⑽、你弹的是什么?如果不结合上下文来单独看这句话,就不知道问的是“乐器”还是“乐曲”。

9、说话时轻重音不同造成的歧义

例如:⑾、他想起来了。这句话中的“起来”重读,就是“他想起床了”的意思;如果“起来”轻读,则是指他想起什么人或事来了。

二、歧义现象的作用

歧义这种语言现象的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消极的。前面所举的例子除去例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以外,全都是消极的。它们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误的理解,有时会耽误事情的。但是,也有少数歧义句子是有积极意义的。如中美两国在签订三个联合公报时,美方企图在台湾问题上蒙混过关,以便于为“两个中国”制造合法依据;中方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谈判陷入僵局。而打开僵局的是“双方一致承认海峡两岸只有一个中国”这样一句有歧义的话。它为推动中美双方的谈判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三、歧义现象的消除方法

由于歧义这种语言现象大多是消极的,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消除它。

1、朗读法。对于多音多义字和轻重音等造成的歧义,可以把它的音读出来。这样就能够消除它的歧义。

2、增补法。也就是在原句中增补必要的词语来消除歧义。如“你弹的是什么?”一句,在原句后面加上“乐器”或“乐曲”,歧义就消除了。

3、删除法。就是删去原句中的某个词语来消除歧义。如在“母亲的回忆”这个歧义句子中删去“的”,意思就明确了。

4、换位法。就是通过对语序不当的歧义句中的某个词语的位置进行调整来消除歧义。如“今天到会的有五个学校的领导”一句,将“五个”与“学校的”互换位置,歧义就消除了。

5、替换法。就是另外找一个词语来代替原句中的某个词语来消除歧义。如“今天到会的五个学校的领导”,如果把“个”换成“所”或“位”,歧义自然消除。

6、标点法。就是在句子中间加上适当的标点来消除歧义。如“养猪大如山老鼠个个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在中间标上不同的标点则意思截然不同。“养猪大如山,老鼠个个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与“养猪大如山老鼠,个个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的差别何其大。

7、改写法。有些句子的歧义用上述的方法都不能够解决时,不

5

妨尝试将句子改写。如“弟弟没有找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写为:⑴弟弟没有被找到。⑵弟弟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或物)。

(本文于2010年获得蓬溪县教育局中学语文类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nb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