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复习检测题

更新时间:2023-08-14 00:26: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语文复习检测题(第一、二单元)

一、生字词

涨()薄烟() suō()笠 dǒu()sǒu()

烘()托Kē()cháo()朗润()()

酝酿()()liáo()亮水藻()卖弄()()

hóu lónɡ()()响亮()宽敞()着()落

澄()清髻()镶()贮()蓄蝉蜕()()咄()咄逼人莅临()吝啬()()娇mèi()干涩()()粗犷()静谧()屋檐()

淅沥()()睫()毛瘫痪()()淡雅()烂漫()捶()打憔悴()()诀()别

侍()弄沉寂()嫩()芽分歧()一霎()

委屈()拆()散嗅()到菡萏()()

徘徊()() qī()斜并蒂()匿()笑

荫蔽()()祷()告梗()心绪()

遮()蔽黄晕()风筝()欣()然

宛()转看()护草垛()絮叨()

翻来覆()去仿膳()粼粼()姊()妹

膝()上沐浴()()骤()

二、背诵默写

1、《春》

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描述的画面。

3、《春》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江苏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代表作有《》、《》、《》等。

4、在描绘春草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的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草之多,分布之广。

5、在描写春花图时,有实写,有虚写,请写出虚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舍,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话剧

《》、《》。

7、阅读《济南的冬天》2、3段,回答一下问题:

(1)文中第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着落:慈善:

(3)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4)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5)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6)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7)“小摇篮”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照应了前面_________________一词。

三、古诗文默写

(1)潮平两岸阔,

(2)小桥流水人家。

(3)水何澹澹,。

(4),随君直到夜郎西。

(5)《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的胸襟的句子是:,

。,。

古诗四首

一、常识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

家、家、。他的诗以见称。《观沧海》是一首诗。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

是:,。

2、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

是:。

3、勾勒出海岛草木茂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的诗句

是,。

4、描写大海风急浪涌,惊涛拍岸的壮阔景象的诗句

是,。

一、常识填空

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

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3、表现江面开阔,帆船飞速直前的长江景致的句子是:,

4、表现诗人思乡思亲之情的诗句是:,

一、常识填空

1、从诗歌的体裁看,《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天净沙”是

,“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诗句

是:,。

2、此曲以萧索凄凉之境衬托游子内心悲苦,其中最为典型的两句

是:和;与其形成对比构成一幅清新、恬静景象的一句是:。

一、常识填空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字,

号,是代著名诗人。

2、王昌龄是代诗人。左迁的意思是。

二、按要求写出诗句

1、写景兼点时令并含有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2、表明作者写这首诗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3、抒发诗人对友人深切同情和关怀的句子

是:,。

二、阅读理解

(一)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1.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和________。

2.下边的文字是从选文中抽出来的,联系选文内容,放在哪儿最合适呢?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3.对选文第③段中“强壮”“高大”该怎样理解?请结合文意说一说。

4.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把你的理解说一说。

5.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二)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一、“有的浓,有的淡”中“浓”的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D、程度深。

二、蓝色的“这”是指代:

A、树上的嫩芽

B、大块小块的新绿

C、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

D、以上三项都是

三、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体现了初春的景物特征?

四、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世说新语〉两则》

一、语言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友人惭.()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雪骤.()..()俄而

公欣然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

..()柳絮因.风起()下车引.之()

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

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二、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0.本文给你什么启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0d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