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版三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16:47:1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绘地图

授课内容:绘地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位置图,及学校的位置图。 2.通过绘制地图让学生了解到居住地有哪些隐患。 3.经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体验归纳总结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家乡或学校的地形图并标出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教学难点:

了解居住地及学校的“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教育孩子要远离。 教学准备: 吉林省地图,伊通地图,靠山地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 、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吗?位于我们吉林省地图上的那个地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听、看、讲、想、做) 1.在下面地图上找到你的学校。 (想、做)

2.小组成员交流书中的表格相互补充班上汇报。(看、听、讲、想、做)[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3.试一试 (看、听、讲、想) (1)为你的学校绘制一幅“学校地图”。

(2)用同样的方式给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画一幅地图。 4.试一试

(1) 选择画的最准确的“学校地图”和“居住地地图”用彩笔标出“有安全隐患的地方”。 (2)组内成员交流,班上汇报

总结:我们的学校和居住地都有“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请大家远离那些有危险的地方保护我们的生命。

5.看读一读的内容:每个人的家乡地图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边读边画所获知识点。

(2)小组成员交流,,班上汇报, 有困难的同学组内的同学帮助。

第2课知情者说

授课内容:知情者说 教学目标:

1.知道了解家乡的历史,同时关注家乡的发展过程。 2.使学生了解“吉林地名的由来”。

3.真正体会家乡的发展,从而达到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知道了解家乡的发展过程,同时推举出同学中博 学多闻的人。

教学难点:搜集住过的村镇或小区过去是什么样子? 教学准备: 文字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 、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自己的家乡过去是什么样子吗?和我们现在比起来有哪些不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很多家乡的历史内容保存在家乡人的记忆中。

二、探究新知:

1.你的学校过去是什么样子?历史上,它是怎么发展的,你知道吗?

2.你住的村镇或小区,过去是什么样子?家乡人谁最清楚? 3.小组成员交流相互补充班上汇报。(看、听、讲、想、做)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

4.试一试 (看、听、讲、想)

(1)在你看来,谁最了解家乡的发展过程? (2)怎样才能获得关于家乡发展历史的知识?

(3)学生交流评选“家乡的历史档案库”。注意:比一定局限在评选人物。

4.试一试

能做到博学多闻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那你的同学中也有博学多闻的人吗?

(1)小组内交流评选组内博学多闻的人!

(2)班级交流,选出历史上知识最丰富的班级人物吧!

5.看读一读的内容:“吉林”地名的由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边读边画所获知识点。

(2)小组成员交流,班上汇报, 有困难的同学组内的同学帮助。 (3)学生汇报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到“吉林”是如何以来的? 三、总结作业

你们知道“伊通”地名的由来吗?

第3课八大怪

授课内容: 八大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2.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为什么会形成一些怪异的习俗 教学重点: 家乡很多怪异的习俗,他们是怎样由来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八大怪的怪异之处,并且如何由来。 教学准备: 收集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 、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关东情》

同学们你们从这首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内容? 课题引入《八大怪》 二、探究新知:

通过刚的歌曲我们知道东北有八大怪,那你们知道他们都是什么怪吗?

1、读一读《简说东北八大怪》

2、和组内同学交流,并简述八大怪的由来 3、试一试

(1)家乡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些怪异的习俗呢? (2)除了这些,你认为还有那些风俗怪异有趣? (3)小组内成员交流,班上汇报 三、总结作业

你们还知道哪些地区有一些怪异的风俗?

第4课 性格

授课内容: 性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每个人的性格会有所不同,但同一个地方的人们会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2.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人的性格中的独特。 教学重点: 家乡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到家乡人性格中的优点及缺点 教学准备: 收集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大家来猜一猜这个人是谁?

总结:每个人的性格会有所不同,儿童一个地方的人们则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课题引入《性格》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家乡人的性格”,然后选出10个形容词来形容家乡人的性格。

2.小组参加全班分享,充分讨论,最终选择10个能最代表家乡人性格的词语。

3.班级汇报评 4.试一试

(1)小组内讨论“家乡人的三大优点”和“家乡人的三大缺点” (2)班上交流和分享 5.试一试

(1)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食物来形容家乡人.

(2)班级交流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对家乡人的人是最深刻! 三、总结读一读 出示“吉林人的性格”

通过朗读这首诗歌,同学们在诗中发现多少个来描写吉林人的形容词?

第5课 清明节

授课内容: 清明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清明节是哪一天

2.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人过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 教学重点: 在清明扫墓中家乡人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 的。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家乡人过清明的习俗哪些是不可取 教学准备: 收集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描写的是24节气中的那个节气?

课题引入 二、探究新知:

清明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中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

1.试一试

(1)调查家乡人过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吧? (2)关于清明节的诗词或故事,你知道哪些? (3)小组成员交流汇报

2.小组内成员交流讨论在家乡的祭祖扫墓习俗中,有哪些是过

时、落后的?应该怎样改变?

3、看读一读的内容:清明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边读边画所获知识点。

(2)小组成员交流,,班上汇报, 有困难的同学组内的同学帮助。 三、总结

清明原本可以让我们追寻记忆中旧日的足迹,找回曾经的朝夕相处,伤怀感动,百感交集。然而,清明扫墓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清明已经变得不再清明。在这个追思感怀的日子里,汽车排起了长龙,山火也可能伴着焚香烧纸而至。

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我们的哀思。低碳减排,共度一个“清明”的清明。

第6课 秀水

授课内容: 秀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家乡有哪些河流。

2.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河流在家乡的生活中发挥是谁呢么作用。

3.通过本科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说污染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河流,那些河流被污染,那些河流没被污染。

教学难点: 了解居住地及学校的旁边有哪些河流,教育学生不要野浴。

教学准备: 收集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是家乡人一直以来的居住梦想。那你们知道你家居住地有哪些河流吗?

引入课题秀水 二、探究新知

1.你家附近和自己生活联系紧密的河流是那一条? 2.对于这条河流有什么信息可以和大家分享?

3.你家附近有面积较大的湖泊或水库吗?他在家乡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小组内交流吧

4.试一试小组内讨论

(1)你家附近的河流湖泊有没有被污染? (2)污染和家乡人的生活有关系吗? (3)怎么解决“水污染”问题? (4)组内讨论,班级内汇报成果

5.刚才听过同学们的汇报老师了解到你们家乡的美丽,可是在这里老师要给大家一个提醒野浴非常的危险,你们知道吗?

(1)学生汇报野浴的危险之处 (2)观看视频野浴的危害

(3)小组同学共同设计警示牌,班级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创意最好。

6.读一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通过文字你读懂了什么?

第7课 绿草如茵

授课内容: 绿草如茵 教学目标:

1、了解我省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间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草地在家乡的生活中发挥是谁呢么作用。

教学重点:1、懂得爱护植被,绿化我省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 化我省的活动。

2、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收集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同学们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举例说岀一些不同地区、环境中生长的植物的特点,如在南方、北方、沙漠等地生长的植物有何特点。然后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再由各小组代表发言。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你家的附近哪一片草地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在你的理解中,什么样的草地才叫“草原”?你家附近有“草原”吗?

3.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1)草原、草地给家乡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2)我,恶魔英爱怎样保护他们?

4.试一试

(1)有人说:“我国每年还需进口大量粮食,为什么不把草原开垦诚耕地以生产更多的粮食呢?”

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吧 5.读一读:家乡的草原

(1)出示图片姜家甸草原、查干淖尔湖图片

(2)学生汇报通过阅读资料读懂了什么?

第8课 基础教育

授课内容: 绿草如茵 教学目标:

1、了解我省的基础教育状况。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自己的学校。

3、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来了解各级政府为了反战基础教育坐了哪些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上学的好处,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 教学难点: 科教兴国与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收集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发展基础教育市政府和蛇会的责任,接受基础教育,是每一个儿童的权利和义务。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1、小组内交流

(1)最近几年,给及政府为发展基础教育做了哪些事情?

(2)家长为子女的教育付出了那些努力? 2.辩论

(1)社会上一些人认为,山不上学没什么区别,不上学一样能吃饱饭。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2)组内成员讨论,选出一人进行汇报 3.试一试

(1)你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2)在学校里拥有怎样的学习生活?

(3)把你心中的学校滑下来,千万别忘记画上老师和同学! 4.读一读:吉林省的基础教育

第9课 家乡的道路

授课内容: 家乡的道路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家乡路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后家乡路 周边经济的发展。

2.知道家乡的物产、特产及丰富的资源。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调查了解家乡路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后家乡路周边经 济的发展。

教学难点: 如何规划家乡外面世界相连的道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反映20年前和现在道路情况的图片和照 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有关20年前道路情况的调查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对每天上学走的那条路一定很熟悉吧?(生:熟悉)那你能对我们大家介绍一下你上学的路是什么样吗? (学生介绍自己上学的路) 师:同学们,从你开始上学到现在这三年里,这条路有什么变化吗? 生:路比原来宽了。

引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

诚实的道路叫马路,农村的道路主要是乡村公路。 1、小组内交流

(1)仔细想一想自己家附近的道路主要有哪些? (2)沿着这些道路都有什么建筑或风景?

(3)有那些故事是与这些道路有关联? 2.你的想法是什么?

(1)如果让你来规划家乡与外面世界相连的道路,你有什么想法?

(2)如果家乡的路只保留一条,你选择保留那一条?为什么? (3)如果家乡的路在增加一条,你选择在哪里在修一条?为什

么?

三、读一读:家乡的路

第10课 民族团结

授课内容: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了解我省的民族构成 2.培养学生民族团结要和睦相处 3.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是家乡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教学准备: 收集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我们省有哪些少数民族?阅读资料“吉林省的民族构成与民族自治”。

2、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总结: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 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 同, 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 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 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3.试一试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宣传“民族团结”的宣传板,看哪个小组最有创意。

第11课 家乡美食

授课内容: 家乡美食 教学目标:

1、了解我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 2、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3、通过了解家乡的饮食习俗、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些习俗。 教学重点:

了解我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 教学难点:

了解我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 教学准备: 收集文字资料、图片以及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肥沃的黑土地为家乡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我省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和习惯,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家乡的饮食各民族都有哪些习俗。

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如果让你来向来自省内其他县市的客人介绍家乡的饮食,你会介绍些什么?

2.组内交流总结本地饮食的特点。

3.按照四菜一汤的标准设计宴会菜谱,并要体现我们本地的饮食

特点,你们小组会选择哪些菜品?要给客人吃什么主食?

4.阅读资料:吉菜的食材

第12课、当导游

授课内容:当导游 教学目标:

1.了解我省不同地区的美色。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领略家乡的美景。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及个旅游景点。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做一个有素质的游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是家乡美景的义务宣传员,我们都来当美景的导游。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大家一起评选最佳导游。

请选择本地最熟悉的一处景点,介绍给大家。 2.读一读家乡处处有美景

(1)出示图片资料介绍通榆风车观光区、辉南三角龙湾风景区。

(2)学生汇报除了教师所出示的图片你还知道哪些景区。 3.试一试

文明也是一道风景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有素质的游客。

(1)我们给喜欢的旅游景点编写一条文明提示语。 (2)举办一次家乡美景摄影大赛或家乡美景绘画大赛。 (3)小组讨论班级汇报。 (4)作品展示。

第13课、变化的职业

授课内容:变化的职业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人从事的各种职业 。

2.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哪些职业是进些年新出现的哪些职业以消失。 教学重点:

让同学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职业也消失了一些职业。

教学难点:

职业变化仍会发生而且速度会更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从事的一些职业可能会消失,还有一些新职业产生。这是真的么,引入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试一试对于家乡人所从事的各种职业你了解多少?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职业、

2.有哪些职业是进些年新出现的?有哪些职业已经消失了? 3.选择一种还有的职业说一说它会消失或不会消失的理由。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职

业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4.读一读:职业及其发展

第14课、地标

授课内容:地标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有哪些地标 。

2.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哪些建筑物或自然景观叫地标什么地方有地标 教学重点:

让同学了解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县区的地标 教学难点:

让同学了解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县区的地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吉林省有很多漂亮的风景地人们经常会去旅游参观,可是他们不能称作地标那你知道什么是地标么?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某一地方具有独特地理特征的建筑物或自然景观叫地标 1.小组交流全班进行讨论如果在你自己居住地所在的县或区选地标

2.给自己选择的地标编一句广告语要概况描述地标特点 3.读一读:吉林省十大地标

4.除了吉林省那你知道我们的国家有哪些地标?

第15课、邻居

授课内容:邻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吉林省的各个城市的名字。 2、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有哪些市州和县(区)。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其他城市,增长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乡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那你的什么都有哪些邻居呢? 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我们居住地所接壤的邻村、邻县、邻市都可以看成是家乡的“邻居”。

1.我们居住地所接壤的邻村、邻县、邻市有哪些? 2.这些和我们接壤的邻居与我们都有哪些方面的联系? 3.关于这些邻居,我们还可以分享哪些信息? 4.读一读:教师出示吉林省行政区划图。

(1)、让学生看这个行政区划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透过这个区划行政图,你看懂了什么?

5. 和小组同学一起画地图。

第16、历史标本

授课内容:历史标本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吉林省的的文物建筑。 2、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信息“。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保护家乡的文物。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幢古老的建筑、意见股东、一首旧诗、一张褪色的珍贵图片 都可以成为追溯家乡的历史发展标本。

引入课题 二、 探索新知

1. 和同学们一起盘点能代表家乡历史的实物,说明这些实物上保留的“历史发展信息”。

2. 小组内交流,把交流结果写在汇报纸上,在参与全班分享。 总结: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

3. 小组内交流讨论在保护家乡文物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4. 班级同学交流,汇报成果。 5. 读一读:伪满皇宫博物院

(1)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阅读本资料 (2) 通过阅读资料你读懂了那些信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ep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