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总说明

更新时间:2023-09-27 14: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概述

本设计为某二级公路,设计长度:4.923465公里,计算行车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路基的总宽为20.50米。路线所经地域自然区划为VI6区为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光照充足。沿线所在地区筑路材料丰富,品质优良,供应量充足,运输方便。

沿线所在地区地形图及拟建公路起始控制点,起点A坐标为(0.000,0.000)标高为(138.400);终点B坐标为(801.917,4434.026)标高为(136.500)。

二.路线设计

1、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

路线设计在考虑保证汽车公路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考虑了线形对地形、地物、景观等条件具有适应性,按总体设计要求,综合考虑桥梁、排水工程和沿线设施等诸多因素,在工程量增加不多时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做到平纵线形组合适当、线形顺适、视觉诱导良好、与环境配合协调,做到了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2、路线布设情况

确定路线走向及控制点,在此前提下采取布线的要领上: 1)适应地形、地物,可取用较高技术指标,使路线线形顺适。 2)结合城镇规划,靠近城镇,并为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其使用方便,为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路网的连接,增大吸引交通量。

4)少占良田、果园,多利用荒坡薄地,尽量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5)避开厂矿和重要建筑物,减少管线交叉,尽量绕过村屯,减少房屋拆迁和相互干扰。

6)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植物的破坏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7)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速公路自身的功能。 8)有利于节省投资,方便施工。

在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线性设计。

三.路基、路面及排水

1、路基设计

1)路基总宽8.5m。行车道宽2×3.5m,两侧土路肩各宽0.75m。 2)全线严格执行部颁设计规范及有关文件,同时对部分项目采用较高技术指标,根据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在总结各地的经验的基础上,放缓了路堤及路堑边坡坡度,提高了路基及边坡稳定性。对路堤基底视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填土高度等不同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路段清除表层20cm厚耕植土并在填前进行夯实;水稻田地段,一般采取排水、翻晒或换填等措施。路堤边坡高度小于9m,路堤边坡为1:1.5;路堤边坡高度小于20m大于9m时,每8m处设置2m平台,平台处设置排水沟,边坡坡度分别为1:1.5,1:1.75。土质及全风化岩石的路堑边坡为1:1.5,硬风化岩质的路堑边坡为1:1.25,软风化岩质的路堑边坡为1:1;挖方深度大于8m,根据岩质的风化程度,挖方深度小于14m大于8m时,每6m处设置2m平台,平台处设置排水

沟, 边坡坡度分别为1:0.75,1:1;挖方深度大于14m时,每6m处设置2m平台,平台处设置排水沟, 边坡坡度分别为1:0.5,1:0.75,1:1。路基最大填土高度为12.64m,最大挖深为19.10m。

3)加强边坡的防护,全线填方边坡高度小于3m时,采用撒草籽进行植物防护;边坡高度大于3m小于10m时,采用浆砌片石衬砌拱形护坡;互通立交区的主线及匝道、特大桥引线等边坡,采用浆砌片石衬砌网格和植物防护相结合。全线挖方边坡高度小于3m, 采用撒草籽进行植物防护;土质挖方边坡高度大于3m小于12m,采用浆砌片石方格网设计图;对于风化比较严重的岩层,根据风化程度不同,采用不同厚截面的浆砌片石护面墙。

4).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为标准,一般土质路堤;路床深度范围以内压实度应不小于95%,上路堤深度范围内应不小于93%,下路堤深度范围应不小于90%;路堤基底在填筑前应挖除耕植土,并进行填前压实,压实度不应小于85%;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时,基底的压实度应达到路床的压实度标准;零填及路堑路床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5%。

高填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

桥涵及其它的构造物处填土,桥台台背和挡土墙墙背填料应优先选用内摩擦角值较大的砾类土、砂类土填筑;各种填土的压实应尽量采用轻型机具,严格控制松铺厚度。从填方基底或涵洞顶部至路床顶面压实度均应达到95%。当路堤基底土质软弱时,应换填并按相同的标准进行压实。

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施工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设计填层25cm,其数量已计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表中。

2)路面排水

路面横向排水双向坡度为2%,土路肩横向排水双向坡度为3%。

五.涵洞设计

在涵洞的布设上,认真调查研究了区域的自然排水体系和农田排灌系统与路线的关系,注意与路线平、纵面和路线排水系统相配合,基本做到了使沿线的地表径流迅速无害地排走。在结构型式的选用上,除考虑水文、地质和结构的要求外,注意养护的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涵。

六.路线交叉 1、路线交叉

交叉口均采用加铺转角式交叉。平面交叉施工时,为加强路基整体稳定性和强度稳定性,宜与主路同时施工,交叉段路面形式同主路。

七.结 语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包括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涵洞设计,通过这些设计我们掌握公路勘测设计各阶段的设计任务,掌握设计过程中涉及原始资料的采集方法和内容,掌握路面设计参数的测定、选用及计算,基本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能利用AutoCAD熟练绘制工程图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g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