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堂笔记

更新时间:2023-10-02 2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会计课堂笔记

第一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基本内容: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企业会计是会计的主体。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又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不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种社会集团服务。以提供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主要手段,以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是财务会计的主要特点。管理会计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采用灵活而多样化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管理部门正确的进行最优管理决策和有效经营提供有用的资料。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基本内容:

一、管理会计发展的两个阶段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领域,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大致上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1)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初到50年代)

执行性管理会计是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标准成本”、“差异分析”、“预算控制”等方面。但它还只是管理会计的雏形,其基本点是在企业的方针、决策等重大问题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协助解决在执行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果问题。但企业管理的全局、企业与外界关系的有关问题没有在会计体系中得到应有的反应。因而总的说来,这还只是一种局部性、执行性的管理会计,仍处于管理会计发展历程中的初级阶段。

(2)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50年代以后)

本世纪50年代起,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并大规模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力获得迅速的发展。同时,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经营日趋复杂,企业外部的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这些新的条件和环境,一方面强烈要求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具有灵活反应和高度适应的能力,否则,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显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形式和要求。必然为现代管理科学所取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就迅速发展起来。它是以服务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决策性管理会计。它与执行性管理会计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差别。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创立及其发展,标着者这门科学日趋成熟,而进入其发展历程中的高级阶段。 二、现代管理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就是它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科学对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方法上赋予它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使它的面貌焕然一新。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基本内容:

财务会计对比,现代管理会计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

无论管理会计或财务会计,都同时为企业内部、外部的有关人员服务,只是侧重面不同。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提供财务信息;管理会计则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即为各级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地改善生外经营及时提供有用的财务管理信息,为实现最优管理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二、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财务会计以统一货币形式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从凭证、帐簿到报表,对有关资料逐步进行综合,要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程序进行,具有比较严密而稳定的基本结构;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信息,它在许多方面可以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制约,结构比较松散,领域更加广阔,方式方法也更加灵活多样。

三、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

财务会计主要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集中、概括性的资料,来综合评价、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管理会计则不然,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目标,必须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与局部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它既要从整个企业的全局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也要从企业的各局部出发来考虑、观察和处理问题,两者不可偏废。

四、面向未来

财务会计一般只反映实际已完成的事项,它所提供的资料主要是关于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历史记录;而管理会计则主要是面向未来,它为了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侧重于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有关未来的大量不确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适应决策需要。 五、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财务会计也要应用一些数学方法,但范围比较小,一般只涉及到初等数学;而管理会计为了在现代化的管理中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却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许多现代数学方法,主要是把运筹学和数理统计学中许多科学的数量方法吸收、结合到会计中来,使它有可能把

复杂的经济活动尽可能用简明而精确的数学模式表达出来,并利用现代数学方法,包括最优化技术,对所掌握的有关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以揭示有关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优数量关系,具体掌握有关变量联系,变化的客观规律,以便为管理人员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选择最优方案和有效地改善生产经营提供客观依据。 本章小结:

第一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归根结蒂,现代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以飞速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为基础,在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企业管理要求的过程中发展完善的。管理会计从最初只是财务会计的一部分,到逐渐分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是企业管理思想不断进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管理会计现在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财务会计有着诸多的不同,也起着与财务会计不同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因此,其方式就更加灵活,并且要兼顾到企业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学习过本章后,应该认识到管理会计一直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思考,会计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管理会计)作为一项企业管理活动,怎样从自己的角度创新自己的管理思想,以及紧跟最新的管理思想,将管理思想与会计工作紧密结合,为企业的总目标服务。

第二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对象、方法和职能作用 第一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

对于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可以从它作为一门学科和作为一种会计工作这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一、从学科的性质看

现代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它突破了传统会计框架的局限,从许多相关学科吸收引进了有关的科学成果使之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增添了新内容,获得了新生命,得以迅速的发展。现代管理会计的创立及其不断发展,大大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标志着会计科学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从工作性质看

它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管理学把决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认为管理首先是决策,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者的首要职能。而决策离不开信息,因为信息被看作是管理的“介质”。 现代管理科学从决策的角度把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分为三个层次:(1)决策系统,(2)决策支持系统,(3)执行与控制系统。

与此相适应,管理人员也区分为三种不同类型:(1)决策人员,(2)参谋人员,(3)执行人员。会计入员作为信息专家,是属于决策支持系统的参谋人员。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动。这是因为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其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通过现金流动的动态,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成本、盈利这几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统一评价,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首先,企业生产经营中现金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制约着企业的盈利水平。其次,现今流出与流入数量上的差别,则制约企业资金占用的水平。最后,现今流出与流入以上两个方面的差别还可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即时间上的差别可通过“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换算,转化为在同一时点上看问题,是时间上的差别通过数量上的差别来表现。 由此可见,现金流动具有更大的综合性和敏感性,通过把握现金流动的动态,就可以全面、系统、及时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各个环节发挥积极能动作用。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

一、现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主要特点,可从它与财务会计所用的方法进行对比来说明。 财务会计所用的方法,是属于描述性的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全面、系统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是属于分析性的方法,借以从动态上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现金流动。它同财务会计所用的描述性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涉及到常数,而且还涉及到变数。

“差量分析”作为一种基本的分析方法贯穿现代管理会计的始终,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有多种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成本性态分析法将成本表述为产量的函数,分析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然后按照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最终把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它联系成本与产量的增减变动进行差量分析,构成现代管理会计中一项基础性的内容。

(二)本·量·利分析法将成本、产量、利润这几个方面的变动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并围绕它,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这对帮助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根据主客观条件有预见地采用相应措施实现扭亏增盈,具有重要意义。

(三)边际分析法增量分析的一种形式。它运用求导数的方法确定由自变量的微量变化所形成的函数的精确变化率。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最优的边际点,使企业管理部门具体掌握生产经营中有关变量联系和变化的基本规律性,从而有预见地采取有效措施,最经济有效地运用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各有关因素的最优组合,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

(四)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经营决策中,适应不同的情况形成若干独特的“成本”概念(如差别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和相应的计量方法,以此为基础,对各

种可供选择方案的“净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别各有关方案的经济性。这是企业用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

(五)折现的现金流量法将长期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出(投资额)及其建成投产后各年能实现的现金流入,按复利法统一换算为用同一时点的数值(现值、终值或年值)来表现,然后进行分析对比,以判别有关方案的经济性,使各方案投资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上。这是企业用来进行长期投资决策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

二、现代管理会计方法上的精密化,标志着它从描述性科学向精密科学发展 现代管理会计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用高等数学和其它现代数学方法来武装自己,使之朝着精密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数量分析方法日趋精密化,是它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标志着它从描述性科学向精密科学转变。而这种转变实质上是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第四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是把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有机的结合起来。解析过去是由财务会计来完成的;控制现在是指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是指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目标卓有成效地进行;预测和决策是筹划未来的主要形式。 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现代管理会计的这几项职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职能。职能作用上的综合化,是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代会计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对象、方法和职能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能对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研究对象、分析方法以及其职能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继续深入地学习建起理论概念框架,明确方向与整体思路,理清现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章 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定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的货币表现,它包括产品生产中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成本按经济用途可以区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其中制造成本又是由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三个基本要素组成,而制造费用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间接材料、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gx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