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贸易现状及问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17:02:3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语外贸函电 中日贸易现状及问题期末论文

班级:文日1131 姓名:甄宗芹

学号:201190505116 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中日贸易现状及问题

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两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贸易互补性极强。中日贸易关系的发展既促进了中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了双赢,使中日双方的经济互补关系在双边贸易发展中得以充分体现。对于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中日贸易的扩大,中日两国的贸易问题也不断更新,进一步影响到中日两国贸易的发展。

中日贸易现状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从建交以来一直在曲折中增长。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中日两国的贸易改变了长期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徘徊的局面,两国贸易开始快速的发展。1999年两国贸易额达到662亿美元,是1972年的60倍。截至2003年,日本已连续13年保持者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06年日本与中国内地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2132.8亿美元,使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截至目前,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仍处于重要地位。

中日两国从2009年到2011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贸易商品进行了分析。2009年中日两国贸易额2321.8亿美元,同比减少12.8%。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096.6亿美元,同比减少11.6%,从中国进口1225.2亿美元,同比减少13.9%。在2010年,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等三项指标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490.9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6%,进口总额则为1527.5亿美元。在日本贸易总量中,对中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与2009年相比增加0.2%,高达20.7%。在2011年,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在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中日贸易额每年都持续增长,两国之间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中日两国2009年至2011年贸易总额如下图 :

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00920102011贸易额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的增长。

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变化。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家电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且商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而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产品以汽车、电子产品、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等高科技产品为主,如图:

表一: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表二:日本对中国产品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如图所述,中日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传统贸易商品和原

材料的比重有所下降。纺织、机电、光学医疗设备等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占据主要地位。在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中,排在前十位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占据绝大多数比重。

中日两国贸易形势趋于多样化发展。由于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迅速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形式也呈现向多样化的方向的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由于发展民族经济,把技术贸易当作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积极地大规模地引进和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发达,科技水平先进,因此中国从日本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其次,国际旅游作为第三产业,近年来不断兴旺发达。国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更多的中日游客来往于中国或者日本,从而促进了中日贸易合作形式的多样化发展;最后,劳动力输出进展显著。劳动力输出,主要是指一国的劳动者到国外的企业提供业务,或在国外承包工程及建设项目的行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技术力量和其他建设条件,而且劳动力价格便宜,因此日本为了节约资本,在中国投资建厂。而中国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所制定的雄心勃勃的经济发展计划、投资计划都迫切需要借助日本以及其他外国承包公司的力量来完成。中日两国的贸易从工业到劳动力再到科学技术,都在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中日两国贸易形势越来越趋于多样化。

中日贸易问题及对策

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贸易摩擦增多、日本贸易壁垒提高、政治历史问题掺杂严重、经济危机的影响等问题。我们要积极的解决这些问题,为中日贸易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

中日贸易存在的问题中,发生最频繁的就是贸易摩擦。贸易摩擦的发生与各国之间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有一定的关系。就中日两国来说,中国进行改革开改以后,中国对日本呈现贸易顺差,同时两国贸易收支不平衡集中程度较高。同时,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也引起双方贸易摩擦加剧。日本长期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而不是“自由贸易政策”,通过政府补贴、优惠税收、进口壁垒等手段来影响本国厂商及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帮助本国厂商在竞争中获胜。中日贸易结构的不平衡也造成了双方贸易摩擦加剧。首先是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不断增加。虽然中国对日顺差来源于众多产品,但总是相对集中于几个行业或几种产业上。因此造成了贸易摩擦问题。

要想解决贸易摩擦问题,首先建立双边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确保通畅的交流沟通渠道和谈判的机制,

促进稳定健康的贸易关系。其次,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原则,掌握贸易战略的作战方策,维护我国产品贸易的正当利益。再者,实现多元化出口战略。对于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追求产品的多元化,使出口多元化与战略品种集中化相结合。最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带领国内企业勇敢面对反倾销。国家可以授权行业协会带领企业积极应诉,行使反倾销职能。

日本贸易壁垒提高也是阻碍中日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国内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经济不景气,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使得本国的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而中国的这类产品在价格上则占据绝对优势。因此,日本通过提高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来达到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而日本的这一举措恰恰阻碍了两国的贸易往来。日本对我国技术贸易壁垒的提高使得我国出口情况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更顺利地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中国首先得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建立有效的出口产品标准体系。尽管我国出口产品成本较低,但有些产品质量不过关,为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出口产品标准体系。2、建立有效的贸易产品平台。我国对于某些贸易产品信息并没有透明,导致日本对我国产品的怀疑。信息平台的建设并不是一种形式,更关键的是将这个平台推广普及至企业间,与企业间建立有效沟通,及时传递各种信息。我们还要充分解读各种外贸条约,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来有效地避免贸易壁垒。

长久以来,中日贸易受中日政治关系以及历史问题的影响较深,两国态度始终存在落差:1999年之前,日本比较积极,曾经提出“宫泽构想”邀请中国参加,却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1999年之后,中方比较积极,提出中日韩经济整合的构想,却遭到日本的冷遇。另外,日本政府官员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在中国台湾问题上干预中国内政、篡改教科书等政治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双边关系以及双边贸易的正常发展,成为两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这使得两国贸易摩擦增多,并正逐渐升级。

在解决中日关系方面,两国都意识到友好相处是唯一正确选择,两国关系应该搞好,不应该搞坏。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对亚洲和世界有利和共识,就有动力,两国关系相向而行,克服困难,使其出现新的良好发展势头。发展中日关系不仅需要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也需要两国人民的支持。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中日贸易的发展,而中日友好贸易又能推动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两者互相作用。

中日贸易在亚洲经济体系中举足轻重,两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良好发展不但造福两国人民,更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尽管双方的贸易摩擦始终存在,但是友好合作的大趋势是必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y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