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十泉路景观规划设计文本和说明书)07.9.24

更新时间:2024-06-10 14: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目 录

规划设计文本 ..................................... 1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用地布局与功能结构 ................................... 2 第三章 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 3 第四章 临街界面与景观脉络 ................................... 5 第五章 开敞空间与绿地系统 ................................... 7 第六章 附录 .................................................. 9

规划设计说明书 .................................. 11

第一章 背景研究与调查分析 .................................. 11 第二章 规划定位与设计理念 .................................. 13 第三章 用地布局与功能结构 .................................. 16 第四章 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 21 第五章:临街界面与景观脉络 .................................. 23 第六章 道路设施与开敞空间 .................................. 25 第七章 绿地系统及植物配置 .................................. 28 第八章 景观与建筑设计导则 .................................. 29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配合莒南县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越,社会整体和谐,彰显现代文明”的城市建设目标,为进一步加强莒南县十泉路(西一路——东环路)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更好的为十泉路的规划建设提供技术依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范围

规划区位于莒南县城中部地段,东起东环路,西至西一路,南至民主路,北至人民路,全长约3800米,用地总面积约237.53公顷,规划十泉路断面为三块板(5-7-7-22-7-7-5),道路红线控制宽度60米。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5]146号;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5.《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6.《莒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莒南县建设局,《莒南县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 8.莒南县建设局,《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招标文件》(2007.8);

9.其它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第四条 规划设计理念

1.整体协调,功能与形象的融合 2.景观组织,秩序与理性的体现 3.人本回归,市民活动体系的创造 第五条 规划功能定位

第 1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莒南老城区向西面对新城区的主要窗口之一,联系新老城区景观脉络的主要廊道之一,是集商业金融、商务办公、生活居住、卫生医疗、娱乐游憩五大功能为主导,其他相关功能配套的多功能综合区。其中的商务办公、娱乐游憩和综合医院具有全市意义。

第六条 规划设计目标

1.打造有机性、高效率、特色化的城市景观空间 2.体现多样性、高品质、人文化的城市生活

第七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文本、说明书和图件三部分。

第二章 用地布局与功能结构

第八条 本规划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代码均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代号及含义详见《规划用地平衡表》。

第九条 规划区内各地块的开发建设,应符合本规划所规定的用地性质,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其使用性质应与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合。

第十条 规划结构

规划区将形成“一轴、一心、八区”的功能结构。一轴是指十泉路主轴线;一心是指位于规划区十泉路两侧,镇中路以西、西一路以东区域,规划设计为商业金融与商务办公中心;八区是指依据现状和规划设计需要划分的八种不同的功能区,分别为商业金融区、商服居住区、宾馆商业与影视娱乐区、居住用地区、医疗卫生区、中学用地区、公园绿地区、景观广场区。

第十一条 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67.50ha,占规划建筑用地的29.15%。

规划居住用地分别位于十泉路与西一路交叉口西南侧、十泉路与镇东路交叉口东北侧以及东环路与十泉路西南侧三个地块,有2个多层居住小区和1个别墅区。其中西一路东侧多层居住小区保留原规划设计方案,镇

第 2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东路东侧多层居住组团内部道路通而不畅,保持内部私密和安全性,并配置幼儿园、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小区绿地。别墅区选址结合眉山生态山体和龙王河水系位置与走向,进行别墅区道路规划与景观环境规划布置,尤其考虑到别墅区与周围道路和景观节点的相互协调。

2.公用设施用地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为59.87ha,占规划建筑用地的25.85%。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为2.49ha,主要为旧城区的县工商管理局、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县房地产管理局、县武装部等行政管理机构。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为48.17ha,采取集中布局的方式,分别位于镇中路与西一路之间、新建路与镇东路之间的十泉路两侧,主要布置银行及分理处、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贸易咨询等高层商务办公综合楼、四星级商务酒店、大型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综合商场以及独立的商品批发市场等商业金融公共建筑。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为2.83ha,主要是旧城区的莒南文化馆、影视娱乐城以及位于十泉路与东一路、人民路之间的游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为6.38ha,为旧城区莒南县人民医院、县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并根据需要扩大用地规模,进行相应的附属建筑规划布局以及景观改造。

3.其它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76.26ha,占规划建筑用地的32.93%。 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0.73ha,占规划建筑用地的0.32%。

规划绿地用地27.24ha,占规划建筑用地的11.76%,其中公共绿地为25.02ha,占规划建设用地10.80%。

规划水域面积为5.93ha,占总用地面积2.50%。

第三章 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第十二条 道路规划分为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巷道四类。其中主干路分为交通性主干路和综合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主要为生活性道路,巷道主要为组团片区内部道路。

第 3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第十三条 结合莒南总体规划和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路网规划,规划区主干路路网形成“一横五纵”的城市道路网系统。十泉路、西一路、隆山路、天桥路、规划九路为综合性主干路,东环路为交通性干道。

第十四条 道路红线内用地为道路及道路绿化专用,任何与道路无关的建筑和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及新建不得占用道路用地。

第十五条 公共停车场

规划范围内不同用途建筑物在开发时,除本规划设置的公用停车场外,各用地地块需设置满足自身地块使用的停车场或停车位。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的要求,规划区机动车停车场按就近停靠原则进行布置,规划在各组团用地内部合理配建公共停车场。规划在规划区公共建筑集中地区规划15处相对独立的公共停车场。在居住区、学校等人流往来较多的公共建筑内都要按照规范要求配建停车场。

第十六条 道路交叉口控制

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道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为:主干路25-30米,次干路20-25米,支路:15-20米。

第十七条 交叉口交通控制

交叉口交通控制进行交通管制分类,保证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与畅通,主要控制类型分为信号灯控制、禁止左传和禁止行人通行3类。

第十八条 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区内公共交通规划要求任意地点5分钟可到达公交站点的目标。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公交站点的设置应结合用地布局统筹安排,注意与重要的公共建筑有方便的联系,居住区要考虑和住宅区出入口的关系。

第十九条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规定

十泉路、西一路两侧建筑至少退后30m;天桥路、规划九路建筑后退至少20m;隆山路、镇中路建筑后退至少15m;人民路、民主路、镇西路、镇东路、新建路、温泉路建筑后退至少10m;沿规划区水体两侧的建筑物

第 4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后退河道蓝线视水系的宽度而定,但至少应后退10m。

第四章 临街界面与景观脉络

第二十条 临街界面控制

1.十泉路两侧新规划建筑的主要临街面应沿建筑控制线对齐,保证留有人流集散的公共景观空间。

2.对西一路与十泉路交叉口、镇中路与十泉路交叉口、东环路与十泉路交叉口等重要路口建筑群和交叉口景观统一设计,可以强化路口景观,起到主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3.对规划区十泉路各路段沿街建筑(除现状保留区外)在高度设计、风格上做韵律处理,创造富有节奏感的沿街立面景观,使流动性的活动与沿街具有韵律感的景观产生共鸣,便于人在运动中欣赏街景。

第二十一条 景观规划原则

1.运用城市设计手法,研究十泉路的空间形象特征和规划定位,塑造十泉路在规划区中的整体景观形象,提高景观空间的视觉观赏舒适性。

2.强调景观适应性和以人为本原则,塑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人性化景观活动空间。

3.景观空间多样性原则,体现景观空间的区域特色,营造场所精神。 第二十二条 景观设计结构

规划区形成“一主四次一带三区多点”的景观结构。

“一主”指规划区内的十泉路城市人文景观主轴,沿十泉路串联了各个主要景观区域和景观节点,同时也是规划区的景观视觉走廊。

“四次”指规划区内四条人文景观次轴,分别是西一路、镇中路、隆山路和规划九路景观次轴。四条次轴是对以十泉路景观主轴框架确定的延续和补充,由此在规划区内形成一个网状景观骨架。

“一带”指规划区东部贯穿规划公园内部的龙王河滨河景观带,起着构筑规划区公园内外绿色景观廊道的作用,为提高规划区景观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二区”指规划区内两个主要景观片区,分别是市民广场景观片区和

第 5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公园绿地景观片区,为市民娱乐游憩提供开敞空间。

“多点”指均质布置于规划区内的各种点状景观节点,有道路景观节点、绿地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景观节点3种形式。

第二十三条 景观要素设计 1.标志

规划十泉路核心商务金融区中的高层商务办公、宾馆酒店、大体量超市、影视娱乐建筑、现状人民医院住院部等都是规划区的标志性建筑,是人们辨别城市方位的重要标志。

2.景观视觉走廊

以规划区的高层商务酒店及商务办公建筑(位于十泉路和西一路交叉口)为视觉控制点,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控制,形成十泉路景观视觉走廊,可直接眺望莒南新区水景公园和东部市民广场、眉山风景区。

3.景观轴(带)

景观轴线(带)主要依托规划区主干道和河流水系进行组织,结合两侧的绿化带形成沿十泉路、镇中路等景观轴和沿龙王河水系形成滨河景观带。

4.景观(区)节点

规划区景观片区主要依托面积较大的市民广场与公园绿地形成,通过植物的配置形成风格迥异的城市绿色景观。规划区景观节点呈多点式均质布置于整个规划区范围,分为标志性建筑景观点、绿地景观点、道路景观节点三种类型。

5.天际尺度控制

城市天际尺度即城市轮廓线尺度,是表达城市形象特征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建筑高度的控制。规划区高度控制根据实际能力和建设需要确定建筑最高高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居住建筑高度控制区、公共建筑高度控制区和其它建筑高度控制区。

6.建筑形象

在规划区不同地段,通过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高度来增加地域或特定场所的识别性与认知性,形成特色鲜明的建筑或建筑群体形象。新

第 6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开发建筑风格应与莒南整体城市风貌相协调,同时又各有特色。

第五章 开敞空间与绿地系统

第二十四条 开敞空间设计

规划区开敞空间系统由公园绿地、滨水空间、市民广场、组团绿地、商业步行街构成,各类开敞空间相互串联成网络,形成块状与带状开敞空间相结合、主导空间和附属性开敞空间相结合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区开敞空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第二十五条 块状开敞空间 1.市民广场

设计理念是追求景观核心区与活动中心两大功能,成为规划区景观开敞片区,营造多功能、富有情趣的城市居民游憩空间。设计主题以打造规划区市民活动空间为主题,展示规划区新形象和体现勃勃生机。

2.龙王河公园

设计理念是打造为十泉路的景观“绿心”。以水景为主线贯穿全区,结合滨河步行路、亲水平台和各种休闲广场游乐设施形成主要景观区,充分展现十泉路生态景观与文化气息。设计主题是以市民游憩、老人休闲及儿童活动为主题,充分利用龙王河水系创造滨河景观。

3.街头开敞景观节点

设计理念是为行人提供交通和景观的共享空间、生态绿地。设计主题是利用景观设计塑造十泉路景观亮点,强化路口景观。

第二十六条 带状开敞空间

带状开敞空间包括:道路人行道、滨水景观空间、商业步行街区等,是规划区中的重要景观边界,对公共开放空间的沟通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规划龙王河滨水景观空间是最亲切宜人的空间,具有自然的环境特征。

规划商业步行街区公共商业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人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强调景观连续和人的尺度,商业街结合步行铺装、绿化栽培、座椅、广告牌、小型广场,形成适宜人们休闲活动游憩的带状开敞空间。

第二十七条 绿地系统结构

第 7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及丰富的生态景观,运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开辟各类城市绿地,结合龙王河滨河风光带构成规划区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绿地系统,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二十八条 绿化用地布局

1.公园绿地:在十泉路北侧、东外环以西、规划9路以东,结合水体规划设计莒南中心公园,沿中心区水系廊道两侧规划布置,安排滨水绿化及游憩设施,布置老人活动设施和儿童嬉戏场地,提供游憩服务。

2.街头绿地:街头绿地主要布置于十泉路街道两侧及西一路西侧、镇中路东侧,使其成为空间景观过渡或交通入口的重要节点,也为人们提供游憩场地。

3.组团绿地:在宾馆酒店、生活居住、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功能组团内部设置,结合停车设施和景观小品建设成为各组团内部景观中心,为各组团居民服务。

4.广场绿地:在规划市民广场和十泉路与东外环路交接处设置广场绿地,避免硬质铺地的全覆盖倾向,结合大型乔木及园林花卉种植,创造出优美的开敞休息空间。

第二十九条 绿化种植原则

1.选择要注重树种的季节搭配,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绿化景观。 2.植物配置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选择与搭配,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

3.绿化种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绿化要优先种植乔木,控制大面积草坪建设,乔木、灌木种植面积不得低于70%,非林下型草坪面积不得超过30%。

4.注重植物的科学合理搭配,形成植物群落的概念,突出公园绿地植物造景乔、灌、地被等各层植物的成片栽植。

第 8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第六章 附录

附录1 规划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R R1 R2 C C1 C2 C21 C22 C23 C24 C25 C26 C3 C5 S S1 S2 S3 U G G1 G2 G11 G12 G22 水域 规划区总用地 C35 C36 C51 C52 R22 用地分类 居住用地 一类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中小学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商业用地 金融保险用地 贸易咨询用地 服务业用地 旅馆业用地 市场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影剧院用地 游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医院用地 卫生防疫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 广场用地 社会停车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 绿化用地 公共绿地 公园 街头绿地 防护绿地 用地面积(ha)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67.50 4.74 52.64 10.12 59.87 2.49 48.17 18.75 6.14 6.62 4.52 6.36 5.78 2.83 1.28 1.55 6.38 5.59 0.79 76.26 67.49 7.35 1.42 0.73 27.24 25.02 10.20 14.82 2.22 231.60 5.93 237.53 29.15 2.05 22.73 4.37 25.85 1.08 20.80 8.10 2.65 2.86 1.95 2.75 2.50 1.22 0.55 0.67 2.75 2.41 0.34 32.93 29.14 3.17 0.61 0.32 11.76 10.80 4.40 6.40 0.99 100 城市建设用地

第 9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附录2 规划区主次干道规划一览表

道路名称 规划区内 起迄点 道路性质 长度红线宽(m) (m) 60 60 40 40 40 50 30 24 24 24 24 24 24 24 横断面形式 5-7-7-22-7-7-5 5-7-7-22-7-7-5 5.5-5-2-15-2-5-5.5 5.5-5-2-15-2-5-5.5 5.5-5-2-15-2-5-5.5 5.5-6-3-21-3-6-5.5 7.5-15-7.5 6-12-6 6-12-6 6-12-6 6-12-6 6-12-6 6-12-6 6-12-6 建筑红线后退(m) 30 30 20 20 20 2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十泉路 西一路-东环路 综合性主干路 3824 西一路 人民路-民主路 综合性主干路 614 隆山路 人民路-民主路 综合性主干路 592 天桥路 人民路-民主路 综合性主干路 666 规划九路 人民路-民主路 综合性主干路 591 东环路 人民路-民主路 交通性主干路 430 镇中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次干路 601 镇西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镇东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新建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温泉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东一路 东环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613 592 623 653 669 人民路 西一路-东一路 生活性支路 3656 民主路 西一路-东一路 生活性支路 3356

第 10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说明书

第一章 背景研究与调查分析

1.莒南县基本概况

莒南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鲁苏交界处,东与新兴港城日照市相邻,紧靠岚山港,南与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江苏省连云港市接壤,西与临沂市河东区毗邻,北与日照市相接。全县辖16镇2乡,759个行政村,总面积1752平方公里,人口99万,其中县城建成区人口16.3万人。兖石铁路横贯东西,境内公路覆盖全县,运输便捷;距青岛港200公里,距岚山港30公里,日照港50公里,连云港90公里,临沂机场40公里,青岛机场200公里,海陆空运输方便。

莒南县物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30多种,且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是中国有名的“花生之乡”、“板栗之乡”、“茶叶之乡”和“石雕艺术之乡”。

这些年莒南县经济发展迅速,对外经贸势头强劲。现已形成以福瑞集团、宇达集团、路克士集团、春园集团等十二家大中型企业为代表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逐步形成了花生、板栗、肉类、磨料磨具、草柳编、石雕石刻六大加工出口基地,其中花生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花生贸易集散地,有15大类300多种系列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

2.规划区位条件分析

规划区位于莒南县城中部地段。按照《莒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和旧城区控规要求,十泉路向东连接东外环,向西接西一路,是城市东西向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为城市东西向发展主轴,同时也是城市南北向发展的过渡地带,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十泉路都是整个莒南县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另外规划地段处于东部居住区和西部商业、行政办公区之间,在功能和景观上都起到了隔离和过渡性的重要作用。

3.规划区范围

规划区位于莒南县城中部地段,本次规划十泉路东起东环路,西至西

第 11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一路,南至民主路,北至人民路,全长约3800米,按规划设计要求,十泉路道路红线控制宽度60米,规划为三块板断面(5-7-7-22-7-7-5),规划区用地总面积约237.53公顷。

4.用地现状分析

十泉路东西两端多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农田用地,用地布局凌乱。由于中部地段为老城区,商业行政办公用地密集,用地扩张无序,各类用地相互混杂,没有形成良好的功能布局,部分建筑老化,需要进行改造置换。同时道路建设滞后,主次干道不成系统,存在较多的丁字路和断头路,路况情况一般,道路级别和通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设施、市政设施以及绿化配套明显不足,缺少景观亮点和市民休闲娱乐设施。规划区域现状用地平衡表如表1。

表1 规划区现状用地平衡表

用地代码 R R2 R4 C C1 C2 用地分类 居住用地 二类居住用地 四类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C21 商业用地 C22 C25 C26 C3 C5 G U S E E1 E2 金融用地 旅馆业用地 市场用地 用地面积(ha) 112.26 25.37 86.89 30.15 6.34 16.08 9.83 1.75 1.39 3.11 1.98 1.51 0.47 3.87 3.66 0.21 0.11 0.97 27.40 170.89 66.64 15.29 51.35 237.53 第 12 页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65.69 14.85 50.85 17.64 3.71 9.41 5.75 1.02 0.81 1.82 1.16 0.88 0.28 2.26 2.14 0.12 0.06 0.57 16.03 100.00 文化娱乐用地 C35 影剧院用地 C36 C51 C52 游乐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医院用地 卫生防疫用地 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 道路广场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水域及其他用地 水域 耕地 规划区总用地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根据规划区用地现状及设计功能,需要保留改造的建筑等实体如表2所示。

表2 规划区保留改造的建筑等实体一览表

序号 1 用地名称 保留改造的建筑等实体名称 备注 沿街及单位职工的多层住建筑质量较好,除较少建筑需改造居住用地 宅、莒南一中、第一实验小外,均可继续使用,但环境较差,学、第二实验小学 需改造完善 建筑质量较好且多为多层建筑,除县工商局、县计生委、县卫行政办公用地 较少建筑需修葺完善外,总体予以生局、县人民武装部 保留 天添乐购物中心、华天批发建筑质量较好,部分地段建筑布局商业金融用地 市场以及沿街部分商业设施 凌乱,需整治改造 十泉路、东外环、温泉路、道路大都需要进行拓宽改造,十泉道路广场用地 天桥路、新建路、镇东路、路西段、镇东路、镇中路、镇西路镇中路、镇西路、西一路 需要裁弯取直 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主体建筑质量较好,部分附属建筑医疗卫生用地 卫生防疫站、药品检验所 和环境需要重新改造与规划设计 建筑质量较好,但建筑后退少,随文化娱乐用地 莒南文化馆 着十泉路的拓宽,靠街部分地段需拆除 市政公用设施县邮电局 临街建筑,十泉路的拓宽时需拆除 用地 水质差、环境脏乱,水体需治理、水域 龙王河 河道需疏浚拓宽,环境需综合整治 2 3 4 5 6 7 8 第二章 规划定位与设计理念

1.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2005]146号;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5)《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6)《莒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7)莒南县建设局,《莒南县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 (8)莒南县建设局,《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招标文件》(2007.8);

(9)其它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 2.规划设计定位

第 13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2.1 上位规划定位

根据莒南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十泉路定位为一条贯通新老城区的东西向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轴线,在十泉路两侧将形成行政办公、大型商贸、文化、休闲等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空间向西拓展的主干道。沿现状十泉路两侧的老城区作为传统商业服务中心,将形成老城区核心服务区,承载城区传统商贸、综合生活服务、文化教育等功能,而新城区将以行政中心为基础,整合城市级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形成现代服务核心区。

根据莒南县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将十泉路设计定位为城市景观大道发展轴线,沿十泉路两侧,西一路与隆山路之间的用地性质以商业金融、广场和居住为主,将形成以商务金融为主导,集商贸、游憩与生活居住为一体的市级商务中心。

2.2 功能定位

作为莒南联系城市新老片区的主要发展轴线,十泉路两侧规划区域将会成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聚集地。本规划设计地段的定位将主要承担莒南老城区的综合服务职能,同时也将承担全市部分公共服务职能。

具体可表述为:莒南老城区向西面对新城区的主要窗口之一,联系新老城区景观脉络的主要廊道之一,是集商业金融、商务办公、生活居住、卫生医疗、娱乐游憩五大功能为主导,其他相关功能配套的多功能综合区。其中的商务办公、娱乐游憩和综合医院具有全市意义。

3.规划设计理念

3.1 整体协调,功能与形象的融合

设计功能定位从莒南城市总体规划和莒南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入手,强调规划区域承担功能的协调分工和错位发展,用地规划和总平面布局以突出功能定位、强调人、建筑、环境共融共生的整体性为原则,体现老街区、新功能、新形象的设计理念。

3.2 景观组织,秩序与理性的体现

本规划区不仅强调功能的多重复性,更要求物质环境的集约与高效。景观规划设计充分体现秩序与理性设计理念,形成复合明确的功能布局、

第 14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部道路通而不畅,保持内部私密和安全性,配置了幼儿园、商店和小会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小区景观组团绿地的规划布置,为居民提供户外游憩空间。别墅区选址结合眉山生态山体和龙王河水系位置与走向,进行别墅区道路规划与景观环境规划布置,尤其考虑到别墅区与周围道路和景观节点的相互协调。

(5)医疗卫生区

位于十泉路与天桥路交叉口东北侧,规划保留莒南县人民医院、县卫生局和妇幼医院及职工住宅,并进行总平面布局补充规划和环境改造,安排内部巷道和停车场,增添景观开敞空间,保证医院内部环境卫生和宁静氛围。

(6)中学用地区

位于十泉路与新建路交叉口东北侧,规划保留莒南现状第一中学主要建筑,疏理中学内部巷道,增添景观开敞空间,维护景观优美的中学校园环境。

(7)公园绿地区

位于规划区十泉路与规划九路交叉口东南侧和西北侧地块,依托龙王河水系进行公园、街头绿地、滨水绿带的规划设计。东北侧的公园内部设置公园俱乐部、亲水平台、老人活动区域、儿童活动场地及相关公园设施,绿地面积(包括水面)应达到70%以上;街头绿地主要分布在十泉路与规划九路交叉口西北角,结合市场组团成为市民重要的游憩开敞空间。滨河绿地沿水系两侧控制,景观处理以自然绿化为主,期间以步行道路串接各个景点。

(8)景观广场区

该区域包括市民广场和两个道路景观节点,市民广场位于十泉路与镇中路交叉口东南侧,是规划区主要景观开敞空间。广场景观环境设计以“工”形水景为主线,广场内部有东西向巷道将广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动静分离,其中北部以景观树阵、喷泉和景观休息设施为主题,形成安静优美的休息交流空间。南部以开敞的景观铺地为主题,构筑市民集会和活动空间。广场整体设计开敞,功能分区明确,方便市民使用。

第 20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区两个主要道路景观节点分别是西一路和十泉路交叉口,东环路与十泉路交叉口两个节点。十泉路与西一路的交叉口结合道路和两侧用地性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以增强规划区入口标志性和易识别性,设计主题以景观铺地广场与小喷泉为主,为行人提供休息空间。十泉路与东环路交叉口节点邻近规划的龙王河公园,景观设计与周围建筑进行整体设计,以景观廊架与喷泉雕塑为主题,作为规划区东部入口,为居民假日公园休闲提供游憩开敞空间。

第四章 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1.道路系统规划

本规划区基本保持了莒南城市总体规划的路网格局,结合规划区道路性质、道路网间距与密度,对规划区部分道路进行了设计调整。

首先十泉路根据规划设计要求,道路断面相对于总规(9-7-3-22-3-7-9)断面作了调整,变为三块板(5-7-7-22-7-7-5),道路红线控制宽度还是为60米,绿化率不低于30%。其次,考虑到规划区中规划九路与东环路之间间距较大,用地道路网密度较低,特规划布置了一条城市支路——东一路,道路红线宽度24米,向东与东环相接,交叉口离北侧铁路立交至少保持80米安全距离。东一路呈弧线沿与十泉路相交进一步向南延伸,民主路和人民路向东延伸与东一路相交,将规划区规划九路与东环路之间用地划分为四块,便于进行相关用地规划与景观设计。

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道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为:主干路25-30米,次干路20-25米,支路:15-20米(具体参看道路系统规划图)。

2.交通结构说明

道路规划性质主要分为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巷道四类。其中主干路分为交通性主干路和综合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主要为生活性道路,巷道主要为组团片区内部道路。结合莒南总体规划和旧城区控规路网规划,规划区主干路路网格局将形成“一横五纵”的城市道路网系统,具

第 21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体如下表4。

表4 规划区主次干道规划一览表

道路名称 规划区内起迄点 道路性质 长度红线宽(M) (M) 60 50 60 40 40 40 30 24 24 24 24 24 24 24 横断面形式 5-7-7-22-7-7-5 5.5-6-3-21-3-6-5.5 5-7-7-22-7-7-5 5.5-5-2-15-2-5-5.5 5.5-5-2-15-2-5-5.5 5.5-5-2-15-2-5-5.5 7.5-15-7.5 6-12-6 6-12-6 6-12-6 6-12-6 6-12-6 6-12-6 6-12-6 建筑红线后退(M) 30 20 30 20 20 15 15 10 10 10 10 10 10 10 十泉路 西一路-东环路 综合性主干路 3824 东环路 人民路-民主路 交通性主干路 430 西一路 人民路-民主路 综合性主干路 614 天桥路 人民路-民主路 综合性主干路 666 规划九路 人民路-民主路 综合性主干路 591 隆山路 人民路-民主路 综合性主干路 592 镇中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次干路 601 镇西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镇东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新建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温泉路 人民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东一路 东环路-民主路 生活性支路 613 592 623 653 669 人民路 西一路-东一路 生活性支路 3656 民主路 西一路-东一路 生活性支路 3356 规划区机动车停车场按就近停靠原则进行布置,为了消除马路停车现象,规划在各组团用地内部合理配建公共停车场。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的要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米,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米。适应未来不断增长的机动车交通量要求,规划在规划区公共建筑集中地区规划15处相对独立的公共停车场(具体参看交通组织分析图)。此外,在居住区、学校等人流往来较多的公共建筑内都要按照规范要求配建停车场。

3.交通系统分析

交通组织尽量合理安排人车分流,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在保证机动车交通顺畅的同时,结合道路人行道、市民广场、公园绿地、景观节点和水系廊道,进行步行交通体系的规划组织。在规划区各地块合理安排车行巷道与步行开敞空间,并进行社会停车场与专用停车场的合理配置,实现区内各地块的人车分流。

交叉口交通控制进行交通管制分类,保证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安全与畅通,主要控制类型分为3类。

第 22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1)信号灯控制:人车兼可通行的交叉路口; (2)禁止左传:机动车只能右转弯的交叉口; (3)禁止行人通行:禁止行人穿越;

完善规划区公交线路,合理布置公交站点,提高服务水平。规划区公共交通规划目标要求任意地点5分钟可到达公交站点。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2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公交站点的设置应结合用地布局统筹安排,注意与重要的公共建筑有方便的联系,居住区要考虑和住宅区出入口的关系。在规划区中标出公交站点的建议位置,具体的公交线路和站点应以整个城区为系统统一安排(具体参看交通组织分析图)。

第五章 临街界面与景观脉络

1.临街界面控制

界面控制是空间界定的重要手段,道路沿街界面轮廓的控制主要对象是建筑组成的临街立面。规划区十泉路沿街轮廓界面的控制主要体现在三点:

(1)十泉路两侧新规划建筑的主要临街面应沿建筑控制线对齐,保证留有人流集散的公共景观空间;

(2)对西一路与十泉路交叉口、镇中路与十泉路交叉口、东环路与十泉路交叉口等重要路口建筑群和交叉口景观统一设计,可以强化路口景观,起到主导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3)对规划区十泉路各路段沿街建筑(除现状保留区外)在高度设计、风格上做韵律处理,创造富有节奏感的沿街立面景观,使流动性的活动与沿街具有韵律感的景观产生共鸣,便于人在运动中欣赏街景。

2.景观脉络梳理 2.1规划原则

(1)运用城市设计手法,研究十泉路的空间形象特征和规划定位,塑造十泉路在规划区中的整体景观形象,提高景观空间的视觉观赏舒适性。

(2)强调景观适应性和以人为本原则,塑造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人性化景观活动空间。

第 23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3)景观空间多样性原则,体现景观空间的区域特色,营造场所精神。 2.2景观设计结构

规划区由点状的景观节点、线状的景观轴线(走廊)和面状的景观区共同构成景观系统构架,形成“一主四次一带三区多点”的景观结构。

“一主”指规划区内的十泉路城市人文景观主轴,沿十泉路串联了各个主要景观区域和景观节点,同时也是规划区的景观视觉走廊。

“四次”指规划区内四条人文景观次轴,分别是西一路、镇中路、隆山路和规划九路景观次轴。四条次轴是对以十泉路景观主轴框架确定的延续和补充,由此在规划区内形成一个网状景观骨架。

“一带”指规划区东部贯穿规划公园内部的龙王河滨河景观带,起着构筑规划区公园内外绿色景观廊道的作用,从而为提高规划区景观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二区”指规划区内两个主要景观片区,分别是市民广场景观片区和公园绿地景观片区,为市民娱乐游憩提供开敞空间。

“多点”指均质布置于规划区内的各种点状景观节点,有道路景观节点、绿地景观节点和标志性建筑景观节点3种形式。

2.3景观要素设计

景观轴(带)、开放空间、建筑、标志、节点等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因素,本规划力求以此为突破口增强城市景观设计的标识性和易识别性。

(1)标志

在各类主要用地组团内设置相应的标志性建筑物,要具有时代的风貌特征,通过广场、地标建筑加以强化,形成有强烈识别性的城市意象。规划十泉路核心商务金融区中的高层商务办公、宾馆酒店、大体量超市、影视娱乐建筑、现状人民医院住院部等都是规划区的标志性建筑,是人们辨别城市方位的重要标志。

(2)景观视觉走廊

以规划区的高层商务酒店及商务办公建筑(位于十泉路和西一路交叉口)为视觉控制点,通过对建筑空间的控制,形成十泉路景观视觉走廊,可直接眺望莒南新区水景公园和东部市民广场、眉山风景区。

第 24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3)景观轴(带)

景观轴线(带)主要依托规划区主干道和河流水系进行组织,结合两侧的绿化带形成沿十泉路、镇中路等景观轴和沿龙王河水系形成滨河景观带。景观轴(带)的营造主要是合理组织沿街与沿河两侧的建筑及绿化空间,通过保护、整治、更新,形成统一和谐、丰富生动的景观效果。

(4)景观(区)节点

规划区景观片区主要依托面积较大的市民广场与公园绿地形成,通过植物的配置形成风格迥异的城市绿色景观。规划区景观节点呈多点式均质布置于整个规划区范围,标志性建筑景观点主要依托各类标志性公共建筑物和构筑物营造体现地方特色的城市现代景观点;绿地景观点主要依托各用地组团块的中心绿地形成,通过植物的配置形成风格迥异的组团中心景观;而道路景观节点有4个,主要是十泉路分别与西一路、东环路、镇中路和隆山路交叉的路口景观节点,通过规划组织景观主题,起到强化路口景观的作用。

(5)天际尺度控制

城市天际尺度即城市轮廓线尺度,是表达城市形象特征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建筑高度的控制。规划区高度控制根据实际能力和建设需要确定建筑最高高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居住建筑高度控制区、公共建筑高度控制区和其它建筑高度控制区。建议规划区公共建筑高层标志性建筑景观区控制高度为30~75m之间,而居住建筑高度控制区、其它建筑高度控制区属于多、低层建筑景观区,控制高度为6~24m。

(6)建筑形象

在规划区不同地段,通过对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高度来增加地域或特定场所的识别性与认知性,形成特色鲜明的建筑或建筑群体形象。新开发建筑风格应与莒南整体城市风貌相协调,同时又各有特色。

第六章 道路设施与开敞空间

1.道路设施设计 1.1 街道景观设计原则

第 25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1)人行道铺装应舒适、美观、防滑,可以使用鲜明颜色作引导步行的标志。地面铺装材料应尽量采用莒南本地特有的紫砂岩、红砂岩、花岗岩等本土材料。主要公共建筑前的人行道可与建筑前的地面铺装统一设计,强调公共空间的完整性;

(2)街道小品是美化步行环境、丰富步行空间的主要设施,包括座椅、垃圾箱、护栏、花坛、电话亭等,宜结合街景统一设计,避免产生不良效果;

(3)街道照明应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有序流动,灯柱的尺度和临近建筑物高度相称,设置间距合理,灯具和灯柱应互成比例,设计简洁;

(4)招牌和广告设置应符合莒南有关规定,统一形式,统一尺寸,统一位置。高层建筑的顶部和外墙面,建筑物消防登高面不得设置广告构筑物;

(5)城市主干道两侧在建住宅楼时,立面设计、装饰应达到与所处建筑环境协调的效果,并不得设置突出开敞式阳台;

(6)城市道路两侧及建筑物前不得设置实体围墙,一般应采用绿篱、花坛(花池);确需要设置的,可设计成栅栏、透景围墙或半透景围墙,高度不得超过1.5m。

1.2道路设施设计

(1)交通标志:尺寸规格化,结合路灯杆设置,留有余地,以便增减标志数量。

(2)垃圾箱:垃圾箱应独立置在人流密集处,造型应简洁、易清洗。 (3)公用电话亭:主要街道每隔50米设一处,一般道路80米一处,形式应与周围建筑风格相协绸,避免使用鲜艳或高明度颜色。

(4)邮政信箱:宜布置在道路交叉口附近与人流必经处,并以不影响行人交通为宜。中心广场和干道沿线邮政信箱造型应简洁,一般街道使用统一标准的邮政信箱。

(5)公共汽车候车廊:应有顶盖、照明、线路牌及坐凳,允许在适当位置发布广告,形式应简洁、轻巧、外型美观,不鼓励大面积使用鲜艳色彩。

(6)其他街道设施:导游图建议在交叉口或结合公交候车廊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布置应不影响交通,停放、取用方便,宜布置在人行道与非机

第 26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动车之间的绿化带。

1.3 道路交叉口规定

(1)车行道路交叉口安全视距三角形范围之内一律不准有阻碍司机视线的建筑物、构筑物(绿化、雕塑、小品)存在;

(2)道路交叉口的商务酒店、商务办公及其他公共建筑应留出一定面积的入口小广场;

(3)道路交叉口均为平面交叉路口,机动车双向行驶,禁止路边停车。 2.开敞空间设计

规划区开敞空间系统由公园绿地、滨水空间、市民广场、组团绿地、商业步行街构成,各类开敞空间相互串联成网络,形成块状与带状开敞空间相结合、主导空间和附属性开敞空间相结合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开敞空间系统。规划区开敞空间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2.1块状开敞空间

块状开敞空间主要包括中心区广场、公园绿地、开敞组团绿地空间,是人们交流与休闲的主要场所。规划区市民广场位于规划区十泉路与镇中路交叉口东南侧地块,是市民进行健身、观演、休憩、交往等公共活动最丰富多彩的场所,其细部构成依靠树木、花卉、草坪、喷泉、座椅与铺地形成适当围合空间,构成市民的公共活动中心。

规划公园绿地位于十泉路与规划九路交叉口东北侧和西南侧地块,中间有龙王河水系贯穿整个公园。规划公园绿地相对市民广场有一定的围蔽性,可游、可玩并与自然水体结合,改善了周边建筑的小环境,是市民散步、休憩的理想场所。规划设计结合设计定位,可设置景观步行道、亲水平台、休闲茶室、公园俱乐部、儿童和老人活动等休闲娱乐设施,为不同年龄层次游人提供怡人的休憩与娱乐空间。

2.2带状开敞空间

带状开敞空间包括:道路人行道、滨水景观空间、商业步行街区等。它们是规划区中的重要景观边界,对公共开放空间的融汇、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成为主要的绿化轴向空间。规划龙王河滨水景观空间是最亲切宜人的空间,一般也是向公众开放的空间,设计具有自然的环境特征。

第 27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商业步行街区公共商业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人的活动为主要内容,强调景观连续和人的尺度,商业街结合步行铺装、绿化栽培、座椅、广告牌、小型广场,形成适宜人们休闲活动游憩的带状开敞空间。

第七章 绿地系统及植物配置

1.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地块使用性质和交通状况设置,并通过行道树绿化轴线将各类绿地串接起来,形成绿点、绿轴、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系统,覆盖整个规划区域。绿地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公园绿地:考虑到规划区发展的需要以及景观合理布局的要求,在十泉路北侧、东外环以西、规划9路以东,结合水体规划设计莒南中心公园,沿中心区水系廊道两侧规划布置,安排滨水绿化及游憩设施,主要有亲水平台、滨水步行小道、休息长廊等,创造出宁静、优美的绿地空间;公园中集中布置老人活动设施和儿童嬉戏场地,提供游憩服务。

(2)街头绿地:街头绿地主要布置于十泉路街道两侧及西一路西侧、镇中路东侧,使其成为空间景观过渡或交通入口的重要节点,也为人们提供游憩场地,同时考虑到其他部分地段的需要也可进行适当布局。

(3)组团绿地:在宾馆酒店、生活居住、商务办公、商业服务等功能组团内部设置,结合停车设施和景观小品建设成为各组团内部景观中心,为各组团居民服务。

(4)广场绿地:在规划市民广场和十泉路与东外环路交接处设置了广场绿地,为避免硬质铺地的全覆盖倾向,结合大型乔木及园林花卉种植,创造出优美的开敞休息空间。

2.绿化种植设计 2.1 绿化种植原则

(1)树种选择要注重树种的季节搭配,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2)植物配置注重乔、灌、花、草的合理选择与搭配,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

第 28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3)绿化种植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公园、绿地、广场绿化要优先种植乔木,控制大面积草坪建设,乔木、灌木种植面积不得低于70%,非林下型草坪面积不得超过30%。

(4)注重植物的科学合理搭配,形成植物群落的概念,突出公园绿地植物造景乔、灌、地被等各层植物的成片栽植。

(5)景观的塑造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有秩序的外部空间,因此绿地布局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在总体构想上,植物的选择上不求变化多端,以统一协调为主。

2.2 植物选择 选择的绿化树种有:

(1)基调树种:国槐、马褂木、海桐、含笑球、桂花; (2)常绿乔木:雪松、合欢、龙柏、杜英;

(3)落叶、色叶乔木:水杉、樱花、垂柳、毛白杨、红叶李、鸡爪槭; (4)常绿灌木:桂花、龟甲冬青、龙柏球、红叶小檗、小叶黄杨; (5)落叶灌木:黄馨、杜鹃、迎春花、月季、紫薇、榆叶梅、天目琼花; (6)地被:吉祥草、葱兰;

(7)水生花卉:水葱、芦苇、千屈菜; (8)藤本植物:中华常青藤、凌霄; (9)草地:狗牙根草、高羊矛草

第八章 景观与建筑设计导则

1.景观设计导则

开敞空间景观设计应强调人性化尺度,集观赏与游憩功能为一体,并有明确的辨识与指示系统,鼓励在不影响步行空间舒适性的原则下,设置雕塑等公共艺术品。绿化种植的形态和种类应起到界定和美化开敞空间的作用,需要进行重点绿化种植设计。

1.1规划广场区

(1)设计主题:以打造规划区市民活动空间为主题,展示规划区新形象和体现勃勃生机;

第 29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2)设计理念:追求景观核心区与活动中心两大功能,成为规划区景观开敞片区,营造多功能、富有情趣的城市居民游憩空间;

(3)植物配置:规划广场绿地植物配置形成3类园林景观空间。首先十泉路北侧入口两侧用花坛种植低矮的花灌木如黄馨、红叶小檗、迎春花、月季等造景,形成临街开敞入口景观空间;其次在广场东、西与南侧入口绿地用花坛种植常绿灌木如桂花、龙柏球、小叶黄杨,形成硬地景观活动空间;第三,在广场中部围绕景观喷泉,以耐踩狗牙根草作底,种植国槐、马褂木等大型乔木,形成绿树成荫的绿地活动空间。

1.2 公园绿地区

(1)设计主题:公园设计以市民游憩、老人休闲及儿童活动为主题,充分利用龙王河水系。

(2)设计理念:打造为十泉路的景观“绿心”。以水景为主线贯穿全区,结合滨河步行路、亲水平台和各种休闲广场游乐设施形成主要景观区,充分展现十泉路生态景观与文化气息。

(3)植物配置:滨河地带主干树种为垂柳,形成滨河绿荫;老人活动区以水杉、红叶李、鸡爪槭为主干乔木树种,辅以桂花、黄馨、杜鹃、含笑等花灌木,形成安静祥和的环境氛围;儿童活动区中央种植狗牙根草坪,并放置儿童游戏设施,在临近水系及四周再种植大型乔木,形成围合绿荫和活动边界。

1.3 街头开敞景观节点

规划区街头开敞景观节点位于十泉路与西一路、镇东路、东外环交叉口。

(1)设计主题:利用景观设计塑造十泉路景观亮点,强化路口景观。 (2)设计理念:为行人提供交通和景观的共享空间、生态绿地。 (3)植物配置:临街行道树种以国槐为主,节点内部以常绿灌木整形作底,如龟甲冬青、龙柏球、小叶黄杨等,再辅以有色花卉点缀,形成简洁鲜明的节点空间。

2.建筑设计导则 2.1建筑高度与体量

第 30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规划区新建建筑高度分等级控制,一般商业服务及市场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大型超市与综合商场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商务宾馆酒楼高度控制在72米以下,商务金融写字楼主楼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

规划建筑体量方面,位于十泉路两侧的商务金融写字楼、高档宾馆酒楼建筑则由于其高度挺拔而成为规划区内地标建筑,成为规划区建筑高度的制高点。

2.2建筑形式与材料

在鼓励建筑形式的个性化同时,强调建筑之间形式的协调与对话,建筑形式重点关注建筑的裙房(基座)、主体与屋顶三部分。

(1)标志性建筑——商务金融办公主楼形体要与裙房及环境协调,后退距离要以设计图则为依据,避免高层主楼的巨大体量给街道和行人带来压抑感。

(2)建筑裙房要强调体现城市“街墙”景观,相邻建筑裙房应在高度、色彩、材质、雨棚、标识等方面取得统一或协调。

(3)连接建筑与建筑或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天桥应与建筑作整体设计,允许综合开发。

(4)屋顶:除标志性建筑外,高层建筑群中相邻建筑的屋顶形式应考虑协调、呼应,反对各自标新立异;住宅区鼓励建设坡顶住宅。

规划区新建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原则不作限制,鼓励使用新技术与新材料,但应与整体建筑空间形式相协调:

(1)除标志性建筑外,一般建筑主体外墙装修材料,要注重与自身裙房的配合关系;

(2)公共建筑裙房建议采用稳重的石材或仿石材料和透明或浅色的玻璃;

(3)建筑主体不宜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以减少光污染,如使用须经规划部门审查核定。

2.3建筑风格与色彩

规划区建筑风格和色彩总体基调应体现城市特色和时代感,玻璃和金属的颜色。宜选用柔和中性的色调,如透明的窗玻璃、古铜色、灰色、绿

第 31 页

莒南县十泉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

色和蓝色的材料,突出建筑的门窗、入口、节点,可用一定程度的对比色,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如商务办公及金融建筑的色彩以淡雅的青灰色调为主,石料和砖石块宜,保持自然的色彩,以体现时代气息,居住建筑宜清新、淡雅,色彩以暖色调为主。

2.4建筑后退距离

十泉路、西一路两侧建筑至少退后30m;天桥路、规划九路建筑后退至少20m;隆山路、镇中路建筑后退至少15m;人民路、民主路、镇西路、镇东路、新建路、温泉路建筑后退至少10m;沿规划区水体两侧的建筑物后退河道蓝线视水系的宽度而定,但至少应后退10m。

第 3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ya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