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映雪的主人公是谁

更新时间:2024-02-13 17:1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囊萤映雪的故事

囊萤映雪的故事

【注音】náng yíng yìng xuě

【成语故事】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同朝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

【典故】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

【释义】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相近词】囊萤照雪

【成语示列】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芳。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

补充: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篇二:囊萤映雪

1、《囊萤映雪》故事中讲的囊萤的是谁和映雪的是谁?车胤和孙康

2、《囊萤映雪》这个成语中车胤用什么来照明读书;孙康用什么来照明读书?

3、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4、《卧薪尝胆》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

5、《卧薪尝胆》讲的是哪两个国家进行交战?卧薪尝胆的人是谁?

6、《卧薪尝胆》讲的是什么意思?

7、《悬梁刺股》悬梁讲的是谁?刺骨讲的是谁?孙进和苏秦。

8、《悬梁刺股》什么事悬梁?用绳子系住头发,让后把另一头拴在房梁上,半夜读书一打打瞌睡,立刻就被扯痛头发,惊醒过来,这就是悬梁。

9、《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

10、《完璧归赵》战国时期,谁得到了一个什么宝物?

11、《完璧归赵》秦王想得到和氏璧,他派人送信说用多少城池换取和氏璧?

12、《完璧归赵》赵国派谁去送和氏璧,他怎样保全了和氏璧?蔺相如,借和氏璧有瑕疵,把和氏璧从秦王手里骗过来,并说五天之后要用隆重礼节才能得到和氏璧,蔺相如偷偷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13、《三顾茅庐》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东汉末年

14、《三顾茅庐》中刘备去请的是谁?一共请了几次?诸葛亮、三

15、《三顾茅庐》比喻的是什么?真心诚意的访贤求才。

大约在春季,相约在午间!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现在又到了我们的有奖问答时间,很高兴由我和赵校长跟大家一起渡过愉快的午间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希望同学们能在这段黄金时间里,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赵校长看到我们良好的坐姿,饱满的精神,以便于我们有机会被赵校长发现,选中为今天的无敌幸运星;被选中的同学所在的餐桌加一分。

1、《囊萤映雪》萤指的是什么飞虫?你看见过萤火虫吗?给大家描述一下吧!

萤火虫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

2、《完璧归赵》中璧的名称是什么?(和氏璧)你见过玉吗?你见过什么品种的玉? 玉石从色彩上分有:白玉、碧玉、青玉、墨玉、黄玉、黄岫玉、绿玉、京白玉等。

3、《三顾茅庐》中顾指的是拜访、看望的意思,刘备拜访的是谁?一共去了几次?

4、《卧薪尝胆》中胆是什么味道?谁尝的苦胆呢?这么苦为什么还要去尝呢?因为他想用尝苦胆这件事告诉自己:败仗之后在吴国所受的屈辱,对他来说十分痛苦,所以用此举激励自己要牢记教训,发愤图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我们刻苦学习,才能有所作为。

5、《悬梁刺股》春秋时期孙进用绳子系住头发,然后把另一头拴在房梁上,半夜读书一打瞌睡,立刻就被扯痛头发,惊醒过来,称之为悬梁。战国时期的苏秦读书犯困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这样就不会犯困,可以专心读书了,称之为刺骨。那平时你犯过困吗?如果犯困了,该怎么办?所以我们要按时作息,休息好了,才有精神;只有会休息的同学,才会学习。

篇三:成语主人公

周、春秋、战 国: 成语中的主人公

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 颇) 围魏救赵(孙 膑)

三令五申(孙 武) 毛遂自荐(毛 遂) 韦编三绝(孔 子)

不耻下问(孔 子) 逝者如斯夫(孔 子)纸上谈兵(赵 括)

一鼓作气(曹 刿) 再衰三竭(曹 刿) 退避三舍(重 耳)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 践) 洁身自好(屈 原)

狡兔三窟(孟尝君) 杀妻求将(吴 起) 惊弓之鸟(更 羸)

老马识途(管 仲) 东施效颦(东 施 )游刃有余(庖 丁)

大公无私(祁黄羊) 出奇制胜(田 单) 暗箭伤人(公孙子都)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多行不义必毙 (郑庄公、共叔段,东周) 车载斗量(赵 咨) 千金买骨(郭 隗[kuí]) 刻舟求剑(楚 人)

守株待兔(宋国农夫) 百步穿杨(养由基 楚国人) 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秦 :

焚书坑儒(秦始皇)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 高)

穷图匕见(荆 轲)慷慨悲歌(荆 轲) 商鞅变法(商 鞅)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千金一诺(季 布)

汉 :

约法三章(刘 邦) 孺子可教(张 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 信) 多多益善(韩 信) 背水一战(韩 信)一饭千金(韩 信) 暗渡陈仓(韩 信) 十面埋伏(项 羽)破釜沉舟(项 羽) 四面楚歌(项 羽)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金屋藏娇(刘 彻) 好大喜功(刘 彻) 凿壁偷光(匡 衡)萧规曹随(曹 参)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李 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 对牛弹琴(牟 [móu] 融) 得陇望蜀(刘 秀) 投笔从戎(班 超) 马革裹尸(马 援) 老当益壮(马 援)

三国:

乐不思蜀(刘 禅) 望梅止渴(曹 操) 横槊赋诗(曹 操)

老骥伏枥(曹操)三顾茅庐(刘 备) 初出茅庐(诸葛亮)

木牛流马(诸葛亮) 集思广益(诸葛亮)神机妙算(诸葛亮)

七擒七纵(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封金挂印(关 羽) 单刀赴会(关 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 植) 七步成诗(曹 植) 才高八斗(曹 植)

顾曲周郎(周 瑜) 言过其实(马 谡[sù] ) 宝刀不老(黄 忠)

一身是胆(赵 云) 手不释卷(吕 蒙)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 蒙) 赴汤蹈火(嵇jí] 康)广陵绝响(嵇[jí] 康)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 东床快婿(王羲之) 枕戈待旦(刘 琨) 闻鸡起舞(祖逖,刘琨)狗尾续貂(司马伦) 东山再起(谢 安) 洛阳纸贵(左 思) 阮囊羞涩(阮[ruǎn] 孚)

势如破竹(杜 预) 鹤立鸡群(嵇 绍) 疾恶如仇(傅 咸)

囊萤映雪(车胤[yìn] 、孙康)

南北朝:

草木皆兵(苻 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元景皓,北齐)

画龙点睛(张僧繇yáo) 江郎才尽(江淹,南朝梁)

隋唐:

罄竹难书(隋炀帝杨广) 逢人说项(项 斯) 口蜜腹剑(李林甫)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 不求甚解(陶渊明) 世外桃源(陶渊明) 铁杵成针(李 白)机不可失(李 靖) 呕心沥血(李 贺) 请君入瓮(周兴,来俊臣)南柯一梦(淳于棼fén )

宋:

黄袍加身(赵匡胤) 开卷有益(赵匡胤) 对症下药(朱 熹)

铁面无私(包 拯)脚踏实地(司马光) 精忠报国(岳 飞)

东窗事发(秦 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投笔从戎(辛弃疾) 程门立雪(杨 时) 名落孙山(孙 山)

明:

两袖清风(于 谦)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 基) 现代:

精兵简政(李鼎铭)

古代、传说:

夸父追日(夸 父) 过门不入(大 禹) 开天辟地(盘 古)

愚公移山(愚 公) 望洋兴叹(河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2j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