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第二课

更新时间:2024-04-16 19: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例题精讲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

B.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尺的零刻线起测量,否则测量就是错误的 D.测量长度时,一定要估读到尺的分度值的下一位

2、如图所示,用一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正确的读数是( )

A.测量长度时,若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

A. 2.4cm B.24.0mm C.3cm D.13.0cm

3、如图所示,测量圆柱体截面直径,正确的是( )

4、在长度测量中,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下面哪种原因决定( )

A.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C.刻度尺的量程

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D.测量的人所估计的数字

课堂检测

1、测量足球场的长度时,最好选用( )

A.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 C.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

B.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 D.分度值为1m的刻度尺

1

2、下列情况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是(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A.零刻线磨损的尺 B. 刻度不均匀的尺

B.量程比被测物体尺度小的尺 D.分度值不是1mm的尺

3、为了探究刻度尺精确度的决定因素,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观察刻度尺的读数回答问题:

(1)甲尺的读数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2)乙尺的读数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3) 综上所述,刻度尺的精确度取决于 . 4、 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

5、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有何影响,无法判断

例题精讲

【例1】 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的长度是16.38cm,从这个数据看,它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例2】 下列几个测量值中准确程度最高的是( )

A.126.4m B.16.5dm C.13mm D.28.02cm

【例3】 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

的最小刻度是(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C. 毫米、厘米、分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4、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2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课堂检测

【课1】 用某仪器测量某星球半径为6.436?105m,则所用仪器的分度值是( )

A.1米 B.1分米 C.1厘米 D.1千米

【课2】 用分度值是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圆盘的直径,下列读数中正确的是( )

A.23.4cm B.23.420cm C.23cm D.23.42cm

【课3】 分别用分度值为m、dm、cm、mm的四种直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并用m为

单位作的记录.则记录数据中小数点后面的位数最多的是( ) A.用m尺测量的结果 B.用dm尺测量的结果 C.用cm尺测量的结果

D.用mm尺测量的结果

【课4】 两人同时去测某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分别为7.30dm和0.728m,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相同

B.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不同

C.这两个测量值中必有一个是错的

D.后面的测量结果比前面的测量结果精确

【课5】 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量一个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7.8倍,则该桌子的长

度应记作 ,其中准确值 ,估计值 .

【课6】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值为12.0mm,若用米作记录数

据,则测量的结果的小数点后面应有几位数( ) A.1位 B.2位 C.3位 D.4位

【课7】 某同学用某刻度尺先后四次测一物体长度如下:L1?11.84cm,L2?11.86cm,

L3?11.85cm,L4?11.84cm,那么更接近物体的长度的值是( )

A.11.83cm B.11.84cm C.11.85cm D.11.86cm

【课8】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利用自制的刻度尺测量自己的身高,他一共测量了三次,三次

测量数据分别为156.2cm、156.3cm、156.3cm,则小明的身高的平均值为( )A.156.2cm

B.156.3cm

C.156.27cm

D.156.267cm

例题精讲

【例1】 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计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错误是应该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误差跟错误一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3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例2】 实验中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是为了( )

A.减小观察时由于视线与尺面不垂直而产生的错误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产生的错误

【例3】 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D.测量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

不可避免的

【例4】 在我们所做的实验中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测量误差的是( )

①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②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先后进行多次; ③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④伏安法测待测电阻的阻值.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例5】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测量方法都是正确的,那么不论是哪个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都应得到相同的结果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数值不同,其中一定有一人的测量方法不正确 C.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一定不会有误差 D.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一定的,即使测量方法正确也会产生误差

【例6】 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减小人为的误差,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分度值小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B.多人分别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C.多种仪器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 D.上述说法均不正确

【例7】 在测量中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是为了( )

A.避免产生误差 C.可以减小误差

B.避免产生错误 D.提高准确程度

【例8】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4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例9】 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原因( )

A.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C.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D.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例10】 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C.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例11】 如果被测物体的长度较短,而尺的量程较大,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应尽量用尺上

不同部位的刻度来测量.如使用同学们手头常用的文具刻度尺,第一次从零刻度起测量,第二次从1cm的刻线起测量…这样做并求平均值的优点是( ) A.可以防止测量的错误

C.可以避免误差

B.可以减小因估读带来的误差

D.可以减小因估读和尺的刻度不均匀带来的误差

【例12】 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

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例13】 一位同学用刻度均匀的米尺测量一张小桌面的边长为0.98m,在将这把米尺跟标准

米尺校对,发现此米尺的实际长度为1.002m,则这张小桌面的实际边长约为( )

A.大于0.98m

B.小于0.98m

C.等于0.98m

D.无法判断

课堂检测

【课1】 测量长度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

A.刻度尺未与被测物贴紧 B.观察时视线与尺面不垂直

C.读数时没有考虑到刻度尺起点的选择

D.对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得不够精确

【课2】 甲、乙两同学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为9.63cm,乙测为9.60cm,

5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次测量值的差异叫误差 B.这两次测量值的差异叫错误 C.两次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不一样 D.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一样的

【课3】 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一共测量了四次,其结果都不相同,这说明( )

A.刻度尺是歪斜地放在被测物体上 B.该物体的真实长度是不确定的 C.测量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

D.只有一次测量是可靠的,其他三次都不可靠

【课4】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下列哪些误差( )

A.不同的人估读尾数时的偏差 B.同一个人估读尾数时的偏差 C.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造成的偏差 D.上述三者偏差都不能减小

【例14】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15】 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课5】 用被手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判断

【例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C.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D.某人的拇指长度约为50mm

课后作业

【作业1】小明去校医务室测量身高,医生给他写了个数据:身高1.59,但没有写单位.这

个数据后面的单位应是( )

6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A.N B.kg C.s D.m

【作业2】一只完整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

A.15mm

B.0.5cm

C.8cm

D.0.2m

【作业3】下面列出的长度中,最接近6cm的是( )

A.乒乓球直径 C.物理课本的厚度

B.墨水瓶的高度 D.初中生的平均身高

【作业4】图中木块A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作业5】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作业6】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 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

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作业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演兵1】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是

A.一瓶500ml的饮料重约为500N B.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6cm C.篮球场上篮筐到地面的距离约为10m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kg

【演兵2】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一根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7.5cm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50kg D.一瓶白酒的质量一般约为5kg

【演兵3】下列数据中,最符合事实的是

7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A.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约80cm B..铅笔芯直径约2cm

C.一个普通中学生从一层楼上到二层楼做功约100J 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0m/s~12m/s之间

【演兵4】在图13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0 cm 1 2 3 4 5 6 7 图13

【演兵5】图14中,物体A的长度是 ㎝。(2分)

0 1 2 3 4 cm 图14 A 【演兵6】图11中木块长度的测量值是 cm。

0 cm 1 2 3 图11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3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