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审题时注意的几个重点词语 pdf

更新时间:2024-04-21 07: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作文审题误区剖析

从阅卷现场来看,考生主要的审题立意误区有:

一是“全面理解”误为“面面俱到”。“全面理解”,指的是理解题目的主旨、出题人的主要

态度倾向。但作文题目往往是给出一个大的方向,我们只要能在所给题目的范围内选取一 个或几个角度拟定立意作文即可。

二是“自选角度”导致“主次不分”。“自选角度”,必须在“题目的范围内”,即应不脱离题

目关键语句的主要含义、人或事物的主要联系、出题人的主要态度倾向,不能信马由缰, 抓住细枝末节随意生发,也不能只把题目作为引子,做跳脱题目的引申。

三是“联想想象”等同“凭空捏造”。高考作文鼓励“我手写我心”,也要求写出自己的“感

悟”“思考”,但由题目引发的联想或感悟,不能凭空捏造,而应从题目出发。

四是“断章取义”产生“片面理解”。对题目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 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那么,如何“选准角度”,让文章切中命题又独辟蹊径呢?

一、提炼主旨 转换思路

一般事实性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的任何主观感情 色彩和思想倾向,可以采取提炼主旨法审题。比如 2015 年安徽卷(题目略),关键在于 考生对材料主旨的概括提炼。材料是一个有关蝴蝶的观察实验,在试验中,通过机器让学 生换了一个观察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这样的颠覆性结论带给学 生的思考是震撼的。考生可以据此立意写作,将中心确立为“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实践出真

知”“眼见未必是实”等等。

二、明辨关系 确定重心

有的材料在于通过两方或多方关系来暗示方向,此类材料可从分析两者或多者之间的 关系入手,同时事物间的关系又是多种多样的,辨明这些关系,如正反、主次、对立等, 有利于立意构思,并以此确定写作重心。比如 2015 年广东卷“感知远与近”,就题目本身而 论,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作文。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关 系型作文,从远观自然或近观自然更看重一方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着对方行文。 比如,如果观点是“近观自然”,也要在写“走进自然”重要的同时写“远观自然”的重要性,切

忌扔到一方。当然,深入地探讨“远观”与“近观”的关系,会推动立意更深刻。如果我们略微 较真一点的话:为什么这个题目把“远观”放在了前面,把“近观”放在后面?由“近观”及“远观”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下对自

然或“远”或“近”的感知和体验,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

题。

三、求同存异 取舍得当

对于涉及多方面多角度的材料,或者题目本身有多则材料,可以采取求同存异法审题。

如 2015 年福建卷作文材料:

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3.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路的人。

上面的三句话,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

叙文。

这道题可以谈“很多路都是从零开始的,人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可以谈“走错路不

要紧,也许走的路真错了,但是人生积累了经验,也为别人提供了借鉴”, 还可以谈“认准 目标,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勇于开拓”,但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思考:综合上 述几点去理解内涵,并由此借题发挥加以阐述哲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认准目标,大胆创 新,即使暂时的失败也是提供经验和借鉴”这一最佳的立意。

四、追溯因果 善于挖掘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由材料的结果找出原因, 最终得出材料的中心。对于存在因果关联的材料,宜从原因分析切入。如 2015 年重庆卷 作文材料: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 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 所有人都沉默了。

世界上的事情有因必有果,审读这则材料就可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材料中,刚上车 的小男孩为什么让司机等他妈妈呢?因为母亲腿脚残疾,行走不方便。抓住了这个条理, 这则材料的审读角度就明晰了。可以从孩子请求等待中,我们读出浓浓的母子情,体现了

孩子对长辈的呵护和关心,这与我们提出的“尊老爱幼”的价值观是切合的。另外,司机和 乘客从开始的抱怨到最后的沉默,为什么从抱怨到沉默?这里蕴含了众人思想情感的变化, 蕴含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包容,也蕴含了普通人的温暖情怀。

五、多向思维 发散展开

同一个事例,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的感悟,这就叫做“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事例可能 有多个事情或多个人物,那么我们从多个人物角度出发是寻找审题立论角度的主要方法之

一。如 2015 年山东卷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能更多地会用多角度 分析的方法来审读立意。比如从父亲的角度,可以肯定父亲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否定父亲 的实用主义;从儿子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儿子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建议儿子向生活学习等 等。这则材料作文可写的角度非常宽泛,考生可以通过开放式思维进行个性化写作。

综观 2015 年高考作文,材料的开放性给了考生充分发挥的空间,的确出现了很多构

思新奇、角度新鲜、立意新颖的“另类”文章,但得满分或高分的比例并不高。主要问题是, 尽管注意了思维的创新和形式的个性化,但“准确立意”、“切中要旨”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高中作文训练必须重视审题思维和方法的提高。值得说明的是,高考作文的构思过程,其 实也考生对自己心灵拷问的过程。这需要考生在应考时放松自己的身心,在应考过程中审 视自己对人生与社会的认识,总结自己的生活体验,发现人生旅途上的心路历程,升华自 己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c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