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有关河流问题的专题

更新时间:2023-10-21 18: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河流

回归课本

发散思维 知识网络 位置

补给类型

洪灾分析 流域开发 水文特征

河流 水系特征

人类活动与河流

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疑难解析 一、河流位置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流域的分水岭画法一般是沿山脊。

二、河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径流变化(汛期) 影响因素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季风降水 (最主要形式) 夏秋汛,冬春枯水期。 (不都在夏季,不都有汛期) 径流量随降雨量变化(降水量多少及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区 世界(根据各地气候类型判断) 冰川融水 夏汛,冬季断流 (气温在0°C以下) 径流量随气温而变化 我国西北地区 我国东北地区积雪融水 春汛 径流量随气温变化 (主汛为夏汛) 湖泊水 地下水 互补(调节作用:蓄洪、供水)较稳定 比较相互水位的高低,一般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 黄河下游及长江的荆江段河水补给地下水 三、河流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包括径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秋末+初春),有结冰期且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

(2)河流水系特征一般可从河流的长度、流向、水系形状、河网密度等

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河流在山谷中发育,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 2.根据一条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潜水位线的数值大小可以反映地势的高低,等潜水位线的数值大表明地势较高。

潜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可以通过作任意一条等潜水位线的垂线,由数值高处指向数值低处,若垂线箭头指向河流,表明潜水补给河流;反之表明河流水补给潜水。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所以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就较小。

4.根据城市的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城市的合理规划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工业区与住宅区的区位,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食品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的上游地区;会产生水污染的工厂如电镀厂、化工厂等应位于城市河流下游地区;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较高处。 5.根据河床两岸的坡度陡缓判定河流流向

在河流弯曲处,由于受流水侵蚀冲刷,凹岸河床坡度较陡,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坡度较缓;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坡度较陡,左岸则较浅,南半球相反。

6.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

根据经纬网或水系形状判定河流流向,那这条河流一定是著名的或有特色的河流。

四、洪涝灾害的河流案例分析 案例 成因 水系 黄河下游河床高, 流域广,支长江 中下 游 流多,(荆江河段弯曲,水流不畅) 气候 夏季多暴雨,河水猛涨 流经湿润地区,干支流汛期长,水量大 地形 平坦 地上河 中上游砍伐森林;中游围湖造田 对荆江河段裁弯取直。(荆江段洪涝灾害最严重) 植树造林 退耕还湖 地形 人为 工程性措施 中上游修建水库(治沙和防洪并举),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对策 非工程性措施 植树造林 退耕还湖 黄河 下游 说明: ①人为原因大致相同:中上游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道泄洪能力降低;中游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萎缩,蓄洪能力下降。

②相同的工程性措施:中上游修建水库,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分洪蓄洪区等。 ③相同的非工程性措施:中上游禁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应急撤离计划;实行防洪保险等。

④针对性措施:治黄根本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具体措施是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梯田、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五、流域开发模式

(1)以水资源为主的开发模式

五水:水电、水利、水运、水产、水土保持

(2)环境整治开发模式

上游:修水库,发展林业、使调洪调蓄与开发水资源相结合 中游:设置滞洪区和建设分洪工程 下游: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3)流域综合开发模式

以流域中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充分合理开发流域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同时兼顾河流的整治。

六、人类活动与河流

1.河流与农业: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多分布在河流两岸和冲积平原地区,其提供的有利条件有:

(1)灌溉用水: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湿润地区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2)河流携带泥沙在中下游地区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势低平,土壤深厚肥沃。(3)便利的水运

2.河流与工业:

工业沿河分布的主要区位优势是:(1)河流的运输价值(2)提供丰富的水资源(3)平坦的地形(4)影响具体工业部门的选址:

★对水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工厂:水污染工厂(印染厂) 、水厂的布局等。 ★提供能源(水能):我国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布局(有色冶金工业)。

3.河流与旅游业:尼罗河风光、桂林山水、三峡、三江并流地区等。 4.河流与交通运输业:

自然条件:气候、河流(流速平缓、通航里程长、河海联运);汛期长、流量平稳、含沙量少、无冰期(通航时间长)、地形(地势平坦)

运输价值: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的需求量大)、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水运优势

5.工程建设:

(1)引水线路: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 (2)水库建设:

a.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②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③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④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b.修建水库的综合效益: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旅游、养殖、供水和调水、调节气候等。 修建水库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泥沙淤积在库区,下游的含沙量减少。库区水位抬高、淹没耕地、诱发地质灾害、土壤盐碱化,下游土壤肥力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减少、海水入侵、土壤盐碱化。 c.对库区本身的影响:(1)诱发地质灾害——岩崩、滑坡、泥石流;(2)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没沿岸平原,不利于农业生产;(3)移民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

对库区下游的影响:(1)洄游性鱼类的影响;(2)泥沙减少,海岸沉积减慢;(3)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土壤盐渍化;顶托污水

6.河流与人口分布:

河流沿岸和三角洲地区往往成为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原因分析:工农业发达,城市集中;地形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历史发展悠久等。

7.城市:区位:供水、运输、军事防卫

城市布局在:河运起点或终点;干支流交汇处;过河点;河流入海口。

七、河流入海口与海水

(1)影响盐度:河流入海口海水盐度较低,部分河流入海口的盐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影响渔业资源(渔场):陆地淡水的注入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 (3)海水污染情况:

★咸潮:①发生时间地点: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②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气候)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人

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③采取的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引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赤潮 ①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地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③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④带来危害:a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b 危害人体健康, c 影响海洋旅游业。

专题训练 1. 读下图及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居民点 A B C D E F G 人口0.8 0.4 5.3 0.4 0.7 8.7 17.2 (万) (1)对比分析图中东、西部地势的差异和外力作用表现的差异。

(2)图示区域内拟建一水库,设计最高蓄水水位为150米,从地形考虑,在图中用“||”标出最佳位置,并推算需要移民的数量。

(3)图中东部地区洪涝灾害较多,解释其主要自然原因。

(4)分析图中西部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开发中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补充:1.试分析该河流的水系特征?

2.该河流上游与中下游的分界点应是哪一点?依据是什么?

3.流水的外力作用在该河上、中下游的表现有何不同? 4.该河流流域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哪一段?原因是什么?减少中下游洪涝灾害发生的措施可能有哪些?

5.若G处有一较大的湖泊,其对河流径流起到怎样的作用?调查发现 ,该湖泊面积在不断缩小,试分析其可能原因。该湖泊面积减小后,河湖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6.拟建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A、B、C、D何处最佳?理由是什么?该水利工程有哪些综合效益?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考虑,水力发电有什么优点?大坝建成后,对该河上、下游航运有哪些有利影响?水运条件的改善对当地经济有什么影响?该工程建成后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上游还是下游?有哪些不利影响?

7.根据相关信息分析西部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

8.你认为对河流的干支流的源头,应采取哪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河下游地区易发生水灾,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2)为减轻A河下游的水旱灾害,在其上游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3)A河所在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的障碍因素是 。 (4)试从经济和生态角度分析B湖的功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fg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