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14 14: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语文测试 2015.4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等要求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空处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鲍鱼/疱疹 矫健/搅拌 慰藉/杯盘狼藉 ...... B.胚胎/坯胎 阑珊/褴褛 塞外/闭目塞听 ...... C.诘难/拮据 整饬/诤谏 着重/棋高一着 ...... D.悖论/荸荠 宽宥/款洽 纰缪/未雨绸缪 ......2.下面语段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网络热词“duang”具备了广为流传的诸多要素,它形象生动,短小精悍且娱乐性十足,而且网友的使用让它的意蕴愈发丰富,它成了一个所有人都心领神会的暗号,所有的惊讶、意外都可浓缩其中,就像“你懂的”,言尽而意无穷。网络热词在表现情绪的形象生动上确实有一手,所以,它们会被奔走相告。

A.要素 B.心领神会 C.浓缩 D.奔走相告 3.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校自主招生中为学科竞赛获奖者开绿色通道的初衷是为有学科天赋、能坚持长期训练并获得好成绩的学生搭建学成专长的特殊人才。 B.民间传统的装饰纹样“三阳开泰”,由《周易》卦象的变化引申而来,以三只羊代替“三阳”,附加太阳及其他景物,寓祝颂吉祥之意。 C.“两会”确认,今年9月3日,中国将举行阅兵式,既为显示中国和世界人民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和能力,更为展示中国军队的形象。

D.信仰是存在于人的生活实践中需要不断建构和完善的人生信念,在建构信仰时最不要忌讳那种自己都不信的传授,那种灌输式的说教。

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上句子,组合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有些人吃着碗里圆溜溜的东西,往往陷在“元宵7’或“汤圆”分不清的困惑里。其实, ; 。当然,最本质的区别是制作方法: ; 。 , 。可见,好的汤圆是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的。

①单看个头,元宵比较大,汤圆则个头小

②元宵是“滚”出来的,把凝固的馅切成小块沾水后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边滚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大小即可

③就是说,把糯米泡水后,连水带米一起用石磨磨;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 ④除了名称上有区别,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 ⑤汤圆是“包(抱)”出来的,其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 ⑥但汤圆用的是糯米粉,最好用“水磨粉”

A.②⑤④①⑥③ B.④①②⑤⑥③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①②⑤③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李世熊,字元仲,宁化人。少负奇才,植大节,更危险,无所惧。于书无所不窥,然独好韩非、.屈原、韩愈之书。年十六,补弟子员,旋中天启①元年副榜。兴化司李佘昌得其文,争元□主司,弗得,袖其卷去,日:“须后作元也。”典闽试者,争欲物色之为重。 .

甲申②后,自号寒支道人,屏居不见客。征书累下,固谢却之。凡守、令、监司、镇将至其门者,罕能一识面。闽中拥唐王监国③,用大学士黄道周荐,征拜翰林博士,辞不赴。尝上书道周,感愤时事。及道周殉节,上《褒恤孤忠疏》,时恤问其孤嫠。

顺治初,师入闽,帅遣某生移书,逼入都,且言:“不出山,祸不测,”世熊复之日:“死生有命,岂遂悬于要津之手?且某年四十八矣,诸葛瘁躬之日,仅少一年;文山尽节之辰,已多一岁。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时蜚语腾沸,世熊矢死不为动,疑谤旋亦释。

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名大震。辛卯、壬辰间,建昌溃贼黄希孕剽掠过宁化,有卒摘其园中二橘,希孕立鞭之,驻马园侧,视卒尽过口行。粤寇至,燔民屋,火及其园,贼魁刘大胜遣卒扑

救之,曰:“奈何坏李公居?”当时虽匹夫匹妇,无不知有寒支子者。

世熊积垒块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写其牢骚不平之概。尝诣西江,交魏禧、魏礼、彭士望诸子,相与泛彭蠡,登庐山绝顶。耿精忠反,遣伪使敦聘,世熊严拒之。自春徂冬,坚卧不起,乃得免。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有为不善者,曰:“不使李公知也。”年八十五,卒于家。 世熊有三弟,早世,遗子女,抚育装遣之。馈遗其亲戚终身。又独建祖祠,修祖墓,编述九世以来宗谱。凡祭祀,必亲必谨。父墨量遇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清史稿·李世熊传》,有删节)

①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②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年号。此年发生了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事变。 ③1646年,明皇族后裔唐王朱聿键在建宁(今福建建瓯)称监国。二十天后,朱聿键在福州称帝。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更危险 更加 B.典闽试者 主管

C.世熊矢死不为动 通“誓”,发誓 D.疑谤旋亦释 立即,随即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争元口主司,弗得

②世熊既口文章气节著一时 ③视卒尽过口行

A.于 因 而 B.与 因 乃 C.与 以 而 D.于 以 乃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B.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C.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D.父母忌\日则减餐绝宴\元旦\展先人遗像\则泣下沾襟拜伏\不能起\盖其孝友\出于天性耳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时局的变化,李世熊曾经写信给黄道周,抒发对世事的感慨愤激之情。

B.顺治初年,郡帅派某生带信,强迫李世熊入都为官,但是李世熊不为所动。 C.粤地的匪寇烧毁民房,火烧到了李世熊的园子,匪首刘大胜派兵扑灭了火。 D.耿精忠派使者聘请李世熊,李世熊因病一直躺在床上起不来,才没有应聘。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何能抑情违性,重取羞辱哉!(3分)

②世熊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争趋决事。(4分) (2)联系全文,概括能体现李世熊“奇才”的三介事例。(不得照抄原文,需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秋色

【元】黄庚

凭高望不及,望断动愁情。落日凄凉处,西风点染成。 丹枫明野驿,白水浸江城。马上人回首,戎戎①暗客程。 ①草木或乌云浓密貌。

(1)结合全诗,简析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分) (2)结合全诗,简析诗中表达了哪几种“愁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2)山中习静观朝槿, 。 ,海鸥何事更相疑。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羌管弄晴,(柳永《望海潮》)

(4)早岁那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书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小题。

中国古代书院作为一种教学载体及教育制度,与官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办学目的是“为教育的而非为科举的”。

书院的教育模式大多因师因学而确立各自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授课形式,最主要的教学环节便是老师升堂讲说、学生分斋授课。升堂讲说类似现代学校的课堂讨论,有主讲,有提问,还有辩难。分斋授课则指学生的大量时间是在斋舍或书楼自学,同时有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切磋、质疑问难。南宋建康的明道书院规定,每旬“三八讲经,一六讲史”,“每月三课,上旬经疑,中旬史疑,下旬举业”,讲经与讲史即为书院山长的升堂讲说,经疑与史疑实则为分斋授课。 教学活动并非局限于讲堂与斋舍,祭祀、展礼、游览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以多种方式发挥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的优良学风,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各书院在课程设置上也多因时、因地而制宜,但一般都包含经学、史学、文学、诗学、小学、算学、制艺帖括等内容。宋代各书院主要设置“五经”课程,南宋朱熹集注“四书”后,“四书”课程的设置更为普遍,元代书院大多以《四书集注》为必读教材。同时,书院也设置其他课程,例如,濮州历山书院特设医学,内乡博山书院特设数学、书法等。除四书五经外,学生也选修前四史、文选、杜诗等课程,有的书院还辟有“射圃”以传授武学。

大多数书院都重视作为传统数学内容的“展礼”教育。祭拜先师、朔望祭祀等教育,成为书院不可或缺的常规课程,体现尊师重道、崇贤尚圣的精神。在“仰而瞻其容,俯而读其书”的氛围中,使学生养成对先贤的景仰与礼敬之情,由此形成书院崇圣尚礼、人格养成的尚德精神。

书院教育中独具特色的会讲与讲会制对书院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书院会讲,实为各书院举行的学术性聚会或研讨会,含有对时人所关心的重大政治学术问题的会同讨论、讲辩之意。讲会之制

则是诸教育大师凭借书院以传播其学术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成为书院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与会讲之制作为学术交流活动的形式有别,讲会之制实质上是一种学术团体组织。黄宗羲《宋元学案·东莱学案》载,南宋淳熙年间,在明州诸书院讲学的学者杨简、沈涣、吕祖俭、袁燮等人,组织举办了学术交流组织“四明讲会”,不仅活跃了书院的教学活动,更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

在“如何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等方面,书院教育强调弘扬“义理之学、修养之道”,以人格教育、繁荣学术、人才养成、传授知识为培养模式。

历代教育大师在大力倡办书院教育的实践中,都明确反对把书院办成攫取功名利禄的名利场,反对把专攻科举考试所需的文辞之学作为教学重点,而主张放法古代圣贤“教学为先”的办学理念,把造就“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作为培养目标。如南宋学者张械明确反对把科举利禄之学作为书院办学育人的指导思想。朱熹也说:“建书院本以待四方士友,相与讲学非只为科举计”,他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学规,虽然要求书院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把维护统治秩序的纲常伦理作为书院教育的方针,但同时更明确反对把“务记览、为词章、钓名声、取利禄”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提出了“修身、处事、接物之要”的育人准则。针对官学和科举诱导士子“忘本逐末、怀利去义”的积弊,他强调书院教育应注重人格教育,提倡言行一致、克己为人、道德自律、修身养性等。

中国书院教育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正心诚意、修身为本,讲求经世致用、学术创新等优良品德和传统精神,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书院文化不仅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泯灭的作用。

(选自201 5年3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张熙惟《古代书院中的传统文化精神》,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书院教育”的谠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书院教育大多因师因学确立各自的办学方针、课程设置、招生及授课形式。

B.书院教学的主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堂授课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斋舍自学环节。 C.书院教学场所是讲堂和斋舍,教学方式是老师启发辅导、学生读书自学。 D.各书院教育的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一般都包含经、史、诗、文、数等内容。 E.书院教育都重视“展礼”教育,以达到培养“崇圣尚礼”精神的目的。 13.下列说法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书院教育中形成的会讲制与讲会制,影响了书院的体制,也影响了官学。 B.历代教育大师们在办学实践中都反对把书院办成追名利进官场的名利场。 C.古代书院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得时行道,事业满天下”的经世济国之才。 D.宋代朱熹坚持人才必须为皇朝政治服务,不能冒犯纲常伦理秩序的观点。 14.请概括文中书院教育中会讲制与讲会制的不同点。 (4分) 15.结合文中的观点,谈谈你对下面这段话的理解。(4分)

2 01 1年9月,复旦大学率先试点四年“书院制”教育,其“书院制”教育中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文史哲入口,政经法出口”,即书院学生必须夯实文史哲素养,并具备治国理政的一技之长。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卷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gm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