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2013届高三模拟考试调研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科试题(试题、答

更新时间:2024-03-31 06: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韶关市2013届高考模拟测试

理科综合(生物学部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个小题,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中,正确的是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B.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C.质粒和叶绿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 D.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主要场所 2.右图所示的细胞类型转换过程为 A.细胞融合 B.细胞生长 C.细胞分裂

D.细胞分化

3.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B.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

C.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 4.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 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 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

5.右图表示人的核移植胚胎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相应的组织和器官后用于自体移植的示意图,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早期胚胎培养 ⑤胚胎移植 A.①③ B.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6.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的方向 B.突变和重组有可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二、双项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6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漏选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24.下表选项中,甲、乙两者关系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

选项 甲 A 血糖升高 B C D

乙 胰高血糖素分泌 甲 + 乙 一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甲状腺激素分泌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抗利尿激素分泌 生长素浓度不断增加 侧芽的发育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2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对根尖进行解离 C.“腐乳的制作”实验中,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D.“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实验中,用尿素为唯一营养的培养基筛选目的菌

三、非选择题(共4题,共64分)

26.(16分)右下图表示某些生物一天中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对值)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曲线代表的生物在6时到12时CO2释放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此过程中,若突然停止供给CO2,叶绿体中[H]在短时间内会 。

(2)为了进一步研究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分别在15℃和25℃的环境中,测定黑藻在不同光照强度(千勒克司)下氧气的释放速率(mL/h)

(忽略光照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CO2浓度适宜),有关数据见下表:

①25℃的环境中,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的速率是 。

②15℃的环境中,光照强度为0.5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中氧气释放的速率为0,这表明 ,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是 。

(3)如果要对a曲线代表的生物进行快速繁殖,采取的生物工程技术是 ,依据的原理是 。

(4)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属于 ,

27.(16分)已知具有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黑色;具有bb基因的狗,皮毛可以呈褐色。另有I(i)基因与狗的毛色形成也有关,当I基因存在时狗的毛色为白毛。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以下是一个狗毛色的杂交实验:

P 褐毛狗 × 白毛狗 ↓ F1 白毛狗 ↓互交

F2 白毛狗 黑毛狗 褐毛狗 12 ∶ 3 ∶ 1

(1)F2中,黑毛狗的基因型是 ;白毛狗中b基因的频率是______。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 。

(2)B与b基因的本质区别是: 。狗的毛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对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为F1的白毛狗的某组织切片显微图像,该图像来自于雌性亲本,依据是 。 正常情况下,细胞③正常分裂结束后能产生____种基因型的细胞。 (4)细胞①与细胞②、③相比较,除细胞大小外,最明显的区别是_

(5)若该生物体的细胞在分裂前染色体DNA分子全部被P标记,在细胞③中,此时含

32

32

P的脱氧核苷酸链所占的比例为 。 28.(16分)图1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其中的生物主要有荷花(挺水植物)、 绿藻(浮游植物)、黑藻(沉水植物)、轮虫等浮游动物以及人工放养的鱼和鸭等。图2是该 系统中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被称作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基石”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空间的配置情况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和___________的共同作用实现的;当过量的污水进入该人工湿地时,该人工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2)请在图1中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补充完成该人工湿地公园的碳循环图解。

(3)该人工湿地公园的能量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若图2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那么,D表示________________。

(4)在夏季,荷花的绽放为传粉类昆虫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6分)回答下列与实验探究相关的问题。

Ⅰ.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

(2)实验结果:A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植株平均高度。 (3)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将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理由是_______? II.转基因技术可以使某基因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也可以抑制某基因表达。假设A基因通过控制赤霉素的合成来控制大豆的株高,请完成如下实验设计,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1)实验设计:(借助转基因技术,但不要求转基因的具体步骤) a.分别测定正常与矮生植株的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b.通过转基因技术,一是抑制正常植株A基因的表达,二是 。 c.测定两个实验组植株的 。 (2)支持上述假设的预期结果:

①与正常植株对照,A基因表达被抑制后, 。

②与矮生植物对照, 。

参考答案及其评分标准

1.A 2.D 3.D 4.A 5.B 6.B 24.BC 25.AC 26.(16分,每空2分。)

(1)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加,消耗大量的CO2 增加

(2)① 20ml/h ②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40ml/h (3)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消费者或分解者

27.(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BBii和Bbii 50%(1/2) 白毛狗:黑毛狗:褐毛狗=2∶1∶1 (2)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1分) 两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3)图中标号②的细胞的不均等分裂 1 (4)细胞①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减半 (5)50%(1分)

28.(16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荷花、绿藻和黑藻等 垂直(1分) 微生物 自我调节能力(稳定性) (2)如图(3分)

(3)太阳能和化学能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9.(16分,每空2分。)

Ⅰ(1)② 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3)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Ⅱ(1)b.使A基因在矮生植株过量表达; c.测定两个实验组植株赤霉素含量和株高 (2)①赤霉素含量降低,株高降低;

②A基因在矮生植株中过量表达后,该植殊赤霉素含量增加,株高增加。

生物部分答题卡

2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28.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Ⅰ(1)②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p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