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用电的安全及管理(1).kdh

更新时间:2023-08-17 08:39: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第25卷第4期

Vol.25No.4

企业技术开发企DEVELOPMENT业技术开发TECHNOLOGICALOFENTERPRISE2006年4月

年4月2006Apr.2006

施工用电的安全及管理

(中铁二十五局建安公司第六工程分公司,湖南长沙410001)

要:为了解决当前施工用电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文章指出目前施工用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加强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采取的相应措施。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用电;漏电保护;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6)04-0064-04

Managementandsafetyofpowersupplyinconstruction

PENGFan

(ChinaRailway25thConstructionBureauCo.,LtdConstructionInstall

Changsha,Hunan410001,China)

Co.,Ltd6thBranch,

Abstract:Forsettlingtheexistentnonstandardphenomenonatpresentinpowersupplyofconstruction,the

paperpointsoutmainquestionandpossibleharminpowersupplyofconstructionofthemoment,raisesrelevantmeasuresofstrengtheningmanagementandsafetyforpowersupplyofconstruction.

Keywords:construction;powersupplyofconstruction;leakelectricityprotection;safety;management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建设规模也逐年扩大,建设行业已成为我国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但建设工程安全形势严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遏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必须按照国务院

管理条例》的要求,规范安全行为,并通过对安全事故的分析,找出安全管理上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达到消灭、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的。目前据统计全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发生触电死亡事故占事故的8%左右,触电事故已是建设工程发生事故的重要因素,必须充分重视,通过加强管理来消灭、减少事故的发生。

开关。

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导线排列不整齐、固定不牢靠,导线端头未采用螺栓连接或多股导线未采用接线端子压接。

配电箱与开关箱安装不牢固,安装位置不便于操作与维护。二级以上配电箱相当一部分未加锁或锁损坏。

1.2防雷、接地

中小型固定动力设备外壳保护接地未接在专

平垫圈和弹簧垫圈未全用接地螺栓上,接地螺栓、

部使用镀锌件。有的工地另加接地装置连接设备外壳作重复接地。造成同一供电系统有两种接地系统,给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未定期测试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带外壳的照明灯具金属外壳保护接地不规范,甚至不作保护接地。

(控制箱开关箱)的箱门保护接地金属配电箱

不规范,未用软铜线连接,或者未用线鼻子压接,有的甚至根本未连接。

脚手架防雷接地线没有采用专用接地线而是接在扣件螺栓上。

电焊机接地线(搭铁线)采用钢筋或扁钢代替,因钢筋绑扎处接触不好易产生电位差造成触电事故。

1施工用电存在常见的问题

通过参观、学习和检查,发现各个工地施工用

电从设计到施工、管理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给施工用电的安全带来隐患,或者已经造成了人员伤亡事故。主要有下列一些问题。

1.1配电箱

具有3个回路以上的配电箱未设总刀闸及分

路刀闸。在施工现场经常看到一个分路刀闸控制多台设备。每一分路刀闸接两台或两台以上电气设备,供应两个或两个以上作业组使用。

照明、动力合一的配电箱未分别装设刀闸或

收稿日期:2006-01-15

作者简介:彭帆(1964—),男,湖南长沙人,大学本科,工程师,

主要研究方向:电力工程。

1.3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器保护电流值设置不合理,有的下级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第25卷第4期彭帆:施工用电的安全及管理

65

的保护电流值甚至比上级的保护电流值还要大。

使用二类手持电动工具(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开关箱,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电流大于

15mA。

桩机控制箱和配电箱、塔吊、人货两用电梯专用开关箱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电流过大,为

75~200mA或根本不装漏电保护器。

未定期对振动设备或在潮湿场地工作的设备做绝缘电阻测试检查和对保护零线(接地线)、电源线的检查。

交流电焊机未装二次空载降压保护装置,或装了保护装置但将保护线路短接、损坏后不及时修复或更换,使保护装置不起保护作用。

电渣压力焊的焊机未装二次空载降压保护装置,没有采用绝缘焊枪和控制器。

一类手持电动工具(金属外壳有保护接零的),长期在露天、潮湿或金属架上的施工现场所使用。

1.4施工管理

配电室和控制室内无检修与送电记录,无专人

负责或岗位责任制,无停送电挂牌制度。

施工现场总体配电系统未采取三级配电二级保护或未采取三相五线制配线。

在地下室或潮湿等场所的照明未使用36V安全低压电源。

施工方案、制度管理针对性差,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教育走过场,有关电气的基础知识严重缺乏。

1.5导线架设

施工现场的电缆或电线架空敷设未采用绝缘

子固定和绝缘线绑扎,随意固定在脚手架或其它构架上。

架空线路、电缆未采用三相五线,而是采用三相四线;或者干线采用三相五线,而支线采用三相四线。架空线路对地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

导线私拉乱接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各个工地都存在这个问题。

电缆不加保护随意敷设在地上。

2触电事故的分析

违反安装、操作规程和缺乏电气安全知识:不

先拉油开关就去切断隔离开关,电弧造成触电或电伤事故;零线接在开关上;用手去试探电器是否带电或不采取安全措施带电作业。私装乱接。

偶然因素:电线被风刮断,导线接触地面引起跨步电压,当人走近该地区时发生触电事故。

用电设备安装不合格:安装高度不合要求;乱

拉、乱接;接头处理不好;电气设备外壳不接保护零线,当人身接触带电部分时,就会造成触电事故。

电气设备缺乏正常检修:电气设备长期使用,电气绝缘老化,导线裸露。常见的是手持电动工具。

电气设备维修不当:胶盖刀闸胶木盖破损长期不修理,开关过负荷使用、

刀刃变形、转轴扭曲,合闸后使电机单相运行,致使电机烧毁。

3触电事故的规律

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经常接触各种电气装置,

往往由于工作中疏忽大意,操作不熟练或没有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而造成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有季节性:触电事故多发生在二、三季度,尤其是9月份最多。主要原因是:天阴多雨、潮湿,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有所降低;天气炎热,人体多汗,触电危险性较大;交叉作业,设备用电较多。

低压触电事故较多:低压设备较多,被直接使用,操作、使用人员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中年人和青年人触电事故较多:青、中年人是施工机械、工具的主要操作者,其中有些人缺乏电气安全技术知识。冒失、蛮干、好奇、违章作业,造成触电事故。

触电事故与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在潮湿、高温、有导电粉尘等环境下工作,如地下室、金属管道、金属容器中工作,触电危险性较大。

4电气设备上触电事故的分析

配电设备:主要发生在高压设备。事故的发生

大都是由于工作时,没有办理工作票、操作票和实行监护措施。没有切断电源就清扫绝缘子、检查隔离开关、油开关加油,或安装、

拆除电气设备。架空线路:架空线路距建筑物、地面距离不符合要求,导线折断。

电缆:电缆保护不好或未按规定架设造成电缆绝缘受损或击穿。

用电设备损坏或不合格:用电设备损坏造成带电部分外露和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支架未接地。

手持电动工具:外壳未接地(接零),电源电缆绝缘损坏。

电焊设备:外壳未接地(接零);工作地线未搭接在专用地线上,随意乱搭。

5施工用电方案的确定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建筑工程及设备安装工程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66

企业技术开发

2006年4月

的工程量和施工进度安排以及各个施工阶段的电力需要量、施工现场场地的大小、用电设备在建筑工地上的分布情况和距离电源远近情况、电器设备的容量情况来编制施工用电的方案

(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用电方案包括现场用电设施平面布置图,用电设施型号、规格,负荷分配情况,施工用电管理措施、安全措施及使用的相应规章制度。

对大型机械设备和重点设备,如提升设备(塔吊、人货梯、卷扬机等)、混凝土输送泵、对焊机等,从电源配电箱单独用电缆引入电源,确保供电的可靠性。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系统(TN-S)并用绝缘导线,保护接零线用黄绿线,保护零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熔断器。严禁采用三相四线系统。

配电线路应尽量设在道路的一侧,不得妨碍交通和施工机械的装拆及运转,并要避开堆料、挖槽、修建临时工棚用地。并且保证对地距离和与建筑物的距离。

配电箱、开关箱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二级以上配电箱

(开关箱)必须上锁。潮湿场所照明使用36V安全低压电源。为保证施工用电的安全和可靠,选用漏电保护装置应当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正确选择漏电保护装置的漏电动作电流。选用漏电保护装置的额定不动作电流不小于电器线路和设备的正常泄漏电流的最大值的2倍。如果安装场所发生触电事故时,能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及时脱离电源,则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可以大于摆脱电流;如系快速型保护装置,动作电流可按心室颤动电流选取。如果是前级保护,即分保护前面的总保护,动作电流可超过心室颤动电流。如果作业场所得不到其他人的帮助及时脱离电源,则漏电保护装置动作电流不应超过摆脱电流。在触电后可能导致严重二次事故的场合,应选用动作电流6mA的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对于Ⅰ类手持电动工具,视其工作场所危险性的大小,安装动作电流10~30mA的快速型漏电保护装置。连接室外架空线路的,应装用冲击电压不动作型漏电保护装置。对于电动机,保护器应能躲过电动机的起动漏电电流

(100kW的电动机可达15mA)而不动作。保护器应有较好的平衡特性,以避免在数倍于额定电流的堵转电流的冲击下误动作。对于不允许停转的电动机应采用漏电报警方式,而不应采用漏电切断方式。在多级保护的情况下,选择动作电流还应考虑多级保护选择性的需要,末端保护的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

电流I1≤30mA,中间保护的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I2≥1.5I1,主干线保护的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电流I3一般选用300mA。

相临两级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时间按照0.2s级差选用,一般末端保护的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时间选用0.1s。

6施工用电的管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安全用电的

自觉性,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用电的教育和宣传,制定规章制度,组织技术培训,大力宣传安全用电,防患于未然。贯彻和执行保证安全用电的各项技术措施、安全措施和组织措施。施工用电必须经过监理人员组织验收,并由监理人员签发准许使用意见。

施工用电设施投入使用前,施工用电单位要设立安全用电管理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用电知识及安全用电规范、规程的教育,特别是三相五线制系统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组织对电工的培训和考核。组织好运行、维护班组,明确管理机构与专业班组的职责。

施工用电单位应建立、健全供用电设施的运行及维护操作规定;运行及维护人员必须学习、熟习这些操作规定,熟习施工现场的供用电系统。施工用电单位要建立用电安全岗位责任制,停、送电挂牌制度明确各级用电安全责任人。

施工用电单位的运行及维护人员,必须经过学习(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并每年考试一次。因故间断工作连续3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学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恢复电气工作。

施工用电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必须配备足够的常用电气绝缘工具,并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电气性能试验。电气绝缘工具严禁挪用。

维护人员对各种电气设施定期进行巡视检查,每次巡视检查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记入运行日志内。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时,报告施工用电管理部门,责令有关部门或作业班组停工整改,并监督各相关单位落实整改。

低压配电装置、低压电器和变压器、配电线路,有人值班时,每班应巡视检查一次。无人值班时,至少应每周巡视一次。检修和送电必须有记录。

室外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除经常维护外,遇大风、暴雨、冰雹、雪、霜、雾等恶劣天气时,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巡视和检查;巡视和检查时,必须穿绝缘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第25卷第4期彭帆:施工用电的安全及管理

67

靴且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

新投入运行或大修后的电气设备,72小时内应加强巡视,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按正常周期进行巡视。漏电保护装置安装后,必须操作试验按钮检验漏电保护器的工作特性,确认可以正常动作后方能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也应定期试验按钮试验其可靠性。运行中的漏电保护器突然掉闸,必须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才能合闸送电。

设备或线路切断电源并经验电无电压后,方可装设接地线,进行工作。

在靠近带电部分工作时,应设监护人,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检修时坚持办理工作票、操作票制度,未经批准、验电严禁作业,作业时采取监护措施。

施工用电拆、接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施工现场需要用电时,必须提前提出申请,经施工用电管理部门批准,通知维护班组进行接引。严禁非电工拆装电气设备,乱拉乱接电源。接引电源工作必须由维护电工进行,并应设专人进行监护。施工用电完毕后,由施工用电管理部门负责人通知维护班组,进行拆除。

电气设备明显部位应设“严禁靠近,以防触电”的标志。

振动设备或在潮湿场地工作的设备定期做绝(接地线)、电源线、缘电阻测试检查和对保护零线接地装置做定期测试检查。

施工现场大型用电设备、大型机具等,由专人进行维护和管理。

定期检查时间:施工现场每月组织一次;基层公司每季组织一次。

通过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贯彻执行国家和建设部的有关规范、规程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得以落实,施工用电所发生的伤亡事故是可以杜绝的。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2001.

[2]高瑞友.建筑电气安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3]水利电力部电力生产司.安全用电[M].北京:水利电力

出版社,1984.

[4]苏振民.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工

业出版社,1998.

(上接第57页)位移量相对其他的点较大;滑体中段及滑体主轴上各点(G9、G26、G27)的位移趋势平稳,且呈下降趋势。

③在已观测的时间段,绝大部分点的水平位移

柏子村1号隧道滑坡威胁到南昆铁路的安全运营,必须进行治理。采取的是由地表排水、整坡填缝、削方、生物防护、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多种工程措施优化组合而成的综合治理方案。初步监测结果表明,滑坡整体已基本趋于稳定,说明治理方案是有效的,这为以后类似的工程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参考文献:

[1]徐叔鹰.中国铁路自然灾害的成因与类型[J].铁道师院

学报,1997,(4).

量有处于稳定的趋势;滑体中上部的点(G31、G32)位移变化较小,而下部变化较大。

综合上述特征表明:上部滑体的位移量逐渐处于稳定状态,这说明上部滑体采用锚索稳定土体的作用是明显的;滑坡推力较大的中部地段滑体的位移量呈下降趋势,且位移量很小,这说明抗滑桩对滑坡的抗滑作用也是明显的;抗滑桩的位移量较大,但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总之,滑坡治理方案的作用正在显现,尤其是锚索对上部滑体的作用十分明显,滑坡推力最大的中段已逐渐处于稳定。

[2]王恭先.中国滑坡防治研究综述[A].兰州滑坡会议论文

选集[C].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3]石文慧.论中国铁路地质灾害间题[J].中国地质灾害与

防治学报,1992,3(1):1.

原因及其对[4]付永胜,蒋爵光.铁路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5结论

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2,3(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2a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