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建设的背景与基本框架

更新时间:2023-08-17 08:33: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相对落后,不能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成为国际性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服务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进展,进而分析了中国建立全面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和基础。

 第24卷第3期2007年3月

统计研究

StatisticalResearchVol.24,No13

 

Mar.2007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建设

的背景与基本框架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研究”课题组

3

内容提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相对落后,不能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成为国际性研究探索的课题。,进而分析了中国建立全面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和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基本框架关键词:服务贸易统计;BOP;FATS

中图分类号:C812   -4565(2007)03-0088-04

TheBandFrameworktoConstructStatisticalSystemofInternationalServiceTradeinChina

ResearchingGroupofBackgroundandFrameworktoConstructStatistical

SystemofInternationalServiceTradeinChina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worldeconomyandadjustmentofindustrialstructure,internationaltradeofserviceshasbeendevelopingrapidly,inginternationalstandardsandtheexperiencesofadvancecountriessuchastheUnitedStatesasreference,combiningwiththerealityofChina,thepaperfinallyforwardstheframeworkofstatisticalsystemofinternationalservicetradeinChina.

Keywords:statisticsofinternationaltradeofservices;BOP;FATS

一、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与国际服务

贸易统计发展

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国际服务贸易作为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有数据显示,2000年全球商业服务贸易占全部国际贸易的比重达1816%,2004年该比例进一步上升到20%。有预测认为到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将达到5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额的1Π3。以上数据

方式。

所谓传统定义的服务贸易,是指根据一般国际收支定义,发生在一国常住居民与非常住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跨境贸易,像货物贸易一样,借助于一定设施,生产者从本国境内直接向另一个国家境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第二是通过消费者移动提供服务,即消费者从本国境内移动到另一个国家境内,接受当地生产者提供的服务。但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借助于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生产者移动的现象,即服务生产者

3课题组负责人:高敏雪、胡景岩。成员:袁海英、戎卫东、王丹丹、肖益忠等。本文执笔:高敏雪。

主要限于传统国际服务贸易。事实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还不仅表现在传统定义的服务贸易规模的变化,更在于传统服务贸易方式之外出现了新的贸易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相对落后,不能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成为国际性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服务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进展,进而分析了中国建立全面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和基础。

第24卷第3期“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研究”课题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建设的背景与基本框架

89   

通过投资于另一个国家,成为该国的常住居民,然后

就地提供服务。这种现象的大规模出现,冲破了服务贸易传统定义的限制,极大地扩展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服务贸易,形成了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形式:通过外国商业存在和外国自然人移动实现的服务贸易,尤其是通过外国商业存在的国际服务贸易(FATS)。

不能小看通过这些新形式实现的国际服务贸易。伴随近几十年外国直接投资发展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商业存在实现的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在迅速扩大,已经出现了超出传统服务贸易的迹象。以美国为例,从出口角度,美国FATS规模1996年开始超出跨境服务贸易规模;从进口角度,超出的年份要更早,FATS规模在1990于跨境服务贸易规模。,正是在此背景下,WTO之《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开始赋予国际服务贸易更加宽泛的定义:针对服务的不同提供方式,将国际服务贸易定义为以下4种模式:①跨境供应(Cross2borderSupply)。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电讯、邮政和金融;②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旅游、留学。③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指一个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如外资服务业企业;④自然人移动(Movementofpersonnel)。指一个国家的个人在另一国家境内以自然人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如外籍教师、律师等以自然人的身份在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

伴随19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大发展《服务贸易总协定》,签定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国际事务管理,均给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提出了新要求,并由此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长足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是经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授权,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机构间服务工作组在联合国(UN)、欧洲共同体委员会(EU)、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世界贸易组织(WTO)6个参与机构的密

律性定义到可操作的统计制度的转换,为满足各方

需求,提供更相关、更详细、更具可比性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数据,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作为一个具有国际通用性的服务贸易统计标准框架《手册》,参照现行统计编制标准,特别是IMF《国际收支手册》第5版(BPM5)、OECD《外国直接投资基准定义》第3版(FDI3)和UN《1993年国民账户

(1993SNA),同时总结了到此前为止关于国际体系》

服务贸易统计改进开发所取得的经验,从而补充、细化、扩展了国际收支基础上的服务贸易统计。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它特别有助于各国能够在此,、可用性和,。

归纳《手册》的基本内容和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遵循GATS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确定以全部4种供应模式作为服务贸易统计的范围;进一步明确建议,以两条主线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开发建设,即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即BOP项下的服务贸易)、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实现的服务贸易(即所谓FATS)。②关于BOP项下之间的服务贸易统计,提出按照更加详细的服务贸易分类体系(即EBOPS)、按照贸易伙伴国编制统计数据,并将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类服务贸易按照不同供应模式进行分配。③关于FATS统计,给出了基本框架。其中,本国境内外国附属机构提供的服务作为内向FATS,相当于本国的服务进口,本国在外国境内的附属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作为外向FATS,相当于服务出口。④提出分阶段实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不同组成部分的建议,强调根据基础可能逐步开始编制相关统计信息,使可利用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不断增加和细化。

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建设情况如何呢?得益于IMF在国际收支统计国际指导方面的多年努力,各国BOP项下的服务贸易统计已经具备较好基础。但是,和BOP服务贸易统计相比,FATS统计却是一项新事物。根据WTO最新提供的资料,全球仅有25个国家涉及到FATS统计,主要是欧美较发达国家;在这25个国家中,有23个涉及内FATS统计,只有13个国家涉及外向FATS统计,既有外向FATS统计又有内向FATS统计、各项指标齐全的国家只有3

切配合下,于2002年编写了指导各国进行国际服务

(以下简贸易统计工作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

)。可以说《手册》称《手册》,完成了从服务贸易的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相对落后,不能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成为国际性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服务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进展,进而分析了中国建立全面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和基础。

  90 

个:美国、日本和葡萄牙。  二、必要性和基础

统计研究2007年3月 

资料。

三、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目标和原则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旨在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情

况,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在数据搜集、加工和发布方面的系列规范体系,为中国政府在WTO框架下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国际事务管理并争取国家利益,为中国企业参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下原则:,O《服务贸易总协定》,。②在方法上,要以《国际服务为依据,建立起与国际规范相一致的统计体系。③在具体指标及其资料来源设计上,要以中国国际收支统计、中国FDI统计以及中国官方其他统计体系为基础,力争与这些统计体系相互衔接。

(二)统计范围和基本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范围,覆盖中国大陆与国外其他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对应GATS,并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要求保持一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覆盖全部4种供应模式的服务贸易,即:跨界供应、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存在下的服务贸易。

表1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供应模式与组成部分的对应关系

居民与非居民通过商业存在

间的服务的服务贸易

(FATS)统计贸易统计

1.跨界供应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存在

近年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一方面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记录的服务进出口的增长,到2005年,服务进出口规模已达1582亿美元,占整个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已经达到1012%;另一方面,伴随中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出现向服务行业倾斜的背景,可以想见,中国境内的FATS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着。可以说,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服务贸易大国。

在此背景下,全面进行中国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加强了。一方面是国际组织和政府的官方需求,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商贸界和经济分析研究人员的需求。但是,到目前为止,供与GATS,,无法全面反映中国对世界服务贸易的参与状况,无法为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管理中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无法为国内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采取有利行动、提高竞争力提供信息支持。因此,中国需要尽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以适应管理的要求。

要建立适应GATS要求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有赖于两大基础,第一是国际收支(即BOP)统计,第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即FDI)统计。事实上,中国在这两方面已经具备相应基础,可以说,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11BOP统计已经制度化。中国自1982年开始编制并公布国际收支统计数据,自1996年开始逐步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国际收支数据收集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以银行间接申报为主、企业直接申报为辅,独立于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涵盖了中国所有涉外经济领域;所采用统计概念定义和数据加工方法符合IMF之《国际收支》手册的基本规范,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

21已经建立流入流出双向FDI统计。FDI统计包括吸引外商投资(FDI流入)统计和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出)统计两个方向。中国商务部已经分别为中国外商投资(非金融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建立了相应的统计制度,可以提供包括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和直接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统计

通过自然人存在的服务贸易统计

××××

×

×

从数据基础考虑,中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和一个次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可行性考虑,中国服务贸易统计主要着眼于前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1)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统计,是服务贸易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应第一、第二两种供应模式,也会涉及到第三、第四种供应模式;(2)通过商业存在的服务贸易(FATS)统计,是服务贸易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应第三种供应模式;(3)通过自然人存在的服务贸易统计,属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相对落后,不能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成为国际性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服务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进展,进而分析了中国建立全面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和基础。

第24卷第3期“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研究”课题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建设的背景与基本框架

91   

于第四种供应模式,从发生规模看以及从资料基础

完备性看,属于服务贸易统计的次要组成部分。

(三)居民与非居民间服务贸易统计的内容框架居民与非居民间服务贸易统计的范围,主要限于按照常住原则在中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活动。此部分内容基本对应于国际收支项下的服务往来项目,以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为基本统计指标,然后进行各种分组,以此多方位反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和构成状况。

关于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统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统计资料为基础,截取服务进出口收支资料作为起点,经过调整补充,最终得到当期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其中,来自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有关资料进行估算以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基础,根据BOP统计的分类标识,提炼相关信息进行单向分组和交叉分组,提供关于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的分类数据。其中所设计的单向分组包括:服务类别分组、贸易对象国国别分组、国内交易者地区分组和企业属性分组;双向分组的标识以服务类别为主,其次是国别,形成以下两两交叉分组:国内地区×服务类别、国别×服务类别、企业属性×服务类别、国内地区×国别。此外,还可以接受国际组织建议进行备忘项目统计,内容主要涉及反映服务贸易背景情况的指标,包括各种反映服务贸易所依附的交易流量的指标,比如有关保险服务贸易的保险总额和赔付总额、有关旅游规模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总额;也可以设置反映服务贸易企业状况的指标,比如企业资产、负债状况,营业收入和利润,服务进出口所占比重等。

(四)FATS统计的基本框架

FATS统计的范围,是由外国直接投资(FDI)控制的企业在投资东道国当地的服务销售。其中,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的服务销售,是中国的内向FATS,即服务进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形成企业在外国当地的销售,是中国的外向FATS,即服务出口。

如何界定“受外国母公司控制”,有不同处理方法:一是将拥有股权50%以上作为标准,另一种是考虑实际控制作为标准,第三种是将所有在10%以

上者都划入统计范围。中国FATS统计确定的方法是:①内向FATS统计包括法人外商投资企业和非法人外国分支机构。法人外商投资企业与外商投资统计范围保持一致,包括所有外商持有股份在10%以上的企业;②外向FATS统计包括法人境外投资企业和非法人境外分支机构。与对外直接投资统计范围保持一致,包括所有持有股份在10%以上的境外直接投资企业、全资拥有的境外分支机构;③考虑与国际建议的一致性,将外商投资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企业按照股权比例分为两组:股权比例50%以上组和股权比例在10%—50%之间组,以持有股权50%,,。通过统计指标和统计分类,即可显示出FATS统计的基本内容。

遵循《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建议,中国FATS统计所设定的指标包括以下3个层次:①企业服务销售额(营业额),是FATS统计的基本指标,尤其要关注在当地的服务销售;②企业雇员人数及外(中)方雇员人数、增加值、货物服务出口、货物服务进口,是反映企业当期活动的辅助指标;企业的资产、负债与净值,企业研究与开发支出,是反映FATS背景情况的指标;③企业数,是在统计中进一步生成的指标,反映FATS的普遍程度。

遵循《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建议,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中国FATS统计中执行以下分类:①国别分类,对内向FATS,是指投资母国国别分类,对外向FATS,是指投资东道国国别分类;②行业分类,是指直接投资企业所属行业;③国内地区分类。从数据来源看,FATS统计与FDI统计直接相关。结合中国具体情况,中国FATS统计特别依赖于以下数据来源:①非金融内向FATS统计以商务部外商投资统计为主要数据来源;②非金融外向FATS统计以商务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为主要数据来源;③金融性FATS(含外向和内向)统计的数据来源于相关金融部门,包括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此外还可以参考统计局系统有关专业统计、有关部门的业务统计。

(责任编辑:竹 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fa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