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非言语交际比较

更新时间:2023-07-23 22: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西非言语交际比较

非言语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言语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微笑、沉默、

面部表情、服饰、体触、体距、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等。

非言语交际的四个方面 身势语 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 触摸

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身势语是文化的一部分,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每一

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 化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在形形色色的文化中,身势语言因社会、民族、

国度而异。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

意义相同,动作有 差异

中美课堂比较

我们强调集体(Collectivism )纪律(Discipline )合作(Cooperation );他们强调个人

(Individualism )、自由(liberty

察言观色” to read ones'face 负起责任;接受批评 face the music

愁眉苦脸的样子, 板着面孔 pull [wear] a long face

吃饱了I can't eat another bite.

I'm so full that I can burst.

I'm full. My stomach isn't growling at me any more.

搭车 to get a ride (in a vehicle) to get a lift to hitch-hike

美国人问候时要握手,阿拉伯人文化时要亲吻双颊,日本人问候时要鞠躬,墨西哥

人则要常常相互拥抱。土耳其人认为摸一下耳朵可使人免受凶眼的伤害;在意大利

南部,这种手势却用来嘲笑懦弱无能;在印度,这又是自责或真诚的表示。在大多

数远东或中东国家,用拇指指人是不礼貌的。在泰国,示意某人走过来,需要某人

走过来,需要手掌向下,手指前后移动,而在美国,让人过来则手掌向上,手指向

自己移动;在越南,美国这种手掌向上的手势只用来唤狗。汤加人在长辈面前应该

走下,而在西方晚辈应该站在。在美国,双腿交叉而坐表示放松;在朝鲜,这是社

交禁忌。在日本,交换礼物要用双手;穆斯林则视左手不洁,不用左手吃东西或传

递物品。佛教认为,人在沉默时能大彻大悟,美国人认为交谈出真挚。

非语言交流Defin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volves all those nonverbal stimuli in a communication

setting that are generated by both the source and his or her u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at have potential message value for the source or receiver.

身体行为(Body Behavior)

1. 外表和服饰(General Appearance and Dress)

“观其壳可知其核(By the husk you may judge the nut)。”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壳应该是

完美无瑕的。许多人意识到,由性别、衣服样式、种族、年龄、民族、身份、体形、

情绪等外化出来的表象来反映某人的基本特征。研究表明:在美国,肥胖者收入低,

结婚率低,受教育程度低。我们根据一个人的魅力、着装以及个人小饰品对其“知识、

性别、年龄、亲和力、财政状况、阶层、品味、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等”。魅力迷恋在

文化中已根深蒂固,即便小孩也更愿意选择与漂亮的小朋友为伴。

触摸

穆斯林用右手吃饭、做事,用左手问候他人是对他人礼节上的侮辱。

许多亚洲人认为头是灵魂的寓所,触摸他们的头会置他们于危险之中。

在东欧、西班牙、意大利等男性朋友彼此相见时,会亲吻对方,有时会相互拥抱以

示问候。

在日本,触摸同事是很少见的,人们不会拍拍别人的肩或将胳膊搭在别人身上以示

友好。

在西方文化中,性行为的一种—口对口亲吻是司空见惯,但在亚洲地区,这种亲吻

却不普遍。

一种文化中人们的交流方式反映了该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与感情外露的文化(拉

美)相比,强调抑制感情和社会地位的文化(德国、英国)的人们身体接触较少。

在工作环境和一般社交场合中,男人触摸女人比女人触摸男人的情况多;女人比男

人更主动的拥抱其他女人、孩子等。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代替或者(辅助)语言从而达到表情

达意的沟通目的。

著名的公式:一句话的影响力=7%内容+38%声音+55% 肢体动作

C 表情语:

整体要求: 自信、精神、大方、得体

关键体现: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符号

目光交流的三个要求

敢看 我到底怕什么? 2、要看 看是一种素质! 3、会看 掌握必要的方法。

当众讲话中目光语的应用:环视法 虚视法

点视法

在讲台上五种人是重点

领导和重要人物 朋友、熟悉的人和善、可亲的人 有共鸣、回应的人 特殊的人(小

动作、不认真

当众讲话目光交流的三个错误

看天、看地、就是不看人; 2、只盯着一个人看,而忽视其他人的存在; 3、是目光游移,飘

忽不定

英语语言中的禁忌

一般认为包括下列四大类:

疾病(disease) 死亡(death)性(sex)排泄(excretion)

英语中为了避开癌(cancer)这个词,用“the big C”或“long illness”来代替。

19 世纪在西方国家, “社会病(social disease) ”被用来婉称“梅毒” ,如今被用来

婉指“艾滋病” 。

死”是各民族最忌讳的字眼,因此在语言交际中人们总是回避它,尽量用委婉语代之。

英语中表示“死亡”的委婉语非常丰富,如“pass away, go to the heaven, go to sleep, go

to see the God, depart, be in heaven with God” 等等。

自古以来,各民族对性都十分谨慎,谈及时常常拐弯抹角,回避或以其他间接方式

婉称。英语中谈及 “性”行为的委婉语有 “make love, art of pleasure, to approach” 等。

谈及怀孕时, 英语很少直接用 pregnant, 而是说 “in the family way, in a delicate

condition”等

汉语则说“有了” 、 “有喜了” 、 “快要当妈妈了”

厕所 在美国一般都叫rest room或bath room(男女厕均可)或分别叫做 men s room

或 ladies room(=powder room),不过在飞机上,则叫 lavatory,在军中又叫 latrine。

至于 W.C.(water closet)乃是过去英国人用的,在美国,几乎没有人使用。

此外,john是 bath room 或 toilet 的意思(也叫 outhouse),这通常是指在户外工

作场地所使用的临时或流动性厕所(有时前面也加 portable 一字)。

He went to the john a few minutes ago.(他在几分钟前上了厕所。)

其他说法pass water, answer nature’ s call, wash one’ s hands, do one s business等

年老。

在中国, “老”字常带敬意,是资历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汉语中有“老师” 、 “老同志” 、

“老大爷” “老师傅”等。

西方人费尽心机地借用其他词项来委婉地表示“old”这一概念,如 a seasoned man(历

练者),the advanced in age(年长者),the mature(成熟者) ,elder hospital (老人

团),retirement home(敬老院) ,private hospital(老人院) ,nursing home(养

老院) ,golden age club(老年俱乐部) 。

称谓

古代汉语中尤其忌讳晚辈的名字与长辈的相同,或者有谐音字、同音字

而在英美文化中就没有这么多禁忌。

美国有许多城市、街道、地名用著名总统 Washington(华盛顿) 、Lincoln(林肯)

等命名,

而美国各名牌大学常以赞助人的名字命名,如“Harvard” 、 “Stanford”等。因而

英语中有“name after ”(以……命名)这一短语。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大多数人都信奉耶稣被叛徒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而受难的故事。为了纪念他设立了“耶稣受难节”,时间是每年复活节前最临近的那

个星期五。西方人一般认为这是一个不吉祥的日子。在这一天,绝对不能从事与耶

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有象征性联系的事情。如理发﹑给马钉马蹄铁,以及一切要钉钉

子的木工活。

打喷嚏( sneeze) 是一种生理现象, 但在公共场合或与朋友聚会, 绝对禁止冲着他人

打喷嚏。这是中西都有的禁忌。实在要打喷嚏或擤鼻子时, 要用纸或手绢捂着鼻子,

转过身去。事后还要说一声对不起( Excuse me) 周围的人会说一声“上帝保佑你”

( God bless you) ,或“ 祝你健康” ( keep fit/wish you healthy) 的话语, 其来源说法不

一。

黄玫瑰忌: 英国人忌以黄玫瑰为礼花。英国传统习俗认为,黄玫瑰象征亲友分离。

在英国送花忌送双数,因为双数的花会招来厄运。也忌讳送白色的花,给医院的病人送

花忌送白色或红白相间的花。

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词汇与文化

在不同语言之间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A、B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相同或大致相同。

2. A、B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

3. A、B概念意义相同,A有内涵意义,B无内涵意义。

第一种情况

汉语和英语中:

He is an old fox. 鹦鹉(parrot)——“人与亦云”、“鹦鹉学舌”

那本书的作者似乎没有自己的观点,书里都是人云亦云的东西。 That book, whose author doesn t seem to have his own viewpoints, is full of

parrot-learned knowledge.

猪 / pig 都指同一种动物 肮脏、贪婪、令人讨厌

汉语与日语:

四 中国:与“死”谐音 日本:与“死”同音

八 中国:周全、积极的意义 日本:运气好、事业兴旺

松 象征“坚毅高洁”的高尚品质 莲 象征“纯洁”、“清雅” 松、梅、竹——“岁寒三友”,

有不畏严寒,在风雪中傲然挺立的品德。而pine trees, plum blossoms, bamboo在英语中就不

具备这些蕴含意义。羊——古汉语中是“吉祥”的意思。

如:美、羞、鲜、义(義); 三羊开泰(Three Rams Bring Bliss):开年大吉 ram:公羊、撞击装置

蝙蝠——汉语中:与“福”同音,吉祥的动物 日语中:它象征幸福,吉祥的动物

第二种情况

在中国:

红——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兴旺发达红——在近代,又象征革命和革命斗争

如:红旗、红军、红五星、红领巾、红 色政权、红色根据地

在英语中:

在隆重欢迎尊贵的客人时,会用red carpet treatment(用红地毯接待),似乎包含一些喜庆的

意思。

red-light district :红灯区,指妓女出没的地方。red flags:指需要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地方。

In the red:预算或账目中赤字。

农民中性词——peasant 贬义词。指举止粗鲁或无教养的人.

猫头鹰不祥之鸟,与死联系 ——owl智慧之鸟,喻人聪明。

狗-dog 在汉语中,一般用于贬义。

例如,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血喷头、狗眼看人低。

在英语中,总的属于褒义或中性。You are a lucky dog. Every dog has its day She

works like a dog.

第三种情况: 九——与”久“谐音,表示长久的意思。

皇帝崇拜”九“,希望长治久安。明代皇宫大殿高九丈九尺,象征九重天。

在汉语中,还有九牛一毛、九牛二虎、九死一生、九九艳阳天等,其中的”九“都有特殊含义。

Nine——只是数词,没有特殊含义。

13西方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与耶稣受难相关。中国却不具有不祥的含义。

英汉委婉语对比

Definition

一、英汉委婉语的定义内涵

1、Euphemism:

substitution of an agreeable of inoffencive expression for that may offend or suggest

something unpleasant.

→二、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

(一)英汉委婉语起源均与宗教和迷信密切相关, 宗教中的禁忌与迷信说法都需要用

委婉语来讳饰

英语国家大都信奉的基督教中有许多语言禁忌, 如上帝与魔鬼撒旦的名字就不可随便提及,

否则就是裹读神明。象God, devil 等很多宗教词语都只在严肃的讲话中才会出现。基督教对

英美文化及英语语言影响深刻, 即使不信教的人, 也不愿故意用不敬的语言触犯上帝或魔鬼

撒旦。因此关于上帝与撒旦的委婉语就应运而生了—用He, Him 来代替God (上帝); 用old

Nick 等代替the Devil或Satan。

中国人对于敬畏或崇拜的对象也有许多禁忌。比如一些地区把老虎作为崇拜的偶像,

甚至奉为神灵。因此“ 老虎” 或“ 虎”字就成为谈话中的禁忌, 要想方设法代以婉转的说法—

西南地区遇“ 虎” 改为“ 猫” , 东北一带则称其为“ 大虫”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也将老虎

称为“ 大虫” )。

二) 英汉委婉语都与以下方面密切相关: 死亡、疾病和残疾、职业和失业、犯罪、性和排泄

1. “死亡” 是人人都想逃避的痛苦的现实,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禁忌话题。因此人们创造了许多含蓄的说法: 英语有to go out of his world , to leave the world , to Sleep the final sleep ; 汉语有“ 逝世” 、“ 故去” 、

2. 为了避免直接提及一些疾病的名称而给人带来刺激或不快, 人们也创造了许多委婉语。在英语中, 我们用M.D代替mental deficiency(精神病), 用the handicapped (有生理缺陷的人) 代替the crippled( 跋子);

在汉语中, 我们用“ 谢顶” 、“ 聪明绝顶” 来代替“ 秃顶” , 用“ 半身不遂” 代替“ 偏瘫” , 用“ 欠安” 代替“ 身体有病” , 用“ 弱智”代替傻” , 用“ 耳背”代替“ 聋” , 用更顺耳的“ 残疾人”代替“ 残废人”等。

3. 人们对于职业、地位十分敏感, 多喜欢用委婉语来表达地位低微的职业名称。 在英语中,hair dresser (理发工) 被称为beautician (美容师) , hire girl (女佣人)

被称为domestic help (家庭帮手) ,dust man (垃圾清运工)被称为sanitary engineer (卫生工程师)。

在汉语中, 我们用“ 理发师、美发师” 代替“ 剃头的” , 用“ 机械师” 来代替“ 修理工” ; 而对于“ 失业” 这个敏感的词, 我们则用“ 下岗、被炒鱿鱼了”来代替。

4. 人们在谈及犯罪问题时, 总是力图使用委婉语使所说的内容变得模糊, 从而掩饰说话人不愿直接表达的内容。

在英语中, prison (监狱) 被称为corretional center (改正中心) , young criminal (少年犯) 被称为juvenile delinquents (行为不良少年) ,steal in a shop 叫做shop lifting (高买)等。

在汉语中, “ 班房”是“ 监狱”的婉称, “ 小偷” 叫做“ 梁上君子、三只手” 等, “ 工读学校” 是指对犯罪青少年进行教育改造的学校。

三、英汉委婉语的不同

(一)英汉委婉语语言结构形式上的区别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二者在语言结构形式上存在差异, 词汇形态也不同。英语是拼音文字,可以通过改变拼写方式或发音方式来避开原来的语言符号, 达到委婉目的。如,用body odour (狐臭)缩写成B.0.等等。

与英语不同,汉字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象形文字,而不是由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汉语是楔形文字(方块文字) , 音形之间缺乏必然联系, 不便借助拼音手段构成委婉语, 但可发挥汉字的独特优势—偏旁部首。

二、对情感内涵的不同强调

英语委婉语强调替代词比原词语更文雅、更温和,不触犯人,使人高兴,有“关爱”的情感内涵。而汉语委婉语只强调用与本意相关的话委曲含蓄、转弯抹角的替代或烘托暗示出不能或不愿直说的话。虽然其中也有情感内涵,但不局限于关爱,因为不能或不愿直说的原因可能超出“关爱”的范围。

以“死亡”的委婉语为例,英语中有数百种替代“death”和“die”的词语,如“the call of God”,"the final departure","to have better place"等等。这样人们把死亡比作了回家、去一个更好地去处等好事,并以此来减少由死亡给他们带来的悲伤。但是类似于“kick the bucket”,"be done for"等戏谑之词不能算作委婉语。

而汉语有各种死亡的带刺,包括戏谑词和憎贬词都可算作委婉语,表达各种情感。例如:

(1)“走了、离开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

(2)“去世了、不在了、老了”等表达一般的避讳 (3)“牺牲、为国捐躯、以身殉职”等赞美英雄模范人物的死。 (4)“完蛋了、见阎王去了”等憎贬词表达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5)“翘辫子、交票子、伸腿”等戏谑之词,给人一种幽默滑稽感。

四、英汉委婉语的结构原理及方法

一、结构原理

委婉语并非一成不变。英语委婉语如此,汉语委婉语也不例外。其中有的只是临时构词,不能持久,有的却是经久不衰,还有的顺时应势,不断的改头换面。

委婉语的衰退、消亡、更新和发展基本上遵循两天法则: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和更新法则(the law of succession)。

.所谓格雷欣法则,就是指同一个词如果具有一好一坏或一中一坏两种含义时,坏的含义将挤掉好的和中性的。

比如“gay”一词,原来有“快乐的”和“同性恋的”意思,现在“同性恋”挤走了“快乐的”意思,当人们提到“gay”时,很可能会联想到“同性恋”。因此,现在人们一般不说“we are young and gay.”

B."更新法则"是指有的委婉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会逐步丧失其委婉色彩,根据需要,“改头换面”的或崭新的委婉语又会应运而生。例如:“贫穷落后的国家”(poor and backward countries)一词,或许是为保全面子,先后被婉称为:“不发达国家”(undeveloped countries)、发达水平较低的国家(under developed countrie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现在又被婉称为第三世界国家(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和南方国家(the southern countries).

二、结构方法

(一)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构成英语委婉语的方法很多。一般说来,英语可采用构词、语音、拼写、词汇、(修辞的)比喻、语义转换等手段。

1、首字母结合发(initialism)

由首字母组合的委婉语是将禁忌语或不逊语的第一个字母拼合而成。如:BM(bowel movement),X.Y.Z(Examine your zipper)body odour (狐臭)缩写成B.O.

2、剪辑法(clipping)

剪辑法师为了避讳而刻意歪曲禁忌词语的发音。如:bra(brassiere), conman(confidence man)

3、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

比喻法是指把禁忌事物比作性质完全不同但又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如:menstruation(例假)---have a visitor(有客人)

4、语意扬升法(inflating and magnifying)

语意扬升法包括用一些比较温和、刺激性较少的词语代替粗俗难听的禁忌语以求避讳和文雅,也包括用美好动听的词语代替中性词以迎合读者的自尊和虚荣心理(尤指人们的职称头衔时),如:fat--plump, ugly--homely; teacher--educator.

5、标点符号暗示法(euphemistic punctuation) 标点符号暗示法主要是用星号(*)或边字符(-)代替禁忌词中若干字母,以示避讳。如:sh**,son-of-a代替son of a bitch.

二、汉语委婉语构成法 与英语不同,汉字是由偏旁部首组成的象形文字,而不

是由字母组成的拼音文字,所以在构成委婉语时,它不能采用英语中的词缀、首字母缩略。剪辑等方法。但是在利用词汇构成委婉语时,汉语所采用的方法和英语基本相同,主要有语意扬升法、迂回、比喻、语意转换法、省略和宽泛模糊等。

1、语意扬升法 汉语的语意扬升主要是指用比较温和。刺激性较少的词语代替粗俗语或禁忌语,把褒义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代替粗俗语或中性词,主要涉及对人与物的评价 如:相貌丑陋---五官端正 肥胖---富态、丰满、迂回法

汉语迂回法主要是转弯抹角、短话长说。

3、比喻法

与英语比喻法一样,汉语比喻法是把禁忌事物比作表面上相同或相似,但实质上完全不同的另一事物。如 死了---走了、去了。 月经--来客人

4、语意转换法 汉语中也有类似英语中的语意转换发,即将表示某一整体的词或笼统的说法代替表示其中一具体事物的禁忌词语。 如:意中人---恋人; 老相好----老情人

5、宽泛模糊法 汉语中的宽泛模糊法,和英语一样,是将禁忌语的所指从程度和范围上扩大,或是把具体事物说得抽象些,故意模糊其意象如:个人问题----婚姻大脑病---神经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6s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