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更新时间:2023-05-11 22: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术欣赏结课作业

2013年 11月 27日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通过这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发现中西两个文明体系在绘画艺术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与差异。

绘画是艺术组成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绘画上,中西的艺术比较,宗白华先生说得非常透彻: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解衣番礴,任意挥洒。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相的刻画。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物体形象固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 西洋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凸凹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西绘画中,以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水墨画作为代表来进行比较。油画是最能体现欧洲绘画历史脉搏与博大精髓的类别,水墨画又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神韵的艺术种类。

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有荷兰人发明的,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油画是伴随着文艺复兴而发展的,文艺复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想的力量。自此,科学探索的精神

得到张扬,实证求真的风气开始兴起。油画突

破了原来宫廷、教廷的题材与技法等束缚,在

形式结构、画面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以世俗人物、自然风景与历史事件等为主题的

油画大量涌现,比如说《蒙娜丽莎》等,《蒙娜

丽莎》画的是一个普通女人,这些题材都极大

地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油画中有着解剖学、

光线透视与明暗分布方面科学精神的张扬,人

体解剖学的应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

真实般的准确比例、体型、结构关系:焦点透

视法的建立使绘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

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

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话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远及近的清晰层次。材料工具与题材主题的发展,使得油画的写实风格进一步凸显。求真理性的态度,无一不透露出一种对于事物真实性与事件过程性的精确追求,其无一不受到希腊的雕刻与建筑的空间布局、对称平衡的影响。西洋的绘画渊源于希腊。希腊人发明几何学与科学,他们的宇宙观是一方面把握自然的现实,他方面重视宇宙形象里的数理和谐性。于是创造整齐匀称、静穆庄严的建筑,生动写实而高贵雅丽的雕像,以奉祀神明,象征神性。希腊绘画的景界也就是移写建筑空间和雕像形体于画面;人体必求其圆浑,背景多为建筑。(见残留的希腊壁画和墓中人影像)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更是自觉地讲求艺术与科学的一致。画家兢兢于研究透视法、解剖学,以建立合理的真实的空间表现和人体风骨的写实。画家通过油画的光与色,表现了不同艺术流派对于“眼中事物”不同侧面的描写的强调,但其本质都是对于“模仿自然”(表现为物体雕刻的圆描)与“形式美(表现为建筑几何对称)的继承和发展。绘画中,无一都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理性求实精神与悲壮热烈气质的追求。

而中国古代的水墨画,是用纯用水墨来画画的。水墨画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在五代成行,在宋元达到高峰,水墨画是充分利用墨色深浅、笔法走势来表现空间立体、事物形状与起色神韵的。唐代诗人王维,提出“水墨为上”的画体思想。经过文人墨客与宫廷画师等的努力,最终确立了水墨画在中国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水墨画,就是中国文人对于诗画意境、空灵脱俗、回归自然的追求以及心境写照。水墨画,又以宋元山水、明清鸟虫为主要代表。水墨画不强调几何对称与形式写实的做法,主要通过虚虚实实的笔法走势与或浓或淡的墨色分布来表现作画者的心境与情怀。水墨画在笔法上来源于中国书法与诗歌的高度发达,书法的洒脱不羁与诗歌的随性而至,赋予了水墨画极高的灵感触动。在一幅水墨画上,画家往往在旁边赋诗一首,同时也展现自己的书法造诣。水墨画不在意物体在光线或者环境中的客观状态,强调的是画家的一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感情状态,恰似“一切画境皆心境”的灵性一动是,如董源的《潇湘图》、范宽的《雪景寒林》等。在中国水墨画里面,没有焦点透视,不用从一个角度对事物进行深度刻画,而运用的是散点透视让欣赏着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能够体会“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景意味。在山水画中,画家往往把人物画的极其微小,以此突显个人的渺小、对大自然的崇拜与生命的惆怅感伤意识。所以水墨画更多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面的“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和谐自然”、“保守

内敛”的价值追求,在水墨画里面看不到画家的积极物欲与扩张征服的心态,更多的是一种平和舒缓、情绪微露额自然写意的状态。这正是中国文人所强调“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的一种写照。水墨画受到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很大影响。当然了,山水、花鸟等水墨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当时市民经济开始繁荣、文人士族集团开始涌现的产物。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的六朝,反而成熟于市民经济发达的宋元呢?正如欧洲的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反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级一样。”

中国画是一种点线笔墨的艺术,讲求气韵境界与空灵超逸,而对凹凸阴影、光线色彩、透视结构的不太讲究,是从骨气神韵的强调来表现人物情绪的流露。宗白华称之为,点线的音乐——飘逸灵动、简约高远、自然而又不露痕迹。一山一水、一屋一人、一江一舟就足矣。

诗与书法的空间境界,就是中国画

的最高追求。其实,这就是中国文

人对生命、生活的态度与写照。顾

恺之的《洛神赋》(见图2)气韵灵

动,人物刻画如蜻蜓临水,点线之

间把作者自己的伤感与女神的自由

美丽,刻画得“跃然于纸上”,笔墨

的线条流动飞舞与皴擦的自由运

用,一幅画即是一首诗,声如洞箫如怨如泣,翩翩起舞。西洋画是一种色彩立体的艺术,强调明暗光线、凹凸阴影、透视结构、实在具相,是以形式协调与求真写实来表现人物的情绪与作者内心的感受。西洋画根植与古希腊对于数学逻辑、形式对称、凹凸立体等文化追求,受到其雕刻、建筑、哲学等影响。宗白华说过,西洋油画的境界是气韵包围的立体雕刻。达芬奇在《蒙娜丽莎》(见图1)就是作者有着解剖经验,对人体结构了如指掌的基础上,才画出来。不然,画家很难把细微神秘的表情画得如此“栩栩如生”。所以,西洋画是一种雕刻与色彩的音乐。中国画就对色彩不太敏感,而是以墨调色。

总之,中国绘画在光线色彩、结构主题与气色神韵方面的差异,根植于两个文明系统中不同的价值追求,也受到历史、地理、气候、政治、经济等方面很大的影响。西洋画中的实在与理性精神和中国画中的气韵与感性诉求都是世界绘画艺术史上的奇葩。就比如在画花鸟上,中国人会把花画成连根连枝,

鸟画成飞跃

在枝头,气韵灵动:而西方人会把花与鸟画成静物标本,这是一种理性与结构的美。

i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xa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