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9:50:5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单元检测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题序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②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④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⑤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⑥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⑦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⑧杜牧《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杜甫《春望》的后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质朴而圆润的徽剧带着泥土与流水的芬芳,以它独特的民间艺术与民俗风情,唱遍了江南的山水楼台,也唱遍了徽州的街闾巷陌。在悄然流逝的光阴里,不知是谁打翻了砚台的古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锦秀山河漫润在潮湿的水墨中。沿着河流追sù古徽州苍郁的历史,还有那些铺卷而来的徽州民风,在kuànɡ达的人生中获得一种坚实与淡定的快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悄然( ) 追sù( ) kuànɡ( )达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分) (3)文中“街闾巷陌”的“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苍郁”中的“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2分)

(4)结合语境,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渲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B.沾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C.泼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D.点染了整个徽州大地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4分)

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花了足足30年时间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本科普巨著《昆虫记》,此书被誉为“____________”,书中食粪虫被他爱怜地称为“________”。《昆虫记》是八年级教材推荐的名著阅读篇目,科普类作品还自主推荐了卞毓麟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美国海洋生物学家____________的《寂静的春天》。

一 二 三 总分

4.某校八年级某班以“探寻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下面是张红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4分)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A】许多古建筑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B】给人带来猛烈的震撼。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①【A】句有语序颠倒的毛病,应将“_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换位置。 ②【B】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小敏对古建筑情有独钟,是班里有名的“古建筑迷”,但她的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作为小敏的同桌,请你引用下面的谚语,来劝说小敏的妈妈。(4分)

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采风小组准备到王岭村去探寻清代木塔建筑。请你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写一段话,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5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1分) 一榫一卯【注】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

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却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

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榫卯(sǔn mǎo):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题目。(5分)

(1)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3分)

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做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文中两处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9分) 家乡的年味

①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还有味吗?年真的有

味!特别是略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过去的年味来,常常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②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③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的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④过年不喝酒也不像个年,家里再穷,也得喝上二两,哪怕就是红薯干酿的“一毛醉”——因这种酒质量较差,容易上头,喝一毛钱的酒就会醉,所以得名。每年的腊月,闲了半年多的乡里小酒厂就会重新开张,村里的老烧锅也开始昼夜不停地加班,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闻着酒味就使人有几分醉意。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⑤过去农民穷,一年能吃上馒头的日子是有数的,现在脱贫了,蒸馒头不算稀罕事了。可是,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然后装进篮子里,吊到梁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⑥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当年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⑦光顾得说吃了,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现在城里的春联,多是印刷厂成批印出来的,贴在门上,虽也好看,却总觉得少了点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没有特点。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我在老家当学生时,就没少给乡亲们写对联,就是现在每次回去,老街坊们还夸我的字呢。

⑧其实,平心而论,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收到的成堆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酒店里丰盛的年夜饭,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是我魂萦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

10.文章依次写了哪几种年味?根据文章内容填写在下面的括号中。(3分) ( )→酒香味→( )→饺子味→( ) 11.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后一段用城市的年味和家乡的年味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什么是年味?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段话。(50字左右,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 .(2)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 .(3)空乏其身____________ ..(4)人恒过____________ .

(5)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孟子关于造就人才的论述是全面的。第一段中,孟子强调,人担“大任”要经历磨难;第二段中,孟子强调,人只有经历磨难并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带来“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的结果。(用原文词语回答)(3分)

18.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可以印证“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免“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5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你喜爱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花廊曲径吗?你欣赏卢沟桥上那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石狮子和“卢沟晓月”的无边风韵吗?你惊叹恢宏大气、细腻生动的《清明上河图》吗?生活中,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美景胜地就无处不在,大千世界就无限精彩!

请以《我欣赏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第五单元检测卷

1.(1)①猎马带禽归 ②壮心不已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采菊东篱下 ⑤提携玉龙为君死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⑦沉醉不知归路 ⑧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1)qiǎo 溯 旷 (2)锦秀 锦绣 (3)道路 茂盛 (4)C 3.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清道夫 蕾切尔·卡森

4.(1)①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②猛烈 强烈 (2)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3)示例: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

5.(1)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2)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第④段和第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6.示例一:可以。应该放在第④段中。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选文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的连接功用。示例二:不可以。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的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由榫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8.(1)“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2)“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一榫一卯关联着人的情感。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10.硝烟味 蒸馒头味 墨香味

11.“气势”的本义是(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或形势;在这里是指新蒸馒头味很浓。

12.突出“我”对家乡年味的怀念,深化文章中心。

13.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的人及民俗的喜爱之情。

14.示例: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欢乐气氛,年味就是孝敬长辈的一杯浓酒,年味就是观看春晚的欢声笑语,年味就是张贴春联的吉庆有余。

15.(1)兴起,指被任用 (2)狱官 (3)财资缺乏 (4)犯错误 (5)同“弼”,辅佐

16.(1)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2)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17.①改 ②作 ③喻 18.略。 19.略。

第五单元检测卷

1.(1)①猎马带禽归 ②壮心不已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采菊东篱下 ⑤提携玉龙为君死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⑦沉醉不知归路 ⑧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1)qiǎo 溯 旷 (2)锦秀 锦绣 (3)道路 茂盛 (4)C 3.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 清道夫 蕾切尔·卡森

4.(1)①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②猛烈 强烈 (2)示例:阿姨,您好,小敏非常热爱古建筑,参加主题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她的学习,而且还能提高她学习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3)示例:从学校出发,一直往东到十里铺,再往东北到染坊村,然后往北不远就是王岭村。

5.(1)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2)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第④段和第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6.示例一:可以。应该放在第④段中。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选文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的连接功用。示例二:不可以。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的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

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由榫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8.(1)“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2)“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一榫一卯关联着人的情感。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10.硝烟味 蒸馒头味 墨香味

11.“气势”的本义是(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或形势;在这里是指新蒸馒头味很浓。

12.突出“我”对家乡年味的怀念,深化文章中心。

13.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家乡的人及民俗的喜爱之情。

14.示例: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欢乐气氛,年味就是孝敬长辈的一杯浓酒,年味就是观看春晚的欢声笑语,年味就是张贴春联的吉庆有余。

15.(1)兴起,指被任用 (2)狱官 (3)财资缺乏 (4)犯错误 (5)同“弼”,辅佐

16.(1)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2)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17.①改 ②作 ③喻 18.略。 19.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z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