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密立根油滴实验分析

更新时间:2023-03-08 09:50:5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0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关于密立根油滴实验影响因素及误差分析

虞金花(08009203)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南京市 210096)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密立根油滴实验影响结果的各个因素,分析了各种可能的误差,通过分析研究,给出减小误差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油滴实验;影响因素;对策

Discussion about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error

analysis of the oil drop experiment

Yu Jin Hua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d various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the oil experiment, and the result is analyzed, the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ways to reduce the possible error. key words:

Millikon oil drop experiment; influence factors; countermeasure

1213826427@qq.com

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物理实验学家密立根设计并完成的,它证明了电荷的不连续性并精确地测定了基本电荷电量。密立根实验是一个操作技巧要求较高的实验,因此测量中除了有系统误差,主要是测量人员的主观因素引起的偶然误差。本文介绍此实验误差影响并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

实验中,油滴的选择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它必须满足(1)油要纯净; (2)粘滞系数要适中且随温度的变化要小;(3)油的挥发性要小;(4)油的密度基本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1.1 油滴的大小

油滴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对油滴的控制。如果实验中选择较大的油滴,油滴的体积大容易观察,但是必须带很多电荷才能取得平衡,而且油滴下落速度过快,无法对油滴进行实际控制;若选择过小的油滴,清晰度差,油滴容易丢失和挥发,容易在下落过程中产生偏移,不易控制。所以选择那些质量适中而带电量不太多的油滴才行。

1.密立根油滴实验影响因素

1.1

虞金花,1991年生,女,本科生,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油滴的选择

1.1.1 油滴的电荷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带电情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油滴不带电,则油滴将做落体运动,不能控制油滴。影响油滴电荷两方面是实验室的空气湿度和温度。空气湿度越大,喷油时油滴越不容易带电,正如摩擦起电时湿度越大越不容易带电一样。温度对粘滞系数的影响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的粘滞系数要降低,这时油滴越不容易带电。 1.2

选定油滴下落的距离

假定油滴下落这段距离为L,如果L太靠近下极板,当测量完时间t后,油滴很容易丢失,导致无法进行重复试验来减小误差;如果L太靠近上极板,极板上的小孔会有气流,导致电场变得不均匀,影响结果。 1.3

油滴偏移带来的影响

由于本实验中油滴很小,容易受实验室环境影响,由以上多次测量的实验数据可知, 由于油滴的横向漂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已占总误差的54% , 它对测量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实验室门窗是否关闭,油滴盒是否有空气对流以及视场的明暗是否合适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1.4

测量中存在的起伏现象

实验中会存在统计误差,即重复测量的值并不相同,统计误差是微观几率性的反映,本实验中,由于油滴的质量很小,可能会出现热扰动和布朗运动,在判断油滴平衡位置时存在运动的涨落,导致误差。

2. 针对上述误差影响提出有效对策

2.1 油滴的选择 2.1.1油滴大小的选择

图1

2010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一带电油滴在水平的平行板均匀电场中受到

重力mg,电场力 和空气的浮力 作用,平衡时有

mg = QE +

(1)

当平行板未加电压,油滴在重力作用下做加速运动,同时受到一个随速度变化的空气粘滞阻力的作用,由斯托克斯定律式

Fr=

(2)

式中为粘滞系数,r为油滴半径,b为修正系数,P为大气压强。当空气的粘滞力和油滴的重力达到平衡时(忽略空气浮力),油滴作匀速运动,设速度为

v ,此时Fr =mg ,即

(3)

此时平行板电压为零,油滴作匀速运动的速度Vg =L/t ,若测得油滴下降的距离L和相应的时间tg ,则可得到Vg=L/ tg.

因而可以得到油滴的半径以及油滴的带电量

q=

(4)

由公式可以看到,油滴的大小与其下落的时间是对应的。所以,在做实验时,我们可以先去掉外加电压,让油滴下落2mm,大致测出所用的时间,若所用的时间在lOs至30s左右,则说明我们选择的油滴是合适的。同此选择油滴半径在7×10 至1.3×10 m的油滴是比较适宜 .

2.1.2 油滴电荷的控制

(1)夏天在实验前可将实验室的门窗打开,以降低室内的湿度。另外也可在油滴仪的防风罩内放一些干燥剂来降低罩内湿度。(2)实验前可将实验

用油放人冰箱冷藏室冷藏,以消除湿度过高引起的粘滞系数降低,从而增加油滴的带电几率。

2.2选定油滴下落距离

为保证油滴匀速下降,应该让油滴下落一段距离再测量,测量某段距离应该选择在平行板的中央部分。

2.3 修正油滴偏移带来影响

设密度为Q, 半径为r 的带电油滴在平行电极板A , B 间,A , B 的距离为d , 油滴平衡时,A , B 间的电压为U , 大气压强为P , 空气的粘滞系数为G, 测量时油滴匀速通过的竖直距离为L , 横向漂移量为s, 所用时间为tg。用平衡测量法测定油滴所带电量q 的理论公式

q=

(5)

式中: b 为G的修正常数, b = 6. 17×10- 6cmHg

由于油滴的半径小于10- 6m , 空气的粘滞系数需要修正。如果出现了油滴的横向漂移, 仍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是不能予以消除的。这就需要从理论上找出由此而产生的测量误差与漂移量之间的关系, 然后对测量值予以修正。

由式(1) 式可知, 由于测量下落距离L 而使带电量q 产生的误差为

Eq= =3

(6)

如果采用“倒过来验证”的方法处理结果的话, 油滴带有电荷的数目

n= q/1. 60×

则由此而产生的对油滴所带电荷数目的测量

误差为

E==

2010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7)

从而e 的修正量应为

(8)

此次测量中的修正结果应为:

e’=e

(9)

2.4如何减少起伏现象

这种起伏现象,与测量仪器、环境状态以及观测人员的主观素质都无关,是测量中能达到的最高精度。这种误差不是测量引进来的,而是微观事物本身具有的。

因此对于同一颗油滴必须进行多次测量(10次左右),同时还应该对不同的油滴(不少于5个)进行反复测量。

3.总结

密立根油滴实验过程中会从多个方面引入误差,因此此实验是一个操作技术要求很高的实验。本文结合该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操作过程,从多角度分析这个实验误差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 John R. Taylor. An Introduction to Error Analysis[M].

University Sience Books Press , 1982 , 144

[2] 陶静,做好密立根油滴实验两点体会[J],物理实验,

1997,4

[3] 朱世坤.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J]. 大

学物理实验, 2004, 30-31

[4] 陆佩,影响密立根油滴实验的因素分析[J].实验科学与

技术,2007,5(1),34-36

[5] 王广涛,陈健,魏建宇,等。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的

处理方法[J].物理实验,2004,24(12),22-24

2010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z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