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代码085213)

更新时间:2024-03-31 04: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科专业代码:085213)

一、专业介绍

建筑与土木工程是研究人类社会和生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维护的工程领域,重点培养从事区域规划,城市和村镇规划,城市设计,建筑与结构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桥梁、道路与隧道工程设计,地下与水工结构设计及其勘测、施工、维护等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经济与管理、地质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

本领域现有博士生导师21 人,教授32 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0人。近5 年有50 余人次获国家、省部级各类荣誉称号,出版专著和教材30 余部,获得专利60多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1) 岩土特殊施工技术; (2) 城市地下工程; (3) 地基处理与加固技术; (4) 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稳定; (5) 岩土工程安全监控理论与技术; (6) 土力学、冻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7) 地质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变形研究; (8) 侵蚀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耐久性研究; (9) 高温环境灾变规律与结构抗火性研究; (10) 地下工程环境灾变与结构可靠性研究; (11) 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12) 岩石动力学与爆炸理论; (13) 桥梁与隧道动力稳定与技术; (14) 矿区城市道桥工程。 (15) 结构动力系统分析与仿真; (16) 非线性动力系统失稳与分岔;

0

(17) 采动岩体力学与工程; (18) 工程科学与计算; (19) 结构损伤与断裂; (20) 固体大变形理论及应用; (21)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22) 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与决策。

本学科现有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3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0余位教授,40余位博士生导师,60余位副教授。 2008年以来,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级项目60余项,其中973子课题10余项,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多项。获得省部级项目近百项;纵向课题总经费上亿元,横向经费2亿余元,年均达到6000多万元。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近10余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40余项;教师在SCI源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在EI源期刊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在相关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努力为祖国建设服务。

2.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较为扎实和系统的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及其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应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运用先进技术方法解决在相应工程领域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问题;具有独立担负相应工程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3.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发展方向,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专业能力,增长实际工作经验,规范地撰写或创作研究论文或作品;

4.掌握一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三、学制

学制3年。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

1

课程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代码 140001G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140002G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0001G4 英语 学时 36 18 90 45 45 30 30 30 学开课学期 分 2 1 4 3 3 2 2 2 1 1 1-2 1 1 1 2 2 学位课 080001G4 应用概率统计 030084S4 030037S4 030038S4 030002B4 计算力学 现代建筑与土木工程 高等项目管理学 新型土木工程材料 要求学位课总学分 ≥ 18 060207ZT 070001G4 学科专题讲座 管理学 必修 必修 15 30 1 2 1 1 030015S4 030002S4 030016S4 030017S4 030018S4 030019S4 岩土工程稳定与加固理论 岩土弹塑性力学 数值计算与岩土工程数值方法 岩石动力学与爆破技术 隧道施工新技术 现代结构体系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结构抗震抗变形设计* 建筑物鉴定与加固 高等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 现代空调技术 新能源与建筑节能 高等工程结构 高等岩土力学 地下工程结构理论 现代管理论 2

30 45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45 2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非学位课030020S4 030085S4 030022S4 030024S4 030026S4 030027S4 030003S4 030004S4 030032S4 070004S4 070003S4 030034S4 030035S4 030086S4 030083S4 030108S4 高级经济学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高级合同管理 相似理论与模型试验* 环境岩土工程* 地基处理技术* 45 30 30 30 30 30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总学分 ≥ 32 ,单科成绩 ≥ 60分,其中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 ≥ 75 分 五、其他要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制为两年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应该在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初完成,学制为三年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应该在第四学期末前完成。文献综述提供书面报告,开题由书面报告及口头报告组成。提倡各系、所、中心硕士生开题报告采取集中开题形式,每名硕士生有2开题机会。开题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硕士论文研究工作。开题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或作品选题是否恰当。

(2)硕士生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项目管理I(学科专业代码:085239)

3

一、学科专业介绍

工程硕士“项目管理I”领域隶属于“工程管理”二级学科,本学科领域以工程项目管理基本原理为指导,围绕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任务,吸收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致力于当代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培养符合新世纪需要的高级复合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目前“项目管理I”学科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2)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与决策; (3)工程项目信息与知识管理; (4)建筑信息模型(BIM); (5)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6)工程项目采购管理; (7)工程建设安全与环境管理; (8)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9)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

工程管理学科拥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形成了合理的学术梯队,工程管理学科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9人。近年来,工程管理学科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并承担大量的横向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另外,还承担了各类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任务,开展了大量的工程项目管理、建设监理、工程咨询和工程代建等社会服务工作。

二、培养目标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热爱并安心本职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项目管理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 (三)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学制

工程型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进行培养,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长不能超过5年。其中用1.5-2年的时间学习课程,1.5 年左右的时间结合生产实际中的课题进行论文工作, 学习期限内在校集

4

中学习或做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半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代码 140001G4 140002G4 100001G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 英语 应用概率统计 时 36 18 90 45 45 30 30 30 分 2 1 4 3 3 2 2 2 1-2 1-2 1-2 1-2 2 1 1 2 学学开课学期 学位课 080001G4 070004S4 现代管理论 030114S4 项目管理学 030064S4 项目融资 030036S4 项目计划与控制 要求学位课总学分 ≥ 18 030107S4 <工程管理>硕士学科专题讲座 管理学(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必修 必修 15 30 30 30 30 30 30 30 1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1 1 030112S4 项目策划与评估 非学位课030110S4 合同策划与管理 030062S4 工程造价管理 030066S4 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 030113S4 项目管理信息化与BIM技术 030067S4 项目质量管理 030065S4 建筑工程风险与索赔管理 五、其它环节及要求

其它环节及要求详见《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总学分 ≥ 32 ,单科成绩 ≥ 60分,其中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 ≥ 75 分 5

中学习或做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半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代码 140001G4 140002G4 100001G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然辩证法概论 英语 应用概率统计 时 36 18 90 45 45 30 30 30 分 2 1 4 3 3 2 2 2 1-2 1-2 1-2 1-2 2 1 1 2 学学开课学期 学位课 080001G4 070004S4 现代管理论 030114S4 项目管理学 030064S4 项目融资 030036S4 项目计划与控制 要求学位课总学分 ≥ 18 030107S4 <工程管理>硕士学科专题讲座 管理学(由研究生院统一安排) 必修 必修 15 30 30 30 30 30 30 30 1 2 2 2 2 2 2 2 2 1 2 2 2 2 1 1 030112S4 项目策划与评估 非学位课030110S4 合同策划与管理 030062S4 工程造价管理 030066S4 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 030113S4 项目管理信息化与BIM技术 030067S4 项目质量管理 030065S4 建筑工程风险与索赔管理 五、其它环节及要求

其它环节及要求详见《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总学分 ≥ 32 ,单科成绩 ≥ 60分,其中学位课加权平均成绩 ≥ 75 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5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