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贷

更新时间:2023-11-01 15:2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评估模型

摘 要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风险之一,房地产信贷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2008年年末,房地产信贷所占比重已达到18.3%,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所占比例约为6.7%。房地产信贷风险既来自贷款项目本身,也来自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自身缺陷。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具有单笔贷款金额较大,不良率高,受政策影响大等特点。因此,对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风险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的特点、来源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现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评估管理方法,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了风险等级评价标准,以便为降低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提供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全文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介绍了风险的一般性规律和项目风险分析过程、内容与方法,给项目风险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通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的特点、来源及成因的深入分析,结合项目风险分析一般性规律,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第三,通过对现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评估管理办法的研究,运用专家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了风险等级评价标准,使得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评价得以量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第四,基于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此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于某个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估,并对项目风险做出评价与分析;最后,对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本文研究所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评估,风险分析,层次分析法

1

i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房地产业具有涉及面广、投资规模大及关联性强等特点。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带动国内其他相关产业及整个社会经济也在快速升涨,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房价快速上升,市场需求旺盛,为商业银行拓展房地产信贷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契机,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及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优质资产。房地产业是有先天高风险性的行业,金融业与其紧密的联系决定了房地产信贷风险存在的必然性。房地产信贷风险既来自房地产业和贷款项目本身,也来自银行系统以及房地产信贷业务的自身缺陷。例如,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项目的千差万别,以及信用体系缺失、借贷者信息不真实、各银行信息互相不联通都增加了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如果房地产信贷出现借款人财务危机或项目进展不利而无力还款时,再加上目前变现渠道的不通畅和存在法律障碍,银行信贷资金本金按时、按质回收的能力受到很大制约。这对大约5万亿元房地产贷款存量的银行业来说,潜在压力和风险显而易见。我国房地产信贷具体情况如下:

(1)房地产开发贷款金额快速增长

房地产行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仅仅是为了拿一块建设用地,开发商少则投入几千万,多达数十个亿,如果没有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房地产业只能步履蹒跚。1998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对房地产业的支持由过去以房地产开发贷款支持为主转变为对投资和销售两个方面支持。特别是对个人的信贷支持成了目前房地产业发展最大动力。根据《2008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2008年12月末,我国银行用于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已达到1.93万亿元,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约8.5倍(详见图1);同期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余额也从1998年的0.05亿元至2008年末的2.98

1

万亿元,增长了约64倍。以上数据表明,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且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全部金融机构贷款增长速度,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8年末,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18.3%,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所占比例约为6.7%,与1998年相比,所占比重提高了近两倍。

图1 1998-2008年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发展趋势

(2)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金额大,不良率高

2002年11月,人民银行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9月30日发放的房地产贷款情况进行了检查,共抽查房地产贷款20901笔,金额1468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3654笔,金额1380.5亿元,个人住房贷款12158笔,金额44.1亿元,个人商业用房贷款5089笔,金额43.4亿元。从中可以看出,房地产开发贷款数量虽然少,但每笔贷款涉及的金额都很高;一旦发生风险,将给银行带来较大损失,而且房地产开发贷款涉及面广,影响面也很大。

根据2004年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状况的统计,除农行的不良贷款率相对偏高以外,其他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3%~5%之间,四大银行汇总的不良贷款率低于5%。其中汇总的个人购房贷款不良贷款率为1.5%左右,而房地产开发贷款不良贷款率则在7%~13%左右。可以看出,开发商的贷款不良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质量则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详见表1)。自1997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直高达75%,其开发资金中约55%直接或者间接来自银行,房地产贷款

2

担保、保险和房地产贷款二级市场发育又严重不足,商业银行缺乏风险分散和转移的机制,使得房地产市场所聚集的风险高度集中于商业银行,其危险不容忽视。

表1 2004年四大商业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情况 房地产贷款余额(亿元) 银行 小计 工行 农行 中行 建行 合计 5810 4099 3784 5709 19402 开发商 贷款 1685 1723 1018 2278 6704 个人购房 贷款 4124 2376 2766 3431 12697 小计 3% 8.1% 4.8% 3.7% 4.6%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 开发商 贷款 7.4% 16.6% 12.8% 7.3% 10.5% 个人购房 贷款 1.2% 2.1% 1.8% 1.2% 1.5% 注:本表按“五级”分类标准,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损失”三类贷款。 资料来源:《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

(3)宏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给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带来潜在风险

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为了防止房地产信贷风险,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例如,2003年央行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管理的通知》和《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从宏观政策上对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强了管理和引导;2005-2007年,在我国房价快速上升阶段,为了稳定住房价格,国家继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以及2007年的六次加息等。房地产行业是受宏观调控影响很大的行业,其过冷过热都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产生很大影响,带来更大的潜在风险。更何况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在新一轮的“房地产热”中出现的房地产信贷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1.1.2 研究意义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和背景,考虑到我国信用制度及商业银行内部信贷制度的不完善,房地产业对银行的高度依赖性势必会带来潜在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另外,如

3

果宏观经济、政策以及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也可能就会给商业银行造成资产损失,形成不良资产。例如,美国次贷事件,不仅造成部分银行破产,而且还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更多商业银行加入破产行列。

本文旨在通过对现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办法的梳理及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研究,结合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的风险分析与评估构造更科学、直观、简便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了风险等级评定标准。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为完善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价提供借鉴。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不断规范和完善的阶段,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的风险意识尚浅,更多集中于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的分析与评估意识淡薄。面对不断变化的房地产市场,贷款项目面临的风险将更大,如何做好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的风险分析和评估,降低贷款项目风险,成为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管理部门急需重视的问题。

(2)通过研究现行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评估存在的不足,结合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的风险特点,构建了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设置了风险等级评定标准,为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项目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风险管理现状

对风险管理研究起源于人们早期对保险的认识,在国外,公元前916年的共同海损制度及公元前400年的船舶抵押贷款,是保险思想的雏形,也是风险管理思想的雏形。到18世纪产业革命时,法国管理学家享利·法约尔(Henry Fayo)在《一般管理与工业革命》[4]一书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进企业经营领域,但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制度;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才将风险管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63年,美国的梅尔(Mehr)和赫奇斯(Hedges)合著的《企业的风险管理》[4][5](Risk Management in Business Enterprise)对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82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