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抗生素的副作用及利害纵横谈》

更新时间:2023-09-12 17: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抗生素的副作用及利害纵横谈

一、抗生素,救人、害人、杀人

自从本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很多抗生素在各种常见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许多情况下,抗生素的功效可以说是神奇的,说它们\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一点也不算夸张。正因如此,抗生素就成了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几十年来,用抗生素救活的人不计其数。因此可以说,抗生素济世救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抗生素也会害人。特别是在使用不当例如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抗生素会引起种种不良反应,有的还相当严重。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环丙沙星可有轻度的胃肠道副作用;氯霉素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还证明,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先锋霉素和多粘菌素B能抑制免疫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不少抗生素还可引起恼人的皮疹。在少数情况下,抗生素也会杀人。特别应当警惕的是,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在注射青霉素前必须先作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上面所说的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庆大霉素、多粘菌素、卡那霉素等引起的肾损害,也可达到致人死命的严重程度。抗生素还有一种\间接\杀人的方式,即通过引起\二重感染\而杀死病人。原来,在正常人的肠道中,寄生着多种微生素的群体,称为\菌群\,\菌群\之间互相制约,维持着生态平衡的共生状态,谁也占不了优势,谁也不能脱离约束而无限制地生长繁殖,因而谁也起不了致病作用。

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和氯霉素时,肠道内对这些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就被抑制,而\耐药\的\菌群\,则因为失去了\对手\的约束而大量繁殖,其结果就是\耐约菌\引起了\二重感染\。引起\二重感染\的\耐约菌\往往是一些真菌,亦称霉菌。这种霉菌感染,如不及时大力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死亡。怎么办?只有一句话:合理使用,切勿滥用。该用的时候,选用要准确,剂量、用药的持续时间要恰当,要熟悉并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一经发现,就要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抗生素不是万能药,不要什么病都用抗生素;抗生素更非退烧药,不能一发烧,不问情由就先把抗生素用上。是否需要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要经过周密的考虑。随便的、盲目的联合用药,有害无益。作为病家,也不要去向医生\点用\抗生素,不要以为药量愈大,品种愈多,效果就一定愈好。有时,会适得其反。只有合理使用,防止滥用,才能发挥抗生素的最大效用,

才能避免极大的浪费,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安全。 二、超级细菌的培养者

超级细菌,在这里指的是那些毒力很强而大多数高效抗生素又战胜不了的耐药细菌。人体被这种细菌感染后,医生往往束手无策。病人的结局自然也可想而知。当然,对这种细菌,除了法西斯分子外,大概没有人感兴趣,也不会有人喜欢去培养它。但遗憾的是,不少临床医生和病人却在无意中充当着超级细菌的培养者,成了\害人虫\的帮凶。

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现象:只要病人一到医院或诊所就医,不管有没有感染症状,医生动不动就上抗生素,甚至全然不顾抗生素的副作用,把抗生素当成预防和治疗感染的常规,一种无效另换一种,一种无效再加一种,不到\走投无路\时不作药敏试验。据统计,我国医疗机构抗生素的使用率已高达70%以上。与此同时,家庭中抗生素使用率也相当惊人,缺乏医学知识的群体对抗生素推崇备至,许多家庭长期备有各种抗生素,一有身体不适或头疼脑热,不管怎么样,先吃几粒抗生素再说。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医疗行为中最普遍而害处最大的现象。如果医生或病人所使用的抗生素仅是一般的抗生素尚可罢,可悲的是,不知是由于人们的急功近利,还是由于人们的大智若愚,反正当前抗生素的使用已明显地\高档\起来了,即所用的抗生素价格越贵的越好,抗菌谱越广的越好,疗效越强的越好。但就在人们尽性\挥洒\抗生素的同时,大自然的惩罚也接踵而至了。

由于人们滥用抗生素,给细菌创造了与抗生素频繁接触的机会。在与抗生素的反复较量中,细菌逐渐熟悉了抗生素的特性,少数狡猾的细菌随机应变,发生了基因突变,它们有的构筑更强大的防御工事,阻止抗生素到达要害部位;有的改变自身结构,让抗生素与自己和平共处;有的则反作用于抗生素,使其结构发生改变,作用大大减弱。总之,在人们的精心培养下,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菌在抗生素面前非但活了下来,而且肆无忌惮地发展并壮大,有些毒力很强且耐受大多数高效抗生素的超级细菌也因此产生了。超级细菌的出现,使曾经横扫细菌如卷席的众多高效抗生素黯然失色:氨苄青霉素几乎成了废品;先锋霉素和菌必治正在逐渐失效;泰能也有了战胜不了的对手———超级细菌的出现,使治疗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难上加难;使一些曾被有效制服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卷土重来。不少患者因买不起或买不到高效抗生素而被迫中断治疗,有些患者却因高效抗生素失去原有效力而抱憾离开人世。 三、重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如下:

毒性反应:这是抗生素最多见的一种不良反应,它往往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而对人的神经系统、肾脏、肝脏、造血系统、胃肠和局部注射处发生毒性作用。如链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能引起耳蜗前庭器官损害,导致平衡失调,听觉减退或丧失;服用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服用磷胺类抗生素能引起皮炎、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过敏反应:几乎每一种抗生素都有这种不良反应,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将会造成过敏性休克、药物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液恶病质、胶原性疾病等过敏反应。其中以迟发性过敏反应危险最大,常被疏忽而造成无法弥补的危害。

细菌耐药性的改变: 抗生素的经常使用会使人体内外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如葡萄球菌、肠道革兰氏阳性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之所以长久地肆虐人类,就是其耐药性不断增强的结果。从理论上讲,细菌的进化永远不会停止,因而对任何抗生素都会有产生耐药性的可能。

目前,各大医院在用药上有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使用抗生素的频率太高、档次太高,不但外科疾病使用广泛,而且内科也广泛使用,甚至治疗感冒等常见病的医生也大多离不开抗生素。有关权威人士不无忧心地指出:其实,有些病完全可以用其他毒副作用较小或无毒无害的药品治疗,如扭伤肿胀可采取外敷方法,一般疾病可用非抗生素替代,使之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又可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当今,国外医生是很少使用抗生素的。在欧美一些国家,只有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才有权开抗生素处方,并且控制得十分严格。反观我国,即使是基层企事业单位卫生室,初级以下职称者照样可自由\支配\抗生素。据了解,有的医院使用抗生素已到\一发而不可收\的境地,某儿童医院门诊对病毒造成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处方的使用率竟高达95%以上。究其原因,一是医生专业知识缺乏,对付疾病办法不多,采用一是\抗\治百病的简单疗法;二是唯\利\是图,因为抗生素药品价格较贵。

鉴于此,有关医学专家呼吁:在看到抗生素不可磨灭功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毒副作用,尤其是要禁止滥用抗生素。应积极开发研制\绿色药品\,使来自大自然无毒无害的植物药与矿物药能大力造福于人类;利用我国中西医药结合和得天独厚优势,加速医药界\绿色革命的步伐\。 四、感冒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不少感冒病人就诊时,向医生点名要先锋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抗生素,其实,这是不妥的。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人类的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由各类呼吸道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一般需要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生物。它们的生长特点是细胞内寄生,即侵入人的细胞后,躲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目前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几乎都很难进入细胞内,对病毒是完全没有作用的。也有人说,

感冒发热,用了抗生素热就退了,难道这不是抗生素的作用?其实感冒发热,主要是因为病毒侵入了血液从而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发生的反应。发热,也正是人的防卫机能与入侵病毒进行\战争\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热是好事而非坏事。包括发热在内的免疫反应受到极为复杂和各种因素的调节,一般要持续3~7天,多数为4天左右。用或不用抗生素,均不能影响这一过程。随着医学科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能进入细胞内抑制病毒繁殖或杀灭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病毒唑、干扰素等,这些常能缩短感冒的病程。 病毒性感冒之所以不能滥用抗生素,还因为它会引起菌群失调和细菌耐药。

目前,虽然治感冒的药物种类很多,但对病毒性感冒都没有特效。因此,有经验的医生不主张用药,而要求患者多休息、保暖、多喝水。如发热体温较高,可用少量退热药物。当然,对于确诊的细菌性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仍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医生的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分析,切不可擅自服用抗生素。 五、发热,同用抗生素没有必然联系

发热,用抗生素治疗,已成了不负责任医患群体理所当然的事。孰不知,这种随意性不仅不能带来益处,而且会影响疾病的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发热,只是病的一种表现,可以由很多种疾病引起,一般是两大类:一是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二是非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通常有败血症、结核病、疟疾、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胆道感染、肝脓疡、呼吸道病毒感染、慢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霉菌感染及其它感染。非感染性疾病主要有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药物热及其它疾病引起的发热,如皮肤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就其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引起的发热而言,感染可以由细菌引起,亦可由病毒等引起,传染病就更不用说。它们都可以有发热症状,但治疗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尤其应强调的是任何一种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感染都是无效的。

由此可见,人们平时遇到发热就吃抗生素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危险的。曾遇到不少病人因咳嗽、低热而自服抗生素药物,因长时间不愈而到医院就诊,经查的是肿瘤,结果错过了治疗良机,造成终身遗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dj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