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副井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12 03: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新升井田资源量/储量8720万吨,可采储量5873万吨。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a,矿井服务年限37a。根据矿井《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将原新升煤业30万吨/a主立井延伸作为120万吨/a副立井。 1.2.1位置

整合后的山西新升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沁源县城北西15°,距县城85km的王陶乡下城艾、上城艾、下壁村一带,行政区划属王陶乡管辖。整合后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33″—112°13′17″,北纬36°53′47″—36°55′05″。

以山西长沁煤焦有限公司为主体,将原山西新升煤业有限公司、原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新力煤矿(关闭煤矿)重组为山西新升煤业有限公司,整合后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证号为C1400002010021220056975,有效期自2010年2月11日至2012年2月11日,井田范围由以下9个拐点坐标(1980年西安坐标系)圈定:

整合后井田呈不规则多边形,南北宽2860m,东西长3410m,面积9.3537km2。开采标高1450-1050m。

1.2.1.2交通条件

煤矿向西500m即可与省级公路汾屯线相接,沿汾屯公路向北约42km,可达平遥县城,与大(同)—运(城)高速公路、国道108线及南同蒲铁路接运;经王和镇向西36km可达介休市;沿汾屯公路向南约60km至沁源县交口乡转北东30km与国道208线及太焦线相接。交通条件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2-1)。

- 1 -

直角坐标 点号 1954年北京坐标系 6°带 X 4088200 4085926 4085723 4085160 4085160 4085070 4086488 4087190 4088200 Y 19608838 19608838 19608300 19606813 19605850 19605640 19604802 19606000 19606000 1980年西安坐标系 6°带 X 4088151.41 4085877.40 4085674.40 4085111.39 4085111.38 4085021.38 4986439.38 4087141.39 4088151.39 Y 19608768.90 19608768.91 19608230.91 19606743.91 19605780.91 19605570.91 19604732.90 19605930.89 19605930.89 1 2 3 4 5 6 7 8 9 1.2.2.1地形、地貌 井田地处太岳山南部,长治盆地西缘。区内地表为侵蚀地貌,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切割较为强裂,主要山梁走向为近北西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内基岩大面积出露,沟谷中及部分山梁被第四系黄土盖。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山梁上,标高为1633.7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任家庄村河床,标高为1426.7m,相对高差207m。属侵蚀强烈的中低山区。

1.2.2.2水系

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流经井田西部边界外的王陶河。王陶河向北于古寨村流入龙凤河。龙风河为汾河的一条支流,于介休市注入汾河。

龙凤河最大流量6.78m/s(1990年6月9日观测)。 1.2.2.3气象

井田地处山区,地形高差大,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属大陆性气候,根据沁源县气象台观测记录降雨量最小为381.3mm(1956),最大为834.3mm(1989年),蒸发量最小为1379.0mm(1984年),最大1729.5mm(1986年),蒸发量

大于降水量2.5倍。冬春两季雨雪较少,年最大雪深22cm(2009年)。据沁源县气象台在2009年观测记录,在6月25日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3℃,出现在1月25日,平均最高气温18.1℃,平均最低气温4.8℃。结冰期为十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份中旬才缓缓开始解冻,年最大冻土深度为700mm。

本区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6m/s。 本区夏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6m/s。

- 2 -

3

- 3 -

1.2.2.4地震

该区西邻临汾盆地。而临汾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强裂震区之一,地震活以频度高、强度大为其特点,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231年以来,曾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达成15次之多,为地震多发区。按照《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据0.15g,抗震防烈度为Ⅶ度。 1.2.3施工用电

在施工现场附近,发包方为承包方提供10KV电源。

1.2.4施工用水

在项目部西部紧邻矿井静压水塔,生活用水直接埋管引水。施工用水在立井井口西侧50米处装一25m3水罐,从静压水池引入罐内,用于施工用水。 1.2.5进场道路

发包方组织队伍同步修建。临时道路直接到井口。 1.2.6工程地质 ① 区域地层及构造 一、区域地质 1、区域构造

按板块学的构造划分,本井田位于华北板块山西过渡地块沁水区块的西南部,沁水区块北邻五台山隆起,南面是王屋山隆起,西界自北而南为绵山断裂、太岳山隆起、浮山断裂,东界在潞安城以北以晋获断裂为界、以南沿太行山主脉西坡延伸。(见图2-1-1)

该区块主要表现为一大型复式向斜,轴向为北北东,次级褶曲走向多为近南北向和北北东向,断裂较发育。按其构造的发育特征,可划分为三个区:南区为沁水以南,以断裂为主,褶曲不甚发育,断裂走向以东西向为主。中区为沁水至武乡之间,褶皱发育,中部襄垣-古县一带发育一组近东西向(北东东)断裂带,该断裂带以南褶皱多南,北走向,断裂活动不甚发育,仅靠近太岳山附近发育一组北北东向断裂,断裂带以北,以褶皱构造为主,极少断裂构造,褶皱走向为北北东向(东部)和近南北向(西部)。北区为武乡以北,褶皱主要发育于东部,以北东走向为主,断裂不发育,昔阳西侧发育有旋扭构造。断裂多发育于西部,北东东向断裂极为发育,其次为北东向,东西向少见。另有南北褶皱构造,但不甚发育。浮山断裂为沁水煤田西部边界断层,展布于绛县陈村、翼城县二曲、浮山县城东、古县店上一带,延长约70km,是临汾-运城裂陷盆地中段

- 4 -

东侧边界。由于第四系覆盖,仅在沟谷中见到其痕迹。其活动始于中生代,表现为北北东向阶梯状地垒和断层组,东盘下降,西盘上升。新生代呈反向发展,西盘下降,东盘上升,表现为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的正断层。

井田位于沁水区块,沁源—安泽背斜区南部,该背斜区走向北北东,南北两端和西缘断裂较发育。西缘地层西翘东倾,倾角20-25°。安泽—沁源一带主要发育北北东向的短轴波状褶皱,褶皱排列较为紧密,单个褶曲的宽度为2-3km,两翼倾角为10-20°褶曲轴面略向东倾,两翼不对称。安泽—沁源一带,据物探资料,较深层次呈一斜坡带,地层区域东倾,在斜坡上具有一些小型长轴背斜,形成以分水岭背斜为中心的复背斜系列,构成沁源—安泽背斜带,使煤层埋深变浅,构造符合区域特点。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j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