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浑元桩新意

更新时间:2023-10-31 11: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成拳浑元桩新意

程立华

浑元桩一般也叫健身桩、养生桩,含静养之意。其实,本桩所含技击成分则是高级的,甚至是大成门技击最高阶段。此桩不外乎要求头正、神庄.两脚与两手上下相应,身体左右平均受力,属“双重”桩法,即重心落在身体中线上。但是,倘若细究此桩之站法,尚有许多说“道”。

一、站桩的地点:要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开阔地段。春秋季时,找一个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最好在有花草树木之处或水塘附近练习,如公园、郊外都很合适。夏季,一般应在早晨、下午练功,因为到了傍晚,常有蚊虫叮咬.有诸多不便。夏天温度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长功力也快,较之其它季节更适合练功。冬季气温较低,户外练站桩会有些不适,应在屋里练习。因室内练功在空间上受到局限,练功时可在墙壁上贴一张风景画,不但开阔视野,调节情趣,而且还可减轻压抑感。多数初练站桩者无法静心,脑海里老在胡思乱想,这是常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为了排除干扰,可以边看电视节目边站桩,并应与电视保持适当距离,目的是为了能静下心来,延长站桩时间,淡化枯燥之感。这种练法只是一个过渡,不可依赖。

二、站桩的时间与寻“昧”:在一天中什么时间站桩最好呢?过饥过饱时都不宜站桩,饭前饭后半小时内最好不练。饥时,练功会出现无力现象;饱时,练功由于使肠胃蠕动,会造成呼吸不

自然、憋气、反胃等现象。站桩的时间分配,一般健康人站四十至一小时左右,时间稍多也无妨,在身体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可以适量把握。有的初学者在摆正间架后,站上十分钟,就想把手放下来或改变站桩姿势,倘若实在不能坚持的话,可以停下来休息一分钟,再继续站桩,这时会感到比原来得劲,这种做法只允许做几次,不能成为习惯。根据教学经验,一开始就可以半小时为基础.争取在十天内达到能站四十分钟以上。不能站累了就把手放下来,然后身体随便摇动或休息,或站累了就坐着练,坐着练累了就干脆不练了,此种练法很难长功夫,也完全违背了站桩之本意。这样,身体何年何月才能达到“全身放松.整体如铸”呢?当年,不少师兄弟都知道,北京的王选杰先生授艺很严,一走进先生住的小院,往那里一站就是两个小时,这是师父定下的“章程”。以这种态度去对待站桩,能考验求真者的意志,也使我们真正体会到“只有吃过梨子的人,才知道梨子滋味”的内涵。先生给我讲:“站桩如同烧水,烧烧停停,水无法烧开。”无论干什么事情,须认定目标,树立信心,一鼓作气干到底。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需要学习者从站桩中去体悟出蕴含的道理。在站桩中首先要闯的就是静心关、时间关,怎样才能树立自信,延长站桩的时间呢?一、要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把自己当做“敌人”,自己和自己“叫劲”。二、采用意念假借(除桩的意念外)。当年我在站桩时,自我假设芗斋、选杰二先生似乎在前方“监视”着,这样自我约束力加强了,使两手轻易不敢落下来,咬着牙坚

持,终于打破自身难熬的“极点”关,在时间上有了突破。现在,有不少习者由于受了误导,初学时就在站桩中找舒服.误入了“外懈内绷”的意识圈,离拳道相去甚远。王芗斋先生所说“练之愉快,习之甜蜜”,是指习者在练到有了一定基础后的体会,是身体的一种自然体现.是拳中的寻“味“。“昧”是在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之下应感而发的结果。在练中有得,自然升华后达到全身高度协调,才能体会到“甜蜜”二字。从外至内的体悟.并非在初学站桩时就要去刻意追求,那样反而不合乎王芗斋老先生《大成拳论》的本义,望学者三思。

三、站桩中的现象:把间架姿势摆正后,一般身体健康者站桩十到十五分钟时,两臂就有沉重欲落之意,酸痛感开始袭击两臂根部。有的人就开始扬脖子、咧嘴、咬唇,甚至出现闷气现象,似乎在“坚持硬撑”;有的人手指常常出现麻胀之感;有的人感觉两臂根部酸、重、热等。以上这些都属初接触站桩时的反应,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平时身体用力的部位在不用力的情况下慢慢放松下来,使放松后的肌肉“搭在”骨头上,于是,平时拉着的筋在骨头重量作用下,受力后会变粗变长.正吻合了《大成拳论》中“筋粗力大,骨重筋灵”的精论。随着站桩时间的加长,会觉得手臂根部酸痛减轻,而这种感觉却逐渐延伸到背部,这时背部会出现酸痛感,但这是第二过渡时期,以后两臂内又会出现蚁行感,此现象时有时无.一切均属自然,但不可强求,更不必多虑,同时也会伴有肠鸣、放屁等现象。这种变化说明手臂、背

部开始松紧适度,筋的静力产生.肠胃内浮气在下沉,五脏六腑开始充实颈椎到腰椎关节自上而下时有痛感,这种感觉会渐渐消失,这是第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持续的时间一般约在三个月内。这段时期重点以练养生桩为主,兼练矛盾桩、按球试力、牵拉试力、勾挫试力、摩擦步、三角步和钻拳、炮拳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一旦有了好的开头.迈对了头一步,以后做起来也就相对容易多了。“万丈高楼,始于平地”,只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才能规划出未来的蓝图。

四、站桩姿势的重要性:站桩的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练功的效果。养生桩的姿势,可以说既繁又简。繁者,姿势的种类很多,大致有十余种。简者,各种姿势都有共同点.不论练习哪种桩法,必须做到头正、身端、气静、神庄,以及胸含腹实,虚灵挺拔,舒适均整。

养生桩的姿势虽有以下睹原则,但还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因人而异设立不同姿势,根据练功者的不同阶段.姿势也有相应的变化但对于为求建身和研习技击的人来说,一般练习养生桩中的两种桩法就行。对于身体虚弱者,可练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等多种姿势,其中站式应用较广,收效也较快。

养生桩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和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可起到定的作用,对近视、肩周炎、腰颈椎病、关节炎、胃病、肝病、心脏病、十二支溃疡、便秘等亦有很好的疗效(已经过临床实验)。 五、浑元桩的要点:站桩时,两脚与肩同宽(约一脚半),平

行站立,两腿自然弯屈(膝关节放松就可以,略有微屈一点),站定后,要心平气和(心中扫除万虑,呼吸平和自然).目视远方(平视),全身松而不懈,紧而不僵,面部表情自然。

六、细说浑元桩:对初学者来说,要想真正去学.都得从基础开始,从细处着手。只有在间架上逐渐找到位,才能加深意念的体会,如果从形体上都不得法,意力就无从谈起。说的太细,对功夫略深者似乎是一种“哕嗦”,其实多数学者都忽略了这些细节内容。站定后两脚平行分开.头顶项竖,肩沉肘横,目视远方,神庄气静,继而两臂缓缓拿起,环抱于胸前,两手距离比头略宽,浑身上下达到“形曲意直、松紧适度”。

在站桩时,意念不要过于追求局部之感觉,而应理解似有似无的整体概念,要循序渐进。对细节性的问题也不可忽视,不然在学习中会产生概念模糊,但也不可去一一定位,那样很难达到自然.为此,桩法既是“矛盾”的,又是对立统一的,“逢节必顶,逢曲必夹”.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明确提出拳学真谛——“中庸”之道,并指出“中庸”之论是大成拳的“核心公式”和“标尺砝码”。只有从形和意的双重关系去细说桩法,才会让学者渐渐升堂入室。

头部:要求中正不偏,头如有大绳吊顶;义如头顶上有个气球,觉得球有一定压力,使得头有上顶之意.这种意念能振奋精神,增强下肢动作的灵活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kd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