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31 20: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微课的类型选择要准确

微课的类型非常多,按照教学方法来分,有讲授类、问答类、演示类等11类,教师在开发信息技术微课时应充分考虑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来选用适合的微课类型。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型都需要微课,如理论性知识及作品评析更需要教师亲自对学生讲解,师生互动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操作性知识的新授课则更需要结合微课来进行讲解,在微课中学生可以重复查看某个操作,从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操作的步骤。

通常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实用的微课类型主要有:讲解说明型(以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授为主)、操作演示型(具体的实例需要演习其具体操作步骤尤其需要强调细节)、主题活动型(分析主题活动的探究目的,讲解探究方法)、解题推理型(对某个程序任务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等)。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内容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选择制作微课的类型,让微课在辅助课堂教学时发挥更好、更大的实效。

2.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要精心

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要想开发实效性强的微课,必须规范开发流程。有学者认为微课的开发过程一般经历:确定教学内容、细分知识点、分析学习者特征、设计微教案和微课件以及微练习、撰写视频录制脚本、教学活动实施及拍摄过程、微视频后期编辑、

微教学反思、形成微课资源包上传微课平台、微课教学应用、微学习和微反馈、微课资源动态优化和完善。只有把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反馈、完善等环节结合起来,微课才会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同时在信息技术教研中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微课的开发设计应该从单个知识点往微课程的开发设计转变,微课程一般由几节微课组成,具体的节数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而这几节微课之间应该是连续的,有层次的。微课本身是碎片化的,单个知识点就能做成一节微课,但只有系列化、联系性、层次化的教学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有效的知识技能。将一个知识分散,进行梳理和分类,做成几个有层次、连续性的单个微课,对每个微课都进行微教案设计、微课件制作、微练习等资源的设计开发,形成一个主题鲜明的专题微课程。

3.微课在教与学中的运用要合理

微课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学资源。学生的差异是必然的,目前一般一位教师要面对45位以上的学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教师有责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一节课一般包括课前复习、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知识拓展、小结与练习等五个环节。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中的重难点进行点拨,运用微课让学生观看问题的详细解析。知识拓展环节,可以选择一些反应社会发展、具有前沿性的课外知识放进微视频中,让学生观看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如作品制作课时,将制作重难点制作成微视频,让学生可以自己控制观看进度,基础技能较好的学生角块能掌握制作技巧,完成后还能观看到一些有创

意的能开拓自己眼界的资料;而基本技能较弱的学生可以重复、缓慢的学习每个操作,让其快速、更好的巩固基本技能,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思维的培养了。

四、在信息技术中使用微课不能乱用、滥用。

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施有其前提与依据。信息技术课堂有多种课型:理论知识课,实践性知识课,作品制作评析课。不同课型对微课的不同需求。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用到微课。如理论性课和作品的评析课,这部分课型更需要的是教师面对面的讲解和师生的互动交流,乱用微课反而会越俎代庖,形成重复讲授,影响上课的效率与质量。通用需要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主要是实践性知识课型和作品制作课这些偏重实践的课型。下面我谈一下几种信息技术课型对应用微课的不同要求:

(1)实践性知识课型。这类课型如五年级“表格的制作”、“畅游互联网”,六年级的“电子表格的使用”等,这种相关类型课型都需要学生主动的探究,动手去实践,可以说是实践性非常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处理日常计算机的技巧。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假如对每一个操作都使用微课可能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动力,以及失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也容易陷入对微课教学的依赖。这种类型课题,微课应该有目的发放,比如对于课后或者拓展部分,就可以设置的微课可以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不同层次学习自主选择去学,去探索。 (2)作品制作课。作品制作课在教材上如六年级“PPT制作”,都是

一个学生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和提高知识的课型,同时能在作品制作中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收获信心,得到赞许及肯定。这时候主角应该是学生自己,而非教师本人。教师更应该转变“讲师”的角色,演变成“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研。而微课的运用,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增加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时间,更能够发挥学生的创作、创新精神。但是微课使用也要慎重,应该按需发放,内容也不能过于全面,而应该主要针对难点,或是一些有创意的确实能开拓学生眼界的,有一定引导意义的。微课的内容设计上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显得更为重要。

自主学习模式,不应只是微课,微课只是自主学习模式实现的其中一种。信息技术课的自主学习模式,不应该只拘泥于微课,更值得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深入地探讨更多实现的方法,进一步促进课堂效率,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改革也是一样,微课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运用好微课可以服务课堂,提升课堂。不管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希望通过微课这种手段的引进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快乐高效,让微课给信息技术课堂带来春天。

二O一五年十一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0m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