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更新时间:2023-09-21 19:15: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州地区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 苏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主体

(1)厂商、经销商自营冷链物流。作为冷链物流最初始的运作形态,自营冷链物流广泛存在于食品、非食用农产品及药品产销体系,市区大型超市如大润发、欧尚、华润万家等,冷链配送均依靠经销商直供,市区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如稻香村、苏阿姨、大娘水饺、苏太、一百放心早餐)等也均建立了自营冷链配送运力。厂商/经销商自营冷链物流的优势,在于熟悉产品的储存及配送要求,能够较好的对产品流通实施质量控制,但是自营冷链起点较高,需要有相当的产量及销售规模支持,否则运营成本偏高。

(2)第三方冷链物流。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自2012起,涌现了一批服务理念现代化、服务网络区域化和服务模式多样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如众品冷链、波隆冷链、浩宇冷藏、天环冷库等,经营种类涵盖肉品、药品。物流模式主要为“仓储+配送一条龙”。其特点是按货物种类建立专业化的冷链配送体系,可为多个生产厂商提供服务。截止目前,全市共拥有冷藏保温运输经营资质的专业物流企业342家。

(3)电商冷链物流。随着电子商务的爆发性增长,生鲜食品的终端消费需求急剧上升。2013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130亿,同比增长221%,2014年上升到260亿,同比增长200%,预计未来三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有7倍空间,带动冷链宅配市场6倍成长空间。苏州消费市场兴旺活跃,在各大电商的冷链物流布局中均处于核心地位,顺丰优选全程冷链的11个城市及天猫生鲜全程冷链的7个城市中,均把苏州列入首发试点城市,可以预见,电商冷链物流将成为苏州市冷链物流的主要增长点。

2、冷链运力供给

2014年,苏州市专业冷藏运输车辆为855辆,相比2013年末增长超300辆,占全省冷藏车总数的16.1%,居全省第一位,年承担约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的运输,受市场需求刺激,冷链物流规模仍在迅速发展壮大。在全市冷藏车辆队伍中,有48辆属于货运出租冷藏车,专门用于城市冷链配送,根据《苏州市货运出租

汽车运输管理办法》,这支冷链“突击兵”拥有最优先的城市通行权,能够在通行管制时间段内完成城区冷链配送。

3、冷链基础设施

苏州冷藏库面积逐年增长,2014年全市冷藏库面积已近100万平米。同时,苏州城市公共配送中心也于年前正式动工,作为苏州城市配送中心基地,拥有3万平米的现代化冷库,建成后能极大的推进城市冷链物流发展。

2 苏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物流产业发展的轨迹态势及特征是对产业发展环境条件的一种能动的综合性反映,体现着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性的要求。苏州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农产品生产、集聚、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整合,通过供应链的运作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农产品供给方、中介组织、加工经销企业及最终消费者所形成的供应链流通体系,因此宜根据不同的农产品经营主体,选择多样化的冷链物流模式。根据苏州市农产品的生产流通现状,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苏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发展对策。

1、以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超市以其商品标准化、加工化和包装化经营等优势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销售主要靠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以超市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已成为发达国家农产品销售的主要物流模式。目前美国和德国的生鲜农产品的是通过这类终端销售的,本的店面销售比例也达到。我国超市已成为“使数以百万汁的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超市生鲜农产品冷链供应基地的集成,超市之间的一体化管理,将推动在我国更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超市通过构建生鲜农产品加工物流一体化的配送中心,能够实现生鲜农产品快速高效配送,并且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确保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降低物流配送的成本,真正成为第三利润源泉。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作为超市连接上、下游的重要环节,其建设是此模式成功经营的核心。

2、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加工量设占总产量的75%,全界平均为23%,而我国仅

占4%,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农产品经产后处理的总产值为初级产品总产值的2-3倍,而我国农产品经产后处理的总产值只是初级产品总产值的38%[32]。由此可见,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农产品的采后处理。

因此,苏州市要借鉴发达国家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加大农产品的采后处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见图所示。这个模式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农户将农产品销售给加工企业,然后将加工好的产品分销给零售商。农户和农产品零售企业通过加工企业连接,零售企业面向消费者进行产品的销售。

农户加工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供应链管理平台

图1 供应链模式物流管理平台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能够保证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活动的稳定性,农户变成农产品冷链的一环,甚至一个车间,加工企业则具有较强的市场力量,对农户提供除包括物流服务和金融支持等农产品本身外的一切服务。同时,加工企业在原材料的供应上获得了保证。通过农户的组织,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3]。

3、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中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由第三方物流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农户、农产品基地、供销社等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依托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

农户或基地农产品收购商农产品分销商消费者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第三方物流企业

图2 第三方物流模式模式运营示意图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生鲜农产的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形象出现在市场上,能够使用先进的物流企业信息网络,为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对各种农产品数量、质量的管理,提高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作为物流企业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而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利用其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给客户[34]。

4、以物流配送中心为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目前,山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各种农产品行业协会、合作社的发展缓慢,致使在“企业+农户”的模式下农户处于被动的加个接受者,往往由于公司和农户的利益冲突而导致失败,对内可以约束农户的行为,对外可以与公司等经济体合作,参与农产品的经营,那么“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农户”的组织模式要强于“企业+农户”。

加工企业农户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物流中心零售企业消费者供应链管理平台

图3 物流配送中心的冷链物流模式

因此,物流配送中心主导模式是比较现代的物流模式,目前可以与其它模式结合使用,培养和壮大合作社的力量。比如可以与批发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物流配送中心代替面向生产领域的中间商而起到相应的作用,并参与到批发市场中的交易市场的建设中,通过以物流配送中心、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模式就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环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的提高。

物流配送中心可由原来的批发市场发展而来,通过对批发市场的改造,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辅助农产品交易,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平台,使得物流中心成为联结生产、加工、零售的核心环节。另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在以超市为中心的物流模式下,由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向上游延伸和发展,形成生农产加工配送中心。

3 苏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为满足市场对冷链物流的旺盛需求,近两年来许多冷藏保温库通过新建或改造的方式进入市场,冷藏保温库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冷藏保温库总量短缺,几年的增长并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据统计结果推算,2014年冷库缺口逾150万平米,还在不断扩大;二是冷藏保温库基础条件较差,由于城区土地资源紧张,大部分冷库是由旧厂改建或简易建造而成的,现代化、专业化冷库总体偏少,对冷藏设施的建设投入相对不足,近半数的冷库缺少货架、缓冲区、码头等标准作业设施设备,大多数冷库存在液氨制冷的安全性问题;三是因苏州自身产业结构的影响,有相当部分的冷链需求来源于电子元器件,比普通冷链物流的温度控制更严格,要求全程保持零下18℃和尽可能小的温差,现有的冷库及冷藏车的温控技术难以达到要求。

2、运营成本偏高

标准冷库投资巨大,除了建筑本身,还包括保温材料、制冷系统、通风系统、温控系统的配备,建造冷库的资金投入和投资回收周期都是痛点。运力设备方面,采购一台设备先进的大型冷藏车价格可能上百万,维护成本也高于普通货车,百公里油耗比普通货车高出5升以上。市场需求的总量和用户的成本预期,与冷链物流企业的投入不相匹配。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供给不足,冷链运营成本居高不

下。即便仓润、骏瑞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其自购的冷藏保温车日均出车仅为1.5次,负荷运作时间约3小时,其余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

3、服务规范化程度不高

高成本导致运输市场中大部分企业仍然对冷链物流持观望态度,真正涉足冷链的企业较少。据调查,苏州只有约30%的温控产品严格按照全程冷链操作,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率接近90%。一些商品从离开仓库开始就无法有效保证低温环境,利用普通货车运输冷藏冷冻商品的情况非常普遍。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近20%的农产品损毁在运输和保管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此外,冷链物流规范体系尚未建立,产后预冷环节与包装不受重视、运输环节温控手段粗放、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了冷链物流各环节之间缺乏系统整合和协调运作,全程温控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未得到广泛应用,“断链”现象较为突出。

4、终端配送能力不足

城市配送的保障能力与冷链物流的终端配送需求不相适应,终端消费的社区入口及冷藏车辆的城市通行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为确保全程冷链,必须依托社区储存点的建设来解决最后百米配送问题,然而依靠单个电商在城市中各大社区的布点,企业资金投入负担巨大。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城市通行管理政策下,新投放的专用冷藏保温货车较难取得通行证,而夜间配送又与居民消费有较大时差,增加了配送和仓储成本。

下。即便仓润、骏瑞等经济效益较好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其自购的冷藏保温车日均出车仅为1.5次,负荷运作时间约3小时,其余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

3、服务规范化程度不高

高成本导致运输市场中大部分企业仍然对冷链物流持观望态度,真正涉足冷链的企业较少。据调查,苏州只有约30%的温控产品严格按照全程冷链操作,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率接近90%。一些商品从离开仓库开始就无法有效保证低温环境,利用普通货车运输冷藏冷冻商品的情况非常普遍。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近20%的农产品损毁在运输和保管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此外,冷链物流规范体系尚未建立,产后预冷环节与包装不受重视、运输环节温控手段粗放、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了冷链物流各环节之间缺乏系统整合和协调运作,全程温控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未得到广泛应用,“断链”现象较为突出。

4、终端配送能力不足

城市配送的保障能力与冷链物流的终端配送需求不相适应,终端消费的社区入口及冷藏车辆的城市通行问题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为确保全程冷链,必须依托社区储存点的建设来解决最后百米配送问题,然而依靠单个电商在城市中各大社区的布点,企业资金投入负担巨大。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城市通行管理政策下,新投放的专用冷藏保温货车较难取得通行证,而夜间配送又与居民消费有较大时差,增加了配送和仓储成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7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