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4-05-24 12: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一套) 1、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发展的重任。 2、三一律原则

时间一律、地点一律、情节一律。 3、圆形人物

文艺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称之为圆形人物。 4、表情艺术

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它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5、西方代表派艺术

西方代表派艺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未来主义、迷惘的一代、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抽象派、主题派、未来派、达达派“黑色幽默”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流派的总称。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二套) 1、期待视野

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2、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3、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

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4、蒙太奇

其一,从技术层面讲,蒙太奇就是剪辑;其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其三,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

5、包豪斯学派

主张把建筑、美术、工艺等按照现代美学原则结合起来,主张现代建筑艺术的理论。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三套) 1、实用艺术

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2、语言艺术

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为语言艺术。 3、灵感思维

是指在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 4、文学形象

文学形象是指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依靠语言作为媒介来塑造的形象。文学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间接性。 5、艺术鉴赏

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在创造活动。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四套) 1、综合艺术

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它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长处,获得了各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2、三言两拍

三言:《喻世明言》、《警示通言》、《醒世恒言》 两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3、散点透视法

既是移动的远近法,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4、审美教育功能

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5、交响乐

就是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可以说交响乐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高形式是人类文明的祭奠。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五套) 1、西方现代哲学

指十九世界中叶以来,为数众多的欧美哲学思潮的流派的总称。 2、造型艺术

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3、接受美学

研究文学与文学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 4、艺术意蕴

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索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5、艺术家

是指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六套) 1、楚辞

愿为诗体名,是伟大诗人屈原在楚国民间歌谣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体诗。

2、扁平人物

文学作品中性格单一化的人物称之为“扁形人物”。 3、器乐

指用乐器发声来演奏的音乐。 4、工笔画

用笔细致工整、结构严谨,无论人物或景物都刻意画得十分具体入微。 5、艺术

反映当地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七套) 1、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柏拉图、黑格尔

和刘勰) 2、游戏说

游戏说又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该学说认为,艺术活动是无功利无目的自由的游戏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艺术就起源于人的游戏本能或冲动。(席勒、斯宾塞) 3、审美娱乐功能

主要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4、印象派

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5、悲剧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八套) 1、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最古老的学说之一,始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这个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人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2、审美认知功能

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3、建筑原则

实用、坚固、美观。 4、书法艺术

是中华民族特有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形式上,它是一条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 5、音乐

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性,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九套) 1、距离说

20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曾经提出过著名的“距离说”,认为审美感受形成的原因,在于主体对客体保持了适度的“心理距离”,就是完全排除实用的或功利的考虑,用一种纯粹的审美心境去欣赏对象。 2、审美体验

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的生活到艺术作品之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审美活动。 3、典型

又称典型任务,典型人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待成功的人物形象。 4、格律诗

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 5、间离效果

要求演员在感情上与角色保持距离,演员表明自己在演戏,观众是在冷静的看戏,,演员观众与角色的感情不混合,从而保持理性的思考和评判。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第十套) 1、民族乐派

主张音乐应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注意采用本国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将传统音乐成果与本民族音乐密切结合起来。 2、主观精神说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和尼采) 3、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4、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初产生于德国,这类戏剧刚上演时并不受欢迎,甚至引起争论,后来才逐渐形成一个戏剧流派,并风靡欧美各国,直到1961年被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马丁艾斯林定名为“荒诞派戏剧”。 5、共鸣

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和基础上,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由此达到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9w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