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 冉启琴

更新时间:2023-10-18 13: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8卷第2期2014年3月长沙大学学报

JOURNALOFCHANGSHAUNIVERSITYVol.28No.2Mar.2014

论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冉启琴,屈植斌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贵州都匀558000)

要:在分析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

传承与发展:第一,深入分析找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功能,以自觉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第二,在正确认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合时宜性的基础上,寻找复兴发展出路;第三,不断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介给国内国际运动会赛场;第四,为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须将其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比较;第五,通过加强师资培养,规模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关键词: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4)02-0141-03

8项.1.2

传承与发展的途径非常有限

如今,黔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巨大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已趋于多元化;再加上受体育运动市场急功近利现实的影响,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仅在民族节日、民俗或宗教祭祀等仪式上举行,在其他正规场合,如各县市举行的中小学生运动会、职工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上则很少开展,致使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途径非常有限.调查表明,到目前为止黔南12个县市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途径仍然局限于民间组织和各级地方政府.1.3

黔南各级各类学校和政府机构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首先,高校不够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教学.调查表明,地处黔南州境内的3所普通高校不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设施和场地的经费投入总额明显不到其他现代体育项目总投入的1/5,而且均安排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担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黔南州大部分中小学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不甚重视.对黔南州12个县市的20所中小学做抽样调查后发现,其中仅有3所(中学2所,小学1所)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政府机构的导向引致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重视不够.在黔南州的12个县市中,惠水县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最为重视,但仅限于重视布依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毽球和“惠水县曾在2009年8月20日全藤球.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国大学生、青少年藤球锦标赛中,男一队获甲组单组赛冠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附属于少数民族宗教、节日或民俗,具有少数民族特征和特色,并由少数民族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

[1]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指的是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成分,亦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场地设计、器材制作工艺、文化内涵、活动规则,以及动作技能技巧等知识和技能

[2]

,从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而少数民

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则指为提高其自身的知名度而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打入国内外文化娱乐市场,以及结合现实需求对其进行普及、改造,并放大其文化功能等.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是一个由毛南族、水族、苗族和布依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56.63%

[3]

.居住在这里的各民族,均有自

己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因而如何更有效地传承与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发挥其价值,进而使之更好地为黔南地方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必须努力奋斗的目标.

传承与发展不够重视

1

1.1

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传承下来的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越来越少结果显示,因笔者对黔南12个县市进行实地抽样调查,

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征和功能了解不够,加上缺乏系统的挖掘、整理,在黔南无论是哪个少数民族,如今传承下来的传统体育项目都越来越少.以水族传统武术项目为例,笔者实地走访了三都县的莫家寨、雅界、板良、姑查、杨拱和新仰等自然村寨后发现,据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说,水族传统武术项目应是20多项,但现存的仅有水家拳、水家猴拳、八步追拳、水家太极拳、板凳拳、水家刀、水家棍和双锏等

收稿日期:2014-03-03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2ZC195).

女,贵州余庆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体育.作者简介:冉启琴(1972-),

142

长沙大学学报2014年3月

女一队获女子甲组亚军;也曾在2010年9月13日第七届贵州省民族运动会中,包揽毽球比赛项目冠军”等成绩的鼓舞,惠水县政府机构和民间全力发展这两个项目,但对本县的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则无暇顾及.

[2]

泳、爬山、跳板凳舞、摔跤、武术、斗牛、赛马、划龙舟、跳铜鼓舞、跳木鼓和跳芦笙舞等.调查也表明,在黔南州的水族占全国水族人口数最多,其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多彩多姿,除了以上提及的目前仅存的8项水族传统武术外,它还可分为以下几类:(1)竞技类有舞龙耍狮、翻桌子、狮子登高、踩高跷(挤麻甲)、抢花灯、打格螺(挽梧)、搬手颈(岜罢)、骑颈马(挤麻哥)、赛马(麻都哥)、打斗(挤麻)、板腰(都别)和扭扁担(丙梅干)等;(2)嬉戏娱乐类有扯萝卜(定骂八)、点帕子(朵麻板)、花灯戏跳子门(丢子门)、芦笙舞、斗角舞、铜鼓舞、打鞋、斗鱼、棋三、棋答、棋广、棋甭、棋胆、对歌、耍纲花(怀弄)、打地老鼠(梅暖反难)、捡子(麻倒)、猫捉老鼠(苗行反难)、摇摆(孔格玲麻)、卷晒席(领田)、羊吃麦子(法借嗷抹)、丢石子(朵麻类)和老鹰抓小鸡(乌要改)等;(3)习俗类有花灯戏、芦笙舞、斗角舞、铜鼓舞、对歌、耍纲花(怀弄)、踩高晓(挤麻甲)、翻桌子、舞龙耍狮、狮子登高、打鞋、板腰(都别)、打格螺(挽梧)、扭扁担(丙梅干)、斗牛和赛马(麻都哥)等

[6]

2

2.1

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须深入为了自觉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项目地域性与地域文化的

分析找准其文化特征和功能

统一性、文化的原生态性与自然性以及文化的现代与传统兼备等特征,其文化价值在于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

[4,5]

同样,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具有黔南本土项目地域黔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性与黔南本土地域文化的统一性、

态性与自然性以及黔南现代文化与黔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兼备等特征.毫无疑问,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也在于其自身的传承功能.

据笔者调查发现,在总体上黔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的在民俗祭祀、生产劳动或农闲时节中举行,有的在本民族专设的体育节或民族节日举行.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全面的田野调查,深入分析并找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特征和功能,再根据现代体育发展和人们的需求,融汇具有黔南民族特点的旅游资源加以整合开发,从而促进黔南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任何事物,人们一旦理清其特性而又明白其社会价值,就会自觉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甚至促进其加速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所以,深入分析、找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和功能,不但有助于我们将其自觉传承和发展,而且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对构建黔南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2.2

在正确认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合时宜性的基础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附属于黔南少数民族宗教祭祀、民俗或节日等仪式,并植根于黔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具有浓厚黔南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和色彩,并在黔南地区举行传统体育活动.可见,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具有黔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是黔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结晶.

据调查,经过细致的整理和挖掘,目前黔南布依族传统体育项目尚有40余项,它们是:登山、打陀螺、武术、打水枪、打花球、打竹枪、打磨秋、打秋千、拔河、打花棍、打水飘、斗鸟、斗鸡、斗鱼、斗牛、玩灯笼、跑木马、乌鸦护崽、举石担、举石锁、抱花腰、互拉角力、扭扁担、板手腕、滚铁环、跳凸背、踩高跷、跳独脚、踢花毽、射弩、打耗子、游水追鸭、丢花包、划独龙舟、划竹排、划三板船、划龙舟、舞狮、舞龙和赛马等.调查表明,黔南苗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基本一样,主要有:荡秋千、踩高跷、舞狮、舞龙、游

虽然上述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为众多中华体育中的独秀,但在漫长的黔南历史演进中,随着黔南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受黔南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的影响,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不断被更新、淘汰和产生.尤其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整理、挖掘和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普及工作的全面展开,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相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如同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样,其不合时宜性也部分存在于观念、文化、目的、内容、组织形式、场地与设施、产业化、研究与开发、普及等方面

[7]

.因

此,正确认识并努力寻找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给予及时的正确解决,是实现黔南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科学传承与在结合现代体育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复兴发展的必由之路.2.3

不断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介给国内外运动近年来,虽然已有部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惠水县的藤球和毽球)加入省内运动会赛场,并得到专家学者及社会的认同,但参与国内其他省份及国际运动会赛事的项目很少.笔者认为,在已取得经常性地举办全州及省内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赛事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介给国内国际赛场,在广泛的实践中不断改革,谋求发展,并逐渐积累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经验.

因此,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持黔南本土的民族特色,又融入西方体育中有价值的成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笔者认为,为了让国内外更多地了解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不断促进其传承与发展,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介给国内外运动会赛场,使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渐

上,寻找复兴发展出路

会赛场

总第118期

融入世界民族体育运动之林.2.4

冉启琴,屈植斌:论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2]

育师资的培养是快速达此目标的最佳选择”.

143

为了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和谐发展,须将其与其笔者认为,我们在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

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比较

3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探讨可知,对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有

要加大宣传力度,进行细致的挖掘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逐步进行现代化改造,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而身体力行和自觉弘扬黔南少数民族文化.在对黔南本土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比较,找出自身优劣的同时,将黔南本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比较,进而避免对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否定,促使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朝多元化、科学化的方向和谐发展.

当然,在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共同发展的同时,我们要保持黔南本土特色而且维护自己的比较优势.在不断创新与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因为应用现代科技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们要尊重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但又不能局限于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历史;不能因为应用了现代科技就失去了黔南少数民族原有的味道,进而丧失自身的优势.2.5

通过加强师资培养,规模传承和发展黔南少数民族传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军事训练、收徒拜师、学校教育、节庆习俗宣传教育、宗教祭祀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等.“综观这几种传承方式,只有通过学校教育的传承方式具有规模传承的效果,而这需要有一定规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毫无疑问,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

效传承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应是:在对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经过细致挖掘、整理的同时,找出其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成分,在各级政府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技术手段加以保护的基础上,不断促进黔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科学,2004,[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

(11):54-61.

[2]冉启琴,李因霞.论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养的意义与策略罗玲,

[J].民族教育研究,2013,(2):59-62.

[3]冉启琴.论发展黔南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前景与对策[J].铜仁学

(3):82-87.2009,院学报,

[4]汪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功能与发展研究[J]

2009,(10):48-51.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5]杨丽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J]

(3):24-28.

[6]王亚琼,顾晓艳,等.对水族山寨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石国义,

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3):34-37.调查研究[

.宜春学院学报,[7]杨占明.民族传统体育的不合时宜性分析[J]

2004,(2):106-107.

统体育

OnStrategiesof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for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intheSouthofGuizhouProvince

RANQiqin,QUZhibin

(DepartmentofPhysicalEducation,QiannanNorm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DuyunGuizhou558000,China)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inthesouthofGuizhouprovince,thispaperproposestopromote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fromseveralaspectsasfollows:firstly,thoroughlyanalyzeandcaptureculturalfeaturesandfunctionsof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inthesouthofGuizhouprovinceforconsciouslyinheritinganddevelopingit;secondly,onthebasisofcorrectlyunderstandinginappro-priatenessof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inthesouthofGuizhouprovince,seekforwaysofre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thirdly,constantlyrecommend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eventsinthesouthofGuizhouprovincetodomesticandinternationalsportscompetition;fourthly,wemustcompare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inthesouthofGuizhouprovincewith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inotherareasforthesakeofharmoniousdevelopment;fifthly,inheritanddeveloptraditionalminoritynationalsportsinthesouthofGuizhouprovinceonalargescalethroughstrengtheningteacherstraining.

KeyWords:thesouthofGuizhouprovince;ethnicminorities;traditionalsports;sportscultur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

(责任编校:晴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b5f.html

Top